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大众化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育大众化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文化育人,艺术养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文章梳理了大众美术教育的缺失,重提其重要性,着重论述大众化美术教育具有提高整体国民审美素质、提高生活情趣、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大众化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大众化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大众化;审美能力

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育,而美术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人们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共同呵护和培育高素养公民赖以成长的艺术环境,以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教育大众化的必要性

2017年,全国两会传出艺考新政:音乐、美术正式纳入中考。新政的推出引发了各界热烈的讨论,有叫好的声音,也有担忧的声音: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我国当代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课表上,美术、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育地位堪忧。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还有很多人对美术缺少正确的认识。比如,常有一些美术生的家长质疑:“学了美术将来毕业了能干什么?”语气饱含担忧之情。这正是美术教育的缺失导致。媒体上曾有报道:中国3D绘画艺术家、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的画家齐兴华的3D绘画作品,曾经四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也作为3D绘画艺术家多次被邀请参加国外的重要艺术节。然而,齐兴华在国内的街头绘画却屡遭破坏,很多作品仅过了一天就会遭到毁坏。虽然现在很多前卫艺术方式已经为大众接受和喜爱,但是普通民众的审美能力仍有待提升。当下美术还只是极少一部分人的爱好,我国不缺优秀的专业人才,但大众美术教育的普及却没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美术作品作为精神产品直接供人审美欣赏,古已有之。但在过去,其更多的是贵族阶层享受的审美艺术活动,在物质资源贫乏、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普通民众是没有太多机会接受精神产品的熏陶并获取愉悦体验的。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艺术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美育对于社会、民族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尚未被完全认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美育的滞后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美术家的培养是必要的,但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因此,我国不但应加强学校美术教育,也应继续普及大众化美术教育。德国美术史家、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利希德•沃克指出:“我们如要在经济竞争上凌驾于他国,我们工业的将来,必须视此代国民有否施行认真的美术教育的决心,以及能否实施认真的美术教育。我们过去仅注意美术家的培养,以为因此可以在世界市场中得到优越的地位,然而今日才知这是偏见!其实国家经济的活力,依托在国民的文化状态上,只有注意消费者的教育,才可希望有工业的独立和活力。”可见,大众化美术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二、美术教育大众化的作用

大众化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体国民审美素质、民众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文化育人,艺术养心,一个社会的艺术教育水平是现代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美育是以培养人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注重人的体验感受,促使人们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段。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家把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物化创作出美术作品,再通过美术作品展示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大众审美能力。美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升华人的心性,陶冶情操。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是人们追求生活美感、体会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思想家梁启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大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是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内容。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只有懂得自然美、人文美,才能深层次地感受美、享受美,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很多人会痛惜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古建筑、人文环境被破坏,城市建设没有长远规划等问题。追根溯源,这些都与美术教育未受重视有关。审美修养是提高人审美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物质生活富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凸显出美育的重要性。只有人们的审美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享受生活。2017年,互联网知名人士马云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说:“我们人类和机器竞争是体验的竞争,这对我们今天最大的调整是教育体制改革,如果我们继续以前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孩子去学会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过去一百年是知识的时代、科技的时代,未来一百年是体验、是服务的时代,机器将会取代过去两百年来很多知识和技术。”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体验、熏陶来陶养感情,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并非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人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体验生活,丰富个体的情感世界,提高生存质量,提升人的文化表达能力,培养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众美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克认为:“现代人对美术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融合作为一种追求与时尚,同时这也是加快现代化步伐的一种动因。”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亟待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要求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精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会对生活环境的美化、对日用产品的设计有更高的要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出更多较高层次的艺术家和更多艺术设计人才,以及更多从事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三、大众美术教育的渠道

笔者认为,当下我国的大众美术教育已经具备丰厚的土壤。首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华网在2015年9月28日刊发国务院要求——整合社会师资,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具体操作上,文件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主要解决美育师资、资源整合问题。意见还提出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文件还规定了时间表,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这是美术大众化教育的有力的保障;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扩招已经有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作团队和美术行业的从业者,这是大众美术教育的必要条件。大众美术教育是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工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孔新苗认为:“以兴趣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长久的心性修养和人格素养,是为了培养一个有品位、会生活、懂欣赏的人。”大众美术教育首先应从中小学校美术开始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注重兴趣的养成。中小学除了要开足美术课程,还应定期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有机会接触高雅的美术作品,从而了解美术、理解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有兴趣、会欣赏、有较高审美趣味的人。其次,在校大学生也亟待提高审美修养。大学非艺术类的学院应增设美术鉴赏、美术批评等课程,多开高水平的美术技法选修课,通过技法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培养一批有兴趣爱好、喜欢美术、有较高审美修养的消费群体。社会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应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要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社会艺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部门、美术团体、美术馆、博物馆、传媒系统应该联动起来。美术馆作为由政府主导的美术作品公共传播空间和媒介,应积极办展,为民众提供近距离接触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满足人民的审美文化需求。同时,大众的审美活动需要有比较专业的引导,现在有很多美术馆定期开设美术讲座,以此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并引导民众理性的审美消费。虽然美术馆现在已经是免费对大众开放,但是能主动定期去参观展览的还是以美术从业者居多。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如一些民间美术社团自主办展,或者把美术展览与社区工作联系起来,让美术作品走到民众身边,为高尚艺术作品和人民大众搭起桥梁,让更多的人能接触优秀文化。借助电子传媒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审美和艺术资源。如通过网络,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美术馆藏品。但与此同时,普通民众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大众美育平台的建设与监管力度,让民众接受优秀艺术的熏陶。地方美术院校作为各地方的高等学府,更应该起到学术引领和审美导向的重要作用,承担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高校派出学生下乡作墙绘,把民俗谚语等用一些简单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既美化了环境又传承了民俗文化;或开展文化入村活动,送画、送春联,让广阔的农村也能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作品;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农村边远山区支教,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开阔山区村民与孩子的眼界,播下艺术的种子。这些都是大众化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大众化美术教育是提高全民审美品位的有效途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小平.美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08(4).

[2]陆生.美育刍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3]潘维守.高校美术理论教育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大众文艺,2013(7).

[4]别敦荣,夏晋.论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及其通识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5]姚晓宇.成人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内涵与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4).

[6]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7]陈克.教育中的美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6(3).

作者:张利锋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