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哲学游戏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所以把游戏与美术相结合就是把教育与儿童的天性相结合、让儿童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一种有益形式。研究中主要以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为主线、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的马修•利普曼的“探索共同体”、探究内含了“哲学游戏”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得到瞬间的、智力的体验的可能性。
关键词:哲学游戏;儿童美术;共同体;经验美学
儿童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是一种天赋,这种能力是很难通过儿童去发展出来的,往往儿童的这种艺术能力随着成人的指导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美术活动不仅是提高儿童个人的精神世界,更是进入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艺术世界,成人的指导与教育是提高儿童美术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学校里通过欣赏创作、美术知识等学习内容构成的美术学科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美术能力。与其它科目相比,美术被认为不是逻辑、系统的学科,比起让学生进行体验一种实践经验,往往美术课堂更侧重强调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也体现了这一点,还没有关于强调活动体验和参与方面的描述。这就可能会丢掉了美术的本质价值——审美性和总体性,忽略了美术中暗含的广阔的知识与价值。康德把艺术的初级阶段比喻为“游戏”,并把艺术分为“快适的艺术”与“美的艺术”①,把游戏与美术相结合就是把教育与儿童的天性相结合,让儿童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一种有益形式。在后面将主要通过梳理杜威的美学思想和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的马修•利普曼的“探索共同体”,探究内含了“哲学游戏”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得到瞬间的、智力的体验的可能性。
一、由杜威的美学来看美术教育的原本价值
杜威将艺术活动的总体性解释为人类的“经验”,把艺术定义为人类众多经验之一。他突出了经验的特性,他认为人类经验是需要思考的知识活动,同时也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探究过程②。所以教育是引导儿童不断进行智力探索的活动,这个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活动。杜威对哲学与艺术、经验的实用主义美学的研究获得普遍的认同,他试图从哲学角度解释人类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行为,这种尝试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我们都熟知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家在“灵感”的指引下进行的创作活动已经超越了哲学家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像艺术创作这样的技术能力是超越了单纯的熟练性的,已经达到了人类内在超越的、德性(arête)的本性完整。杜威指出了这两种传统哲学只把艺术活动视为更高层次的理想经验、试图否定现实生命活动根源的观点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从他的“实用美学”观点出发,艺术并不是追求精神超越的行为,而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以生动、直接的形象产生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中固有的、直接的、本质的特性是将日常的经验转化为艺术,这种瞬间感受最终统一为知识的某一种。如果说艺术就存在于极为日常的直接体验中、是通过知识探索来实现的话,那么艺术活动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杜威研究生活中的所有经验,谈及艺术并使艺术的定义得到普及,但他也不否认特定的艺术活动本身。不同于科学探索,艺术探索主要是追求其中的意义。杜威认为,当人类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产生相互联系时、特别是在社会状态下发生沟通联系时就产生了艺术意义。艺术不仅是个人独自内心的形象化或功能的展示,还是一种表达形态③。由此可知,艺术活动就是通过特定的样式表达个体的意思、并以此来沟通,这一过程体现出其教育价值。如果儿童能够通过美术表现与教师及同伴进行共同探索和沟通,不仅会得到知识上的、审美的体验,还将得到思考和情绪综合发展的体验。
二、马修•利普曼以哲学游戏和探索
共同体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实践。马修•利普曼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以“探索共同体”的教育团体实践了以教育实现生活艺术性的教育探究④。探索共同体的“哲学游戏”被认为是对杜威的美术教育理论最好的教育实践之一。利普曼实现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其即现性(immediatelypervasivequality)。他的探索共同体就是在好奇和目的意识中进行美妙的知识探索的团体,特别是利普曼以探究哲学对话的方法从大量的事例中让我们看到,这是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进行的瞬间的、智力的体验,可以体验审美的探索共同体。哲学探索共同体在提供知识、总体经验环境的同时,通过美术表现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发展儿童情绪感受力,还可以综合性地实现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利普曼主张学校应改革成为培养对儿童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场所,并主导批判性思考教育运动,实践教室内团体化的探究。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进入哲学运动后期,通过探索共同体活动,不仅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得到发展、而且也会综合性地拓展多种思考能力。具体来说,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意性、关怀性思考是在以哲学为媒介的探索共同体中发展起来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虽然对孩子们的客观思考能力发育有效果,但很难使思考和情绪得到完全地协调。利普曼认为最能促进儿童的整体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就是追求有意义的哲学状态。美术活动和哲学活动的共同点是可以成为寻求意义的手段。哲学是指在其他科目中很难回答的问题,即提出包含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总体意义的提问的学问。利普曼想让人们发现围绕着我们的、含有智慧的、直接性的哲学环境,与哲学类似,美术活动也具备告诉儿童生活本身就充满美学问题和瞬间审美性的条件。在哲学问题被提出的情况下,如果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将会在发生更加具体的艺术体验的同时,儿童的思考和情绪也会得到多角度的发展。通过美术表现活动,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也就是说美术活动是孕育出新想法或扩大新类型思考的代表性活动,也是培养创意性的重要环境要素。儿童在绘制、装饰、制作等非语言表现的同时,寻找自己独特的方法,改变以前使用过的陈旧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想法并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创意能力,提高个性表现力,这样的过程也就培养了儿童的审美眼光和造型能力、创造性、感性等。另外,如果几个人共同欣赏同一作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想法,在这种共享中诱导思维的发散。像这样发挥美术活动这一特定因素的“哲学游戏”可以给团体内的每个人带来满意的实际经验,自然地结合功能和知识进行美术课程。
三、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结合哲学游戏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哲学与游戏、哲学游戏与教育关系的研究日渐深入与增多。周红路在论文《哲学游戏:最本真的生活方式》中总结论述了由游戏而致“美”的意义⑤;李鹏举通过儿童主体性与游戏主体性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哲学游戏与儿童的关系⑥;另外还有黄远帆等人也对哲学游戏的认知、游戏与教育的关系等相关主题做了不同论述⑦,已经丰富到多学科、相辅相成的交叉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发挥美术教育特定因素的哲学游戏可以给儿童带来满意的智力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自然的结合知识与功能,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将通过哲学游戏的探索活动共同解决自己面临的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让儿童在结合了个人感受和意见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创作与欣赏等美术活动综合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美术技法以及美术的表现能力。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把这种美术活动与哲学游戏相结合,采用童话绘画、旧物拼贴、联想游戏、角色游戏等方法,让活动不单单是完成美术作品,而是结合了哲学游戏构成、融合儿童的创造性、批判性、关怀性思考的活动。在这种综合性体验的课堂中,儿童即开发了智力又增长了艺术技能,又在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和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促进思考和情绪的发育,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也是有效手段。由杜威的美术活动既是探究知识、又是艺术体验的观点,哲学游戏可以成为整体开发美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利普曼的实践证明,在哲学活动方案中,儿童的思维和情绪是综合发展的,“通过哲学游戏,儿童不仅可以单纯地学习教课知识,还可以探究人生的意义。”
作者:刘明 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