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桃花坞年画民间美术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该文主要以苏州新桃花坞年画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民间美术的教学问题。该文从谁来教、如何教、教什么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形成以实践为突出特征、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民间美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桃花坞年画;民间美术;教学研究
苏州民间美术是苏州科技大学美术学专业的特色课程,文章以苏州新桃花坞年画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民间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谁来教:“学界+业界”的教学团队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民间美术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新桃花坞年画”是相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而言的,体现继承、突出创新。新桃花坞年画教学涉及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特色要求比较多。因此,笔者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的专业刻版、印版大师邀请到教学中,组建了一个专业性强、针对性细、分工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展示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的全过程——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作起稿到分版、刻版再到套色印刷,向学生全方位展现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创作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学生得以全景式地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实际创作过程。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笔者围绕理论知识、创作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三个方面分别占教学时间的1/4、1/2、1/4。1.知识:理论知识讲授笔者将理论知识的比重削减,集中讲清楚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苏州套色版画的发展史,二是古代苏州套色版画发展每个阶段总的画风特点、代表作品、受众群体等。这样既便于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知识架构,又使学生具体学习到年画的各种创作方法。2.意识:创作思维培养民间美术教学需要将艺术的美学原则运用到实践中。笔者用一半课程学时开展“一看、二听、三采风”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具体安排是:一看:现场观摩创作流程。组织学生前往苏州桃花坞年画社调研,学习构图、刻版、印版等职能分工和协作流程,并组织学生前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观摩、研讨馆藏展品。在现场观摩的同时,由专业人员讲解年画制作的分工、制作流程、制作要领等。二听:桃花木刻年画创作讲座。邀请知名年画创作者为学生举办讲座,主要内容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构图、色彩、图像样式,以及年画创作的其他特征和要求等,使学生在年画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三采风:苏州元素主题采风。深入苏州水乡、园林、市井等进行采风写生,围绕“家在苏州•德善之城”等活动主题的创作要求,引导学生设计创作小分题,如“我爱苏州”“生态保护”“和睦家庭”“尊老爱幼”“吉祥祈福”等。3.能力:新桃花年画创作实践能力训练“一次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笔者运用1/4的课时,请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对桃花坞年画的理解设定创作主题并完成创作任务。笔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创作指导,并分享至微信、QQ等平台,请年画专业人士帮助提出建议。
三、如何教: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教学
1.图像演示讲授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图像演示和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更直观地揭示苏州套色版画发展四个分期的基本概念和画风特征。
2.现场观摩
组织学生到专业机构观摩学习,帮助学生现场直观地感知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具体制作过程、各环节的技术要领和艺术特色,以及各环节间的分工与合作等。
3.写生采风
组织学生深入苏州市井街巷和市民生活,走进历史,融入当代,深刻体悟和收集、提炼苏州元素用于年画创作。
4.责任激励
激励学生在继承民间美术优秀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和观念变革,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民间美术新美学风格,努力总结和提炼民间美术创新发展的原则与方法。
5.主题创作
引导学生将写生采风的收获与主题创作要求有效结合,牢牢把握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作特点和要求,进行新桃花坞年画创作。
6.交流探讨
组织学生就新桃花坞年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学生思考、创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四、如何考核:将参加主题创作纳入课程考核
探索将学生参加主题创作纳入课程考核的方式和办法。学生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作品呈现、入展三个方面综合决定,其中,平时分值50分,作品呈现分值40分,入展分值10分。这种考核设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通过该考核模式的实施,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积极将所学知识融入创作实践。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民间美术的教学“活”起来。在授课时,适逢“家在苏州•德善之城”新桃花坞年画创作活动举办,笔者和学生创作的九幅新桃花坞年画作品全部入选“家在苏州•德善之城”新桃花坞年画主题创作暨公益广告作品展览,并被编辑、出版,同时被制作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教学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好评。如今,民间美术和传统工匠精神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在这一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助推民间美术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基金项目:该文系2016年度苏州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新形势下苏州文化‘走出去’路径与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KR201601)。
作者:吴震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