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育与民族特色文化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汲取民族特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理解基础出发,遵从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地原则,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1、传授民族特色文化基本知识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之后,可以说是“跨一代的新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和新潮事物,电子科技十分发达,民族特色文化对他们来说,十分遥远,不少中小学生甚至觉得民族文化土、粗、俗,这是他们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因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传授民族特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教师可以引导中小学生一起挖掘生活中的民族特色文化。比如北京奥运福娃形象,让学生知道福娃妮妮的形象就是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的外形;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脱胎于“喜相逢”图形;APEC会议中领导人穿着的唐装图案的设计来源于民间剪纸艺术“团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民族特色文化的精髓,教师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爱上民族文化。
2、以欣赏课的方式汲取民族特色文化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五颜六色的事物,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首先,教师要注意挖掘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用具,比如多媒体课件、范作、幻灯片、电视录像等,将这些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要放低欣赏难度,以民俗话的文本诵读为主,比如经典儿童故事、童谣等,以此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到了初中阶段,可以以民俗文化欣赏为主,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影视或者多媒体的方式让这个阶段的学生接触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电视、记录片等,让他们谈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看法、见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到了高中阶段,可以以民族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模仿、创作具有民族风味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文化意识。
3、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族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的编织、刺绣和歌舞等民间艺术都可以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到了这些节日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室外,去参观、考察各种民俗活动,比如划龙舟、包粽子,欣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并与民间艺人进行交谈,当学生亲身感受过民俗文化的魅力后,再让他们回到课堂,拿起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到的一切,不在乎画技精湛与否,只要学生能够画出心中对民族文化的见解,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民间文化陈列馆,或者带领学生调查当地现存的古迹文化,与学生一起分析民族器具的色彩、造型、质地等,并邀请当地老艺人传授手工技艺和制作方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会引起中小学生的极大兴趣,让他们爱上民族文化。同时,学校内部也可以开展民族文化活动,让中小学生拿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作品等参加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结束语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它的价值,很多人都觉得我国民族文化“土气”、“媚俗”、“难登大雅之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将民族特色文化积极引进美术教育过程中,让中小学生从小就接触这些民间璀璨珍宝,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李小坤 单位:贵州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