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研究(共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美术教育研究(共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美术教育研究(共4篇)

第一篇: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思考

一、认清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术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全民审美素质提高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教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的推进,当前美术教育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反映出社会对美术类人才的高度需求,但美术教育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艺考火热招生,生源的批量进入高校,使得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空间及教学物资短缺。经过国家多年对美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对于大体制下的教育目标,还存在着盲目性,特别是对于紧跟国家政策的地方综合类高校,出现了在教育目的不明确等问题。黑河学院作为地方综合类高校,肩负着教学改革,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才培养等重任,还要实现服务于地方建设的职能。依靠边疆地缘优势,在中俄合作的背景之下,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学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适应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要求,应着重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面对批量化生源的进入,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设置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综合提高,还要加强对教育设施有投入力度,满足学院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的美术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在当今开放性大形势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才培养单一,社会应用空间狭窄。面对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我国高校的美术人才培养不仅要求专业化,还需要加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美术人才的培养。

1.美术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为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人文类学科,要求专业学生除了对美术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所掌握之外,还要求对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结合其他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培强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

2.美术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以国家教学评估的指标来要求美术教学,实质上违背了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在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及个性化时代之下,学生缺少美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今后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认清并尊重美术教育特殊规律,注重美术人才培养创新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强调独立思维和个性思想的表达,鼓励艺术创作的原创性。

3.美术教育应用型的培养。

面对社会对美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型人才,更需要一批面向时化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美术人才。黑河学院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其地缘优势,结合经济与文化特殊性,应该建立起社会主导需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大加强校内外工作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增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的展开,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促使对美术人才的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学科教学模式

1.完善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现黑河学

院美术系设立绘画、美术学、书法和艺术设计4个专业,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我们曾借鉴俄罗斯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并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就其现状,结合国内美术教育的大环境,还有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应该以实现学生的专业综合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构建。重视地域性美术资源引入课程,突显美术教育应用性特色。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人文知识课程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综合素质。理论性课程往往被轻视。当今的美术教育重点是对学生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数的学生社会人文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匮乏,造成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局限。理论性课程能够让学生把握历史,认识社会,感受生活,正确地对待事物,让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并转化成美术的物化形式。在接受多样化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能促进学生对美术探索研究能力、个性的抒发表达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保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平衡,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2.加强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的发展,师资建设处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要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梯队建设完善的高素质美术教育队伍。并且要鼓励教师队伍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由于地方高校的地缘劣势,应该加强对高级师资人才引进的力度,激励师资人才服务地方高校的意识。对于原有的师资结构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加大师资培训与交流的投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3.利用课外资源,注重实践和实训

充分利用课外的教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美术馆、博物馆能够教育并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文、自然及地域性特色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及灵感。广泛的国内外高校交流,不仅使学生开阔眼界,也使他们树立文化的自信,提高了创作的水平。课程教学与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应用性能力的提高。经过写生基地不断的写生和国内外画展参展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同时增强了创作的自信。工作室实践及实训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应用性空间,结合着创作应用性成果的完成,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作者:戚锋 杨国 单位:黑河学院美术系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育思考

一、创新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不断探索和实施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个性化成才教育模式,变革和构建学校完整的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才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积极推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开放式的选择型课堂,如可开设“国画”“民间美术”“书法”等美术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创新意识,了解掌握当前中学美育教育规律,提升艺术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积极推广成效显著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中学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其次,实施校本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挖掘校本资源,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开发和编写特色鲜明的校本艺术教材。在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审美情趣方面,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体现“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各种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关注生活、社会和人生。比如我校校园内外风景秀美,人文资源丰富,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写生,获取创作素材,坚持开展美术作品系列主题展示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的辐射度和知名度。再次,注重校际合作。教师要确立“加强校际合作,促进学校发展,拓展成长途径,立人立德立己”的育人理念,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与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更新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化发展,推进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化,提升中学美术的整体功能。

二、积极培养美术特长生

美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美育作用日益彰显,为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美术教育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此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不仅要照顾到全体美术学生这个“面”,而且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优秀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从而使得优秀生更加优秀,薄弱生的成绩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同时也可选拔和培养出更多个人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美术特长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为他们架设人才成长绿色通道,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进入全国顶级艺术院校的理想。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知识层面、能力结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知识的兴趣点和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是学生的天性、难得可贵。在这方面,教师要适当地“纵”一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回旋空间,充分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千万不可扼杀学生的学习天性。例如,本人在讲《托物寄情》中的徐渭和他的《墨葡萄》时,发现有的同学感叹徐渭那历尽磨难、坎坷不平的人生。也有的同学由衷地佩服徐渭那高超的绘画技巧,还有的同学更是赞叹《墨葡萄》状物言情、托物明志意境。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工具

如今,幻灯机、多煤体等现代化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在形式上的革新,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着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褔音。例如在讲《地域的永恒魅力》时,教师可在课前查好资料,选择合适的电子图片,制成简单实用的课件,这样,湘西吊脚楼、延安的窑洞、云南的竹楼便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和解说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且感受颇多。这种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一定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并激发其爱国热情,从而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但也要注意,在采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道具和技术时,要把握好“度”,不能搞的眼花缭乱,要将现代教学工具真正为落实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而服务。

五、举办美术教育成果展

为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展示学生的活力与朝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学校可定期举办美术教育成果展。例如我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参展的许多美术、摄影作品都具有清新有活力、创意十足、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特点,能够充分展示年轻一代对生活的热爱和率真的内心世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教师和学生的辛勤汗水,融入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六、总结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积极致力于探索和开拓学生艺术教育新路,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学习书画艺术。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应打破传统的“老师画,学生跟”的教学模式,把绘画创作、动手实践活动及美术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创作中感受色彩,从自然中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此外,还要通过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材料、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欣赏能力。

作者:曾云 单位:福建莆田第五中学

第三篇: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思考

一、苏北部分县区基础美术教育现状

对普通中小学校美术教育调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调查:70%的小学生很喜欢,21.08%的小学生有兴趣;50.31%的中学生很喜欢,39.81%的中学生有兴趣。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60.81%的学生很喜欢,29.83%的学生有一点兴趣,5.19%和4.1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或不喜欢。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53.17%的学生非常关注,32.71%的学生偶尔会关注。学生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42.22%的学生没有参观过美术馆或看过画展,15.13%的学生能经常去美术馆或看画展。美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7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有能力指导。对于课堂老师提出的问题:51.73%的学生表示喜欢回答,14.8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回答,42.22%的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43.08%的学生参与思考但不想发言。学生课堂学习:83%的学生认为学生课堂动手时间占课堂时间30%以下。小组合作:44.52%的学生表示喜欢,8.9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美术学习的作用:56.63%的学生认为美术学习对能力培养有帮助,26.8%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5.48%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对开设特色美术教育的中小学校调查。通过命题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考察学生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综合几所学校学生考察数据。中学生:优秀19.01%,良好21.66%,合格37.89%,不合格21.44%;小学生:优秀19.51%,良好29.08%,合格49.72%,不合格2.24%。此外,个别中学以培养艺术特长生为教学重点,向高等院校输送美术人才。综合5所学校考察数据:师生比例约为2:100,专业达线(省控线)率约85%,升学率70%~80%。以上调查可见,现阶段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高于对美术课的兴趣;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由此反映出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亟待提高和改善。2.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单一,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培养。3.课堂动手操作时间不足。教师注重知识技能的讲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较低。4.在开设特色教育课程的学校,美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针对上述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笔者对高师美术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提出几点措施。

二、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措施

2009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10年全国有48所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进行试点,其中包含江苏7所高师院校,但苏北地区仅有2所。由此可见,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尤其苏北地区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如何加快苏北地区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服务于地方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明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的核心:培养适应新课标教学实际与需求,善于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特点的高师人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毕业生应当是专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学生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有师范专业所特有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如美国北伊利诺大学美术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培养具有反叛思维能力,善于合作学习和擅于课程设计者。我们可以将这些理念适当地借鉴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更新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理念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始终依据“拓宽基础、注重综合、加强人文、强化能力、鼓励特色”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专业个性,形成集人文、教学与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开发一些特色课程,将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相关学科进行有效融合。

(三)优化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结构

1.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优化课内。

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增加学科教育合理性。基础教育美术课程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且较多地融合其他艺术门类。这就决定了高师美术教育要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学科连贯性和相互渗透,在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引导。做好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将基础教育相关课程在高师教育课程中开齐开足,同时增加美术理论课程,使培养方案更加合理科学,为满足学生教育教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些条件。

2.教学模式形式多样教学模式多元化。

努力改变传统的班级制教学,设立导师工作室、导师课堂,设立学分,学生自由选择老师。这样可能由大班制变为小班制、多班制。考查形式多样化。改变传统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单一的绘画考查方式。必修科目考试与选修科目考查相结合,可以将考查形式改为多样化创作的形式,既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又有利于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如上海师大以若干小创作取代四年的毕业创作,使学生专业学习重在平时。利用社会资源促学。学校不断开拓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校企结合,让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和企业,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学生既在学中用,又在用中学,开拓了思路和视野。协调了高师教育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若干矛盾。

3.教学方法重学与做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统一,更是学与做的统一。

学与做又是培养思考与创造的主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高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脉相承的。研究式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传统的课堂传授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对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进行新的教改尝试,以师生研究、交流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量,了解国内外美术研究成果,能启发带动学生展开研究讨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师生积极承担社会公共事业的绘画与设计任务,这是学与做的统一。如承担城市环境绿化设计、城市电轨标志设计、企业产品标志设计等,既检验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效果,又考察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是学生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四)创新高师美术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淮安地区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调查,已凸显出高师毕业生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一般情况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育实习的时间为8~13周,如果按每组15人分配到实习学校,分别教1~6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前两周为观摩学习和研究教案,最后一周写实践报告,那么学生实际上课时间为5~10周,这个时间平均到每个实习学生,他们实际上课时间为15~30节。这样的实践课时不够充足。对中小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认识不足,导致高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较弱。针对上述情况,高师美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把创造力和美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课堂中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在基础素描基础课的教学中,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意,用重构、变异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抽象思维和创造力。富有课程研究精神、具备创造力的高师毕业生,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会灵活多变地开展课堂教学,使中小学生爱上美术课,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美的教育。这将有效地改善目前我们调研所得数据的尴尬局面。

三、结语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具备优良的教育素质、宽泛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擅于研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实践,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实现高师美术教育改革与基础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

作者:金建荣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美术教育分析

1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经历高考招生的选拔之后,高职学生往往存在复杂的心态,需要面对两方面的现实:一方面原有的大学本科梦甚至重点大学梦破灭了,心理上自然会受到较大的挫折和打击;另一方面,是对来到高职院校读书还缺乏足够的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相对于本科大学生来说,一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孤独、抑郁、冷漠和焦虑等方面。

1.1高职院校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生源有高考生、中职生、技校生等,很多学生之前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是高考失利不得不选择职业院校。此外,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发现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本科院校办学条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受到限制。诸多因素导致部分高职生不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产生自卑心理。

1.2高职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容易陷入孤独

高职教育一般为两年在校学习,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有些学生感觉没有人了解和关心自己,倍感孤独。他们在课余时间一般上网和看电子小说,在虚拟的世界获得慰藉,这对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发展有严重影响。

1.3高职院校学生有抑郁心理

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由于缺乏成熟的恋爱心理,经常遭遇失败,经常为感情抑郁而痛苦,同时由于不良的学习成绩,心理不断累积抑郁情绪。

1.4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在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前,虽然有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经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岗位有一定的认识,可是这些相对于现实的就业要求还是有较大的距离。大部分高职学生还没有做好参加社会就业的准备,缺乏就业信心,面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慌。

2美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对于高职生存在的上述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措施进行心理咨询,纠正和引导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促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但学生自愿接受的心理咨询,往往具有事后性和被动性。其次,高职院校当前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制定完善的心理素质培训方案,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课程化和模式化。可是由于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师资,心理健康课程刚刚发展起来,缺乏有深度的教材,并采取大班教学方式,难免走入了传统教学的套路,效果不是很明显。当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渠道之外,美育特别是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心灵的抚慰和陶冶功能也不可小视。美育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具有积极的影响。实施美育教育,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心,并且在爱的体验中得到审美的体验,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逐渐形成美好的理想、品格、情操以及人格,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人与事。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2.1用美术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通过美术欣赏传递美术知识,它和简单的美术技能操作不同,主要是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能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意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良好心理,潜移默化地治疗或者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例如,埃及的金子塔,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等,都能冲击人们的视觉,促使人们感受到其内在精神和伟大。中国美术作品经常会出现马、龙、菊花等,这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时会产生民族感和自豪感。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开了门户。”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在欣赏《关山积雪卷》一画时曾感慨“令人洒然而醒,燕市风尘不觉洗尽”。这些充分表明美术作用对人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等心理压力,他们经常会有身心疲惫,心情焦躁等现象,需要一定的安慰和缓解。通过观赏美术作品,有助于他们放松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

2.2以画家的伟大人格激励学生

美术教育是学生和教育者之间内心的交流,包括教师和学生、作者和学生。教师通过正确积极的讲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品作者通过作品完成的特殊经历传递给学生积极的竞争,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例如,法国象征主义画家莫罗捐献出自己的所有作品给国家,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欣赏和理解自己的作品,而领悟出其中的道德和爱。中国的美术家洪世清用将近14年时间在浙江玉环县坎门镇大鹿岛刻画岩雕,他的不断坚持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民族气质。这些艺术家的特殊经历和高尚人格会感染和影响学生,促使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磨难。美术教育过程是轻松愉悦的,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优秀的美术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自觉接受审美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情绪。

2.3以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过程中会有美术创作,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美术作品之后,会进行相应的创作,比如雕刻、绘画等。创造的基础是想象,任何创造都来自想象,美术教育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野外写生自由自在,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促使学生用特殊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自己想象的世界。美术创作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并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高职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强,美术教育恰恰能够发挥这一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职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也可能创作失败,此时学生要独立地积极解决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绘画时经常画不好,也不能合理运用色彩,要画好多遍才能成功,这个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受挫能力。

3美术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3.1提高美术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可是存在着心理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抑郁、偏执等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因此,美术教师也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并正确认识自己。美术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美术教师以宽容、赞许、接纳的心态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等和谐相处。美术教师要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和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适当控制自己,促使自己遇事不慌,遇难不虑。美术教师也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促使自己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保持对工作的喜爱,才能对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处理。

3.2积极改革高职教育的美术课程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安排并不是非常好,在设置的有限课程中大部分都是鉴赏教学。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喜欢动手操作。所以,高职院校要调节好课程设置。可以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共同构筑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本土美术、世界美术、传统美术、现代美术等多元化的美术作品体系。学生通过鉴赏学习美术,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美育理念和积极的审美态度。高职院校应当更要积极进行美术创作教学。学生用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多种形式进行创作,从中获得特殊体验,激发出自己潜在的个性和能力,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健康心理。

3.3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说,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如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灌输,也要积极进行师生活动,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一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体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改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提高自信心,以美术作品作者的高尚人格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磨难,更好的适应社会。

作者:刘虹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