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教育领域很多学科也开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及艺术创造能力的学科,其教育模式需要时刻以教育客体需求为导向进行变革,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浪潮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信息集成及路径优化等作用,增强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为实现美术教育变革添砖加瓦。由徐丹旭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书,立足数字媒体时代对美术教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当代美术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思考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推动美术教育变革发展该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美术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第三章至第五章,介绍了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阐述了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并提出了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模式和策略。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提出了基于图像解构、基于网络虚拟博物馆及基于微视频的三种美术教学设计思路,并给出了详细案例。该书以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将各项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当代美术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动美术教学的创新进步。

1)信息技术发展对当代美术教育变革产生的积极作用。该书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育教学管理事业带来诸多益处,对于实际教学环节也起着诸多积极作用。结合该书所提供的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可知,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当代美术教育效果将会进一步获得提升,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美术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首先,从课程建设来看,相关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更为高效的美术课程体系。如,院校在美术教育大纲的框架下,可通过各渠道收集学生、教师及社会环境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通过信息整合得出最符合本校美术教育的环境、符合美术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力求让各美术课程均能够突出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能够兼顾艺术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非艺术生的基础学习需求。其次,相关院校通过信息技术开辟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还可以帮助后续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的革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的反馈渠道可发挥监测、预警及提供数据等作用。如,院校可以开辟网络在线评教渠道,定时定期安排广大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师等对象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在线评教系统积极提交美术教育革新建议或想法,然后院校通过整合上述信息并进行分析,进而为美术教育变革提供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在于美术实际教学环节方面的作用。首先,依托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检索可用的信息资源,将有效拓展美术教育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还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在某单元或某课时的教案规划环节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检索技术搜集和整理符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信息资源,包括某个知识点的课外拓展知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美术家生平介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等。其次,通过各类信息媒体传播技术,美术教师还可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美术知识及审美对象。如该书提到的网络虚拟博物馆探究教学和微视频教学,便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审美对象搬进了课堂,极大地增强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及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深入课堂教学,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简言之,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当代美术教育变革,既符合学科发展诉求,也符合时代发展背景。

2)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当代美术教育的变革内因。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事业发展理念愈发先进的背景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互动的革新发展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种趋势下,部分院校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明显与时代不相符合,暴露出一系列的落后性问题,这些问题便是当代美术教育开启变革的内因。

其一,美术教育理念不明,教学模式略显落后。以艺术院校的专业美术教育为例,在传统的专业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通常要求的是“高、精、尖”,即各项绘画专业技术优越。然而,这样的专业定位忽视了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一味地进行重复性的美术技能培训,可能会降低部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艺术风格。长此以往,艺术院校将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环境的优秀美术家,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提升。在如今强调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下,艺术院校在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更需注重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开拓艺术眼界、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基于此,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并改革美术教学模式便具有了充足的可行性。

其二,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美术教育需求。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活动,因此其整体教学活动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教材为主,配合科学的讲解和实践行动,将抽象艺术的内在表达出来,以此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理解并且掌握美术核心内涵。一般情况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的难度。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以推动学生的整体平衡性发展,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大大增加了教学资源的需求性。如,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准备不同难度的美术教学资料,甚至还需要安排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然而,部分院校的美术教学可用优质资源并不多,因此,积极从网络上检索可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必要。

其三,课堂教学内容编排和展示的多元性和趣味性不足。我国现阶段各艺术院校普遍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为师承法,即“口传身授”,也就是教师上课教授理论,然后再进行创作训练巩固教学,相关的拓展内容比较少,强调被动学习,忽视自主学习。此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学知识太过生硬,部分理论内容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如果未能积极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剖析和解读,将容易打击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且生硬的教学手段也不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甚至会让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产生枯燥、无趣等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的追求可能会原地踏步,难以提升综合艺术素养。基于此问题,院校和美术教师应当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路径。结合书中构建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框架及相关案例,笔者就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从宏观角度来看,要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搭建美术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升级,教育教学事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会更加紧密。因此,美术教育主体需充分认识到该趋势,积极推动美术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该书指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体现在于教育环境的升级。教育主体应当充分结合实际资金情况及教学需求,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采购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美术课堂教学环境为例,对于其他专业的基础美术课堂来说,相关院校需要购入投影仪、多媒体黑板、计算机讲桌等设备,打造信息化教室;而对于美术专业课堂来说,除了需要打造基础的信息化教室外,更需要积极打造智慧教室,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环境的深度融合。

第二,从中观角度来看,要构筑美术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相关院校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美术教育教学信息,包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学生的美术教学评价等,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构筑美术信息化教学课程框架,在充分满足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加符合师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相关院校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混合式课程体系。该书指出,利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性,积极开拓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课程学习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美术教育效果。如搭建美术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平台向学生传输美术相关知识,实现移动化教学。

第三,从微观角度来看,以教学成果有效性为标准,利用信息技术凸显美术教育特色。首先,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实效性。如,美术教师可利用网络市场上常见的各类教辅APP,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但不限于美术基础能力、美术创作倾向、美术家风格偏好等相关数据,以此明确不同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心理诉求,并据此制定后续的美术教学计划。其次,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术,推动美术教育资源的合理性与多样性。美术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挖掘互联网中的美术教育资源并应用于教学环节中。该书认为,美术教师可以挖掘视觉审美要素丰富且具备一定互动性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虚拟博物馆”之类的艺术资源、“图像解构”课件之类的专业教学资源等,以此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艺术审美视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当代美术教育变革必须要充分与时代环境相接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满足高效率、高质量的美术教学需求,兼顾对学生美术专业能力及艺术综合素养的培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美术人才。《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书,通过回答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丰富了美术教育研究成果,为当代美术教育实践提供了参考。

作者:杜芊荭 单位:山西省忻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