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教育的个性特征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美术教育的个性特征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美术教育的个性特征培养

摘要:我国美术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首先就依赖于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培养。因此,本文从美术教育中个性概念的界定和个性特征的培养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及其重要性进行论述,强调应该并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个性特征的发掘和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个性特征;培养;创新

美术教育可以唤醒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以及生活的感知力,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进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人才,产生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学开始用数字化的、标准化的模式进行统一的说教,使整个美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变得乏味、僵化、机械,进而失去其应有的人文主义关怀和感知温度,更不会产生像中外美术史上一样优秀的美术作品,也不会形成强烈的社会效应。因此,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美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与当下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相互背离的,这也是本文的问题意识所在。对于美术教育来讲,个性特征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但这一非常重要的原则却没有在以往的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贯穿和重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特点,忽略了美术教育当中对人的个性培养的重视,违背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一刀切”的误区看似能够造就一个繁荣向上的美术教育现状,背后透露的却是个性特征的缺失与湮灭,可以说,以上问题正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顽疾,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当然,要在美术教育中以个性特征的培养为目标,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人文关怀。高等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或者说一些艺术个性的培养。首先,要充分理解个性特征和“个性”概念,然后制定合理缜密的美术教育计划,在计划中贯彻个性特征培养。

一、“个性”概念的界定和个性教育与培养的内涵

个性,最早是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它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一种心理素质或品质,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样态。它包括一个人的人格倾向性以及人格的心理特征①。前者所包含的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需要、做事的动机、在生活当中的选择或倾向;后者则是我们常谈及的性格和气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以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就会使隐藏在个体中的“个性”变得完整。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语境、生活遭遇、兴趣爱好等均有所不同甚至要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倾向或者特征上有所不同,即使处于同一倾向或特征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可以说“个性”就是个体在思想和观念上的综合,我们所谈及的美术教育中的个性特征培养,正是希望以教育的有效手段来对个性特征进行人为的发掘和改善。因此,“个性”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它包含的是学生个体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以及他在进行审美感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

二、作为底蕴:创新教育中的个性教育“创新”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是一个涉及众多核心研究课题的重要关键词,以创新为核心的研究课题最根本的就是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挖掘和培养。然而,一旦牵扯到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问题就必须注意到培养的主体———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挖掘,而美术教育为了对个性特征进行有效培养就必须对学生主体意识加以重视,优化和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活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学校的整体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考虑;二是老师深入的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尽可能的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捕捉他们真实的想法和创新的感觉。在第一种层面上,老师必须意识到学生虽然接触美术的时间并不算短,但他们对美术的了解非常有限,一些艺术理论的问题并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一个清晰的理解,甚至有很多人在艺术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是极其欠缺的。如果老师从学校的整体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或存在的问题,从而才可以心中有数的拿出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如果从第二个层面看,老师在学生的层面了解学生,其中很明显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就其作品进行交谈和互动,观察学生们作品当中的个性创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每个学生作品的评析才能够发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应该完善的具体问题。这种看似深入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或者敏锐的感受力。

2.培养艺术个性

如上所言,教师应该在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交谈过程中,以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所创作的作品,从而挖掘出他们在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欠缺的问题,所欠缺的能力或所存在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引导他们进行个性特征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教师的姿态去完成引导,要以朋友的身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通过主体意识的觉醒或者自觉,使自身个性特征的独一无二展现出来,使他们对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或思想有一个敏锐的感知,取得一种美术的审美趣味,培养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是他们取得阶段性进步的一个基础,或者说创新能力必须以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掘为前提,而个性特征的培养又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之上。

3.定位自身的艺术个性与价值

如前文所言,考上大学之前,绝大部分美术考生基本上只是针对美术考试所需求的那一部分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他们对其他的美术知识了解的非常片面,甚至由于艺术史或美术史知识的缺失,进入大学以后很多课程的学习跟不上节奏,导致大家对美术的理解是琐碎和不系统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在进行个性特征培养的过程中,让他们对美术史的脉络或者整个艺术史的发展有一个详尽的理解。这个理解不能是泛泛的理解,而是要让他们对整个美术史进行一个批判性的解读,对发展的脉络、阶段、转折以及重大美术理论生长点等进行具有主观性的认知和意识形态性的评论。这对于以后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站在一个真正的、科学的历史视野中,才能够使学生自觉跟上老师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进度,才能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对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4.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在人的实存的高贵意义上的最优秀者不单是技艺高超的人,这些人是可以通过挑选而培养出来的;不是特定的种族类型,这些类型可以通过人类学的标准来确定;也不是那些天才个人,他们已经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在所有这些人当中,唯有成为其自身的那些人才是最优秀者。他们不同于那些在自身中只感到了空虚的人,不同于那些看不见可以为之斗争的事业的人,不同于那些正在躲避自己的人。②在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中,要想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挖掘和培养,那么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他兴趣的一个引导和发掘。学校进行个性特征的挖掘,就必须使他自觉的认识的主体意识,要让他建立起一个兴趣,一个长久的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感兴趣的方向。

三、鼓励探索尝试创新

美术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术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进行美术创作实践,而创作实践正是最能体现出学生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艺术史的高度对学生有一个宏观视野的提升,而且要注重在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其大胆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只有在这样自由的尝试过程中才可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艺术上的表达方式或者技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细致的观察他们对于材料、技法等创作元素的应用,寻找他们表露出来的敏锐的感受力以及在审美偏好上的倾向,鼓励他们朝着自己的兴趣前进。正如苏格拉底在教导弟子时就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去寻找理论,在生活当中得出结论。他认为教育并不是知道的人教导不知道的人,而是老师和学生一同追求真理。③回到我们的美术教育,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发觉创新个性。如此,不仅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还能够进行艺术创作主体的自我唤醒。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统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发掘,不能够运用灌输式的、统一僵化的教育形式。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现在正处于一个改善但未完善的阶段,对个性特征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视是美术教育可以持续前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它应该秉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重视个性的今天,这种教学原则不仅在培养人才方面,在塑造社会美术氛围,生产优秀艺术作品等方面也尤为重要。注重个性,注重创新,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等等,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才可以越来越合理,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当然,目前的美术教育对于个性特征的重视是令人鼓舞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从以往的模式化的极端走向一个只注重个性特征的极端,因为学生在个性特征的探索上是可以没有限制的,这并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意义。可以说,个性是美术的本质,而美术教育作为生成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人才的培养性行为,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挖掘和培养,使之形成创新能力,成为创新人才。我们今天积极的探讨培养学生个性特征或者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合理的审美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也是目前美术教育改革当中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作者:许少芳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