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苗画与高师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数字化的时代,民族地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要结合本土传统文化,多渠道研究民族文化内涵及外延,将湘西苗画引进课堂,探索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多元途径。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信仰。专业创作和民族特色相结合,实现苗画元素的提取与设计等多种可能性,构建苗画数据库,把储备文化资源和创新利用文化资源相结合,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湘西苗画;高师美术教育;创新融合
一、湘西苗画的缘起和艺术特色
湘西苗绣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蛮绣,历经数朝而形成苗族刺绣。苗绣一般应用于苗服的袖口、裙腰、衣襟、围兜、裤脚等处,也会出现在童帽、鞋面、枕巾、布包等物品中。然而,苗画则是湘西苗族地区独有的民间绘画,源于刺绣中的绘绣。苗绣分为剪绣和绘绣两种,绘绣用线多以素色为主,花纹素雅,别具风格,并逐渐形成一种只绘不绣的独立绘画品种。①最初的苗画还不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苗画,因为这个时期苗画的价值就是为苗绣提供底稿。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湘西苗画兴起于清朝末年,从传统苗画的附属地位中独立出来的民间画种,将苗族的精神文化和审美追求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湘西苗画主要流传于湘西保靖县和花垣县,主要代表有保靖县的秧初心兄弟和花垣县的梁求瑞、梁永福及梁德颂祖孙三代的传承,1987年,梁永福的苗画《丹凤朝阳》《龙凤呈祥》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9年,梁德颂被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呼,其巨幅苗画《大门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②苗画的内容主要分三种类别:一是自然形态,如花鸟虫鱼类;二是风俗类,包括婚丧嫁娶、吉祥祝福、衣食住行和农耕渔作等等;第三类是神话传说类,包括神话寓言、图腾崇拜和祭祀文化等等。其中的自然崇拜、吉祥寓意等审美对象带有明显的象征性,诸如牡丹象征富贵、仙桃象征长寿、龙凤呈祥瑞和宝瓶佑平安等等。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类似古埃及的“正面律”,例如凤凰的翅膀多以正面展开的形态出现,宽大的翅膀突出飞翔,视觉上层次感更加丰富。凤凰的头部和脚爪多是侧面,侧面更加便于表现特征。而眼睛则是正面的形态,正面的眼睛圆得精神饱满,从任何角度观看都不影响眼神的张力。总的来说,苗画造型规律是在依托自然形态的基础上以心相为主,更多的是意象的表达和心理上对美的想象。在表现手法方面,苗画常用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手法,线条细腻、均匀和流畅;物象空间的表现则依赖于各部分形态的前后遮挡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交叠;设色方面以冷暖对比和明度渐变推移为主,色彩的纯度很高,大面积的冷色和小面积的暖色相搭配,艳丽而不火气,底色多以蓝色、黑色居多,白色和红色次之;画面结构以对称式、均衡式为主,主次关系多以形体的大小来区分,整体布局饱满和谐。
提取苗画的造型和设色要素,总结其内在的结构和组织规律,结合审美内涵,创作出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苗画作品。一方面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搜集和苗画有关的图文资料,了解苗画形象的内涵;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考察,民间美术的根在民间,如凤凰县三江镇每年的“四月八”和花垣县每年的“赶秋节”都要举办盛大的活动,人们盛装出行,打苗鼓、对歌和集体舞蹈。日常的“婚丧嫁娶”和各种祭祀等风俗活动都是考察和收集素材的好时机,通过考察、采访等方式进行图文资料的采编,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苗族人是如何把生活跟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真正体现了生活即艺术理念。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二次创作,可以突破原有的造型、色彩搭配。另外,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校园亲自讲解示范,我校已经多次邀请苗画传承人梁德颂先生现场授课和学生现场体验,多维度传承民族文化。苗画同美术创作的创新融合苗画的绘画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色线描式,主要以形取胜,直接从苗族刺绣的底稿脱胎而出;另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彩绘式,色彩层次丰富,以明度推移和纯度推移的方式着色,产生如彩虹一般的效果。相比其它画种丰富的语言,苗画的表现手法相对比较单一,美术专业生可以丰富苗画的表现性,借鉴国画、油画、水彩等表现手法,以堆叠、厚涂、流淌、吹塑、揉搓、拍打、顿挫等多种笔法,改变传统苗画平板的视觉效果,在心理上和形式上打破以往的固定模式。其次,创作题材和内容也可以突破,不再局限在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之类,根据目前苗画的内容“花鸟居多人物偏少”和“象征性题材偏多生活性题材偏少”的特点,可以结合现代生活和个人的思想情感拓展表现范围,将来还可以考虑借助3D打印技术创作三维立体的苗画作品。
(二)苗画同美术设计的创新融合
苗画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湘西的旅游业发展迅猛,结合湘西民族文化资源,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引进电脑美术课堂。苗画造型几何化,如棱形、圆形和扇形等特点,把其中符号性的元素用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首饰设计、标志设计之中。也可以和实用的产品进行结合设计,比如手机壳、箱包、水杯、家具灯饰等。设计课程的设置尽量接地气,把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和民族元素相结合,把传统的形式感和现代的审美趣味融为一体。融合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苗画形象元素,通过简化、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生成新的视觉形象;二是意象元素归纳,比如龙凤呈祥、保佑平(瓶)安等,取其意象进行想象,创造设计形象;三是综合嫁接手法,比如以苗画中的造型元素结合真实的自然物像,或者以打散构成的方式重构视觉形象等等。总之,苗画的造型元素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可以尝试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三)创建苗画数据库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始终捆绑在一起,一直按照传统方式传承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利用科学手段介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大趋势。通过数字摄影技术,把苗画的各种图案分类记录,包括传统的服饰图案、银饰图案、器物图案和苗画图案等。提炼出图案中单元形象,并绘制出各种形象元素线稿矢量图。分类储存:一是根据题材进行分类。诸如常用的元素有蝴蝶妈妈、龙、凤、喜鹊、蝙蝠、鱼、蝙蝠、花瓶、花卉、麒麟、祥云等等;二是根据造型的姿态特点分类。比如正面造型、侧面造型、俯瞰造型、仰视造型等等;三是按照图案规格分类,比如大型的牡丹花包括一朵完整的花、两朵半开的花、九片树叶和三朵花骨朵。小型的牡丹花包括一朵半开的花、四片树叶和一个花骨朵。四是制作更精细化的造型矢量单元,比如龙和鱼的鳞片、花瓶上的几何纹样、各种花卉的花瓣等等,通过复制的方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搭配和上色。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数字苗画创作和交互式体验,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和创作。数字苗画对图像的大小、位置、排列方式和颜色搭配等将会非常便捷,解放了长时间的手工劳作,为创作构思节约了更多的时间,使苗画从手工型向智能型转变。另外,苗画的数字化可以向游戏领域拓展,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以苗族的神话传说为背景,人物造型和环境设计带有浓厚苗族韵味,在苗画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将会在游戏造型领域里开辟出一种崭新的风格。以游戏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传播速度和大众接受度将不可估量,游戏文化将会兴起一场民族风。
三、展望湘西苗画的未来发展
民族文化早已面临“传承危机”,单靠非遗传承人的力量犹如杯水车薪,苗画不仅仅是在苗乡传承和发展,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走出去,通过网络共享等方式让外界更多了解苗画。苗画引进大学课堂,师范生是文化的传播者,以燎原之势将苗画文化延续不断地传播给下一代,形成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活性生态链。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可以永久保存民族文化的基因,依托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艺术教育的共享和交流的高效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思考和创新的层面,实现人文与科技的结合,浪漫与理性的统一。苗画游戏化是一种新的思路,充满无限可能,将以更潮流的形式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梅宝树主编.网络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梁璐瑶.湖南湘西梁氏苗画的发展与传承研究[J].中国民间美术,2018.
作者:丁超 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