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

[摘要]罗恩菲尔德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幼儿健全发展。依据罗恩菲尔德工具论的观点,教师不要试图教幼儿画画,更不能把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作为教学目标。教师要引起幼儿美术创作的动机,按照幼儿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最终目的是真正发展幼儿的美术能力。

[关键词]罗恩菲尔德;工具论;幼儿美术能力;幼儿园美术活动

美术教育里,幼儿的身体、情感、社会、审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美术活动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之一。维克多•罗恩菲尔德(VictorLowenfeld,1903—1960)是20世纪艺术教育家,其美育理论对儿童美术教育影响很大。在罗恩菲尔德的观点中,美术是一种帮助幼儿发展的工具,因此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也被称为“工具论”。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者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只有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点,才能真正走入幼儿内心,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

一、通过感受与体验引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罗恩菲尔德非常重视幼儿的需要和自我体验,他认为幼儿的体验是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多感官参与,调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构建幼儿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为下一步美术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苹果”这个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事先请每一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个苹果。首先,请孩子们仔细看一看自己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再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接下来,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各自的苹果吃起来是什么感觉,什么味道。最后,请幼儿用画笔把自己对苹果的感觉描绘出来。幼儿的作品是形态各异的,有完整的苹果,也有被咬了一口的,还有被虫子蛀了一个洞的,甚至有的幼儿画了一个苹果核。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看一看、比一比、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画一画等几个环节,幼儿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幼儿画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是对苹果的一种感觉,更是一份带着苹果香气的作品。

二、通过启发与引导培养幼儿欣赏美的能力

罗恩菲尔德认为,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发现事物中蕴含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向,使幼儿对美的发现和感受贯穿美术作品创作的各个环节。引领幼儿欣赏美的途径之一,是开展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欣赏世界名画、著名的雕塑作品、建筑作品等。在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了解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和审美特征。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时,除了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外,还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要素,并且引发幼儿想象。在以“瓷器”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瓷器展、博物馆、美术馆,并观看和体验瓷器的制作过程。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在与审美对象的互动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除了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还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和情趣的环境来培养幼儿的欣赏美的能力。在幼儿园日常环境的创设中,可以展示各种富有自然美和形式美的物品,使幼儿经常接触美的实物,处于美的环境之中,自身的审美体验和欣赏美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通过鼓励与支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罗恩菲尔德在幼儿美术的评价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相对于作品而言,更应该重视创作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从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培养幼儿的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体现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创造手法上。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中,教师提供了水彩笔、油画棒、水粉、卡纸、报纸、剪刀、胶棒等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或者将各种材料加以组合,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在“多彩的秋天”这一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水彩颜料,鼓励幼儿运用涂、甩、喷、抹、刷、刮等多种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变化出奇特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舒适自由的创作环境上,使美术活动成为创造性的活动。在罗恩菲尔德看来,相对于作品而言,更应该重视儿童创作的过程,重视作品对于创作者(幼儿)的意义。在具体评价方法上,应以感情的成长、智慧的成长、生理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以及美感和创造性的成长等七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教师不能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意图创作,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和开放的。罗恩菲尔德工具论指引下的美术教育,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最终目标,把美术作为幼儿内心情感的表达工具。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充分理解罗恩菲尔德工具论美术教育思想的内涵,并把对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思想的理解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激发其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幼儿欣赏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遵循多元化评价的原则,用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让幼儿能在美术创作中体验到乐趣,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真正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工具论与本质论的结合

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跟罗恩菲尔德理论工具论观点相对的另外一种理论观点是本质论。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本身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教育应着眼于美术本身,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注重评价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提倡美术教育应以美术学科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通过学科化、系统化的美术教育或艺术课程,对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不仅仅需要运用罗恩菲尔德的工具论做指引,还需要适当地运用本质论的观点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工具论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美术教育,重视儿童兴趣,强调儿童自发性表现和创造性的培养。工具论取向的美术教育更适合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而言,健全的人格培养和健康心智的发展是前提和基础。虽然幼儿有着一定的美术潜能,但幼儿还不需要也不具备接收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专业化技法训练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不能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画家。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只能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本质是完成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美的任务。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充分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保持其艺术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充分进行自我表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简单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艺术表达需求,幼儿开始需要更多的技能技法作为提升艺术创作的必要手段,此时,才需要进行一定的技能技法训练。儿童的美术技能技法得到提升,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等开始得到提升和发展,对于美术的喜爱和兴趣也可能会发展为对美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进取。罗恩菲尔德的理论,主张美术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美术教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性。这种儿童主体的理念,特别强调个体在艺术创造中的价值,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个体要从美术创造活动中获得智慧、感情、社会、知觉、生理、美感、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成长。

作者:孙丽影 单位:哈尔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