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在素描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灵动的思维去“看”
“看”在这里侧重于观察之意,也有思想、思考之意。我要求学生是全神贯注地看,而不是肤浅地观察写生对象。映入眼帘的对象在光线、形体结构、形象特征、比例等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虚实如何变化、最佳构图角度、光影的走向等等,把这种观念和方式作为学习内容与方法引入课堂,目的是从感性角度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看”从接受学的角度来说,从物象身上得到的种种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看到后通过直觉的分析与想象的思维反馈得到的。从另一个角度讲,“看”是把大量优秀素描作品的元素作为知识整合积累的过程。所谓见多识广、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接触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才能迅速培养出高品质的鉴赏能力,尽快积淀美术专业人才必备的空间思维能力。看,作为教学方法中的第一个环节,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导向性贯穿后面的整个教学过程,为后面的“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看的过程同时贯穿于作画的始终。
二、“讲”是一个通透的过程
“讲”是指教师一定要深入浅出地将有关素描的概念、作画程序等内容从理论上讲清楚,使学生明白素描本质上是通过形体结构、明暗关系、比例、虚实关系的处理达到制造空间的目的。它比以往的“立体关系”更进一步、更全面,它不仅是要求单一物体的立体关系,而且是多组物象的空间纵深。讲,除了讲述条理化的概念、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生动的范例和范画详加说明,力求化理论为直觉、化繁杂为浅显、化枯燥为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处理“想”与“做”
“想”与“做”主要是针对学生作画时容易盲目设定的。“想”是指学生在写生对象前不急于动手,而是构思画面构图甚至想象出画面已完成,从这些纯粹抽象画的腹稿中得出清晰的绘画思路,想象力的开发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想,作为创作的开始就是希望把课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的场所,学会创造真正的空间,它的直接好处是能有效地把学生从模式化思维改变为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抽象性思维。思维方式的转变对美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做”是“想”的结果化,“做”的具体结果能够证明“想”是否合理,是否与预想的结果一致。同时,它是作业训练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训练和检查学生综合表现能力的最好方法。对如何“做”,教师应当给学生明确的规定,也就是有限制、有要求。举例说,选择某个角度去表现对象,这是要求在限制中去表现对象,规定学生在画面的右上角作小幅构图,但必须简洁、概括,虽然没有细节描述但却构思完整、光影分明,这是对学生空间构思和想象力的训练。然后根据小构图画出正确的素描作品,这时学生就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问题、空间质感等问题,这是对学生综合表现技能的培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充分表现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认真的观察和细心的构思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四、“展评”是学生巩固知新的重要保障
对作业进行随堂展评,它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的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和解决,往往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作品展评能直接反映出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过程记忆犹新,教师的分析讲评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消化吸收,经验和教训会很深刻地带入未来的学习之中。同时,这种反差又是在和同学作业的比较中得出来的,因此历久弥新、印象深刻、效果明显。我们更应看到,对具体作品的展评,会使学生对先前未知领域豁然开朗,对不成熟的构思产生修复效果,这种状态无疑是思维上的进一步开放,认识上的升华。
五、结语
以上四个环节的核心是创新化和条理化的教学过程,它把知识内容的传授由表及里剖析成不同的平面,以便更有效地被学生掌握,但这些平面通过教学过程最终还是被还原为透彻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授对象———中专生身心和知识的获取特点有充分的估计,所以重视营造感性气氛成为贯穿课堂内容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即便是在讲解枯燥的概念时,也尽可能以实例辅助说明、以求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我常常看到,那些思维活跃、爱想敢问的学生总是显得有灵气,学什么都轻轻松松,却又能掌握要领,这就是启发了我们是否意味着应该把这种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现象看成是能给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这种思想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是教育可以普遍实现的目标,所以这种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变得十分清晰,那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思维意识的转变,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使其成为具备丰富想象力和扎实表现力、全面发展的中等专业人才。
作者:孟庆欣 单位: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