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课程资源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文章探讨如何将校园美景、传统节日、社会时事和学生喜欢的题材合理融入日常教学,挖掘课程资源,优化美术教学。
关键词:
美术新课改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美术资源,有效地整合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所教的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丰富课程资源,以学定教,凸显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美术带给他们的变化。
一、校园中的有效美术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学校里隐藏着宝贵的美术资源,它们紧贴学生的生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不同季节的校园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教师可以在校园美景中挖掘美术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校园用画笔描绘下来,鼓励学生发扬主人翁意识,在一笔一画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激发大家的爱校热情,发动大家保护美丽的校园,为校园中的各个地方设计温馨提示牌、个性导路牌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真情实感,更有兴趣,教学契合教材“从心底接触自然”的编写意图,彰显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和实效性。教师还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中寻求美术资源,结合学校艺术节活动,将艺术作品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这样既让学生现学现用,感受美术的实用性,提高欣赏能力,又可以让校园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校园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从这些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动中促进技法的飞跃。
二、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而且在世界、社会的变化中,也昭示着时代的精神和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条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领略祖国传统节日的精彩之处。教学内容中有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缺少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迁想,重新设计,加入生活元素,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如,可以教师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制作一张以“感谢师恩”为主题的明信片,让学生了解明信片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掌握明信片的设计方法。这样的处理方法适当降低了作业的难度,贴近学生的知识认知层面。与具体的节日相联系,可提高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促进学生通过创作获得成就感。
三、社会时事中的美术资源
虽然学生身处校园之中,但也应该紧跟时代脉搏。美术活动与社会活动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时事,了解社会动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和社会,掌握生存的能力。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设计有趣的课程内容,很有时效性。如,以“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绘画,让学生讨论“你觉得幸福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我们的幸福生活依赖于祖国的发展,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祖国的儿女,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祖国,应该怎么做,经过视觉上的冲击、情感上的渲染、思想上的升华,让学生在主人翁意识下创作一幅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绘画。学生想到了很多,有的画自己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有的画自己做好事,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幸福;还有的画和爷爷奶奶一起看书,让早年生活在苦难中的爷爷奶奶也幸福一把……这节课充满浓浓的幸福感,大家作画情绪高涨,再也没人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这样的话了。这次主题绘画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时事,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和感恩之心,又让学生在创作中掌握了多种绘画方法,促进了绘画技能的提高,收获颇多。
四、学生成长变化中的美术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整合,合理编排教学计划,使学习的内容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如,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可以安排不需要学生额外准备工具的泥塑。学生往往因为对课程安排不熟悉而忘记带工具,而泥塑课只需要用到学校发放的学具袋中的陶泥,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开学初学生因为忘带学习工具而不能上课的尴尬。接下来的几周可以安排一些手工课、国画课,因为这些课需要准备的工具比较繁杂。美术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力求生动有趣,可以适度迎合学生青春期的审美心理需求。如,在人物造型表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好朋友,观察朋友的脸部特征与性格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掌握基本的画人方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有自己的偶像,在完成第一课时临摹画和第二课时画自己好朋友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增加第三课时画偶像。给自己崇拜的偶像画一张画,这让许多学生大为兴奋,学习兴趣倍增。教师讲课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画人物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李霜 单位:江苏张家港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