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语言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学语言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语言分析(4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绘本的思维与语言

在语文、英语学科纷纷对国外绘本价值进行挖掘的时候,作为原本最接近它的美术课堂教学却稍显滞后。而作为美术教师不禁思考:绘本创作的初衷和我们现在的追求是一致的吗?我们挖掘出绘本真正内涵和独特价值了吗?老师和孩子真的具有阅读绘本的能力吗?

一、读出美——需要绘本的一臂之力

挖掘绘本本身的绘画价值,是对绘本的深度解读也是应然所需。借绘本之力可以解决美术教材中的许多不足。在文字和符号的包围中,在学业压力下,美术学科的突围其实可以融通双赢。绘本给予学生和教师丰富的色彩同时还会给读者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

(一)品读画面,思维发展的需要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将人的智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同时这三个阶段在人的发展中循环反复。如果没有前期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不会有结果的。我们很多家长在带领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时候,更加注重画面下的识字教学,以孩子识字多为荣耀。在孩子最想、最会读图的时候进行识字教学,这种近似于功利的教育其实相当于掐断了孩子思维发展的宝贵时期。很多孩子能读书却不会读图画,只能干巴巴地读出画面中的所谓标准答案。审美虽然有相对的标准但从未有固定的答案。而在优秀的绘本作品里往往通过精心的构图、巧妙的色彩等外形讲述内在蕴含。将美的元素与法则藏在故事当中,形成完整的统一。我们的日常美术课堂教学却是相对滞后的。教师依然更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知识的掌握,忽视绘画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走进画面,美术实践能力的推动

绘本有个共同点,即每本书都留有较多的空白,单幅画面中暗藏线索。这样的方式与中国画中的留白颇为相似。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它不约束读者的想象空间,引导阅读者对画面展开进一步的想象。这些画外之音正是呵护儿童一种表现。图画与文字不同的是,它的局限性小,更适合培养发散思维与创作能力。在仔细欣赏绘本作品的同时,就是学生在积极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深度阅读绘本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绘画想象能力。

二、创造美——需要绘本的融化滋养

传统美术学习中,学生对经典绘画作品接触较多。但欣赏经典艺术受场地和空间限制,平时很难看到作品;其次,一些作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甚微,因此难以建构学生的视觉艺术经验。绘本是一种视觉文化,就其绘画风格而言是极其丰富的,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融化到教材里去。以下,尝试对绘本与美术教学的已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实践。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启发思维的可借之力

作家彭懿说:“有一点谁都不能否认,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书上表现出来,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在这个思维培养的关键期,绘本的引入可以将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想象发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绘画的物体形象往往会呈现概念化、程式化的形象。例如太阳总画在左上角,白云都是一种形状在排队。这种刻板缺少观察的表现有时甚至固化成一个人以后的绘画表现。为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就是儿童心中绘画形象不足,缺乏生命力表现的问题。绘本教学中的形象,贴近学生的阅读经验,具有童趣,动物形象生动,画面的色彩和构图无一处不是在讲故事。

(二)画面语言的彰显,晦涩知识的教学可用之材

有些人认为,绘本是属于低年级孩子的,高年级引入它可能无法体现内容的深度。其实不然,绘本是将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的画面。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体可以分别读出不同的味道。

1.理性的构图知识可以从绘本中取材

美术课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的有效途径。大量的美术语言、要素都要从教材教师处获得。如果能拓宽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日常观察分析的兴趣便能将有限的美术教学资源扩大。构图知识是小学美术教学里的难点。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低年级教材中《点线面》到高年级教材中《学学构图》都是专门讲美术要素的。除了这样专门的单元,更多的时候,构图的知识是化到各个单元的知识里。很多教师觉得讲起来晦涩,学生易走神课堂难组织。在这里可借绘本来化难为易。

2.精妙的色彩语言可以从绘本中提炼

色彩是绘画中极其重要的语言。对于色彩方面的知识,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有专门的色彩知识的课。如《三原色•三间色》《冷色调的画》等等。可是这些知识通过教材呈现出来的时候,只注重了技法的掌握,忽视了色彩变化的道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这一两节课里可以将色彩调得很好,画得也不错,可是在后期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依然不知如何运用,变成了学用两张皮。对绘本故事而言,颜色也是重要的语言。画家往往会更加巧妙地运用颜色来说故事。在暗示、冲撞中揭示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对比色、协调色、冷色与暖色、灰色与黑白等等色彩知识都可以从绘本故事中提炼出来。绘本因为故事有连贯性,因此画面中经常用色彩叙述人物的遭遇,烘托情感。例如彩绘版《柳林风声》中,蛤蟆被关在监狱里和从监狱逃出来后看到森林时,两个情节的色彩截然不同。被关在监狱里蛤蟆画面以黑色为主色调,色彩虽然是暖色但让人觉得压抑,而在逃到大森林里时,画面一下子变得以绿色为主让人豁然开朗。两张画紧挨在一起,通过色彩的对比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样的欣赏,关于冷暖色的作用,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能一下子通过画面感觉出来。要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师让学生掌握什么枯燥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去发现,乃至去运用。

(三)丰富的表现手法,绘画创作的拓宽之径

小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初期,因想象丰富,敢于尝试,所以画面的初稿相对容易形成。可是,在后期深入创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技法的支撑,以实现其创作的目的。对于美术教学而言,美是目的,术是支撑。学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需要必要的技能来将其物化。此时,绘画方法多样的绘本依然可以融入美术教学中来。在《爷爷没有穿西装》这一绘本中,德国画家亚基•格莱亚选择了用油画这一形式来叙述故事,油画的厚重色彩的灰暗低沉、刮擦、单一的色调画出了小男孩失去亲人的悲痛,又释放出人们单一压抑的情绪。通过这些书籍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找到内容与方法之间的桥梁。同时在西方插画家的笔下,他们不会固定用一种方法表现故事,有时经典的故事会由不同的画家来创作。将这种同一主题的故事不同表现方法的作品,用主题欣赏的方法对比呈现,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手法对绘画主题的作用。

结语:

造型、色彩、构图这些美术的基本语言让绘画作品有了美的法则。在绘本故事中,这些法则不再冷漠、无趣,它走进学生的视界,融入学生的内心,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美术是空间的艺术,它需要真实的载体。而绘本这样的载体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打破教材的边界,使美术教学兼具了人文性和艺术性。

作者:朱慧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美术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本文中,从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了其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和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作品欣赏将学生的动手意识增强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适合该年龄段欣赏的、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同时也能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的意识增强。在选择美术作品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美术作品的选择需要贴合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比如,在学习《水墨画鸟》一课时,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受教材的约束,广泛采纳学生的建议,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再加工,不仅能树立起良好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榜样,同时还能将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提高。最后,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下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通过欣赏学生能发现自己作品中的缺点,还能看到别的同学的可取之处,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欣赏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增强学生进行自己动手操作的意识。另外,动手操作和作品欣赏关系紧密,在学生欣赏完作品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在欣赏完动物油画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己动手操作,模仿欣赏过的作品,自己动手创作。学生通过这样的不断练习,能有效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二、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由此激发出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比如,在讲授《皮影戏》一课时,教师先在课上播放一些关于皮影戏的经典视频片段,通过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很快产生兴趣。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能很快记住画面中的信息,进而能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将皮影戏中的形象在纸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在学习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的工具,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组织活动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组织活动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迷人的游乐场》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游乐场中游玩,让学生观察游乐场的游乐设施,然后进行美术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游玩其中的一些项目,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游乐场的乐趣,同时还能激发出创作的热情,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教师对本次活动中创作优秀的同学要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经常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生活中积累创作的素材。

四、通过手工课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借助手工课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手工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创作中的乐趣。在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比如,在讲授《我造的车》一课时,要让学生照着车辆的模型进行实物的创作,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手工课程。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同学,主要让他们学习剪纸;对于年龄大些的高年级同学,可以让他们进行陶瓷等工艺品的制作。这样,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小结

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动手能力。

作者:张文芝 单位: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下,教学目标也开始逐渐转变,由原来的让学生掌握学科体系到现在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小学美术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为根本,来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逐渐加大。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水平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始得到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为了实现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应积极响应课程改革,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并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美术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体系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教学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小学美术学科缺乏应用重视

对于小学美术学科来说,只有获得相应的重视,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才能更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应用价值。自小学美术学科在教学中开展以来,从学校到教师,再从教师到家长,都没有给予其更好的应用重视。对于学校来讲,只有提高升学率,学校才可以从多方引进优秀生源,从而确保学校的顺利运行。归根结底,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教学科目时仅仅会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了考试以外的其他科目,因此,美术学科开始逐渐被忽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受学校的影响以及家长的不认可态度,严重削弱了其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来说,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所在。有许多美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一直安于教学现状,没有进一步更新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对于美术教师来讲,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具有绘画的基本技巧就完成美术学科中的教学目标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让学生针对课本知识进行练习与简单的绘画,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活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美术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知识的积累以及树立良好的参与实践意识,兴趣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用情来激发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变化特别快,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美术课堂中,运用情感内容使学生内心的情弦发生波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第二,用美来激发兴趣。美术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优势就是一个“美”字。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爱美的心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理念与审美需求,让学生在内心中可以真正体会到美术学科所带来的美。第三,用新来激发。大部分的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增添一些新鲜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与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一系列教学情景,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还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时,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以美术教学大纲为根本,再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创设出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情境。比如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以建筑物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故事,描述出其中具有标志性建筑物的画面,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互联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童话建筑物图片,让小学生在体会其中童话小屋的美感后,自主动手的进行绘画。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视图像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它主要包括手工作品与绘画作品,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体验。小学生比较喜欢观看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的优秀作品,并很容易对这些作品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喜爱特点选择相应的绘画作品与手工作品供学生参观,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将作品展现给学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此时,教师再为学生讲解作品的优点与特点,学生就会更容易掌握创作的方法。经过课堂的观看与教师的讲解,对于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变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资源。

三、结语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对他们在未来的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很多元素都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把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的将动手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而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行。

作者:张艳 单位:通榆县实验小学校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提升

摘要:

随着小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情感教育作为美术教育中的全新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美术知识的单纯传授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无形中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以美术情感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美术知识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阶段,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教育,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何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认知教育的相对概念,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内容和情感联系起来,以情感因素为依托,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进而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用情感交流和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职欲望,进而形成独立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2、情感教育的特征

首先,情感教育具有兴趣性。情感教育的兴趣性主要指的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感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自身的兴趣品质。其次,情感教育具有成功性。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再次,情感教育具有创造性。通常情况下,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方法能够督促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情感为引入,结合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交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情感教育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美术老师可以就某个知识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学习《神奇的口袋》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到的口袋进行提前绘画,鼓励大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美术老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来对每个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真心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答疑解惑。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任课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给予鼓励,给予他们信心,也能够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潜能,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每次课堂的始终。

2、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把情感教育融入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原动力,不断造就他们情感素质和人格魅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美术任课教师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和互相尊重,积极营造宽容、合作、平等、民主的环境,整个课堂就变成一个情感交流的课堂。例如在学习《我的暑假生活》课程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把主动权给与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用优美的画面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真正感受,从而提升他们对课堂的认识和对情感教育的把握。

3、加强自身提升,强化任课教师的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关键,而要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引入和实施情感教育,必须强化小学美术教师的感染力。任课教师的感染力实际上就是怎么样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情绪更好地影响到自己的学生,进而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力量。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涉猎一些情感方面的书籍,学会更好地与小学生沟通,与小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其次,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美术创作;再次,不断进行课堂内容的整合,正在从课堂内容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断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4、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创新情感教育方法

首先,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应用,开始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创新方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和内容很难给小学生讲明白,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技术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与老师的情感沟通;其次,学校应该多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体验情感。比如,学校、任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夏令营、春游等活动,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把情感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真正做到心灵的感受;再次,学生应该加强对情感教学的投入,积极开展各种情感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王海霞 单位:化德县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汪金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18)

[2]赵丹丹.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操陶冶[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3]任岩.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滕守尧.美育──教育现代化的关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