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分析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分析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文化理念与精神的体现,这种文化理念逐步形成了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相一致的关系,进而在人格的完善和精神方面推动着社会与文化的进步。“每个人都有肩负促进人类文明的责任,艺术鼓励承担这种责任,并为实现这种责任提供技能和观点。”所以,美术教育在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程中也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研究表明,美术教育与科学和人们精神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它不但起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相关学科的启发与联系也起到了延伸的效果,如科学、数学和语言,并在创意性、流畅性、创造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科学的研究探索,充溢着生动的艺术灵感,使人们创造出利用电脑、科幻美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样式。所以,科技不仅是改造经济的一种力量,而且是推动艺术的动力。艺术能启发学生认识运用科技手段与达到预想目的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心智方法恰恰与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开发的思维过程相仿。从广度的教育和教学的焦点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所必需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而同时,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与国民人格的完善方面,艺术中提倡的正义、朴实、诚实、纯洁与知足,使人们保持刚毅的气质,并学会尊重与合作,这应是美术教育的本质问题。美术的教育作用,不仅是作品本身,美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本身已融入画家对社会、人生的评价过程,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当然,美术作品的功能并不是通过概念化、公式化的说教来实现的,因为美术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不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一种观念、一种道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也不是披在某种道德观念和真理上的一件外衣,这意味着美术作品中形象与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应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在国外,艺术学习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科学知识、专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有用之才的重要方式。最近有学者提出,美术学习作为艺术学习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赋予青年人以文明感,培养创造力,传授有效的沟通能力,提供所读、所观和所闻对象的工具。并对艺术学习提出了四点建议:艺术学习教育理应引导学生培养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一种艺术过程中创造艺术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种鉴别艺术产品进行艺术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种对艺术产品必不可少的甄别能力。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识,帮助人们认识和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的意义和审美敏感性,最终帮助他们通过艺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应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加强应为一个重要内容,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美术教育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在美术理论中感受美术创作情感的体验和审美意识的引导,高校美术教育在技能传递的同时也应通过技能传授美术中的文化与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仍占据主导地位,激励、唤醒和引导相对缺少,重技轻文的意识比较强,对社会学、自然科学、哲学、宗教等综合文化知识相对理解不足,一些美术课理论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有一些文人相轻的现象,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部分教师不是潜心研究学问,要么画行画,要么开装饰公司。其次,高校美术教育也需要高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支持,人文精神在文学诗歌中,在历史、地理中,在政治实践中都存在。目前各学科与美术教育的横向联系相对缺乏,大的人文背景还没形成,所以人文精神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学习研究和培养的结果。

三、人文精神与国民素质

人文精神和美术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近代,蔡元培就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特别是近期,国家把美育列入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地位。可以说,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古代南齐谢赫要求绘画“明劝诫,著升沉”,清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思想。鲁迅先生也曾深刻论述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翼道德以为治。”以今天的人文精神倡导的美术教育使我国美术教育更重以人为本,让人文精神走在文化前沿,启迪高尚精神,引领人类未来,并在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在高校中是人的精神、品德与人格的教育,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只有把其放在人类文化进步的天平上,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之目的。

作者:李东升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