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美术教育创新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美术是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很多艺术专业学习的基础。以往的高职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推进,高职美术教育也应进行适当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创新,以便促进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
以往的高职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教学实践的缺失等。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发展,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现实生活的了解。
一、美术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美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同实际的联系。对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改革要从教学需求出发,引领学生进行社会风景写实,指导学生注重生活细节,在生活中捕捉艺术气息。只有这样,作品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获得提升。教师不能延续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能力。高职美术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修养课程。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加快,高职美术教育的创新也具有必要性。
二、培养专业的美术教师
高职美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实现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应致力于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增加教师的在职培养机会,培养其正确的美术教学理念。多数教师在技术上没有问题,要把重点放在观念的培养上,使高职教师具有开放的思想,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还要招聘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高职队伍,增强高职教师的整体实力,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培养一批研究型人才,对高职美术教学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逐步实现传统美术教学的改革。
三、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现阶段,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调整。与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学生具有某项专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确保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对于美术教学而言,要关注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要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引入教学,增加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美术人才在现代社会需求较大,教师要加快美术教学改革的步伐。
四、注重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
个性的发挥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美术注重个性培养,要使学生养成美术思维。创作灵感与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个性独立且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往往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挖掘,打破以往单一的标准化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美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美术创作是一个过程,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中逐步实现。
五、培养高职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注重挖掘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意识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容易被忽视。教师要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挖掘学生个性意识层面,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重个性的展现,同时注重美术背后的人文认识。艺术能够唤起学生心灵中最柔美的部分,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社会和企业的必然需求。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会结合文化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解读,以便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其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
高职美术的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十分关键。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文章就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有待相关研究者继续深入探索。
作者:唐香花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平光.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原则与途径探究.大众文艺,2016(15).
[2]刘长胜.高职美术课堂创新发展的途径及价值探寻.科技展望,2016(12).
[3]程晓晓.信息多元技术对整合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
第二篇: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融合
摘要:
地方民间美术是由当地人民群众创作的,便于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些流行性美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却逐渐被人们忽视,其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困难。高校美术教育近年来却异常火爆,但其教育的单一性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试着探讨如何将地方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相融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其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方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亦更加迫切。尤其是目前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提倡,对某些濒临绝迹的传统民间美术带来了希望,但是,如何传承却成为民间美术面临的最大问题。相反,高校美术教育近年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考入高校美术专业的人数逐年递增。那么,如何让本地方的民间美术能走进高校,与高校美术教育相融合,既能对民间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又可以使高校的美术教育丰富多彩,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们先从其自身的特点来看:
一、地方民间美术
地方民间美术是由当地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它是组成个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更为重要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渊源,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文人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经世代相传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多,由于其目的和用途都各不相同,如既有专门供人赏玩的造型艺术,也有以生活实用为目的的美术工艺品。总体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等。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以甘肃为例,甘肃本地的民间美术种类就极其丰富,技术与艺术性独特,可传承和发展的当地民间美术更是不计其数。如:香包、根雕、刺绣、剪纸、藏戏面具、保安腰刀、兰州的雕葫芦、纸织画、面塑、麦秆画等。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家传或师徒传承。然而,随着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飞速发展,机械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很多祖传的和师徒传承的民间美术越来越来少,有的甚至已经没有了传承的人,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拜师学这种既费时间见效又慢的民间美术,使本地民间美术渐趋衰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民间民俗文化也开始重新被关注。但对于其如何传承和发展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问题,如此,很需要一个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高校美术教育恰好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
二、高校美术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好地适应民族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从事与美术专业相关工作的实用性、应用性人才。高校美术教育在年多的改革与建设过程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兴起于清末,虽然其在清末的实施过程中间并不是很顺利,但当时癸卯学制的颁布起码在制度上给予了高校美术教育学科以学科体系内的认同,这也就标志着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制度的确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国近代教育一直缓慢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也和其它行业一样快速的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成立了美术学院,展开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模式,所置课程有:素描,色彩,油画,国画,装饰画,陶艺,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招生人数的扩大化和就业环境的严峻化,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模式几乎雷同、课程设置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美术的专业个性、高校美术教师的文化素质低下、教育教学形式单一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更加的自由和灵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是老师演示,学生学习,这样一种简单枯燥的模式,不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影响其以后的就业。如果我们能够把优秀的民间美术引进高校美术教育,引进课堂,让民间的美术大师来讲述一些民间美术的技艺技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可以融入一些社会因素,为学生以后更快的融入社会做一些前期的铺垫。以甘肃为例,目前,甘肃所有的高校基本都设置了美术学院或者美术系。但是,专业设置上有很大的雷同和重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高校美术学院设置了民间美术的课程,如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设立的陇东风情创作研究、陇东民间美术及产业开发、在陇东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陇东地域风情的艺术创作与研究,陇东剪纸、皮影、香包、雕刻等民间艺术的创意产业开发传承与发展等。使美术学院的学科设置和当地的民间美术结合,丰富了美术学科种类也增加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传承了当地的民间美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进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地方民间美术和高校美术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可以突出本地区美术的“地方性与传统性”凸显当地传统美术特色,发展和传承当地的民间美术及民俗文化,尤其对于当地的一些较为知名的艺术遗迹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另一方面,高校美术教育的单一性和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性,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制约性。民间美术的融进,刚好解决了高校美术教育的这一问题,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融进高校美术教育中既拓展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又使学生可以和社会民间美术之间进行衔接,进而对本地的本土文化进行宣传和弘扬,既充实了高校美术教育又促进了当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甜 李宁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G].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邓慧君.甘肃近代社会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2).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4]甘肃省文化馆编,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
第三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刺绣应用
摘要:
刺绣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存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黔东南苗族刺绣的现状出发,分析在地方高校了开设此类课程的意义,提出了在教学中的思考。
关键词:
苗族刺绣;传统手工艺;美术教育;教学
教育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民族手工艺课程,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技艺的传承、发展。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应用型人才,为传承民族传统技艺服务。技艺的传承需要教育,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黔东南苗族刺绣的现状
黔东南苗族刺绣历史悠久,其样式、造型与手法都有着古老的传承,针法多样,主要为十二种类,分别是平绣、编绣、数纱绣、破线绣、锁绣、打籽绣、绞绣、叠绣、贴布绣、锡绣、马尾绣等。其造型多变,想象丰富,风格古朴,色彩鲜艳,图案饱满,展现的是一种古朴原始的民族特色,体展现了苗族人们较高的审美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价格便宜,制作周期短的机绣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对传统手工刺绣工艺产品在以下方面形成致命冲击。
1.受到外来文化的渗入和影响,黔东南苗族传统的刺绣图案的造型、色彩构成及手工制作的流程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如最具特色的龙纹、蝴蝶纹都由抽象的图形逐渐演变为具象图形,甚至还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图案元素,色彩也从多层次转变为层次单一,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对民族文化历史、习俗上的研究价值。
2.传统刺绣工艺制作所需材料从种棉到纺织成布,需多种工序,但这种全棉且纹理清晰的自制土布也逐渐被工厂生产的各类布料所替代,更不用说蚕丝料了。这类材料的使用大大影响了绣品中苗族传统文化的思识形态的呈现。
3.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年青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导致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已不从事刺绣工艺的传承。当地的传统刺绣针法及制作流程,逐渐呈现消失的趋势。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刺绣课程的现实意义
黔东南苗族刺绣是作为苗族的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刺绣图案的造型、色彩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其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蕴含了苗族人民对社会、生活、自然的理解,展示的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审美理想,是极其真实的,最朴素的民族风情。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设置刺绣手工工艺课程,目的是既能传承传统的手工刺绣工艺,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美术教育专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学制五年,刺绣为其核心课程之一。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传统刺绣工艺的制作技巧及流程,一方面完整的学习了传统的古老的刺绣工艺的制作流程,另一方面可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图案、及制作材质上进行创新。这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还可以深度挖掘和发扬本民族刺绣工艺的特色,提高当地的人文素养,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为发展当地的特色旅游做出贡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接班人,还拓宽了就业渠道。因此,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设置民族传统刺绣技艺课程,是推动学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课题。
三、在刺绣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近年来,地方高校虽然对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仍然较为缓慢,不能适应目前区域经济对此类相关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民族地方高校刺绣工艺传承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1.师资问题急待解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属16个县,苗族人口众多,各个县的苗族服饰有所不同,刺绣的图案纹样、构图、色彩、针法、材料及制作流程也各有特色。地方高校目前实施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方式。即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让专任教师到民间采风学习。由于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大多用苗语表述,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出现沟通上的问题,传授技艺仍是古老的方法,很难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专任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心应手,技艺方面又存在不足。所以,需要两者相互学习交流,最后形成双师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需要改进。苗族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都是长辈带晚辈的形式。当前,继续依靠这种教学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在传统传授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应加大参观、市场调研等教学环节的课时量,带学生多看多了解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市场对刺绣产品的供需要求,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应做好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录像、录音的方法记录下刺绣工艺的制作流程,一方面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提供给学生作为教学参考使用。
3.需要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改革中,适度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传统刺绣技艺的课程,因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以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多方式、多渠道地发展传统刺绣技艺。
4.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应依托企业,发挥高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的“产学研合作中心”,加大实施“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力度;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开设创业专栏,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搭建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可以采用承接订单、来料加工、专门定制等方式对接市场,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是应重视的问题,就黔东南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而言,探讨、摸索传统刺绣技艺的继承、发展,赋予美术教育新的内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作者:彭咏 单位:凯里学院
参考文献:
[1]安正康,蒋志伊,于信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叶继红.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M].群言出版社,2005.
第四篇:高校美术教育人文素养研究
【摘要】
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了人文素养的内涵,阐述了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或方法。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方式
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非常重视,而美术教育作为真善美教育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欣赏和美术家的博大情怀体验,来创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素养的真谛,以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情操。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内涵的描述,分析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对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供美术教育实践参考。
一、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内涵的重要关系
(一)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从普通意义上来讲,它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人群、或一个民族、或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人类文明有别于野蛮时代的根本特征,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文是和自然现象与规律相互对立的另一种事物,人文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观念、价值、思维、人格尊严、审美情趣和信仰等方面。人文素养非常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关注人的尊严和道德,强调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荣共生。人文素养追求真善美,表现为向往自由的一种情怀。目前我们所谈论的人文、或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是指我们优秀的、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人类文化中的部分。而人文素养的核心也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先进的法律制度。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人文素养首先表现在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
(二)人文素养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和传承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让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到美术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通过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美的发现、理解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塑造美、创造美和体现美。同时,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也发挥着启发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提高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所以,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可割裂、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
二、充分认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是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通过美术学习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而且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包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是人文性的体现,更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代表。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也能有更高尚的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诱惑,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是提高审美意识。在美术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优秀作品讲解,让学生从审美角度、审美观点以及审美视觉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还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开拓思维,能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创新观念。二是提高创作水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进行美术创作,不但丰富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重要作用。三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评价学生作品,从学生的视角来欣赏其作品,能够有效了解掌握学生心态、心理情况,并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
(一)美术作品蕴含传统文化内涵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历史发展中形成具有稳定的中国文化特征。我国传统绘画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它重在表现写意,运用想象整合空间,以不多的色彩和笔墨来体现无穷的意境。以气韵表达作为最高追求的中国画家非常注重用生命意识来表达自然之美,他们通过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运用节奏化的表现手法,以实现表达生命意识之目的。如,我国明未清初画家石涛指出:“山川脱胎于予也,与脱胎于山川也。”说出了美术家的“心”与“物”互相融通、互相契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美学基础之上,他借助笔墨来表达深层次的意境和精神内涵。美术教育借助于联想、意境来改变绘画的方式,通过研究中西绘画中对作品的空间、透视、层次等方面的欣赏和研究,能更好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探索,以展现绘画思想性与精神。
(二)运用传统文化创新美术教学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意在笔先,下笔如有神”的素质,要创新绘画形式和内容,改变单一的绘画表现手法,注重把握绘画的意境和全局,在绘画时强调作品对精神内涵的感受与表现,这样才能使美术作品蕴含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就能够实现绘画对最高目标的追求,就能够通过美术实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中,不仅能进行写实再现,更要处理好作品人文素养的体现,让美术作品产生意境之美。例如,我国明代画家徐渭在《驴背吟诗图》作品中,通过气韵生动画面,让人似乎听到驴蹄的声音,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意境之美、内涵之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赏画、读画、品画的能力,通过学习和体会画家高超的绘画表现手法与技巧,来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水平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树立美术教学的过程,不但是绘画技巧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美学思想培养的过程。
四、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一)提高认识,开拓师生视野
高校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提高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境界。一是,作为学校需要从学科内容和教学制度上来保障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适当增加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和教学课时。二是,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同样需要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三是,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提高对人文素养提升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认识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在平时美术学习中自觉加强对人文素养内容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以更好适应未来发展。
(二)整合资源,加强学科联系
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只对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而要整合各种有关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的资源,需要不断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让高校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和美学素养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学、文学、教育学、哲学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就能够不断改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操目的。
(三)多法并用,创新教育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统一讲解方式的弊端,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美术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寻找和探索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给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美术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动态显示每个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作者:张渝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