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学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儿童绘本是基础类的儿童书籍,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生活的知识、成长的道理等展示出来。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人文艺术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儿童绘本能提升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艺术欣赏和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儿童绘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儿童版绘本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已经受到了小学美术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与儿童绘本的有效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探索美术的欲望,在不断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美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的优势
绘本即图画书,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的优势巨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教育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都是其中之一,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体现。美术是一门很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若能够有效应用儿童绘本进行教学,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学习美术知识。儿童绘本中,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各种各样的图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学习。
(三)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教材中,儿童绘本的风格不太一样,这就使得绘本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绘制材料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画种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辅助工具,进而在开拓学生的视野方面更加有效,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的策略
由于儿童绘本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应用儿童绘本,提升教学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利用儿童绘本导入教学
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非常中,教学内容导入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导入部分的工作,选择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美术教学的最优化。儿童绘本具有丰富的视觉性和故事性,将其作为教学的导入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儿童绘本的导入,这样的导入方式将会更加有效,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传统课堂导入方式的不足。例如,在讲解到“太阳、月亮你们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绘本,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材中的绘本完美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与“太阳、月亮”产生亲密“接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有效基础。又比如,在“瓜果的想象”中,教师在教材中的绘本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漫画形式,增强趣味性,可以让漫画中的水果对话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创造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理解儿童绘本的内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将重点放在图片的展示方面,而对于所展示图片的解读却常常被忽视。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年级小、性格单纯是其最大的特点,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在展示绘本的时候,不应当将视觉和听觉割裂开来,而应当从“读画”开始,借助儿童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同时,针对其中蕴含的故事进行讲解,实现图片———文字和文字———图片相互之间的转换。比如,在学习到“车”的内容时,现代社会对于车的理解越来越多样化,教材中对车也有相应的阐述,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有关车的绘本时,还应当向学生讲解车的功能作用及其发明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欣赏绘本的时候,能够对车的产生到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还有,在“水墨画变体”中,教师在进行时适当地讲解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绘本中描绘的内容,同时对绘本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闭眼状态下倾听,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逐渐养成将精彩文字转化成画面的习惯。
(三)模仿绘本去进行创作
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常受到威胁,教师通常都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几乎难以得到发挥,有也仅限于简单的绘画当中。小学美术结合儿童绘本展开教学,应当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观念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临摹绘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绘画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手段去执行。首先,可以为儿童歌谣或寓言故事配“画”,朗朗上口的童谣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故事与儿童画相结合,用图画表现文字之美,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体现出对经典故事的理解。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绘本,将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记录下来,使得日常生活和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小学美术结合儿童绘本开展教学,这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同儿童绘本结合,利用绘本导入教学内容,通过对绘本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绘本,并给予学生临摹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娟.借助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2015(05).
[2]杨丹青.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中华少年,2017(30).
作者:杨启航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导课环节
摘要:小学是小学生初步建立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阶段,不同的课前导入方式使得小学生更好更快的正确的树立三观。通过恰当的课前导入方式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移到教师所建立的课堂教学上,适合的导入方式也会带给孩子愉快的学习体验,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关键词:课堂导入;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的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部分。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冲击,也是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开展一节生动有新意的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尤为重要。
一、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的内涵
所谓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是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的目的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目的以及建立知识两者之间关联的教学活动方法。精彩的课前导入是联通师生信息的纽带。一上课教师登台亮相后,教师的眼神、动作、笑容、话语,如果博得了小学生好感,那便得到了直达他们内心的通行证,为师生教学间的课堂信息沟通、情绪反应打开并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授课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尊重的基础上。正相反的如果学生获得的是烦闷,焦虑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讨厌教师所教授的美术课程,因此,学生的情绪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是否顺利并出色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二、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标下的美术课程中的导课内容不仅关系到一堂美术课是否成功,还关系着小学生可以建立并完善自身能力以及人生价值观。优秀的导课方法可以将学生注意力较快的集中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但是,一些教师在理解导课方式时进入了误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方法。
1.目地不明确的导入
导课内容的目地主旨在于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落实在每一堂美术教学中的导课内容上时,就会要求更具体的目的。在呼应本节美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的同时更不能脱离美术教学内容做一些哗众取宠的方法。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童话中的小屋》时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步骤。1.教师指引学生畅想在现实中所见过的小屋。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家屋子的形状或者邻居家的房屋。3.导入正题,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并观察到的有形房屋,今天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在童话中无形的小屋。在这个教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本节课所要讲诉的是童话中的小屋,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不会得到太大的发散,所以在教师完成对现实中屋子的介绍,学生对童话中的房子也会保留在现实中,不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教师应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播放或展示童话故事中小屋的视频或照片,探讨童话中小屋的特点,更好的贴近教学内容以及目标。
2.事倍功半的导入
事倍功半指的是做事情没有效率,费率大,收效甚微,在生活以及工作上受到影响。由于一堂课中,导课并不是重点,所以不应该在导课这一环节浪费太多时间,啰嗦的开端,不但使整个课程变得拖沓,更让学生的注意力,耐心不能如教师预想的很快集中起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例如:一位教师为人美版五年级《色彩的对比》所设计的导课环节。1.复习色彩中的三原色红、黄、蓝。2.复习怎样使用三原色红、黄、蓝调和出三间色,橙、绿、紫。3.教师在美术课上制作的色相环并向同学们指出同类色与对比色。4.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色彩的对比》,完成导课过程并进行新课教授。在本节课程中,色彩的对比是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这位教师的内容复习既耽误了新课内容的引导。教师预备教学课程的时候,理应思量学生的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及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
3.内容无趣的导入
兴趣乃人们喜欢某种事物或者活动所激发的一种积极态度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如此理。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方能实现教师所预想的教学效果。新奇并充满趣味的导课内容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感受是多资多彩的,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通过富有故事性,热情以及激励性的导课内容,将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积极性调整到最大值,那么,教师在接下来的教课过程中也会相对来讲十分轻松,学生也十分愉快。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增加趣味性,脱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把教学内容中的导课部分与学生感兴趣的点结合在一起,通过讲述或播放学生在平时并不能随意观察到,注意到的事情入手,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会被教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教师在这时进行引导,很容易进行新课内容的讲授。
三、小学美术课堂内容与导入形式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利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情境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直观感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教室环境,条件布置出来教师在课上所需要的情境,也可从教学内容出发,用心组织构思,利用引喻、阐述的手法创设创符合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对学生加深诱导并发散思维。教师在创立情境的时候,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意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并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升华。但是,创设情境不能仅仅以激发兴趣为重点。学生的思维发散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得到启发创立杰出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小学生在教师所创设出的情境中得到的观察.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热爱游戏,并寻求当中过程的快乐,这也是小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认识生活和接受新知识的审美意识及活动。通过小学生游戏的亲身实践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悦的接受教育,变成学习的主体,促进思维想象的独特性的发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导入法,不仅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有时也可以鼓动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的思想。。导入过程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并不是偏离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游戏仅仅是一种为了使学生从中能深刻了解和认识教师在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中将要涉及的内容,并能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连接起来。通过课前的预备工作,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做到收放自如。
3.故事导入法
它指教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故事导入法主要针对小学生在此阶段喜欢听故事的特征,在放松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美术知识,小学生小时候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看动画片,教师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得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然而教师在使用故事导入法时,应该注意所讲述的小故事要紧扣教学内容,简单精练,且要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一直在故事上,及时跟上教师教授新课的节奏。采用故事导入法应该注意:首先故事内容要和课上教学内容要有相关的联系,其次,教师所讲的故事内容应该新奇并具有引发性,足够得到学生的反思。最后,由于导入过程时间短,因此要求教师准备的故事应该精心设计,简洁精练。当然,教师在注意以上的方式的同时,也在上课的时候,多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并通过学生的行为得当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鼓励,表扬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嘉奖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里及年龄的跨度很大,因而教师在一到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以玩为中心的时候可多采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法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四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感受,逐渐追求绘画的技能,能客观的理解以及描绘事物。视频导入,情境导入等此类导入方式更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
四、结论
合理的导课方式是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鼓励学生们将美术学习转变成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倾吐情绪和感情,表达天性和创意,加强自信心,从而培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通过美术活动独特的愉悦性,以及在教学前充分的准备一个巧妙而充满乐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春雷.浅析小学美术的教育与教学[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8.
[2]吴迪.小学美术教学课程导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5.
[3]徐燕.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2(25).
[4]陈红燕.在发现中研究音乐课堂上聆听的秘密[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8.
作者:崔雯 单位: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与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摘要】小学美术在教学实施中,一直忽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反而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与表现力。素质教育的转变,将关注学生生活,点燃学生艺术审美意识作为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启发学生参与观察、动手实践,来增强美术教育与艺术鉴赏能力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鉴赏;培养途径
美术课程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美术鉴赏能力,应该成为小学美育的核心,从美术鉴赏中来激发学习趣味,增强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体验与认知。事实上,教师在美术教学上,往往忽视艺术鉴赏能力的渗透,缺乏对学生身心感官体验的关注,一味强调所谓的绘画创作,反而扼杀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融入艺术鉴赏教育,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综合感知与审美水平。
一、以生活为源头来渗透艺术鉴赏教育
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通常以美术教材为主线,鼓励学生从美术动手创作实践中来认识美术作品,领会美术的审美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局限,很难从简单的操作中来体验审美,即便是教师的引导与说教,也依然存在认知距离。比如在学习潘鹤创作的《白求恩》浮雕时,对于浮雕中的人物,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雕塑中的人物吗”;很多学生诧异。由此,教师开始人物背景介绍,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然后,结合人物刻画的神情、发型、五官特征,来挖掘其中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事实上,这样在教学中的情节铺垫,反而难以让学生深切体味作品中的人物特色与精神。再如对于“画出你的想象”一节教学时,从美术创作基准点上,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来开动想象力,来进行课堂作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启发。通过让绘画技能高的学生为同学画肖像画,并从肖像画的观察、对比中来分析和评价,是否与真实学生相像。由此,来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将自己熟悉的学生进行作画,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等方面来确定作画对象。
二、以多感官为体验来升华美术感染力
艺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判的过程,基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发挥审美功能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小学生自身感觉体验能力较差,在美术欣赏中,主要从视觉上来感知,降低了对作品的多重体验。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丰富认知。比如对于学生绘画中的线条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的铁丝、毛线、麻绳、绒线等材质中进行感受变化。在学习《色彩的情感》时,对于色彩与情感的融合,就是从视觉与心理上来进行综合体验。在课前,教师通过对丙烯颜料、调色通、油画棒、水桶等教学器具进行整理,并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歌唱祖国》视频伴奏下,来烘托学习氛围。教师提问:林妙可演唱时的衣服颜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选择红色?有什么寓意?这样一来,教师借助于视频画面不同色彩的解读,来挖掘色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并从这些色彩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色彩,来为自己的绘画创作增强色彩感染力。
三、以多参与方式来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美术鉴赏课在传统教学上,教师多从美术作品的讲解中,来传递相应的鉴赏方法及体验。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对美术鉴赏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事实上,美术课程中的艺术鉴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来体验艺术的奇妙变化,来感知艺术作品的丰富魅力,从而增强多思、多想、多动手的主体性。如何在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如何让学生参与到鉴赏实践全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从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案上进行规划,比如在“彩墨家园”学习时,对于该作品的欣赏,要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发现,观察树、叶、不同景的画法,并从中来感受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欣赏中获得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了那些知识,从学生自我见解的发表中来深化绘画知识的理解,来欣赏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境界。
四、从认知情境营造上来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不同的教学创新中,营造合理的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交流,探究和学习。学生的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方式,来分析作品的视觉意义,再通过导入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来探析各自的特点,来分析创作者所采用的技法;最后通过小组探讨方式,以汇报总结来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一来,学生能动性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情境的热情高涨起来,也从不断地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向日葵”时,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出“向日葵花海”,并从风格各异的向日葵造型、特征展示上来渲染氛围。然后,引出凡高的“向日葵”,来结合两者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对照和分析。比如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不同的艺术审美体验。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意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从观察、发现、实践、体验中,发散思维,陶冶情操,感知和欣赏美。
【参考文献】
[1]戈娟.小学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实践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6(01):16
[2]魏永平.教学生读画———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155.
作者:徐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