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美术教学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

1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1.1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开始出现某种反叛和自我的行为特征。在学习上,他们会期待参与、肯定、创新、鼓励等方式,愿意表达自己的声音,在潜意识里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课程。艺术欣赏具有不同人对作品感受见仁见智的特征。美术作品欣赏的传统教学会将结论引向统一,教师讲授方式会代替学生的思路与感受。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建构欣赏的方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通过自主探究发展了美术新知识,学生会乐意参与的。美术欣赏不是要将作品知识倒背如流,而是要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意义判断。因为美术教学具有相对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特点,所以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内容注释不能代替学生的直观感受。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巧妙地设计一系列的互动对话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自学的机会,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能够逐渐摆脱束缚,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搜集并分析美术资料,学会自己积累知识,树立“我能学”的独立意识。主动质疑,积极解惑,及时反思学习结果,从而逐渐形成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

1.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美术教学课的核心是学生的理解感悟。通过查找资料,对话互动,思考分析等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形成对艺术审美的最直接感受。通过对美术教学的自主学习,能够用自己发现、分析得来的结论进行作品评价与描述,发表见解,讨论交流,这实践本身就是实在的能力显现。这种体验可以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

1.3促进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的融合

美术教学课程包括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两个部分。公共知识一直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公共知识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法律,真理等形式,因为遵循的是科学的认识论路线,所以身份的公共知识的掌握自然与社会的真理。个体的知识是知识的集合表现,它们就是“个人经历,探究,体验,理解,阅读和思考。”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积极体验。作为生活在快速传播的信息社会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感官随时都会接受到与美术相关的讯息,如绘画、雕塑、动漫,广告,包装设计等,因此学生在学习前都有一定的审美经验,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上师生讨论总结等一系列自主学习的过程,便于在欣赏作品时,基于每个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形成独特的审美结构,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无疑促进了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的融合,符合课改的新理念和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2美术教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2.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预习

余文森在《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表示“对学生而言,自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权力”,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就是给孩子一个权力,这标志着他们已迈出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每个欣赏单元都有特定主题,涉及内容非常多。有的美术作品因为创作时代比较早,历史背景比较复杂;有的作品面临中西审美文化差别,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密切;同样的题材或许因为绘画流派的不同而风格迥异。面对这些问题欣赏的时候需要欣赏者对创作时代及社会背景、艺术家、作品形式语言、作品艺术风格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受个体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作品美的喜好和需求各有不同。教师可以罗列不同的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影片、文字信息等。对于内容有选择的学习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也鼓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如九年级上册走上历史课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现象,审美特征。教材引用,包括陶器,青铜器和兵马俑,不同时期的古代绘画的代表作品,材料的内容,信息量大。

2.2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途径

美术教材只是我们掌握美术知识的平台之一,随着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和环境的开放,教材内容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需要。新时代为学生带来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通过推荐相关的艺术网站,视频媒体,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画展、报刊杂志等多种自学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多种的学习途径,既能帮助他们开阔了学习空间,又能增强学习兴趣。

2.3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所以评价也应该渗透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现在的教学评价越来越弱化选拔功能,强化诊断发展功能;弱化教师权威的单向性评价,强化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因此,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上的弱点,自我调控,自我监督,从而自觉主动的开展美术教学学习。

作者:陈清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明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自主探究能力探析

一、转变角色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首先讲一下绘画方法,再示范一下步骤,最后学生一起跟着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比较轻松,课堂纪律也较好,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可以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掌控者”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畅所欲言,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比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在绘画中永生》一课时,我不急于去向学生灌输《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让学生先欣赏作品,观察主人公的肖像特点、神态等,带着自己的疑问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相互进行讨论、探究,并得出结论。我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整合思路,从作品的来历、达•芬奇的创作过程讲起,中途让学生穿插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故事,最后再讲解这幅作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历史意义,把一节枯燥的说教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讨论课。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学得真实、记得牢固、用得灵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学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的《关注你我他》一课时,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对人物特征的刻画,我在课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把学生平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一些图片资料通过投影仪放映,学生在投影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很感兴趣,不时发出笑声。于是,我顺势提出要求:“这些同学因为有着自己的特征,因此我们很熟悉。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同班的同学,然后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其他同学来猜猜看,看谁描述得最准确。”这个任务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寻找自己熟悉的“目标”,认真观察起来,在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对人物特征的语言描述。然后,我再讲解人物的五官特征,以及用什么材料、方法、形式去表现,最后邀请一位学生做模特,要求其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方法加以表现,整节课主题明确,氛围轻松,学生乐于接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参与体验

美术学科的功能特点赋予其多样性、特殊性的特征,如果教学时一直停留于室内临摹、闭门造车,往往会蒙上学生观察世界的双眼,探究学习更无从说起。因此,教学时,应当适当地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参与体验。当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应根据季节、教材的特点适时而定,不可盲目。比如,在春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一棵树、一片草地,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校园中美丽的景色,可以用画笔描绘,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或者是其他的形式记录,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对春天、对校园、对家乡的美的感受。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有五彩斑斓的绘画、有意蕴悠长的照片,还有独具匠心的树叶贴画……又如,教学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的《寻古探幽》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我从姜堰本地民俗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学生寻访本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如走进“当代草圣”高二适先生的纪念馆、商周文化遗址“天目山遗址”。在寻访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名人轶事。在接下来的探寻活动中,学生用笔、相机记录下探访的过程,并最终用画笔表现出来,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目的。

四、分层作业

学生的情感、知识结构不同决定了其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差异,其美术技能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参加过美术兴趣班,有较好的基础,绘画水平较高,更多的学生则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不能追求一致性。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而是根据各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其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为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技能水平来加以选择。比如,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的《打开的喜悦》一课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贺卡。我根据制作的难易程度,设计了分层作业:第一层,制作平面式贺卡;第二层,制作立体式贺卡;第三层,制作复合式贺卡,贺卡的图案可以手绘,也可以剪贴。这样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有了选择的空间,增加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五、总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朱进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多媒体运用分析

一、感官激趣———在造型表现课中激发学生情感

学习的过程涉及学习主体的知、情、能、行等多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情景进而发现、联想、模仿、创作从而提高绘画技能,效果将会很明显。如:《变迁中的家园》这一课。我通过课件把家乡30年代到现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于学生眼前,配上背景音乐,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了解家乡旧貌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家乡的惊人变化,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家乡情怀,为下一步描绘理想中的家园奠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美术教学在扩充美术课程信息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氛围———在欣赏评述课中渲染艺术气氛

要形成良好活泼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兴趣所决定。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具有特别高的听觉感受性和视觉感受性,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国古代书画》。就单单的一些书法作品怎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把课上的枯燥无味,而利用媒体教学却正好表现这些书法的魅力。一是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配上古筝伴奏《高山流水》,柔美自然,婉转悠扬的声音缓缓从山间蹦出,从整体创设一个古朴、高雅的情境,感受书法的韵味;二是通过伴奏朗读、视频赏析单独欣赏一系列中国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充分了解书法的意境与独特的东方艺术美,提高学生内在的美术修养;整个教学过程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艺术氛围,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增强了名族自豪感。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有动画效果的,有故事情节的……渲染了艺术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是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三、设疑解难———在设计应用课中降低学习难度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工艺课所占的内容种类很多,有机理制作、版画制作、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等,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工艺与设计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而实用美术恰恰是电脑美术的强项。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物品上的花廊》这一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是本课的重点。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掌握理解,而且教师的讲解也过于形式化,影响教学效果。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电脑当场在电脑中生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形,学生可以从电脑上同时直接看到,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概念及绘制的过程便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可以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课堂作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可以说既省时省力,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在美术设计课上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设计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情境体验———在综合探索课中探索学习乐趣

多媒体教学有着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仿佛一切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兴趣,唤起了其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轻松愉快、主动求知的过程。如:《端午节》这课。“端午节的习俗中有包粽子、赛龙舟、挂香荷包、扎花绒、洗艾草澡等名目繁多的项目,各地的风俗也不尽相同。”这些习俗中,我们亲身经历的只有包粽子,其他的只有在电视上或书本上看到过,而且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少,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包过粽子,更别说观看过赛龙舟了;没有感性的认识,任凭老师怎样讲解,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情感也难以被激发出来。而借助对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要去四川旅行,学生兴趣高涨。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后点击鼠标,教室里响起了“轰轰”的风声,逼真的音效仿佛让学生真的乘上飞机,来到了四川,学生一睁开眼睛,就从屏幕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龙舟准备开始比赛的情形,便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快看快看,那龙舟好有特色啊,我相信他们会得第一……紧接着,随着一声击鼓,选手们挥动船桨,激情向前,届时欢声笑语、加油呐喊充满整个教室。在这样的场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喜爱呢?运用多媒体,达到了情境交融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在综合探索课中探索学习的乐趣,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的教学中,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发挥多媒体上课的优势,努力上好每一节美术课,但也要做到恰当的运用,恰到好处,为美术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王静洁 单位: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1初中美术情感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1.1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和情感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用带有趣味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世界,人类情感的成长是随着周围环境所变化的,在美术教学中做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方向,让学生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有觉悟、有文化、有素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之处,建立一个良好心理世界。

1.2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工作内容

有语云:“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教师责任不只是对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层面。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因为我们是带有情绪色彩的物种。情感是人类一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学科。教师利用课堂为环境,以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性的把情感教育穿插在其中,包括品德、美感、政治等许多方面。人类的表情、动作都是情感的形体释放,良好的心理世界可以让学生有积极的社会认知,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向上的心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性的循序渐进,通过逐步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年轻人成为社会优秀的后续力量。

2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

2.1培养教师的高尚素养,要用行为带动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身的形象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所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严谨但不死板的教学风格,与学生互相尊重的态度,都能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影响,一种良好的师生氛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础。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润物无声的带动学生成长。教师在课堂讲学的言行、对于周边事物的态度、与学生相处的氛围、每天穿着服装的搭配、对生活的感悟等,都是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这种情感动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2.2挖掘情感素材,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美术教材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情感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初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的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爱国意识、良好习惯的篇章比比皆是,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举例来说,书中提到的对居室进行装点设计的内容,教师通过绘画设计的铺垫,引入旧物利用的问题,废旧易拉罐可以改造成风铃,空置的纸盒可以通过美化做成收纳箱,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引导学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及到环保意识,督促学生关注身边民生和社会现状。在涉及历史的课堂内容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和学生一起欣赏中国各地的风景、民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的自豪感,这些都要通过教师深度的挖掘情感素材,加以引导来完成。

2.3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源于人类对美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对情感有一定的把控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提到民俗文化或是季节性的特色文化时,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我国的剪纸、窗花、刺绣等等,引导学生感受来自生活基层的美丽,例如各种花纹形式的“灯笼”,属于美与照明的统一;“刺绣”属于美与“穿着”的统一;“窗花”属于美与“装饰”的统一;等等。美术课程中有涉及到布艺的课程,教师可以引入刺绣,这是劳动人民把对美丽的感悟融入进生活的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对待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善于发现身边微小的美丽。

2.4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乐教”“善教”相结合

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叛逆,对心理情感的反应是直接的,在课下,教师也需要多和学生沟通,用亦师亦友的方式和学生达成一种默契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加以耐心的梳理和引导,以尊重但不放纵为基础,因材施教。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单独的讲解,教学之中多多鼓励他,树立学生的自信。而具有一定审美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传授一些更有深度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力。

2.5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在美术课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是调动学生学习趣味的一种方式,用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中,可以因课题引入一些短片的播放,例如公益、环保等。在光影教学中,学生更能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抓住学生的心理,请学生分组讨论,谈一谈观后感。情感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让学生学习到影片所传达的情感意图,并且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后感,了解学生的情感特质,情感脆弱、心思细腻的同学要多加鼓励,让他勇于面对自己。将艺术和情感结合,教会学生们如何感受生活,学会爱、希望和勇气。

3结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和认知程度,另外还要避免喧宾夺主。教师应采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情感教育,力求让初中美术教学真正做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充分提炼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价值的过程。

作者:敖晓强 张秀利 单位: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初级中学 黑龙江省富裕牧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