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美术教学探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不仅仅是教的角色,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旅途的好伙伴。导、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有效建构师生互动的常态化,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设计教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教师要突出服务身份,在导与学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要多元结合,并挖掘感性与知觉思维对课程的主导作用,避免程式化。导、学的探索与拓展延续,是美育发展的重要科研目标。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引导者 有效拓展 科研目标
对于教学的构思,教师都思考过同样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应如何驾驭?面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等待式的学和被动地接受,要如何组织有效的导与学?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如何塑造学生创新的勇气、完善的人格?如何把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导、学的教学关系出发,教师在树立新的教学观时,可作如下思考。
一、教师要改变本位的授课观念,从本位者转化为引导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多时候,我们对师者的理解有了偏差,突出表现在教师习惯性地展示权威和本位主义。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教,学生学,从而形成了单向的教学与传授体系。道理是明白了,要转变教师本位,从本位主义到形成有服务精神的有效教(导)与有效学(创造)的授课观念,要求教师的定位不仅仅是教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旅途的好伙伴。教师有效导学的过程,是立足本学科的基础,建构丰富的知识体系,有效地给予学生温馨的人文审美构想,营造崇尚自主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对教学做到有反思、有总结,多渠道地拓展信息面、知识面,为学生树立榜样,真正成为学习团队的有效引导者。
二、师生要建立常态化的导、学互动
导、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不只是简单地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导、学生学的过程,还应该有效建构师生直觉互动的常态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观点,直觉是认识之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之一;直觉和理智支撑着知识领域中全部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没有一方的帮助,另一方也是不完整的。这说明在任何学习场合,师生双方应当是互动的,导、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绘《剡溪访戴图》,画面内容源于东晋名士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画家仰慕王、戴二人的友情,便使自己与故事人物(王徽之、戴逵)互动起来,感悟乘酒兴雪夜驾小舟访友的人生格调。画家黄公望从创作思考到画外的人生感悟,生动地说明导、学的互动适用于任何场合。师生的导、学互动不是把成年人编排好的教程顺序编排给学生接受,而是引导学生对于美术情境的形象思维,拓展学科以外的知识,在学习绘画知识或技巧的同时,理解画外的信息,改变就课程而课程的教学,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因势利导。导、学互动是师生双方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与引导者都不是被动单向的导、学,师生双方应当主动、有选择地感知学习信息,构建课程目标。在导、学情境下形成师生互动与对话,把乐于学习的动机潜移默化地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不做越俎代庖之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也要避免对学生撒手不管。教师在学习方法、课时、材料认知等方面须提供有效指导和援助,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机会让学生打开自主学习之门,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奠定良好的信心基础;在导、学互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快乐的生命体验。
三、教案设计立足学生视角,突出教师的服务身份,避免程式化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艺术亦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数教师是先确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教材内容,课程学时一般很紧凑,即便在现有的新课程标准下,要把课程内容说透、学透,一些教师仍觉得教学的导、学实施只是走马观花的形式。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设计教案,教师要把身份定位为和学生一样的成长的学习者,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单向地向学生授课,避免为“教”而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链中,存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导、学关系。即,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前教学设计的重心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的备课,教师本身要和学生一样更多地自主挖掘课本或生活中的绘画内容,在基本常识中生成创造性的见解,尽可能多地解决绘画技巧问题,完成绘画知识和创意思维的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明智地设计自主学习型有效的导、学方案,对课本、绘画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有效呈现在教学对话中,在对话中感知、触摸、表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导、学的延展要体现多元特点,要不断设立问题反思。如,怎样思考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绘画作品展示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互相评价怎样实现?显然,教师在这些教学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已经转化为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为学生服务,为导、学搭建互动的桥梁。实施案例:《纹样与生活》《美好宜居的居住环境》等课程教案设计,多个单元交叉与作业递进考评结合,通过课堂问卷、课堂回答、思考纹样设计与居住空间的关系(课前准备),小组讨论个人创意方案的设计过程(课中),最后用模型展示、考评形式呈现给教师(课后)。这个过程让学生的能力通过在不同环节的得分情况加以体现,有所侧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不厌其烦,强化服务意识,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必然是全面的,从而真正立足于学生,服务学的对象。为一堂课准备教案时,导、学的多样化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导、学方法,导与学的教案必须是有效的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思考怎样避免程式化,这尤为重要。美术教学中的感性能力存在于造型能力(含设计)、创意能力、综合拓展能力(含统筹、学科整合等)中。教师应通过导、学把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避免课程程式化,课程要有创新思维,用质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导、学课程教材,在课程中发现问题,以导建构有教师自身特点的美术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标中对学生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意识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学的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在导与学中体现社会责任和教育目标
美术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自由表达,个体可以个性张扬,但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是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不能把个人的好恶标准强加给学生,对于导、学的互动,教师要客观地介绍知识,形成多元评价,容许不同作品风格的呈现。导、学的潜移默化让教师要有意识地体验社会教育环境、评价体系与美术教育的联系。对学生有效的评价要把学生的成长、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甚至学前、毕业后的情况也包括在内;不仅要有横向的评价,还要搭配纵向知识结构,形成全面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目标与命题创新需要同社会大环境的教育氛围形成互动和跟踪记载,为教师与学校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提供有效的、科学的依据。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导、学的探索与拓展延续是美育发展的科研目标,对处于基础一线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蔡仕忠 单位:福州三牧中学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第二篇:中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浅谈
摘要:
中学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能力,而且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能力。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增加中学美术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以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作用为研究的基础,并且对如何进行高中美术情感教育提出建议化措施,希望促进高中美术教育质量的不断增强。
关键词:
高中 美术 情感教育
一、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作用
美术在高中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属于人文艺术的课程教学,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任务,为高中学生艺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察,在不断的审美锻炼过程中,从欣赏到自我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任务。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升,文字的学习为文学艺术的熏陶奠定了很好地基础,学生在美术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刻的观察以及实践操作,实现自身对于艺术文化的感染和领悟。比如说高中美术第一册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通过对现代人物画基本特点和基本技巧的学习,结合前面的古代人物画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找出中国人物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作品的色彩、用料的讲解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能够实现自身对艺术审美的理解。
2.实现学生的艺术创新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通过丰富的美术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而且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高中美术教学中包含课堂教学和野外写生,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只有运用自身的情感经历,才能在创作中实现艺术的创新,给艺术作品赋予灵魂,实现自身创作能力的提升。比如说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来源、发展、特点、意义等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自己的创新,通过不断地变化,给现代的艺术设计提供创新的渠道。通过学生的个人感受,将自己对于艺术设计的思路表现出来,展示自己的艺术创新变化,对艺术设计的不断翻新能够丰富自身的创作范围,运用情感的渲染能力实现艺术创作,最终获得艺术创新的不断呈现。
二、中学美术情感教育的措施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是研究的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情感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宽阔的场所,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通过发散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审美艺术能力的提升。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不同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目的。第三,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注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已经逐渐成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爱好和厌恶,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结合美术教学调整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1.自由课堂氛围的营造
高中美术课堂不同于文化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启发以及引导是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高中美术教学中自由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情感、心理变化等开展教学过程,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分散,禁锢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美术教学不利,只有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比如说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二讲《瓷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将自己对瓷器的认识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喜好进行评论,对自己所了解的瓷器知识进行丰富创新,运用自己的观念进行艺术鉴赏。
2.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施行
多种教学方式的施行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通过课堂分享、动手实践、野外写生等方式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分享自己的社会人生经历,以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体现自身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对美术欣赏的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动手的方式促进实践创造,主要体现在第十六讲《民间美术》。比如说制作剪纸,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最大程度的艺术创新,通过最基本的技巧的学习,学生掌握立体画的基本制作,然后再运用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实现自身的艺术品创造,将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创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教育。野外写生是美术教育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式,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野外写生能够通过学生对自然的实践观察,以独特的情感感触和思想领悟,最终促进审美能力的成长。野外写生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领悟、对情感的感触,实现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最大发挥。
3.学生思想感情的关注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是对当代社会思想价值观、情感领悟的教育,而且是对中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注。高中学生的个人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但是也由于不成熟,情绪和心态不稳定,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才能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教学内容实现紧密的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基本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如何有效地教学就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注,能够实现和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有益的指导之下,思想情感获得良好的指导,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高中学生由于思想情感的不稳定性,会因为亲情、友情等受到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导以及思想疏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三、总结
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结合情感教育作用的基础之上,提出课堂氛围、教学方式、情感关注三方面的教学策略,提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赵娉婷 单位:张家口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土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江艳华.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8.
[3]袁雪峰.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06.
第三篇:中职园林美术教学网络技术应用
摘要
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求知欲不高,厌学情绪普遍,行为习惯差,爱玩手机,爱迟到早退等现象极为普遍。加之有的教师懒于改变现状,所以在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教学方法以学生接受性教学为主、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本文试图分析当前中职美术园林教学的现状,并且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将中职园林美术教学更好地具象起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中职 美术园林 美术教学 网络技术
1引言
园林美术是中职美术中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美术,它需要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理论突出的是园林美术教学的最新应用性,包含课程大纲、课程特色,实践则是通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此转化为动手的能力,在衔接其他课程上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园林美术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以及为在日后能够出色地胜任园林的初步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美术基础。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在中职园林美术教学上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制作手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具体的实例,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2中职园林美术教学的特点
从中职园林美术课程教材来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的学生,他们是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整个学习过程相对来说需要有典型的教学案例,根据章节的难易程度来进行介绍,考虑到实际中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差异,因此中职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个性化、针对性与独特性的特点。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对学生对园林美术的一种感知能力,使中职园林美术教学更加丰满、更加具象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课后的实践能力。
3目前中职园林美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求知欲不高,厌学情绪普遍,行为习惯差,爱玩手机,爱迟到早退等现象极为普遍。在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教学方法以学生接受性教学为主、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园林美术学习上的欠缺,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这些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当中,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会有所欠缺。
3.1教师上课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园林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按照传统习惯,在教材的内容上只是选择了一个点,有些老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备了教材上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上的内容,更没有将教材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单一的教学手法,采取浇灌式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就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即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理论知识是狭窄的,教材与目前的园林美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学生在课后实践作画当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在园林绘画方面的欠缺性,而新知识无法巩固,又会导致日后园林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3.2教学手段落后,无法体现园林教学的美
园林美术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若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无法体现出园林美术教学的个性化、特色性与针对性。学生对于园林美术教学只是停留在原有的临摹上,生涩、单板、枯燥的园林美术教学,学生只能够感受到一片死气沉沉。由于中职美术园林教学的理论知识系统衔接得比较紧,前一章的内容与后一章的内容衔接得非常紧密,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决定了后期对园林美术教学的一种认知,也会给课后绘画带来一定的影响。课后实践的时间比较少,更不用说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欠缺性,可以想象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遇到的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所以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而现代美术课堂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一些美术教学资料过于枯燥,过于生涩,但是通过网络技术的整合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同时还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
4网络技术在中职园林美术教学当中的策略性研究
中职园林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实用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授比例划分为1:2,也就是说以讲为辅,学生实践为主。对于理论课程体系的学习,如理解、鉴赏园林小品淡彩作品等,了解园林美术作品的造型与用笔的手法等,这些需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实例,充分激发学生对中职园林美术教学当中的一种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尝试的想法与实践的冲动。
4.1网络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优势
一堂好的美术课,它不是简单的拼凑,更不是语言的重复,而是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的多种维度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一种感知。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备课讲究的是怎么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备课的主导性方面,了解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选材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会选择相应的素材。在备课方面,教师的选材会突出美术章节教学当中的难易性程度,比如一些园林建筑效果图,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创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以及绘画作品所取得成功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图像、声音的传达,能够将一些原本复杂的意思介绍得更为具体。而美术教学则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强调了学生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手法上面,备素材的过程已经将教学方法体现在内了,一个素材是需要图片、声音来传达,还是只需要老师的讲解就够了,怎么讲、如何讲才更加具体一些,这个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充分掌握网络技术之后,相应的一个衔接也能够有效减少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
4.2设置教学情境,导入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在互联网如此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学,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能够在课堂上反馈出来。所以通过导入教学情境,如了解园林美术绘画的一些技巧,通过网络技术将每一种技巧凸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这种技巧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所运用的,对于线条的把握,对于色彩搭配的知识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学生也会明白用笔方法与图像构成之间的关系。将课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当中来,教师上课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园林美术的整体印象,甚至是会影响到日后教学的方向,包括对选材的把握、课程实例的运用,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等。
4.3自我发问,利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
一堂园林美术课完成之后,学生就会有不少的问题要问:为什么园林美术教学是这样的,色彩搭配是否可以更加深一些,课后实际作业是否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这些都是在理论课上形成的自我发问,而每个学生的自我发问方式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生如何将自我发问转变为自己动手找到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答案不一定只有一种,融合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通过学生的自我创作、教师的课后批阅,学生也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在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自我发问是在充分分析自身学习中职美术园林课程之后的一个自我总结,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这些问题不可能一一回复,通过网络技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作为典型案例来分析和展示,从而确保每个学生自我水平的提升。
4.4注重实践能力发挥,支撑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中职美术园林教学的授课效果,最终是需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体现出来的。一开始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窄,随着内容的加深,学生的创作意识越来越强,园林美术的创作不单单是用笔给描绘出来,在某些情况之下,要结合一些支撑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FLASH等软件进行制作,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未来的老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将问题提出,询问老师,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网络技术,教师能够将园林美术教学分布讲解得更加具体,在为学生答疑过程当中,也显得更加的生动,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更有效率,也越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5教师将网络资源共享,加强与彼此的互动与交流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中职美术教学情况来看,有的园林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些方法较落后,即便是网络技术教学也是走过场,没有深入教材,所以学生的理解也是非常浅层次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将这些课后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做到了互动教学,学生感知更为强烈,同时也能够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生活当中。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的时候,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将变得更亲密。
5结论
中职美术园林教学在结合网络技术之后,整个教学可为多维度的、立体式、交叉式的活动,园林美术教学结合网络技术将一些课程显得更加立体化,在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况之下,更好地展现出独特性的教学手法,如体验园林造景设计的过程,设计原理,感知色彩,体验建造园林者的内心世界等,这样的中职园林美术课程也显得更加立体生动化。
作者:林建慧 单位:福建三明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旭.多媒体技术辅助新时期职业中专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2]高永峰.中职美术教学创新方式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
[3]刘晓星,司书艳.探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中职美术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