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8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的互动要体现在教学中和课堂内外,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多,效果因人而异,因班级的具体状况差别较大。在关注学生美术教学参与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思想等,使其与老师达成审美认识上、感官上的一致,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用心、用脑,并能够将美术与生活中的所见所想联系起来,达到美术学习的更高境界。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在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大家的想法应该一致的,这样就忘记了沟通和交流。初中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懵懵懂懂,但却有着少年的倔强和执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就是为教学铺平道路。例如,在作品欣赏中展示作品《开国大典》,而这一作品的背景对于当代学生那是一个遥远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通过情感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这幅作品背后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情感、创作意图,从而使其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达到更深的层次。又如,在教学中,学生情绪低迷、无精打采,这时老师要与学生互动,以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为例,在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时,可以《蒙娜丽莎》和《自画像》为引导,用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思想互动

初中美术教学中与学生的思想互动首先要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想,这就需要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老师多观察、多启发,从而加深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学中,欣赏《戴帽子的女人》和《扎辫子的少妇》,两幅作品的题材相似,仔细品味作品给人的感觉,从中可以悟出美术语言带给人的思想、精神体验,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背景、线条、色彩、光等元素,通过对各种美术语音的分析、对比和交流,思考美术语言对于作者思想、意图等的表达,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从“沉默”的作品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加工和塑造。又如,在习作练习中,老师与学生的思路存在很大差异,如水彩画应先构图、再着色,一些学生构图认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铅笔描绘出来,然后再结合模仿画作仔细涂色;一些同学却画个大概,只是将画中景物的轮廓大概勾勒出来,然后就直接涂色,涂色过程中也是尽情发挥;也有些学生直接临摹,构图、涂色完全自由的发挥。不同的临摹行为表达了学生不同的美术学习思想,作为初学者,最后一种学习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通常我们提倡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临摹,但第一种方法约束了学生的思想,画作缺少灵魂,笔势、风格缺少灵动性,而第二种方法学生掌握不好其作品就会接近第三种方法的临摹结果,画的整体构图杂乱无章,涂色也是乱七八糟。这种情况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先让学生理解临摹作品的思想,意图,然后再将其置于自己的思想中,带着“创作”的意识去临摹,这样效果就较好,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习途径,培养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总之,思想互动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如作品欣赏、情景引导、行为比较等,控制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开小差、胡思乱想,而要将其引入自觉思考、自觉学习的境界。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行为互动

行为互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问答互动、讨论互动等等,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美术教学。

第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例如应用问答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以《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为例,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才能带动学生的行为。如展示作品《雏鸡图》、《小鸡》两幅作品,问学生“作画都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实则检查学生的工具是否带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作画工具,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做好画画的准备。在问答中要注意教学的一些细节,如问问题时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问题先经过学生的大脑,再以问题为出发点激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又如,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沉默”时,老师要适当启发,避免“冷场”,避免将老师推入“自问自答”的窘境。

第二,老师用行为语言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气,使教学显得活跃有趣,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行为语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词、一个眼神传递某些教学信息,使学生觉得有趣、活泼,能够产生强烈的教学参与兴趣。例如,老师如果总是紧绷着脸,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就不活跃、不敢回答问题。如老师肢体语言丰富,在讲解画作中加入一些形象的行为语言,使学生觉得生动、直观,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深刻。

第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的行为,例如习作练习中,老师绝对有能力将线条画的很美观、舒适,因为经验丰富的关系老师对于美术语言的掌握要远远高于学生,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事而学生不一定能做好。线条不流畅、构图结构不合理,这是美术教学中很常见的学生参与教学的现象,若老师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学生,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其美术学生产生较大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模仿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和一些美术学习中应注意的细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美术学习的技巧,如临摹中利用不同的方式构图,提高图画结构的科学性。同时也让学生看到美术学习需要认真、耐心和刻苦,并不是简单的依靠天赋。

总之,美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境界,使其能够充分的调动感官、智慧等,同时若能重视对实践、经验的反思,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教学的大范围、大环境,灵活的与学生互动,那么美术教学的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作者:戴鑫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古邳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的初中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要意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达到美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初中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稳步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初生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中一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美术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直以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上,缺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和指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并不断进行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导致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欣赏课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美术鉴赏方法,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通过鉴赏活动增强美术学习的热情,能在欣赏过程中领悟到美术作品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来开展鉴赏活动,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对画作的创作年代,以及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有正确的认识,也能够使他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主题,并感受到作品的美。在让学生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世界名画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经历,之后借助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伴随着舒缓的、浪漫的旋律来欣赏画作,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鉴赏,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画作的用色有什么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并感悟到典雅、祥和、宁静、温柔是一种别样的美,也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二、引领学生走近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从生活积累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之后经过了他们的艺术化加工,成为了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作品。美术画作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其创作之源自然也是生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引导学生多鉴赏美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要带领学生走近自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波澜壮阔的大海、雄伟壮丽的高山、潺潺的溪流、芬芳的田野、古朴的村落、繁华的城市……进而使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原色之美。在熟悉的生活中、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学生对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画面,就算是在校园内,也可以找到各种美,如主教学楼与图书馆、实验室等附属建筑之间错落有致的对比烘托之美,校园广场的主题雕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之美,主干道两旁的花草树木形成的相互辉映之美,这些可以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使他们得到生活之美的熏陶和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愫。

三、鼓励学生参与美术评价,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大多数师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考试科目上,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副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直不高,即便有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或者有美术特长,也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缺乏美术学习动力和信心,更别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中,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某幅画作的感受、看法、见解,之后教师对学生评论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欣赏《奔马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观察,然后再用几句简单概况的话来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知。在这样开放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科学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讲,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见解,都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应当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的基础上,再介绍画家创造此作品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绘画的意图,从而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作品、分析作品。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毅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探索更有效地方法来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黄晓晖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黄陂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克.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1).

[2]程艳.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求知导刊,2015(17).

[3]康兆鹏.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6(8).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高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相对应的,初中美术教学效率也应该有一个大幅提升,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充分借助教具,引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美术教学方法力求创新、做好示范,精讲多练四个方面对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美术;有效性;积极性

虽然学生都很喜欢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程,主要因为美术教学抽象性较强,而且比较传统、落后,教学效率也是十分低下的。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示范,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四点策略展开研究。

一、充分借助教具,引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

目前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兴趣,并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按照相关统计数据的内容显示,个体借助听觉实现信息获取占个体信息获取总量的十个百分点左右,其余信息获取多源自个体的视觉器官。有鉴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这一情况,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以便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美术知识与美术技法更为精准、全面的习得。具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布展,如布置一些同课上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工艺品等,播放一些同课上教学内容较为匹配的背景音乐,借助前述方式,能够有效地在课上教学环节为学生构筑出适宜其实现美术知识探究的情境,并且帮助学生在此种情境下进入高效学习状态。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版画知识时,可以考虑采取多媒体技术实现辅助教学,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版画的制作、完成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与全面的了解。同时,初中美术教师亦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用于学生作品的点评,从而使全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同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还有就是,美术教师选遴选的教学素材应当同学生的兴趣相匹配,以便实现对学生听讲注意力的吸引。老师在教学中哪怕是发现学生星星般的亮点,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当一个学生的潜能被挖掘出来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从以往的初中美术课堂来看,教师多采取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使学生难以有效地实现对美术知识的习得以及对美术技巧的掌握,同时,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充分调动与激发出来,表现为教师完全掌握教学进度与授课节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与服从。因此,如若继续遵循这种教学组织模式,则将使学生无法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真正热爱,进而影响到其学习动力的形式,从而对美术课程表现为排斥的态度。有鉴于此,美术教师必须积极发掘教学素材,洞悉学生的兴趣着眼点,通过合理的教学素材遴选以及教学手段创新,使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

三、美术教学方法力求创新

多数初中美术教师仅仅将课上环节视为知识传授过程,未能注意到对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学生学习起来了无兴趣。为杜绝这一现象,初中美术教师应当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乡土艺术的瑰宝”时,组织学生进行了游戏,具体的游戏内容为:通过学生童年时代的红领巾面具“雷神像”游戏教学,剪眼睛、贴舌头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雷神、图腾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是由人的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而来的。

四、做好示范,精讲多练

很多时候,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传授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依旧不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一次好的示范教学,可以直观的展示一些技巧性的语言无法言传的东西,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在示范的时候,也要抓住时机,把握重点,注意难易程度,配合关键步骤有针对性的讲解示范,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静物素描课上,美术教师应当允许学生首先自行进行写生尝试,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必然遭遇一些疑问,此时,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结合学生的困惑,向其进行知识讲解,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并且因教师的讲解内容实现了同学生疑问的有机匹配,因而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五、结语

由于中考的压力,很多初中学校的美术课程每周由两节压缩到了一节,撇开课时数不谈,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因此,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谢敏 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开发区黄金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岱谦.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2]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李亚明.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互动策略

摘要:

互动课堂是课改下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是互动的桥梁,课堂组织形式、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立足初中美术教学的探讨,从多元互动入手,谈构建初中美术教学“活”“情”“创”的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初中美术;互动课堂;活;情;创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课堂模式精彩纷呈、不断翻新,但不论是怎样的课堂模式创新,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互动,主要特点是让课堂活起来。然而,教师缺乏教育理念的更新,从内心深处对美术教学轻视,以副科自居,以不纳入中考范畴为理由,忽略美术教学的地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也是消极视之,淡然对之。这样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审美观、创造美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提高。因此,探讨美术教学的互动课堂的构建,有必要且很重要。

一、多元互动,注重“活”字

1.内容活

所谓内容活,指的是教材知识的处理上灵活。教师习惯于按教材体系,按部就班地从前讲到后,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广而告之———招贴设计》的教学,传统教学是教师呈现或者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然后直奔教学的主题———招贴的概念以及特点、招贴的设计类型和表现手法、招贴设计的要素、招贴设计欣赏四大部分,然后分别一一阐明,如招贴的概念是什么?招贴的类型有哪些?招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招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等。再进一步细致化、明确化,如“招贴的概念”中,又提出:你认为什么是招贴?招贴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教学以本为本,从头讲到尾,按顺序一一道来的方法,是教师严格把关教材内容的拿手方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吃透教材,才能把教材讲深讲透,否则,跳跃式地讲解,会给人不放心的感觉,总有言犹未尽之嫌。殊不知,这正沿袭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抓住教材不放的传统方法的再次上演,与新课改不同步。

2.方法活

如上所述,如果对《广而告之———招贴设计》的教学从头至尾讲一遍的话,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而如果在课堂之初,直接板书出“招贴”这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感悟“招贴”的概念,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招贴”的含义要好得多,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机会。再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招贴”,根据其内容进行合理分类,让学生课前搜集和整理,课堂上交流“招贴”的特点,彰显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的优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二、体验内化,突出“情”字

教学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时,如果教师不分析画家的创作背景,这样一个作品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各种反应可想而知,课堂定会混乱。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呈现蒙克作品《病孩》《在灵床旁》《忧虑》《母亲死了》等,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这几幅作品所揭示的主题的异同,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再体会《呐喊》的创作意图。此时,在学生与画家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画家的背景:蒙克1863年出生,5岁丧母,14岁时,两个姐姐去世,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可是,蒙克26岁时,父亲也因病治疗无效而离开了他,1944年去世。再次将蒙克的几幅作品重新呈现,此时,学生混乱的状态不复存在,表情会出现少见的凝重。教师再次启发学生:如果你是蒙克,让你拿起画笔,画出你的一生,你会画什么?再以精简的语言作结:画家用画画这种艺术语言,表现内心的焦虑和真情实感。那么,现在请你再次欣赏《呐喊》,你能从画面中品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吗?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与画家的时代背景、生活实际、内心世界等完全融合,同情、理解等相融合,使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欣赏美,也是情感的历练、情感的激发。

三、展示交流,体现“创”字

美术教学除了欣赏美、感受美之外,重在创造美的培养和激发,创造美是欣赏美、感受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是美术教学的较高层次。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作活动的开展,通过观察、讨论、点拨等为创造美而推波助澜。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小伙伴》时,教师先用投影仪呈现教师课前画的几个学生的素描画,让学生仔细看看,画中人物是谁?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教师重点画的什么,突出哪些部分?等,再让学生欣赏几幅现代人的画像,包括学生熟悉的歌星、影星等,强调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片中重点刻画的部分———流行的发型,然后呈现毕加索的名画《女人像》、马蒂斯的《人像》、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而提出问题:这些古今中外的画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人物头像画。为了使学生的人物头像画更形象、逼真,教师可以从五官的比例进行仔细的观察,再告诉学生如果画的人物有个性、有特点,应该抓住人物的特点绘画,当然可以适当夸张……再让学生给熟悉的人画素描,构思所要描画的人物,勾勒人物的大致轮廓……学生完成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点评,彼此评价,达到多元互动之目的。多元互动,核心是“动”,方式多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但必须注重动而不乱,活而有序,放得开、收得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章寅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蒋笑幸.如何使初中美术课堂有效互动[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2]曹兆龙.初中美术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2(31).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创作性研究

摘要:

美术科目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科目,而一直以来美术教学总是按照死板的套路在教学,缺乏了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对美术的学习只限于表面,达不到更深的层次,在学习中缺乏创造性。

关键词:

创造性教学;思维;想象力;学生个性;课堂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想法老套,不能标新立异,脱离生活,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创造性。美术教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及善于创新的一种实践活动,如果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得到提升,那么美术教学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美术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摒弃之前旧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在美术课堂上开展创新教育,打造一个创作型的美术课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创新教学,将会让美术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应用创造性教学呢?现从以下几点出发来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其实美术科目本身是比较轻松、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学生本身而言,对认识新事物总是有极大的好奇心,但是往往被老师忽略,被家长扼杀,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这一特性,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经常有自己的看法,眼中的事物也是奇妙多变的。爱因斯坦曾指出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因为学生这株小嫩苗除了需要激发外,就是要让他自由成长,拓展洞察和探究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美术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情况自然离不开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脑手结合自然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放轻松,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创设情境、融入情感启发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向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让学生善于联想、敢于想象。

二、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学生探索求异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让学生飞向大自然,在大社会中寻觅、捕捉。传统的美术教学比较死板,课堂形式单一没有新意,而且每节课都如此,学生难免觉得乏味,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受到了限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力是深不可测的,老套、墨守成规的课堂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停滞,美术课堂也容易进入一种僵局。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听、看、临摹作品,而应该教给学生绘画的技巧、欣赏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从此联想到彼,从彼上升到另一种高度,能找出有别于此和彼的另一种看法。美术课堂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应该是趣味性很强的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释放课业所带来的压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让学生在欣赏美、鉴赏美的过程中与周围的事物、环境联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探索求异的能力。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主体,美术教师要懂得利用学生的特性来教学,发挥学生课堂小主人的地位。在美术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师在上课前应备好课,安排合理的美术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美术领域最忌讳的是相同的作品同样的创作,这样就没有个性,因此,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说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自然也不同,在美术创作中保持个人的特性、思维方式、创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课堂上要灵活多变,巧妙利用课堂活动

虽然我们提倡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课,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一直依照备好的内容来授课,而应该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应变。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巧妙地安排课堂活动,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利用课堂活动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尝试。许多学生对教师安排的课堂活动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这样就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火花,教师可以安排同桌间、小组间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一人一个思维加起来就有好多种想法,学生的大脑被打开,灵感被激发,那么课堂效率提高,就会是一节成功的具有创造性的课堂。

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是不可缺少的,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把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敢于想、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学习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杨东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步瑛.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9):126-127.

[2]司贺忠.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J].金色年华(下),2010(12):54.

[3]吴日金.浅析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20):116.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摘要: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知识能力,也需要及时发现教材中的情感材料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如果美术离开了生活和自然,就会缺乏感情色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情感素材,将情感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使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创立具体的教学平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教师的情感教育理念得到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客观真实的事物进行学习,让学生针对外在的客观事物建立主观感知能力。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变化予以更加准确、合理的判断。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获得发展,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与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

2.初中美术

在初中的整体教学体系中,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初中美术教学面对的是比较复杂的学生情况,少数学生曾经对美术专业课程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初中美术教师往往只能采用中庸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情感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就可以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载体就是美术课堂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政治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对社会中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紧密结合美术知识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就会获得健康的成长,也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1.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素质水平

美术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对于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在教学风格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和蔼可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的修养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授课,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甚至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服装搭配,对于授课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利用这种情感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2.挖掘情感素材

初中美术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加深对学科素材情感教育价值的理解。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着劳动态度、爱国意识和各种良好的习惯等内容,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这些情感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情感教育。如,在学习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劳动的机会较少,教师可以结合恰当的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教材中还有装点居室的相关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变废为宝的作用,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九年级《中国美术的辉煌历史》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画家的相关名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感受到其中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从而发挥出美育和德育的共同作用。

3.调整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初中美术课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是依靠学生作品和实际物体的相似度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判,也依此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这使美术课的教学过于僵化,美术课程的创造性意义没有得到重视。在对学生的美术课成绩评价中,也要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行考虑。如,在学习《视觉中的红屋顶》一课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实际作品的相似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创造性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有效地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4.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和谐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创作,学生可以采取独立的思考方式,从而培养情感感知能力。良好的创作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绘画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对环境进行观察和体悟的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可以为绘画课设置专门的教室,美术教师应当亲自负责教室的内部装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室中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作画,学生可以保持放松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培养自身的感知能力。

5.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品时,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要表扬学生的踊跃表现,详细解析学生的作品并给予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对于美术的分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对学生创作给予公正的评价,也会促进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结语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初中美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美术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手段,利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沙燕文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教育集团汇文校区

参考文献:

[1]王慧.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2]王晓毅.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3]陈丽丽.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4]姬艳飞.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培训,2015(20).

[5]唐思敏.浅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及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5(6).

第七篇: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兴趣创新能力提升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美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同时又帮助学生缓解日常学习压力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深入,对于初中美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自发性地创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针对在初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兴趣;审美意识

初中美术课,作为一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旨在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美术课教学,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学生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对美术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投入的精力也远远不够。为了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将原来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了解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均可以体现学生对学习的真实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师给予自己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同后,能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反过来也充分地尊重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上跟着教师一起学习,从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来提高其艺术素养。

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审美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基于这种现状,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时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为了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们对于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在教学中不要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毕竟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画家,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在画中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的表现方式是否新颖、独具一格,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创造能力

1.更新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尚未成年,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和心理,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出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

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只有搞好了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美术知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教师在课上教学时,不能总是通过自己的讲解来进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现有设备,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通过以上对于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描述,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适中、训练富有层次感,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真实感受,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胡转样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术林.浅谈初中美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J].都市家教月刊,2011.

[2]春燕.探索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及创新能力[J].教育,2015.

[3]刘媛媛.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

[4]杨飞.浅谈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J].读与写,2014(16).

第八篇:民间艺术初中美术教学运用

摘要:

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发掘并保护民间艺术。教师要细心发掘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运用校本课程强化民间艺术教学,发挥艺术特长生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兴趣特长小组进行课外活动,通过竞赛、展览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美术;民间艺术;运用;研究

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在此进程中,笔者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的作用,深入发掘本地的民间艺术,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对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民间艺术中的美术资源,是各地区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术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他们对考试学科以外的学科往往兴趣不高。教师发掘民间艺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二是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除了现行教材中安排的美术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将各地区的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作为补充教材或者校本课程,可以有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三是可以发掘并保护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当今社会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美术教学中有效传承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民间艺术,有利于这些艺术的传承。

二、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教师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心发掘当地民间艺术

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积淀的美术资源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使其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发掘了制陶、陶刻、剪纸三大特色艺术,了解制陶的技法、陶土的性能等,认真研究陶刻的刀法特点、布局安排等,理解剪纸的风俗习惯、美好寓意等,既把握了这些民间艺术的特色,又了解了相关的操作技巧,还将这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奠定了基础。

2.运用校本课程强化民间艺术教学

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与其他美术教学内容同步规划设计、推进实施。笔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编撰,系统梳理搜集到的三大民间艺术特色。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专门编撰了民间艺术教学章节,并在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安排到每个年级,穿插到不同单元的教学中,为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提供了体系保障和顶层设计。

3.发挥艺术特长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许多学生的家长就是民间艺术的爱好者,有些学生从小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民间艺术基础。笔者注意发掘这些特长学生,要求他们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练习,让他们讲解一些操作的要点,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如,笔者在教学中安排家庭从事制陶和陶刻的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艺术特长,进行了技巧与技法的示范,为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组织兴趣特长小组进行课外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观察细致、心灵手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由艺术特长生牵头,其他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参加。笔者引导学生拟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协调场地、时间,为他们进行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参与兴趣活动,学生对民间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满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通过展览、竞赛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无论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民间艺术方面的渗透,还是学生自主研究、揣摩、创新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最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将成果展示出来。笔者定期组织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如制陶作品展览、陶刻作品展览、剪纸作品展览等,展示学习民间艺术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将民间艺术有效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保护了民间艺术资源,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作者:任薇 单位:宜兴市洑东中学

参考文献:

[1]贾洁.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结合.考试周刊,2013(92).

[2]朱俊青.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融之谈.文理导航(上旬),2013(2).

[3]季晖.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普童话,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