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美术教育探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主流话题,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满足新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思维模式决定着人们以后的生存状态,而美术活动则为思维的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更是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术活动;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创造力
2016年1月17日,马云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现场发表了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讲,马云提出音乐可以开启智慧,而美术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沃土。美术课是学前教育开设的一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教育这门课是否是必需的,这究竟能够培养孩子什么?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很多人对美术教育并不了解,对美术的理解不乏很多家长是种“从众”心理,看见别的孩子报名,为了不落人后就让自己家的孩子也报名。更有家长认为美术可以锻炼耐心,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爱动,坐不住,就去学美术磨炼性格,这说明对于学前美术教育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能传递美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学前美术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被专家们证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主要通过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发散思维的,他们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着周围的陌生环境,并且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正因为如此,美术就成为了最好的载体,美术教育是最具有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它能提高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认识世界。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创造美的基础,学前美术教育又是通过协调幼儿手与眼的配合,潜移默化的教会他们探索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需要观察、想象和再创造,美术是另一种语言,他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色彩、造型,随心所欲的表达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提高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这种感知活动越激烈,越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学前美术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之间是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
(三)展露幼儿的本性。美术教育提供了最佳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直观展现幼儿真实的感受。幼儿虽然思维尚未成型,但通过简单的线条依然能表达出他们的想法、情感等等。幼儿绘画作品中同样包含了个人的情感,通过不同表达方式表达出自身的看法,虽然成人不一定能感受到其想法。所以,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要规定各种制约条件,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作品,相反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勇于创造。这样,幼儿才能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展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学前美术教育具有传统美术教育的一般涵义,又不同于传统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简笔画、油画等一切与美术相关的技能、方法。而学前美术教育与其不同的是侧重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着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虽然学前美术教育已受到广泛关注,对学前美术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观念陈旧、忽视情感和创新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过分强调技巧,忽视创造。有的老师在幼儿学习美术初期,因孩子画的线不直、型不准,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懊恼,这实际是进入了将学前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的误区,老师画什么就要求学生要模仿着画一样的,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了主要目标,学前美术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成就一个画家,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大胆的想象,兴趣爱好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这一时期形成的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被开发且永久保持,因此,从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根据他们自身的不同特性,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充分体验与表达,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评判标准成人化。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真像”、“你怎么画的跟老师的不一样呢?”他们将画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的“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儿童与成人看世界的眼光与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事物也是独特的,总将成人的看法强加于他们身上会导致孩子画画时顾虑越来越多,眼光越来越短,最终扼杀了他们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丢失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与个性风格。不论家长还是学前教师都应接受幼儿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他们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形的“不似”而成就了另一种“神似”。我们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大胆想象,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孩子学画的过程中,家长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学前美术并不是为了要当画家才学的,家长要摒弃狭隘的观念,不能认为美术仅仅是技能上的教育,达到了某种程度才能算是成功,学前美术的启蒙教育作用已远远超过了美术教育本身。在遵循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在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多元化、丰富化,让幼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涂画,使美术成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手段,让他们的发现生活更丰富,更有乐趣。通过美术教育这个途径,引导他们认识美、发现美。通过绘画的过程,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与释放。
(三)师资力量的缺乏。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因此学前教育得不到国家或地方财政的重点扶持。同时,学前教育的工作繁重,造成大量的专业的学前教育师资人员流失。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生幼儿又迎来了一次高峰期,使学前教育的师生比更加走低。再者,我国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数还在采用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专业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忽略了“学前美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师资中,大多数缺失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解,缺乏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三、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学前美术教育中,作为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意,承认他们的想法。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是由最初的无意识的绘画到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其过程就是幼儿绘画意识和情感的表现。虽然幼儿绘画都是简单的线条,他们的绘画水平、色彩选择、全局构图不够专业,但作为学前美术教育教师要去尊重和鼓励,不能用成人专业眼光去评判,这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前提。幼儿的美术作品同样能表露出喜怒哀乐等个人情愫,他们的作品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但毕竟年龄幼小,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存在局限性,会在绘画过程中出现困惑不解的状况,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师及时去启发和疏导,使这种原始的幼儿绘画观得到良性地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因此针对目前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做出相应的反思。
(一)转变教育观念。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学科的基础上,首先要尊重幼儿,按照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发挥幼儿的直觉创造性,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幼儿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但,在自由发展的同时,不能简单的撒手不管,而是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给幼儿进行鼓励、启发、引导。我们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切忌给出暗示或制约条件。同样的一幅美术作品,每个幼儿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同,教师切忌不能按照自身的喜好去评判。这些作品都是幼儿最真实的直觉感受,是他们的审美观,要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他们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幼儿的绘画的源头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开放式教学,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大胆的表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因此,学前美术教育不能一味的授课式的教学,应该发展幼儿自身的兴趣,提供更多的机会,结合现代教育观念,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用绘画表达出自身的感受。
(二)培养观察力,提升创造力。观察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人类获取感性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比如美术教育中,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就是针对观察力的训练。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对于幼儿观察力的训练,我们不仅要通过视觉,而且要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等全方位的训练。比如观察水果,我们不光可以通过视觉去看,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受其外表的立体感,用嗅觉去闻它的气味,用味觉感受它的味道。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认知的记忆力,又有利于对事物的多方位感受,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的训练,加强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也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当绘画到相关事物,幼儿就可以有意识的对事物描绘,加入一些自身的感受,就可以完成一幅美妙的作品。学前美术教育不是完成单纯地绘画,而是要达到幼儿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这种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用的。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积攒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为美术作品提供好的创意。
(三)更新教学方法。现今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摆脱老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不同的个性,而且要接受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理解,这样才能是幼儿的绘画作品有血有肉。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能力,以便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绘画,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智力游戏、肢体语言、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主体责任,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学前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师资中,应加强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优秀教师,从而使学前美术教育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改善评判标准。现如今大多数教师依旧将画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的“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儿童与成人看世界的眼光与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事物也是独特的。长此以往,终将扼杀了他们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认知来评判他们的作品,而是应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观察能力的提升,为绘画作品提供良好的创意,加上个人情感等因素,才能使绘画作品“活起来”。同时,这也是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良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对象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应用更加科学的评判标准,全面提升学前儿童综合素质和绘画能力。
作者:蔡琳璐 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彦辉.浅谈中西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李军苗.艺术设计双语教学的尝试[J].美术大观,2010.
[3]黄扬凤.浅谈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价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