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学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不再是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一些美术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尝试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本文主要阐述了尝试教学的准备、有效方法及一般步骤。
【关键词】小学美术;尝试教学;实践
尝试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尝试”的思想———“吾虽不敏,请尝试之。”同志的“实践出真知”,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都强调了尝试的重要性。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原色、间色等理论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尝试练习,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
一、尝试教学的准备
(一)营造平等的尝试氛围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能与老师、同学相互争辩。教师切忌轻易地否定学生,要不断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教师要增进师生间的交往,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的智慧发生碰撞。教师要强化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尝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
(二)有意识地制造“事端”
在尝试教学前,教师要分析学情,看哪个关键地方突破不了,教师不提醒,不着急,还要有意识地“煽动”学生,让他们在展示环节中质疑,引发学生的争辩。学生只有在热烈的争辩中才能变得愈发明析,才能让学生的质疑精神获得发展。
二、尝试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活兴趣,让学生主动尝试
长期的灌输,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加之一些小孩天生胆小,让他们尝试做太难了,除非这件事令他们感兴趣。如在《重复的魔力》教学中,教者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片段和“恒源祥”的广告,让学生说出这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重复的现象)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震撼人心,印象深刻)教者通过两段重复的现象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产生全新的认识,对被人们所忽视的重复现象通过艺术加工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后面的尝试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在观察各种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后,教师出示一张队列重复图片,进行一个游戏大PK,以“人”为单元形,设计一个重复构成,看哪一组的设计与众不同。大家自由分组,以自己为单元形,尝试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重复构成。
(二)尝试要恰当
学生尝试的内容要围绕教学主题,要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否则会难见成效,也白白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教师要引导恰当,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借助于直观的引导让问题变得更加明确,让学生通过恰当的尝试,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强化合作互补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对他们提出合作创作的要求。如在《下雨?》教学中,不同的雨景、多样的人物表现是教学的难点,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完成雨中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要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表现一个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通过成员间的交流讨论,解决创作中的问题。小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尝试活动中表现不尽相同,教师要从全面的角度解决他们在尝试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
三、尝试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巧设尝试题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不以规则制约学生,如向学生讲解比例、黄金分割的专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会出现课堂气氛僵化的情况,学生的认知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对技术层面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兴趣。学生心目中的“造型•表现”如同游戏一样,他们在画太阳时会画出不同的颜色,会把鱼儿画到陆地上。教师在设置尝试题目时一定要巧妙,要难易适当。如在《运动的动物》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察讨论书本上的学生作品,探讨动物运动时的特点,动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动物动态表现有哪些特点?怎么样用黏土来制作运动中的动物?动物的面部如何用黏土刻画得形象生动,细节部分是如何表现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运动动态照片来塑造作品。
(二)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亲历尝试的体验,才能对美术知识有所感知。学生尝试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先学后试,也可以先试后学。如在《重复的魔力》一课中,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别用手绘方式、剪贴方式、剪纸方式制作重复的画面来构成作品。学生在参与中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作意识。
(三)相互合作练习
在自我练习之后,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人左右为宜,讨论的时间控制在6至1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扰乱课堂秩序。学生可以由1至2人合作完成绘画,其他同学及时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正的措施。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问题,避免让学生的讨论游离于题外。
(四)提示讲解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如在欣赏《吴家作坊》时,教者呈现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捕捉一些表现元素,如石理纹、树皮纹等,再结合一些简单意象,让学生尝试完成作品。教师让学生在创意中选择最优秀的以及相对差的,并让他们指出优秀在哪,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五)学生再度尝试
在教师的提示讲解下,学生可以改良自己的作品,并将两次的作品加以比较。制作好的学生可以在作品上添加一些图案、色彩,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美观。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学习、实践,体验尝试学习带来的愉悦,体验尝试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受。
作者:陈立兰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运用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来完善教学。本文将从美术教学的特点出发,来论述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
【关键字】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运用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课堂教学依旧存在较多不足。较为明显的一点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不高。而且由于美术作品的灵活性大、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用各种标准来限制学生绘画的形式,反而要鼓励学生创新,将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描绘出来。
一、注重教学材料的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学习领域广泛,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拓宽其视野。但是,面对如此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要如何才能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呢?通过分析美术的学科特性,我们可以发现美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的美不是凭空存在的,它源于生活,也终将归于生活。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材料,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不仅让小学生更好地接纳新的美术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小学生画动物简笔画时,为了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有所创新,我先给学生讲解了简笔画的线形勾画,讲解完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让学生去动物园或者宠物店观察动物的形态、进行简单的临摹。在后续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展示,然后,我再选几副有特色的作品放到课堂上来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绘画的技法,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创作画作,培养了其创新实践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协作与讨论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一堂课下来,教师讲解、给学生做示范的时间远远超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他们更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探索知识。为了让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其艺术的天赋与创造力,教师可以适当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多多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协作与讨论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改善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至五人的小组,给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其进行合作讨论,最后再对其结果进行点评与评价。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剪纸创作时,我让学生通过自由组队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我给学生示范了蝴蝶剪纸的基本样式,学生通过模仿我的动作和步骤,基本能剪出一个像样的蝴蝶。接下来,我提示学生:同学们,蝴蝶的形状是很容易剪出来的,大家都完成得很好,那么,大家也没有想过给蝴蝶的翅膀添加漂亮的花纹呢?请大家试一试。然后,我让学生进入到协作学习过程中来。在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会把几何图形运用到蝴蝶剪纸中来,最终大家的创作成果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学生对于形式美的认知一般是在美术课堂上构造起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绘画的技法,应该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渗透进思品教育、美育,不断地深化学生的内在审美价值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提升学生审美内涵也有着较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美术知识来创作画作等。例如,我在班级曾经开展过“好人好事简笔画”活动。该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收集身边发生过的好人好事的素材,将其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出来。学生在看到这样的活动时,其参与度都很高。最终收集出来的作品形式多样,我在其中选取了几副极具特色的作品进行点评,而其他学生的作品也会在其画卷上给予相应的评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用画来表达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磨练自身的绘画技巧,慢慢地形成个人的绘画特色。
四、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最直接的教学任务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高超的绘画技法,而是让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一直以来,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美的含义,并学会分辨美、鉴赏美、欣赏美。让学生具有这种高超的审美能力时,其内在涵养与素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合格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会专门给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比较有名的美术画作。比如,在给学生鉴赏西方名作提香的《花神》时,我主要从构图、用色、以及当时的绘画背景来介绍该画。在我讲解之前,我会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画的看法和观点,再示范性地进行解说。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其艺术欣赏的灵感。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美术思维与绘画能力,促使学生今后在美术学习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参考文献】
[1]陈昌婷.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才智.2009(02)
[2]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04).
作者:孙兰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朱坝小学
第三篇: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对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基于此,该文分析立体造型的教学原则,研究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在美术自然体验教学中的应用、在美术价值取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美术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立体造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立体造型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美术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由于需要学生动手创作,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实践带来的快乐。另外,立体造型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立体造型创作需要经过构思、材料准备以及合作等过程,这些环节大多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所以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一、立体造型的教学原则
立体造型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教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整体的掌握;其次,以单元为单位,对教材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课程顺序;最后,对教材各板块的联系与差异性进行分析,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出现混淆的情况而降低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具备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能力。如,教师在对《机器人》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机器人的外观、性能以及特点介绍完毕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机器人?”学生会说:“我喜欢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因为它可以帮助别人。”“我喜欢能够打扫卫生的机器人,它可以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样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教师听过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创新联想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年级阶段,教学内容以自然体验为主;第二阶段是中年级阶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主;第三阶段是高年级阶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主。下面对立体造型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1.立体造型在美术自然体验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思维具有跳跃性,并且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抓住这一点,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教学泥塑课时,教师应讲授基本的塑泥方法,包括如何将陶泥捏成条状、圆形、正方形等。如,教师在教学生捏圆形的过程中,先将双手沾湿,避免在捏陶泥的过程中双手沾上过多的陶泥;接着,将陶泥在两手之间来回滚动,并保持均匀的力度;待陶泥形成圆球以后,用手将圆球压扁,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形成了圆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立体造型在美术价值取向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变废为宝》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家中不用的物品带到学校来,如一次性纸杯、商品包装盒以及饮料瓶等,让学生自主想象,对废品进行二次创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认为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废为宝呢?”有的学生回答:“两个一次性纸杯能够做成一个传声筒。”还有的学生说:“一次性纸杯还可以做成装饰品。”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创作。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立体造型在美术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文化教学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成人化,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学生的课堂发言率有所下降,并且追求写实,当自己的作品与现实事物不像时,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讲解《老房子的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老房子的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拍下城市中老房子的照片,带到课堂中大家一起欣赏,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老房子照片进行研究。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看法,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老房子虽然外观有些破旧,但是它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我们应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它。”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涵,从而将生活中的文化与课堂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将立体造型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成为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通过对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希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对立体造型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晓霞.探索纸的立体造型与工艺制作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才智,2015(15).
[2]周华.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新.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潘丽虹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第四篇: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摘要:茶与文化艺术联系紧密,饮茶品茶是文人雅士的雅事,以茶入画、入书、入诗的艺术作品举不胜举,生发出绘画作品的一个独特类别:茶画。把茶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了解古代优秀的茶画作品,培养其沉静的性格、高洁的品质,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探究
我国古代很多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以茶为素材的,也叫茶画,展现了茶室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使美术绘画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更加丰富多元。比如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不仅擅长山水画,而且对茶尤为喜爱,认为茶不仅品格高洁,而且体现了朴质、自然的精神内涵。茶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但丰富了小学生绘画素材,也有利于他们了解传统文化。
一、美术绘画与茶文化的渊源
茶集天地之精华,清新淡雅,质朴高洁。它先是以药用为主,后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人雅士高尚品德的象征。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饮茶、上茶和品茶等。[1]还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体现了清净高洁的境界。[2]从古至今,大多数画家都有饮茶的习惯,在优美如画的山水风景中静静品味一杯清茶,抛弃一切世俗的烦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身心放松,怡然自得。这也是文人画家喜欢饮茶,热爱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很多画家受到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壮志在胸,但是仕途不顺,报国无门,最后只能选择在品茶中独善其身。也有一些画家在茶文化中体悟道家的思想,因而远离尘世的喧嚣,归隐山林,与世无争。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洋溢着茶文化的气息。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人们的处事方法、行为约束、道德修养以及政治观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和信仰,其中的采茶、制茶、品茶以及茶道、饮茶礼仪等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的重要内容,因此,把茶文化和美术创作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美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反映创作者的心境、情感、个人品格。
二、茶文化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沉静的性格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的清新淡雅,品茶者的悠闲自得,品质的高洁质朴。小学生好动,性格浮躁,因此要培养学生沉静的性格。很多茶画展现的就是人们平静怡然的生活状态,比如唐代的手绘国画《调琴啜茗图》,呈现出宫廷女子一边听琴、一边喝茶的悠闲生活。她身着红衣,美丽端庄,宁静安详,眼光久久地停留在抚琴人身上,手中捧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清茶,整个画面宁静、和谐。淡淡的茶香,优雅的琴声,平静安适的生活,画面传递出来的情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让他们静下心来。
(二)了解我们的历史
唐代之后,茶文化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到了宋代,茶画作品日益增多,比如现存的比较完整的美术作品《妇女烹茶画像砖》,展示了宋代普通民众烹茶的生活。画面中有茶壶、茶碗,还有妇女烹茶的过程。由此可知宋代饮茶已经十分普遍,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的茶具和烹茶的过程。还有宋代刘松年创作的名画《茗园赌市图》,画中有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的,反映了宋代街头茶市热闹的场面,对于学生了解宋代历史及茶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三)培养质朴高洁的品质
茶之所以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茶画之所以在唐之后盛行,是因为茶成了文人高洁品格的象征,他们的仕途不顺,在品茶中希望远离尘世,不让世俗的尘垢污染自己高洁的品质。这虽然是象征意义,但是通过教师对茶性的讲解,对茶画作者的介绍以及茶画作品反映出来的主体思想的阐述,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和品格。如元代文征明的《煮茶》,虽然反映的是自己与友人共同品茶的生活场景,但是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还是能感受到画家品行的高洁与雅致及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四)更好地了解古代绘画作品
喝茶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就和喝普通的水、饮料一样,但是在古代,喝茶竟然生发出一种文化,采茶、制茶、品茶成为绘画的重要内容,形成茶画。要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作品,必须让他们了解茶文化。
三、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首先要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其次让其在欣赏中感受茶文化,最后要他们通过制茶、品茶以及茶画亲身体验茶文化。1.收集资料,了解茶文化。茶文化是由茶的特点生发出来的,是古代文人墨客饮茶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造就的,要让茶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让小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可以让他们搜集有关于茶文化的资料,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和掌握茶文化,明白茶的特点以及象征意义。2.欣赏茶画,感受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博大,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欣赏茶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茶文化。有关茶文化的美术作品有山水、人物等,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感受茶文化的内涵。茶画中展现出来的宁静祥和、超然世外的氛围,描述的采茶、烹茶、品茶的世间百态,对学生是一种熏陶。文人墨客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往往会选择退隐山林,独善其身,寄情山水,表现形式往往会选择山水画。比如唐寅的传世名作《事茗图》,画的是江南秀丽的景色,青山如黛、怪石嶙峋、古松兀立,山峦叠起。画面的中部有茅舍数间,有人倚案读书,案上摆放着茶壶、茶杯。另一个屋中有一个小童正在煽火煮茶。屋外溪流之上有一座小桥,一老者拄杖而来,身后跟着抱琴的僮仆,正准备赴约弹琴品茗。表现了文人远离世俗、离群独居的生活状态,体现其淡泊名利、品性高洁的性格,与茶的清幽淡雅相得益彰。这类画大多是借茶喻隐、借茶喻人、以茶自况。3.亲身实践,体验茶文化。一是品茶。品茶有很多礼仪,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有所感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喝茶的礼仪,亲身体会茶文化。二是绘画。古代的茶画非常繁杂,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简单的茶画,或在山水画中增添品茶的人物,将古人品茶的形态诉诸笔端,在绘画实践中体会茶文化的丰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很难停下脚步,放松心灵。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加入到了这种激烈的竞争行列中,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中穿梭,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浮躁。而茶文化所反映出的宁静安逸,与世无争,恰恰能让现代人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快乐。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艺术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把茶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宁静质朴的品格,学会欣赏茶画,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坤.美术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及美学意义[J].历史、文化,2016(11):349
[2]余景学.浅析写实雕塑在茶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6(5):385-386.
[3]赵淑娟.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J].福建茶叶,2016(5):259-260.
[4]李玉杰.茶器、茶席、茶境的现代设计美学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5.
作者:陈瑜 单位:武夷山市星村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细节处理策略
摘要:精彩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细微之处彰显出的教学艺术与智慧。发现细节、“打造”细节、捕捉细节,在对每个细节的巧妙处理中,挖掘资源、点燃兴趣、成就精彩,是每个教育者的职责所在。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对细节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解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细节处理;雕琢;精彩
秦国著名的丞相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言中向世人道出了细节的力量。新时期的教育者,对于新课标理念理解各有所得,在教学中贯彻新理念的形式也百花齐放,但深入教学之中却发现,很多教育者对于细节的处理仍有欠缺。新课改进程中我们并不缺少践行者,但却缺少精益求精的实干者。每一个精彩课堂的构建,都离不开教育者于细微之处彰显出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关注细节,于发现、捕捉与“打造”细节的过程中,为小学生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激起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从而成就一个真正的精彩课堂,需要小学美术教师认真的反思。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细节处理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接纳“个体”细节,打开思维之门
小学生不同于已经身心相对成熟的中学生,他们的情感与认知总是敏感而单纯的,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也是独特的,在孩子们眼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成人眼中却感到匪夷所思。而作为小学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接纳每个孩子表现出的个性细节,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看似“另类”的细节成为打开小学生美术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就像是一二年级正处于低段创作的孩子们,他们对美术的概念还是处于从“信手涂鸦”到“形象创作”的转型期。如在“难忘夏天”单元里让孩子们画西瓜,结果其中一名学生的“作品”却给了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画面上有半个西瓜和一些黑色、红色的喷射状线条,正当老师有些不解的时候,手上沾满颜料的“小画家”却很兴奋的在讲解:“看我的西瓜炸弹!西瓜里黑色的籽就是子弹,把红色的西瓜瓤给炸爆了!我就是西瓜战士!”,显然这个“创意”是纯真的,却又是热烈的,认真品味发现里面包含着很强的想象力与爆发力,不失为引导其他孩子打开创作视野的一个素材,所以老师马上将这幅作品进行了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其他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视野也开阔了,开始了独具特色的大胆创作。
二、化解“难点”细节,激发创作热情
受知识储备量与年龄的限制,对于那些稍有些难度的美术技巧与技能,小学生不太容易掌握,会成为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障碍。当小学生遇到这种技术上的难题或者是创作上的瓶颈时,怎样通过细节的巧妙处理帮助小学生化解难点,突破瓶颈,让小学生在体验到美术创作的快乐之时,也能够得到技巧技法上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如在“美丽的园林”一课中,对于古代园林建筑中那种古拙、原始的特点学生们就觉得不知道如何表现,园林古旧感与时代的沧桑感他们无法仅通过几张图片就体验到,所以学画的过程也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用一个小小的投影仪就能解决,通过投影仪,先出现一张画风比较新的建筑,然后当另一张进行了作旧处理的塑料片盖在上面时,建筑的古旧感立刻突显,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种“作旧”的技法和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于创作之中的,所以古建筑的“古拙感”与“沧桑感”的难题就化解了。借助现代化的工具进行细节上的处理,是一种最直观且有效的方法,它于无形之中就使一些难题以最实用和普及的形式被轻易化解,让小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加轻松,也更能够更加直接地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三、捕捉“意外”细节,整合多种资源
小学生的思维可用“天马行空”四个字来形容,跳跃式思维是小学生最常见的一种思维状态,所以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们时有“意外”发生就在所难免。然而每一个意外就是每一位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也是细微的灵感闪现,教师对这些“意外”的细节处理,通过与创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其变身为教学最宝贵的课堂资源。如在《我和动物朋友》一课中,课堂导入采取的是先让学生们看动物图片,然后对动物特征进行了解,再选出他们喜欢的动物进行创作,但在展现大熊猫的图片时,一个学生却突然说道:“这只大熊猫要哭了,它很不开心!”这个“意外”说明了学生已经动用了情感,而情感就是进行美术创作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素,此时正是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因势利导,老师让学生们再次认真观察熊猫的图片,想想它为什么要哭,为什么不开心?很快学生们就讨论起来:它可能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它为什么要和家人分开?是不是它的家人被猎人逮走了?我们要保护大熊猫;我们要保护更多的小动物……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让学生们拿起画笔画“我和动物朋友”,就看到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有“放哨的猴子”、“戴望远镜的小白兔”、“功夫熊猫”等等。这些充满了情感与艺术的作品,让美术课堂变得有趣且奇妙多姿。每一个小学生如每一颗种子般重要,唯有细节才能够让教育之源灌浇到每颗种子之上,确保他们开出最灿烂的美术之花。小细节包含深远内涵,只要每一位美术教育者都能够关注这些细节,研究这些细节,在细节上下工夫,在细节上显精神,就能够演绎出最精彩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严明.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处理教学细节的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7-110.
[2]胡知凡.细节决定一堂课的成败———“2014年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观后感[J].中国美术教育,2015(1).
作者:陈萍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的美术教学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时期的美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美学教学内容,一个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和深厚的美学知识可以影响学生们的一生,并且能让学生们打下一个良好并且正确的审美基础,进而在将来的审美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因此,小学时期的美术启蒙教学是小学时期的教学任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育人员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的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于生活和其他事物的审美能力,并且为以后的审美能力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美的心。在这个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比如耐心、细心、观察力、表现力和对“美”的思考等。
1.浅谈小学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国的教育历来提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从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许多教育机构,尤其是小学教育机构中的老师,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德、智、体的方面,而对“美”的方面并不是十分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许多教育人员忽略了小学美术教育对孩子各个方面的、尤其是学习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都可以在学生未来的人生中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各方面水平,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并且坚实的基础。
1.2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大多十分好动,不喜欢被束缚于传统的课堂学习的方式。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如踏青郊游等户外活动,不但能够让孩子发现美,更好的学习,更能让他们激发对美学方面的兴趣。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可以自知自觉的去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好
美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美学学科要求学生们不但要掌握其中的方法,如创造美、观察美,更要求他们应该将他们所学到的各种与美学相关的方法积极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通过对美学的运用和了解,学生们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到的、却实际坐在的一些美,进而对美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2.1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新鲜的学习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注定不适合我们以前传统课堂的学习的方法。因此,这要求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教育方式来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和欲望,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去,从而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许多与审美有关的知识和审美方法。因此,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运用创新的方法,来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的户外活动,来使学生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美”、“美”在我们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的了解“美”,并且对“美”,甚至是美学方面的研究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
2.2教师对小学生美学方面的培养足够重视
我们已经知道,小学的美术教育对学生们的一生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的美术教师也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对学生今后审美能力,甚至是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小学教育人员的部分就注重小学的美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并且旁敲侧击地使学生们也意识到美学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双方同心协力,这样的教学才能一举两得。
2.3鼓励学生将审美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育人员不仅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教授学生们与美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实践中去更好的理解美学知识,从而对美学有一个更深的体验,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课堂上观看纪录片、在户外郊游踏青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的活动,使学生们亲身的体会“美”、找寻生活中的“美”,进而加深他们对美学的理解和兴趣。并且在这些实践过程中,能使学生们看见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打开他们的思绪,从而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并且为他们今后的审美能力打下一个基础。
3.结束语
本文重点论述了小学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们的人生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仅对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更可以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更加丰富的兴趣爱好。在这期间,教育人员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使学生注重美学的修习,为他们今后的审美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地基。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数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数育研究,2015(4).
[2]刘仁银.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2).
[3]周红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2).
作者: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