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对高校美术教学的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对高校美术教学的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微课对高校美术教学的优化

摘要: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趣”。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并且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录制微课时应做教学到重点突出。优秀的微课要有完整的课堂结构,有导入、讲解重点、讲解辅助、总结。教师录制微课,优化了高校美术教学,拓展了教学知识点,使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教学效果;课堂结构

一、微课的含义和起源

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是美国萨尔曼•可汗无意间发现的。萨尔曼•可汗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远近闻名。2004年,萨尔曼•可汗的表妹在一次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远,于是他想到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给表妹讲解问题。后来向他询问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他开始系统地将自己录制的视频放到网站上,想要学习的人可以到网站上下载学习。萨尔曼•可汗把每次录制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并且确保教学内容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教学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吸引了很多学者效仿,最终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趣”。一节完整的微课,要求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或者5分钟内,需要利用人们短暂的注意力集中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微课“短”。一节微课的视频容量小,下载的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说微课“小”。微课会有绘声绘色的情境式教学,教师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因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微课具有“精”“趣”的特点。同时,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拥有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当发现问题时也可以和教师交流、互动,所以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重点内容突出

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并且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录制微课时需要做到重点突出。如,绘画基础教学中的透视学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门课程。关于透视的基本规律,学生总是容易混淆,而且这部分知识教师讲解起来也尤其费力,所以这部分内容就适合制作成微课。这需要教师认真总结透视的规律性,将教学重点突出表现在两句话上:一点透视,即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即心点,而距点用来定平行透视的宽度,所有变线向心点消失;两点透视,即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向左右两个余点消失,而测点用来定成角透视的宽度。这两句话就是整个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重点,懂得这两点,复杂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完整的课堂结构

优秀的微课要有完整的课堂结构,有导入、讲解重点、讲解辅助、总结。由于微课的时间很短,所以导入语不能过长,但也需要具有新颖性,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解的重点部分内容要突出、明确,讲授的方法应该可以巧妙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争取在短时间内圆满地完成讲课的任务。最后是一两句话总结,再次突出讲解的重点。

四、微课优化了高校美术教学

1.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相比,教学时间较短。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一节课为45分钟,但在45分钟内学生并不能时刻注意力高度集中,也不能完全接受所有的教学内容。微课消除了这一弊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精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如,在国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讲解用笔用墨和用色规律的视频,学生会一目了然,再加上教师的课堂辅导,学生学习效果会有较好提高。

2.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禁锢于书本教学。如,美术史中的关于野兽主义的介绍,其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很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利用几分钟介绍他从童年到老年的生活和不同时期的作品。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知识点,还让学生愿意学习。

3.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微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只要能将这一个知识点讲清晰明了即可。微课的情境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般情况,教师会根据所讲的内容设定一定的情境,制作出一些PPT或者视频,然后把学生带入自己所设定的情境,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同行进行交流,开阔眼界,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和教学水平。

五、结语

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给笔者太多的启示,它使美术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趣味性。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高校美术教学,采取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美术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琼.交互设计的临界点:新技术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装饰,2014(2).

[2]贺春霞.提高教学艺术创建高效课堂.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3]高瑜.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大舞台,2012(8).

[4]左淑芬.我国有效教学的思想探析.群文天地,2012(19).

作者:于化礼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