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美术教育儿童画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合理划分教学阶段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和阶段性,校外美术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入学年龄各不相同,教育者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划分教学阶段。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划分:第一,儿童幼龄阶段,4至6岁。此阶段的儿童处于幼儿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想象和现实,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其绘画是一种直觉性、符号化的表现。教学中应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动手能力的特点,重点培养儿童的兴趣,让其从开始接触美术就爱上无范画教学的轻松自由,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第二,儿童学龄阶段,6至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逐渐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已具备了一些简单的造型、色彩辨识能力。因而此阶段的美术课程可以通过创作中色彩、造型、构图的系统教授,让儿童加深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从而轻松自由地将美的规律运用于自己的画面和生活中。第三,综合阶段,8至10岁。此阶段的儿童开始慢慢转向少年期,逐渐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以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探索,并有了更多的思想和个性。因而此阶段的儿童画教学应根据儿童不同的特点,在尊重儿童自由表达意愿的同时,加入对专业美术知识的教授,如开设一些版画、服装、绘本、户外写生、美术鉴赏、艺术游学等特色课程,让儿童更多地在不断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
二、丰富儿童美术表现的形式
儿童美术教学的形式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往,局限于简单的简笔画、油画棒、蜡笔绘画和彩色卡纸等材料的手工操作,而应该不断升级、更新和优化。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题材上更加注重儿童心理,走进儿童生活,让儿童画的创作题材不局限于那些花花草草、海底世界,让儿童更多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第二,把更多专业的美术形式带入儿童美术课堂,如水粉、丙烯、油画、版画、漆画、雕塑等,让儿童了解和体验更丰富的美术创作形式,体验不同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第三,让儿童美术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中,增添户外写生、艺术游学、参观展览、艺术鉴赏等更多的教学形式。这是一个更加注重儿童内心、注重全面美育培养的时代,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形式让美术走进儿童的生活。
三、利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
儿童化语言即把教学语言转换为儿童喜欢和能听懂的语言。教师要根据儿童的思维引导其观察和表现事物。如,画蝴蝶要掌握的蝴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称,但是如果教师直接告诉一名五六岁的儿童蝴蝶是左右对称的,他可能理解不了。教师可以给儿童准备实物或者图片,让儿童自己观察、感受,然后引导他们发现蝴蝶如果从中间分开,左右翅膀的形状、大小、花纹、颜色是一样的,然后再给他们举周围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寻找周围有这种特征的事物,这样他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蝴蝶对称的特征,在自己创作和装饰的过程中就会刻意地表现这种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尽量将语言形象化,让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这样儿童自然就能做得很好。又如,教授儿童画花,如果直接告知儿童构图时要做到高低错落,年龄太小的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教师可以他们身边的事物举例说明,如,“校园里、教室里的小朋友、老师的个子都是不一样高的,花儿的个子也是不一样的,它们有高有低,有的年龄大,有的年龄小”,这样儿童画出来的花儿就会错落有致。儿童理解和接受知识后创作出的作品会更有生命力。
四、给儿童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成人在指导或点评儿童画创作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看到儿童作品首先评价像不像或者对不对,而忽略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儿童今天绘画的主题是花,他把花的颜色涂成了绿色,这个时候教师不妨先不批评指正,多倾听儿童的声音,他可能会解释道:“因为我画的这个是花里的王子,王子是绿色的,他特别勇敢,会保护旁边的公主,公主是粉色的,特别可爱,王子很喜欢她……”你还能说他是错的吗?这就是儿童画,儿童在画里表现的是他们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他们的画里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更多地给予儿童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在点评时多让儿童讲述其作品中个性的地方,让儿童更多地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性格,教师不应以像与不像衡量儿童艺术,而应更多地关心其画得快乐与否,更加关注其表现的过程、情感的宣泄。我们从其抖动的线条中可以看出儿童的稚气,从歪斜的形象中可以发现其童真,从涂鸦的色彩中可以感受其天真烂漫。新时代的美育更应让儿童懂得画画与美有关、与幸福有关,让儿童能够做到用心画画,用笔说话,用自己的眼光欣赏画,儿童美术机构应成为儿童心灵成长的沃土。
作者:闫晓英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