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美术教学简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小学美术教学简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内小学美术教学简析(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美术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艺术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的融入,这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根据情感教育的实际意义,简要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在素质教育逐步普及并且推进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小学美术教学中缺少情感教育,那么就难以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兴趣以及完整的人格。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因素,是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小学生处于人生中的基础时期,是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应用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美术作品是生动而富有感情的,并不是枯燥的作品,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冲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学会辨别善和恶、美和丑。在儿童阶段,学生都喜欢画自己的父母、学校的花花草草等,虽然他们只用简单的线条以及随意的颜色,但是孩子们所创作的作品是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他们画出了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孩子们能够接受完善和系统的美术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独特的教育模式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所以说,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对策

1.鼓励学生用心创作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重点内容,但这是需要一定氛围和环境的。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注重创造力的发挥,让他们自由想象和创作。比如,允许小学生把太阳画成圆形,月亮画成红色,鼻子可以长在手上。美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抽象的画作,让学生意识到绘画创作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比如,讲解《我做的罐和壶》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讲一讲他们对于茶壶的理解,说说茶壶的内部构造和特点。而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茶壶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分析,提出开拓思维的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们觉得茶壶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学生认为茶壶可以多几个壶嘴,有的学生认为茶壶上可以雕一条美丽的金鱼。在自由思考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被完全激发出来,并且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把茶壶设计成动物形状,有的学生为茶壶添加了加热功能,通过认真创作,每个学生都成了一个小艺术家。在这种美术教学氛围中,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在美术课堂内外落实情感教育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并且指导学生在课堂后探讨作品的特点和缺点。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学内容中值得学习的部分,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目的地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在讲解我的新朋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黏土,根据新朋友这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免破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避免对于学生想法的斥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情感教育的渗透付诸实践,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开展小学美术情感教育、发展师生感情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运用符合学生兴趣和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把美术创作发展成一种爱好。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进行美术创作,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画出自己喜欢的想要表现的东西,这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在美术教学中全面渗透情感教育因素,持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者:李顺芳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黄虹.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87-88.

[2]万晓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89-90.

[3]熊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民族团结教育”[J].华夏教师,2016(7):38-39.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进

摘要: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智力发展、人格塑造、想象力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改进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进;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较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且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能够对美术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美术课堂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中得到乐趣。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是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对美术具备一定的天赋,但是美术教师自身的演示过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

2.讲述过多的理论知识

小学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会过多地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无法感受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

3.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很多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严师出高徒,师生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学生和教师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感,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重,这样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无法发挥想象力去设计作品。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属于一门副科,没有意识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讲述一下关于美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失去了求知的欲望。

4.美术器材较为落后

由于学校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认为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导致美术器材较为落后。美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美术器材较为落后,限制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不能够把自己的绘画优势发挥出来。

二、改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1.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

很多小学对美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学校和美术教师要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美术属于视觉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让小学生学习美术这门课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强对美术课程的资金投入,解决缺少美术器材这一问题,学校要提供充足的器材支持,例如版画工具、写生画箱、画板、涂料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多媒体教学

在美术课堂中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投入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短片中包含大雨冲刷过的路面、忙碌的行人、各色的雨伞,通过这些场景来激发学生的灵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把自己认为视频中最有意境的事物画出来,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和看法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能够敢于去创新。

3.选取优秀的美术素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只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要把教材内容和课外的优秀素材相互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爱好,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美术素材,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和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作品非常优秀。

4.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的不同面,让学生自由画出所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过程。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讲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创作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作者:孙鸿飞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罗江尧.美术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化探讨[J].大众文艺,2014(17):219-220.

[2]郑珊明,田二瑞.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景教学实践

摘要:

目前,许多小学美术教师都开始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含义及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探讨

如今社会对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其素质教育的质量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美术教学对素质教育而言不可或缺,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景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情景创设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构建科学的教学情景。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一)情景教学的含义

在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含义就是老师运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景而进行教学。这类情景主要包括人、事、物等因素,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运用,更为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点,因此,利用情景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经验和阅历都不够丰富,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能力也相对有限。因此,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从而降低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难度。情景教学法还能帮助老师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美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从学生角度看,把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人、事、物等引进课堂,能够创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动手进行实践,从而深化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体验。在情景教学课堂上,学生也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在培养美术思维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爱听故事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情景,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故事元素。比如,《我和昆虫》《画家梵•高》等。老师可以利用教材故事展开情景创设,采用夸张的表情或是动作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有趣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节奏、停顿等,并要充分考虑到故事是否贴近教学主题。讲完故事之后,老师再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自主找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例如,《童话的城堡》一课,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白雪公主住在城堡的故事,并问学生:“城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画出自己心中城堡的样子。

(二)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景

游戏是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喜爱的活动,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美术知识,达到以玩促学的目的。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一直处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进而能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美术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寻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比如,学到《迷宫》一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走迷宫的游戏,让学生融入迷宫场景中,再让学生进行美术练习,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到美术知识。

(三)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

美术的主要元素是线条、色彩、光线等,而音乐的主要元素则是旋律和节奏。音乐与美术看似有较大差异,但在很多地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美术和音乐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收获意料之外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定、舒缓的感觉,从而优化美术教学效果。比如,学到《感受声音》一课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各异的曲子,比如舞曲、轻音乐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创作,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四)利用儿歌和谜语创设教学情景

儿歌和谜语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通过儿歌和谜语进行美术学习,能够更为快捷地接受并理解美术知识。老师可以编写一些小学生喜爱的儿歌或谜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乘着大象》时,老师可以编写或挑选一些与大象有关的儿歌及谜语,给学生讲述出来,并让学生朗诵,使学生充分了解大象的形态特征,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如此一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基础教学时期,美术教学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方位发展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进行情景教学,可以采用故事、游戏、音乐、儿歌、谜语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美术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

作者:许芳 单位: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孙芳.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6):229.

[2]王琴.试论小学美术教学的三种模式[J].亚太教育,2016(12):19.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调整,应试不再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中心课题。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也获得更多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要想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就要将教学目标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起来,及时更新完善教学措施和内容。小学阶段的动手能力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自身教育地位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就不高,而对于美术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则更是长期被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没有对美术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而对于不纳入升学考试的美术则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一些美术教师也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并不重要,因此在教学积极性上受到了较大打击,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受到了重视。开展合适的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选择美术鉴赏作品时要选择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作品,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喜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作品更适合小学生鉴赏和学习。例如,学习《闪光的烟花》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烟花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或者也可以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欣赏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教学内容的重点等。例如,在《童话小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童话故事,并重点描述童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想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童话建筑的创作。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手工制作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时,教师要强调手工类型的多样性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发掘创作乐趣。例如,教学《会动的玩具》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玩具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动手能力,还会自己发明创造一些新的玩具,也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日后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欣赏水平和审美观的作用,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动脑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高希正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小学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8):78-79.

[2]钟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45-46.

[3]蔡薇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6-18.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自主性学习渗透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就要积极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创建与时代特征以及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其在教育发展道路中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钻研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自主性学习;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积极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提倡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符合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和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还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端正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学习态度。

一、安排课前材料搜集任务,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始之前,安排让学生进行美术材料搜集,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观性、表现性、直觉性等感受,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亲历、亲感、亲为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获得全面了解知识的能力,并在眼、手、脑的相互协调下获取美术知识、增长见识。学生在对材料搜集时,会初步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快乐,这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材料,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使用审美、欣赏的眼光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在形成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发现身边事物所具有的不同的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启学生艺术的心灵。例如,在学习《礼物的外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开展,“在课前,学生们也搜集到了许多礼物的外包装,现在教师就想让学生们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你们所搜集来的外包装到底有什么不同?其独特的地方又是什么?”这时,有学生在小组中说道:“我的礼物外包装是木制的,上面是精美的兰花雕刻,十分典雅,富有情趣。”还有的学生说道:“我的礼物外包装是纸质的,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上面的绘画,是我朋友自己画上去的,所以我特别喜欢。”像这样,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带来的礼物包装与他人进行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的材料搜集作铺垫,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包装、了解它们自身存在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二、开展实际动手操作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

除了对欣赏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灵活的推测、大胆的实践、合理的分析,往往是促使创新性、探究性思维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礼物的外套》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在学生的课桌上分别放有不同材质、样式的包装纸,像是闪亮的包装纸、质地柔软的包装纸、有丝带装饰的包装纸,等等,这些材料有的容易折,有的则折起来很困难,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这些包装纸的特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工具,开始动手包装礼盒。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很快就包装出了漂亮的礼盒,有的学生却在试来试去中怎么都做不好。这时,教师就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材料包装起来就很容易,有的则不行呢?”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讨论中,学生不仅得出了教师提问的问题的结论,同时还发现了不同的包装纸,包装出来的礼物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在整个实际教学中,学生始终都保持着充足的兴趣,而且因为有教师的适当引导以及小组讨论等,学生还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采取有效游戏教学方式,进行自主性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地引入游戏教学法,用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泡泡飞呀飞》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吹泡泡的观察游戏,让学生在泡泡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寻找泡泡的秘密。在这一由游戏为基础而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容易地让学生沉浸其中,让学生观察到泡泡的由小变大、色彩变化、聚散交融等特点和现象,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提问:“在刚才的观察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道:“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还有的说:“泡泡是五彩缤纷的。”然后,教师就要趁热打铁道:“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会留住泡泡呢?”在讨论中,学生思维扩展了,兴趣也变得更为浓厚了,进而得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最后,教师就可以再布置一个以“我心目中的泡泡”为题的美术作业,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绘画技能。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极其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性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常常较为活跃,但是却缺少相应的自控能力以及学习的针对性。为此,教师就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推动自主性学习的发展,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王祥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张圩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许钊伟.浅谈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81.

[2]罗桂琴.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57):181.

[3]罗玉荣.浅谈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新课程(教研),2011(11):55-56.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想象力探析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符合学生美术学习认知规律,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有重要帮助。教师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展开丰富经典作品欣赏,布设个性训练内容,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想象力,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关键词】

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是学生展开美术学习的重要潜质和基础,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想象力,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设置悬疑问题,展开经典作品赏析,进行个性设计训练,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多元想象,拓展学生想象域度,丰富学生学习认知。培养学生美术想象力,应该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追求。

一、设置悬疑,引发学生多元想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悬疑问题是最为常见教法运用。正如古人所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利用问题设计引发学生多元想象,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学习成长动力。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在具体操作中展开质疑活动。“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对激活学生想象力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也是课堂教学最为有效的教法应用。美术教学环节展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给出教学调整。如《向动物朋友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并给出一些思考问题:这些动物都有哪些形体特征呢?根据动物形体特征能够制造出哪些仿生工具?谁能够讲一个仿生发明的故事呢?学生快速展开课堂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这些动物分为天上飞的鸟、水里的鱼、陆地的动物。天上飞鸟有轻巧的身体,而且有翅膀,身体呈现梭子形,便于飞行;水里的鱼有鳞片,身体呈现弧线形,身体表层还有粘膜,适合水里游泳;陆地上的动物,大多有四肢,而且是前肢短、后肢长,具有一定奔跑能力,适合在地面上运动。也有学生说:我知道飞机、轮船、汽车等工具,都具有仿生特点,是根据飞鸟、游鱼、动物运行特点制造的。……教师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材料,并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从仿生学角度认知各种动物形体特征。学生对仿生学相关内容有浓厚探索兴趣,教师由此引发学生想象,其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自然启动思想创造力,对学生美术综合素质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欣赏绘画,拓展学生多向想象

美术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自然会进入到联想、想象的境界中。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绘画作品,让学生展开多元对比,也可以发现自己绘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中引发想象,找出补救的措施和方法。欣赏绘画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培养手段和方式,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思维情况展开设计,以提升学生想象自觉性。《立线浮雕》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各色绳线、胶水、毛笔、色卡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根据相关提示自行制作立线浮雕作品,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示范展示,讲解制作技巧,然后给出多种立线浮雕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自行制作。学生进入紧张操作之中。教师跟进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立线浮雕,猜猜其图形内涵,然后让作者展开讲解。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有学生观看其他学生浮雕作品,并给出自己的评价:这幅浮雕作品应该是一座大桥,整体构建很有气势,看这些吊索排列很整齐,说明设计者很细致。看到这幅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各种各样的吊索桥,其建造理念非常先进,而且能够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欣赏活动,并让学生对浮雕作品进行自行解读和赏析,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具体操作,给作品增添了更丰富内质审美元素。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解读,这本身就是一件创造性的学习。

三、个性训练,发挥学生多边想象

美术训练本身就是一项想象创新的学习行为,教师在美术训练设计时,要针对学生思维实际展开。学生参与美术训练需要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尽可能地向各个方向拓展延伸,形成发散性学习思维,在不断扩散、矫正、归结思维运动中,获得思维突破。教师在具体引导时,也要给出多向启迪,促使学生形成立体的、开放的思维模式,以培养学生想象力。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利用学生心理展开美术训练设计,能够迅速激活学生参与热情。如《盒子造型游戏》,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纸盒子、废旧报纸、绳子、瓶盖、瓶子等物品,还有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然后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根据现有物品,可以组合成什么造型呢?讨论结束后,小组展开集体创作活动,最后是利用创作成品作为游戏道具,与其他小组展开游戏活动。学生听说集体创作,并有游戏任务,其参与热情特别高涨。成品出炉后,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并展开评价活动。在游戏进行中,教师提醒学生要合理利用创作成品。在整个训练中,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是因为训练活动充满想象空间。根据现有物品制作、成品展示评价、小组间游戏等,每一个环节都富有想象空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呈现活跃性,训练成效显著。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想象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认知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塑造学生美术素质和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开发关键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闪光点,并给出细心引导,以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

作者:徐芸蔚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府前街校区

参考文献

[1]李青青.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J].品牌,2015(03).

[2]王维.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5).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激发

【摘要】

美术在小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科,小学生可以从欣赏美术出发,通过感觉感知和认识美术本身,只有教师自然地将美术与生活融合,学生才会更好地感受到美术中存在的魅力,才能够根据画面的美开展自己的想象。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提升建议

一、课堂教学充分有趣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新颖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对提供的材料感兴趣了,才会刺激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变得异常重要。教师应尽己所能运用有意思的幽默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挥到极致,进而他们会进行主动的学习,确保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寻找适合开发学生大脑,足够吸引到学生的素材,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样整个课堂才能充满学生们的激情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素材,这些素材对他们来说就不会陌生,能够经常接触到,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会争取去多点了解,多点刻画,从根本上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于课堂已经越来越普遍,现在大多数教学已经淘汰了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信息量大、更为直观具体等优点,生动具体地展现教学内容,不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吸收与理解。尤为特别的是,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利用好多媒体,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技能,做出优美独特的课件以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课本中的图片在屏幕上以3D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使用了互联网技术,在此教师也可以取其所需,能够寻找到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以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

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追求,不限制他们的思想。小学阶段也许是他们的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对新事物有着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他们对待新事物热情、大胆,而这时教师的鼓励,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的想象力被挖掘,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就能逐渐被培养。小学生的成长也是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创新的平台和机会,尽己所能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新。比如在教学画不存在“上帝”时,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每个人都不相同,“上帝”是抽象的,是没有具体表现的,这时教师不应告诉学生某个固定的形象,而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若表现时有困难,教师应当提供相应的帮助,促使学生完成自己的想象。只有这样学生才算真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上帝,而不再是千篇一律。

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精神上尤为重要的存在,是一个人的动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当他有了自信心的时候,他才能勇往直前,才能够无所畏惧,才能够走向远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举足轻重。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时,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对学生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情况,穿着样貌等外在因素对学生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发现同伴间作品的优秀之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教师也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每完成一幅作品时,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介绍,阐释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细节。而教师对作品中的闪光点应进行适当的表扬与肯定,学生才能更加自信,有了自信心之后也能继续进行更好的创作。其实小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并不自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首先就是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慢慢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程应该受到重视,不应该再是一门“副科”,教师也应该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有趣的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升其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朱栋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承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刘清惠.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江周刊:论坛,2012:7.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个体差异研究

【摘要】

美术学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还肩负着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任务。文章立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围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这一主题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个体差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效果;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尽量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这样教师才能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

一、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小学生正是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的年龄,同时在学习中不喜欢受到限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美术基础等条件,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已有的教材,多方查阅资料,尽可能丰富的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且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教学案例、练习题目等作出调整,尽量将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能够保证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为科学的提升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绘画《繁忙的交通》时,教师可以不按照教材内容作出教学设计,完全可以设计成一节具有活动性质、需要学生亲身感受才能绘画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去逛街,留心繁忙的街道上都有哪些事物,可以拍下照片带到课堂上来互相传阅。在绘画之前,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哪条繁忙的交通上看到了哪些景象,哪些情节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师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美术教学,会更加符合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绘画习惯,同时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能够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每位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设计之后,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主要以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学生分层,并针对各层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每一美术水平的学生都能有自己必须达成同时又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提升全班同学的美术素养。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彩线贴画》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需要学生了解彩纸彩线的拼贴方式,同时能够动手自主创作出美术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动手能力较强和动手能力较弱两类。针对较弱的一类,需要学生掌握彩纸彩线贴画的方法,能够赏析教材中给出的案例,同时可以在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彩线贴画。而针对动手能力较强的一类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并能够自主完成彩线贴画,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成品,同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两类学生都能了解彩线贴画的方法,并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动手能力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的一类学生还得到了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样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小学生做好定位,能够更加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

三、给出个性化的评价与总结

评价与总结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给出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与总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位小学生均为不同的个体,在美术教学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之前的美术水平和日常上课的状态,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师在作出评价与总结之前需要认真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基本上把握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并结合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做出评价,并总结知识点,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均有所提升的学生做出相对隆重的表扬,可以给出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让全班同学向其学习,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美术学习状态,再一次进步。而针对一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委婉的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美术学习方法和创作思路,不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与总结,能够给每位学生的进步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给出个性化的评价与总结,从而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美术水平的目的。

作者:刘贤忠 单位:威海市高区后峰西小学

参考文献:

[1]何代君.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2]申淑妍.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优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2)

[3]张媛.小学美术教学中鼓励教学法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6(11)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多媒体技术学应用

【摘要】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已近走进课堂,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予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广阔的机遇,得到广泛应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取得可喜的成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容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群注重美术这一学科。美术教学仅仅教会画画是不行的,必须有“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予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发展。

一、形象逼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天真富于幻想,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他们对于精彩的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极感兴趣,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训练,促使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营造了一种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直接感受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1.突破时间空间障碍,潜移默化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多年以来,教师望而生畏、学生乏味的美术学科,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前教师搜集教育资源,精心制作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游刃有余了。例如:欣赏经典作品,操作鼠标,某一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淋漓尽致展示给学生,学生不费吹灰之力,欣赏了作品的全貌,根据学生的需要,一点一点放大局部观察,学生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这里却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阻碍,巧妙周旋,驰骋古今,游弋于过去与现在,跨越中外,漫步于绘画长廊,展开想象的空间飞翔,潜移默化进行审美教育。

2.动感画面,学生直接感受美

美术学科有很多具象或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对这些具象或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课件演示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画面,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化的内容,看不到的转化为看得到的,平淡无味的转化为生动多彩的,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更深刻、直接地感受艺术美。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抓住学生的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自主参与,使其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心,富于幻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增加新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变繁杂为简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方便、快捷的形式,变繁杂为简单,变艰难为容易,有的问题学生望而生畏,看不到摸不着,难点重点无法解决,多媒体课件的显示一目了然,难以解决的难点、重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逼真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巧妙制作,搜集相关图片,输入计算机之中,运用计算机的绘图工具操作,图片资料和基本形叠放在同一演示文稿之中,学生欣赏、观察、分析,找出不同之处,最后解答。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模糊的记忆变为清晰的画面,有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三、营造丰富情景,促进想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小学生的想象,他们富于幻想,喜欢刨根问底,每一名学生的内心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童心释放?如何张扬激励儿童好奇心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学习的民主气氛。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兴趣;表达空间是学生学习得到认可、思想得到锻炼的角斗场,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恰当合理运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时适时、适当、适度,不能走形式,为了使用未使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巧妙运用,实现美术学科高层次电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学生喜欢学、愿意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黄永春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禹.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5:12.

[2]赵利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6.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探讨

摘要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我国教育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小学教育由于其处于初级教育阶段,是奠定学生思维和习惯的关键阶段,其重要程度逐渐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科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小学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小学生的教学应该以综合课程为主,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民发展。其中,由于美术课程的自由性和便利性成为培养小学生艺术感的主要课程。小学美术课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科目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随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情操,还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对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智力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提高美术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视程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小学教育。小学美术教学通过美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事物的途径和媒介,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所处世界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情操,在发现世界的过程中实现智力的上升。因此,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中。在大多数小学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中认为,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辅助性科目,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却没有认识到在美术教学的背后潜藏着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思维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对于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生搬硬套。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方面,在自身智力发育正的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些生硬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另一方面,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绘画作业。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下,难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与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相背离的。这样不仅难以发挥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而且阻碍学生发挥自身想象。

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小学美术课程在小学生思维形成阶段能够帮助其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感受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过程中,对身边真实的事物进行认识和思考,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然后通过上述观察能够创造性的展现出新的思路和事物。一般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经过生活经验和书本相结合而产生。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对生活中的新鲜实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相教于达人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另外,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在接受新鲜事物时通常比较直观。正是由于上述小学生思维特点,美术教学可以通过上述特点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看到的事物、想到的事物通过自己加工表达出来。通过小学生的画作,可以知道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由于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形式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阶段,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要全面、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观念和想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引导,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太高。由于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差,在认知方面能力较弱、程度不足,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比较简单和直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绘画时能够放下约束,能够充分地展开想象,自由的发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由于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绘画时会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特点,能够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图案。而小学生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往往表现出大人们常常忽略的场景,使的学生的画作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鼓励并加以适当引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频繁的干预小学生的自主思维,在美术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

2.注重因材施教

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的强调注重学生自身特质,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指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身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和创造,在优化的基础上使得新创造的事物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绘画艺术则贵在创新,创新是美术的灵魂所在。小学生正是处在思维的活跃期,因此创新意识往往潜藏在脑子里,并已经开始萌芽。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闪光点,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课程作业,并通过课程作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进一步地进行引导,使每个学生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更进一步。

3.利用电教设备,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子科技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不断拓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学校中应用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书本知识更加直接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事物更加生动和形象,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于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课堂的氛围,使得学习氛围更加的活泼和开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和优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和正确的引导来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新。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实践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之波 王芳 孙长明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周庄完小

参考文献:

[1]刘化亭.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2016,(01):126.

[2]张艳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