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论述(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育论述(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美术教育论述(5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换句话说,不同的教育观念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行为,产生的教育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共同改变教育观念。否则,家长会对美术教学毫无概念,学生也会不把美术学习当回事,这都是造成美术教学质量不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和学生改变美术教育观念势在必行。帮助家长和学生改变教育观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提高认识。为了提高家长的紧迫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我们可以给家长展示一些相关事物事例;第二,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术的相关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画展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成长特点,提高对美术的认知,了解美术学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科;第三,可以邀约教育方法有误区的家长。现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方法多样化,但是家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教师可以尝试家访的方式和家长面对面的就学生的教育发展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方式是最具人情味的情感交流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目前而言,很多小学学校的教育资源出现不合理、不平衡的状况。为了缩短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我们应该加大对小学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的投入力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有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美术教学是最具活力型和趣味性的学科之一,美术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借用美术活动展开教学,例如七巧板拼图、橡皮泥雕塑、剪纸比赛、想象力创作比赛等等,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本班小学生的活动方式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比较小,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也是很少。美术教师要了解美术课堂的特点,把小学生带出课堂,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小学生在画小鸟时往往只是根据观察笼子里的小鸟胃依据,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近大自然,了解鸟儿的千姿百态。教育资源是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师要活用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认知世界的渠道和方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在自然中学会欣赏,为以后美术素养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各科的合作学习

在众多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是最受欢迎和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合作学习。美术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学,往往会实现一举几得的效果。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沉浸中学会对美的欣赏,避免外界因素对学生的干扰。美术学科不是独立的,它可以跟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等学科进行联系。美术课堂是学生放松学习的场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工艺课,例如矿泉水瓶、毛线、绳子、树叶、废布头等等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学习。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中找到快乐因素,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载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教师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寻找到教学的快乐。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在每节课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美术教育网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专业和课堂教学的网络平台,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它实现了教育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五、为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的机会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技能和知识,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美术素养。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假如美术教师子森都不具备欣赏能力,那如何让学生提高欣赏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机会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的条件和环境。各个学科的教师具备该学科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让教师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好的机会,例如专业技能培训、美术画展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时间,更能够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把美术专业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获得学生和家长尊重和认可。小学美术教学要因材施教,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让美术教学在教育制度改革的大潮中向前发展。

作者:党丽君 单位:昌黎县直第二学区钱庄子完全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1信息技术对于生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方便了资源的共享和调用采集

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且还可以借助相机、录影机、手机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身边的优质资源然后经过计算机加工将其应用于课堂。这种便利条件的生成,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施之间的保真度,使得教师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来说,来源于经典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渐次步入美学的殿堂,来源于生活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创造生活的美,装点美的生活。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的教学,教师课前采集了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范作等几种资料整合在教学课件当中。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看到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花灯特色,将学生已然发散开去的思维凝聚在美术课堂当中。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花灯制作中所用到的美学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眼前展示的丰富材料,开始了发现和总结概括的学习探究。最终总结道“花灯形态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生活物像的衍生和变体;花灯的色彩艳丽,以暖色调为主;其装饰可以是剪纸、挂坠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元素”。没有丰富的资源,就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审美情趣,更不能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资源展示平台,也不失为学生不断跃升的跳板。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形、色、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气氛,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有趣的“服饰”》的教学,教师设置了时装设计大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时装表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时装设计艺术的特点,并将学生带入了“设计师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时装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素。随着学生津津有味地探讨,他们基本形成了时装设计的理念——“采用色彩、质料、突出的形态等元素设计出有鲜明特征的服饰,夸张一点也无所谓”。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些时装展览的情境图,引领学生“穿越”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时装盛会,“取经”、“深造”、“寻找灵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创造。整个情境创设以一贯之,大量依靠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展示功能和信息采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整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主设计的信心。

3运用计算机绘画,培养创新精神

计算机绘画,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美术创作形式,这也是将来美术创作行业发展的新的生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绘画活动,方便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也方便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和成长。一方面,计算机绘画软件操作简易,所见即所得;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过程,便于学生修改画作。一些电脑制图软件还具备图片合成的巨大功能,如果将学生不同时段的画作或者照片等资源灵活组合,可以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渐变的形》的教学,教师采用Flash软件教育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先通过教师机演示了一个圆形渐变为金鱼的绘画过程,以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巧。随后,便让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摸索,绘制了非常丰富的渐变动画,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哪吒出生”等,而且绘画所用的时间也不多。接着,教师又将学生能力拓向场景制作方面,还是借助教师机演示了使用图层功能的技巧,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可以在渐变绘画的背面绘制一幅场景,于是他们的绘画又活了起来。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感悟了渐变的形一步步渐变的过程,而且过了一把动画制作的瘾。计算机绘图,可以创生无限的创造机缘,大大开阔了学生创造美的视野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生产力,在不同的领域里,信息技术都展现着传统生产力所不具备的辅助优势,将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有力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成为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途径。

作者:李晔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第三篇:地方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一、美术课程资源贫乏

美术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科,不论是学生学习抑或是教师备课等都离不开丰富的资源,而山区小学美术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依赖于教材,其他的一些教育资源就相当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策略

1.加强主观认识

教育认识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的思想,所以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可随意地让渡原本属于美术的课时,更要从本质上重视美术教育的意义,加强自身的素质,积极、认真地研究课程,明确课程教育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美术教学。

2.实施培训

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让教师的美术素质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保障。在进行培训之前要对教师进行一个整体的测试以便了解教师的实际水平,有目的地进行分层培训,这样才能让培训更具针对性,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3.完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也是教师教学热情的一个来源,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要想提高美术教师的热情,就必须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对山区美术教育的投入,并且完善对美术的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中亦要重视对美术的评价,并进行督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

4.拓展教育资源

山区学校的教育资源在短期内是无法像城市学校那样具备良好的美术教育资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因地制宜,从现有的条件出发,积极地开发校外的资源,让山区美术教育更具特色。如,在山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学生跟自然最接近,也更能表达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有利于他们把这些美景用美术进行表达。这样特殊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作者:何志发 王永娟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一)树立生态美育价值观

首先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教师以“我”为中心的封闭意识,采取教师与儿童之间开放的态度,不能要求同一班次上的儿童都做到步调一致,不能因为一个儿童与其他孩子或者与教师不一致,就想尽千方百计消灭这种不一致。生态原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何种植物、动物甚或是不同的人,虽然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但是这种差别都是生态平衡的需要,如果要刻意铲除“异己”,则会违背生态规律,就会打破生态世界的平衡。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允许孩子们的不一致,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致才让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那些在美术课堂上与别人表现不一致的儿童,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他们也通常会给其他儿童的学习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改变“能力本为”的美术教育观念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会儿童绘画的技巧,会让孩子锻炼手、眼协调,会画出比别人画得像的作品。美术培训就是培训手艺的一门技能课。评价美术教育成功与否便成了评价学生绘画技巧的高低,社会上以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成了惯例。一时间,“能力本位”为考核标准的儿童美术大赛、美术等级考试便风起云涌,迷惑了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双眼。殊不知,漠视儿童这个特定人群的年龄阶段特点,盲目强调“能力本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便获得再多的奖项,孩子在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后,也会失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和愿望。当然,在适当的年龄、适当的时间,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当把对儿童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正确理解各学科领域的融合

有些教师在美术授课中将课堂时间分割为几个阶段,先学几分钟的儿歌、跳几分钟的舞、再画几分钟的画、做几分钟的手工,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生态式的美术教育。殊不知,这种课程内容让美术课不像美术课,舞蹈课不像舞蹈课,这种课程内容的机械简单拼接并不是生态式的教育模式。其实,生态式美术教育所倡导的是美术与语言、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累加,它是美术与非美术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联结、开放式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的一种生态式的教育环境。通过发掘各个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不同学科要素之间的渗透、碰撞和链接,架起与儿童的情感沟通桥梁,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各学科的营养,全方位提升儿童美的品质,从而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

(四)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

我们说儿童美术教育走向生态化,就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人类具有社会性,但是其根本属性还是自然性。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气质、情感、经验,同样的事物会引起每个儿童不同的体验。首先,生态式儿童美术教育要求将美术教育与儿童特别喜欢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和成长,这样既能够顺应儿童的成长需要,又能顺利完成美术教育活动。其次,对于儿童的个性成长来说,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天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放弃对儿童的教育,放纵儿童的行为,而是要适当适时的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和干预。

(五)建构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关系

在生态式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具体的操作策略,它是一种开放的、平等的、和谐的双向交流关系,是以充分尊重、相信儿童的艺术能力为前提的。

教师在生态式的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要从权威性极高的教育者降下来,保持与儿童的平等对话,儿童也从被教育者的位置变为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与教师形成相互激发、相互提高的互补互生关系。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儿童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的、交流的、双方积极参与的双向促进关系。这样,儿童能够获得教师正确的指引,教师也能够从儿童那里获得有益的启发和良好的体验,教师和孩子成为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

生态式儿童美术教育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全面、深刻、开放的美术教育新理念,是对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一次全新的挑战,符合当前培养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的要求。我们看到,生态式艺术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生态式美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师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儿童的美术潜能在大家的努力下正在不断被挖掘。

作者:贾静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力;从艺术的角度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仍然受传统僵化教育思想的影响,背离了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解读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为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的符号化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喜欢鲜活新奇和造型复杂的事物,如鱼儿、小狗、变形金刚、卡通人物以及玩具枪等。学生在认知这些复杂新奇的事物时,往往对他们具有解构的冲动,因为他们不像乒乓球、杯子、桌子等那么简单,而有些美术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复杂的东西只要简单地向学生表达一下就可以,而当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为什么”时,老师也往往回答:“就是这样的。”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缺乏对学生内心感受的解读。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窗口,通过一幅画像以及它的绘画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绘画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也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为主。然而儿童的兴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不应该在美术课堂上被抹杀。老师也不应该以他人作品为标准,令学生都按照此种标准来执行。例如,某张画所表达事物的形状和色彩都很符合标准,但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或许换一种形状或者色彩会更符合某个学生的内心需求。

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对策

1.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让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美术教育的第一大主题就是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传统的美术简单技能教学是教条主义授课,会抑制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因此要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新教材的编排比旧教材更具有人性化、更具弹性,教师要灵活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备课。其次,要定期欣赏高水平的作品。经常组织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或者利用课件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含义,更要挖掘作品的思想表达,让学生产生与作品主题强烈的共鸣。再次,让美术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表现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让学生自己用积木来表达内心所想,激发其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对美的感知和享受。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的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和解决美术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思维模式。美术的创新思维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和敏捷性。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和培养。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不能轻易就说这种想法不可以,那种做法是不规范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获得学习的规律和技能,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乐于探究和喜爱质疑的创新型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想法的能力。再次,重点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创新的情感,比如强烈的创新热情,远大的志向与理想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久而久之,形成的是学生的创新人格,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去抒发情感,去创新。

三、小结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真正为孩子们创造出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良好教育环境,为孩子们的美术素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引导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