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是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教师教育)绘画基础色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不是被动地获得知识;其次,通过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学习,解决视觉感受能力的素质培养问题;再次,通过本课程学习美术技能和美术表现,来推动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最后,获得个人学习能力和对审美的探索意义。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为契机,进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21世纪艺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学习基础。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课程目标和要求,依循教学原则,大胆探索教学内容(绘画基础色彩教学)、课堂组织、教学管理、文献研读、作业布置、课程考核等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加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挑战性,在保证教学大纲整体进度基础上,着重提出学科基础和拓展性开放课题案例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个体研究和团队合作拓展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形成“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互动。近年来,笔者对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究进行了种种思考,整理出以下几方面的思索。
一、基于真实性学习的有效性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未来教师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美术基础能力为方向。基于真实性学习的有效目标包括:⑴教与学使现实世界相互联系;⑵主动接受知识的重要性;⑶获得智力、情感,以技能为本的,善于表达的知识、能力和感受力。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第一次绘画基础色彩课尤其重要,首先向学生讲授“感知色彩——向大师学习”,设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内容有色彩方面的知识,如色光的建立、看的方式、色彩分析训练和色彩归纳训练方法步骤,主要选择美术史中19世纪印象派时期的代表作品解读绘画色彩的发展。重要的是解决和建立起色彩观察、色彩技法的综合能力和协调发展,通过对色彩的训练和感知,逐步提高良好的色彩感觉和审美标准,以及新时代赋予美术的积极意义。绘画基础色彩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过程,画画体现出手艺性,多画多练,多实践,逐渐地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如上课需要每次在第一时间讲解分析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阶段的色彩作业,目的是开发色彩的潜能。选几幅学生作业,从整体的观察原则出发,针对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分析色彩写生过程中的观察对象、起稿轮廓和铺色关系等。知识要点包括分析色彩的基本规律和色彩要素的明度、纯度和色相作用。色彩写生重点并不只靠感觉,还要通过学习色彩知识以便理解和掌握,运用视觉感受色彩的方法来进行色彩写生练习,最终建立起对色彩写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同学们对绘画色彩写生训练的体会表达了较有情感的学习体验。吴芳欣同学写道:“四周课程里我们最早学习的是点彩,画点彩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色彩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我之前没接触过点彩,最开始还是遇到了些困难,不过新鲜感和动力大大促使我去努力观察静物台上的静物,去发现物体上从明到暗的颜色变化和颜色的区别,反光与暗部的差异。画完两周的点彩后,感觉自己对颜色的感受和捕捉比以前要好了些。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享受着点出许许多多不同颜色的点,这个过程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虽然还不能完成得特别好,但是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的画面,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色彩课程学习使同学们找到主动接受知识的方法,敢于去尝试,去把握光色的联系,充满热情地获取色彩技能,表达对色彩写生的感受力,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真实性学习的有效性体验。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正如我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的课程标准: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高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未来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基于真实性学习,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方式之一。同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教学遵循美术学科教学规律并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教与学最佳效果的可能性。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建构学习理念,加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开设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课程。随着教学内容展开,目前我们在教学上要求以基于问题和发展思维贯穿整个课堂,激发学生个性表现和主动参与教学兴趣。在课堂上变老师教“你”学为学生主动探究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巧,创造一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绘画色彩课程教学实践的进程中,对色彩分析写生训练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引导同学对技法学习进一步深入。如静物摆在教室的一组场景,其中一位学生在进行作画,见其画面构图、轮廓都已画好,准备铺色进行点彩分析法,在色彩分析的方法上存在某方面问题,并对其指导以进行讲解和答疑,包括观察静物要建立在一定的空间关系上,你把视点落在哪一边;只凭已有的经验或不加思考的感觉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认识到作画是建立色彩关系,色彩的感知是通过色彩关系建立起来的,才能获得好看的色彩和整体的色彩面貌。比如,当一物体看过去颜色很深(固有色),在这样的物体上是很难找到色彩的,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法,依光源(光源色)方向,找周围鲜明的颜色或色相(环境色),再去与你想要的这个物体颜色进行比较以产生色彩的基本感觉,所获得的色彩应该是准确的。对色彩的认识应该是全方位的,照这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就会获得真实和谐的色彩画面。在课上与同学接触过后,对班里的同学情况做了基本的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基础较好,进入大学课程需要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作画时需要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心地引导和开导,基于问题引发思考,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使色彩学习得到实际能力的发展并成效显著。班里一位学生是这样评价色彩课程的:“老师的上课方式我也很喜欢,不管是平时为同学讲解画作,还是和我们交流,都可以看出老师热情幽默、和蔼可亲。老师经常在上课开端时间给我们讲解大师的色彩作品或者色彩相关知识,这个环节我真的收获了很多,让我们明白色彩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同时也给课程带来了丰富的美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色彩把握的一种训练方法,也明白了色彩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相同的颜色放在不同的对比里,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日后的绘画色彩的作业中,我也会努力完成每一幅作品。”通过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学习心得可以看出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当然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过程,有诸多的学习方式都可以进行调动或制约教学的效率,出发点只有一个—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有效的良性循环。
三、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
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是基于实践性美术教育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深度挑战,着重美术学科基础和拓展性体验。教育性分析模式研究方法不是促使我们进入一个知识的体系,而是去创造新的知识。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绘画色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中进行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其安排在色彩课程的第一个阶段(色彩分析训练阶段即将结束之前),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主题内容“说说印象派”,通过小组合作,由学生自主选择美术材料组织语言来讲述,解读大师作品,对印象派作品进行选读和理解。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描述、评价等学习方式,开展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深化色彩课程写生训练和掌握,为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提早准备从学习者到未来教育者身份转变的适应,循序渐进地在绘画基础色彩课程教学中渗透。全班同学在学习色彩技法的同时,加强美术作品的描述以获得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一种体验,课堂上应该交流与其色彩课程相关的绘画作品,对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无疑加深和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评价和绘画表达的积极影响。近两年来在笔者开设绘画基础色彩课程的教学中,凡属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课程都进行了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活动。如本专业美术161班进行绘画基础色彩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进行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讨论,提出三个基本问题分享给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问题一,这是一件什么作品?问题二,这件作品意味着什么?问题三,有什么价值?讨论范围:⑴描述(是什么作品),通过描述对印象派时期美术作品富有意义的表达,描述的重点着重于艺术家的生活时代和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⑵阐释(告诉我们意味着什么),回答关于对作品的形式、组织、技法和审美,这一问题师生共同参与阐释。⑶评价(考察对象有什么价值),讨论画家和作品对本课程色彩训练的学习意义。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审美和色彩技法训练。大家在教室里用两课时来说说印象派,提供参考书目《印象派全集》《艺术的故事》等,供小组同学组织阅读和课外研讨。通过美术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课程计划和课后布置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对学生的讨论、描述、评价等学习方法在小组成员中进行辅导,带动学生去解读美术作品,掌握美术技能和提高美术表现,以此来推动艺术创造力。教育性分析模式学习的形成,使得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动态生成,并有了持续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可能性。最终,获得个人学习能力和对审美的探索意义。结语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绘画基础色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不会因为课题即将结束而止步。绘画基础色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会继续完善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要强调重点,重视每次教学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习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参与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尝试不同的想法,听到不同的观点,注重学习形成过程。在教与学的课程中,师生共同建设绘画基础色彩课程,最终能够让学生获得美术学科知识技能和艺术创造力的不断发展。当前在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美术教育核心理论——“促进新的教学法生成的创造性方式”,这个新的概念是指流动性的生成和持续的教学法研究。这一教学法不是促使我们进入一个知识的体系,而是去创造新的知识。教师不是怎样去教,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学会学习。如何学习比如何教更重要,这个新的概念是指人们始终保持着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创造一种环境是大家一起学习的动力,在共同的学习研究中能够看到不断的发展过程与现实的一种互动。学大于教,成为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因为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所有的学问完全透明化,你看到学到,别人也看到学到。21世纪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如何使未来教师拥有对生活的关注和热情,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成为美术学科教师职业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阿兰兹.学会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初熹.2016国际艺术教育高端研讨会会议发言报.艺术教育与21世纪素养.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加拿大]丽塔.欧文.2016国际艺术教育高端研讨会会议发言报告.通过艺术教育探究方式,2016
6.陈淑霞.绘画基础.浙江美术出版社,2010
7.陈燮君.印象派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金丹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