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运用与探究
一、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授课过程过于形式化,从开始进行课堂导入,然后是绘画知识与技巧讲解,临摹,最后考核,几乎每节美术课都没有脱离这个模式,致使过程形式化、单一化。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很难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而合作学习则按照以下教学流程来设计:设计合作教学过程→呈现目标任务→教师集体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课内检验测试→课堂反馈→知识点补救→课堂小结。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美术,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内容及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作为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现已广泛应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主动学习等多项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合作学习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美术有更多新的发现,开启自己的美学体验。同时,在与同学的合作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融合,能够让他们的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于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
(一)合作学习要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
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制定和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确保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从中获益。对于小学美术学习来说,它不是既成的知识或者理论,而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感情、思维的熏陶和教育,它是灵活的、多元化的。
(二)进行合理详细的小组分工
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中,要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详细的分工,一方面能够实现所有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够维持小组秩序,确保小组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给每一位小组成员安排任务,满足其学习要求,提升其学习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融入到学习中去,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美术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
要想真正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质量,还要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为了提升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指导,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为他们制定任务方向,其余的工作就全部交给学生,并在课上给学生讨论环节。让他们自己去确定具体的任务、查找资料、选择图案等,让小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去发表意见,这样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对于美术的学习来说,它没有统一不变的规律,而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思维越是能拓展开,那么合作学习就越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老师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环节,提升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见解和认识,不断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
(四)完善评价体系,善于鼓励引导学生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观点,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美术从本质上属于美学的范畴,它强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不断地塑造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情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增强对他们观点的认同感。总之,由于美术本身是多元的,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作为老师就必须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
四、结语
小学美术学习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开发智力、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展开合作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等,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了促进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进行合理明确的小组分工,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等,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小学生美术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
作者:杨赟 单位: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情感教育融入探讨
一、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就把教师定位在了主角的位置上。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欣赏作品风格的时候,就像在完成任务,没有一丝一毫情感。这样的美术课堂,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有些教师因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敷衍了事。一个不关注自己课堂的教师,如何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付出真心,必定会让美术课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厨房》这一课的教学,我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道具——厨师的装扮。我出现在教室,学生见我这样的打扮,纷纷笑了起来,气氛在学生们的笑声中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接着我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厨房的图片,面对厨房里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厨具,学生们仿佛走进了美妙的世界。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想象、讨论将来的厨房会是什么样子的,跟他们一起讨论,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的心情放松了,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获得了美的体验。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多多进行互动,不能唱独角戏。尤其是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还因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
二、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情感的宣泄并不像水龙头一样,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它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积极地引导逐渐形成的。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中,情境教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当的情境犹如学生情感产生的温室,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理想的居住环境》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关于居住环境的画面。首先是小时候的梦想,并且配有背景音乐:很想住在空气新鲜的山里,那里有甘甜的清泉,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啊,生活多么美好!学生在这样的美景中陶醉了。紧接着,却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美好的景致有了缺陷……在前后对比的情境中,引起了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然后我及时提出了要求:用我们手中的蜡笔画出心中理想的家园。学生已经被课件中的情境感染,心中的想法跃然纸上,完成得认真、流畅。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比如可以开展美术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得到培养,而且在实践中,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主题,理解得也会更为透彻。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符合课程要求的情感目标,学生在美术课上的体会及总结,都能得到及时整理,学生的情感会变得更加清晰、真实,在评价中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巧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有效的教学资源是进行美术学习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前的美术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仅仅是课本、图片,或者是一些静态实物,这些东西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改变这种资源单一的上课模式,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互联网的使用,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例如,《画脸》这一课,如果那么多的脸谱都由教师画给学生们看,既浪费时间,学生们又不愿意看,教学肯定会事倍功半。所以我就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变脸》的视频,并向学生们展示了戏曲中的各种脸谱,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人物的面部表情各异,想要画出栩栩如生的脸,就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种边听边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情感变化,提高了美术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并不是让学生最终成为画家。它只是让学生多学一点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更要重视美术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们用美术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学生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者:陆逸群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探析
一、营造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讲故事和猜谜对小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绘画)想象的氛围,有利于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猜谜激趣
例如:在导入“下雨了”一课中,我先给学生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引导:“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气自然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能看见的,就像千条万条的细线,从上往下落入水中就看不见了。它是什么东西?”学生进入想象的氛围中,其中有学生不太肯定地小声说“是雨”,学生安静片刻后,一致肯定谜底———雨。我继续引导:“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凭自己丰富的想象找出了正确的答案。那你们想象中的雨景又会是怎样的?”学生好像看见了雨景,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雨景,情景各不相同却富于童真童趣,至此,学生很自然地进入画面的想象创作当中。
2.故事激趣
故事对小学生有特别的吸引力,有趣而生动的情节特别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配画教学中,我以“龟兔赛跑”故事为例。先请一位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给全班同学听,再请几位学生分别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背景等画出来,最后请两位学生自由组合完成最终的画面。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幅“龟兔赛跑”图作出来了,效果不错。从稚嫩的画面可以看出它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据此方法,学生完成了“后羿射日”“鹅”“真假美猴王”“乌鸦喝水”“三个和尚”等内容的创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走进自然,培养想象力
大自然因其天然去雕饰而美,能从生理、心理上给人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启迪,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开阔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更是激发想象力的摇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是美术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仅发现美还远远不够,如果不会欣赏美,则眼前的美也不美了。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实现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让学生真正领略“美”的含义,得到美的启迪和熏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投身自然,从山水、草木、禽鸟,从森林、江河、城市、乡村等看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憧憬未来。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多问多想,必要时还应抓住事物的整体、局部特征,琢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品味不同的美感,加深记忆,这样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三、利用科学幻想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科幻画比赛是对学生美术学习成果的检验,更能直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我国每年都要举行的项目之一。为了检验学生,更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我每次在辅导学生创作科幻画时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引导和培养。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美好,存在的问题、缺憾等,再以这些“不美好、问题、缺憾”等为题,鼓励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提出改进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加工,经过不断地补充修改,最后成为一幅幅富有想象力和学生个人特色的科幻作品。一名学生经过提示,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通衣服有颜色固定、不能变色、不能调温等缺憾,大胆创造了一幅关于衣服的画。这是一件能随心所欲地改变颜色、随不同的天气自动调节最适合的温度、冬暖夏凉的神奇衣服。这幅画参加2009年3月四川省举办的科幻画大赛,并荣获四川省二等奖。
四、欣赏评价,提升想象力
欣赏评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必要提示和帮助下欣赏、评价作品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有益的借鉴、别人独到的手法特点等,对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想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十分有好处。二是通过评价并与自己的作品相比较,能及时发现被自己忽略了的差距和不足,可以找到自己前进的起点。如通过对大师米罗、毕加索、莫奈、马蒂斯等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可以发现大师们精巧的构思。独特的手法以及作品的意义等等。它们理应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对小学生而言,应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容易感悟和体验的、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作品。学校、教师、家长有条件的话都应该多带学生去参观一些画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为此,我只要知道本地有画展或相关的美术活动,总会带学生去观摩、学习。这对激发他们想象的火花很有帮助。
五、总结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未来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时代,没有想象、创造,世界将不再进步。小学美术教学应充分挖掘小学生好动、爱幻想的天性,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张花 单位:西昌市第九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营造浓厚情境分析
一、教师保持阳光心态是浓厚情境营造的前提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决定着教学情境的浓厚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保持阳光的心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情状态下,都要积极开展调节,保证走上讲台时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另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无论从肢体语言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上,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无比的温馨,使学生能够有效增强美术学习兴趣,感受到老师的和蔼、氛围、温馨,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保持良好的状态开展教学是整个教学情境营造的前提。
二、丰富教学信息是浓厚情境营造的基础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如何提高学生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特别是拓展美术教学内容、增强艺术氛围,这是营造浓厚教学情境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信息的拓展与丰富,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好,使浓厚的情境产生强劲的动力。例如在《非洲雕刻艺术》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出示了非洲木雕、铜雕等多幅精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非洲雕刻艺术的狂野、粗放与豪迈,同时又蕴含着精致精美,充分感悟其表现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意念。这样的艺术作品展示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异域风情,感受到古老的非洲大地所积淀的艺术瑰宝,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艺术素养、鉴赏能力。笔者在课堂上还播放了东非肯尼亚街头的木雕纪念品商店、西非贝宁的铜雕博物馆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对非洲雕刻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再比如在《中国青铜艺术》教学中,笔者重点向学生投影介绍了司母戊鼎这一青铜器瑰宝代表作,向学生介绍了司母戊鼎出土的时间、出土时的情况、尺寸以及其原有用途,并指导学生观察其精湛的做工、精巧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青铜艺术的理解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情境的重要抓手。
三、师生课内教学互动是浓厚情境营造的核心
小学美术课堂应当是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双向互动、热烈讨论、有效探究的课堂,这样才能够产生浓厚的情境,使美术教学更具吸引力。笔者在教学中重视了这一方面的研究,例如在《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面临着哪些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引导学生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改善现有环境为思路,发挥想象设计出未来的居住环境。这样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学生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要将所有有污染的工厂搬出去,有学生认为应当安装专门的空气净化装置,还我们一片清新的空气,也有的学生认为应当对水污染进行专门防治。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充分探讨,最终形成理想居住环境的特点,即绿色、环保、健康。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学生对这一教学主题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高度,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活跃,大家在热烈讨论互动的过程中兴趣非常浓厚。再比如《我画的海洋怪兽》一课教学中,笔者也对学生进行充分启发,既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自主设计海洋怪兽的形状,同时抓住其功能进行想象。学生经过初步思考后开展交流,有学生对海洋怪兽设计理念定义为专门开展海洋救援,有的学生设计定义为进行海洋污染物的吞食,也有的学生定义为守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等等。无论哪一种设计理念都代表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设计与创作中,并且在相互交流中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整个教学互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之间讨论热烈,对艺术创作的内涵理解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实践证明,课内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提高理解感悟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营造的情境氛围对教学工作产生了强力推动。
四、美术激励教学评价是浓厚情境营造的动力
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互动的过程中,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达到点评作品、点评成效、激发动力的效果。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火花,教师要予以肯定,对学生思路的拓展手法的细腻要加以表扬。总之,对学生艺术技法运用上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果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对他们拓展思维、敢于想象的学习态度也要加以表扬,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对美术学习增强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一步加大激励评价的力度,只要他们在现有基础上有了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投入程度,使他们充分感悟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营造浓厚情境,应当成为推动教学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作者:曹艳 单位:阜宁县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思考分析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的小学教师中,拥有专业美术知识的教师数量太少。在我国相当多的小学中,美术课是由其他老师代上的,也就是说,教孩子们美术的,可能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甚至是体育老师。换句话说,校方对于美术老师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考核。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来的是学校方面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1.2美术教学的理念过于陈旧: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老师们以自己给孩子们讲为主,再有甚者,会告知某位同学图画的缺点在哪里,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纠正孩子原本的想法。在老师的层面讲,会以自己的想法为准,纠正学生的可能是不正确的想法。但正是这一固定的理念,以自己为绝对的中心,会让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形成定式,难以纵向思维,简明而言,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解在图画里,知识单凭老师的评价来断定一幅作品的好坏。往大了说,这会影响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于失误的判断。
1.3美术教学缺少美术知识的解读:
除上述问题外,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老师教给孩子们的大多只局限于基础图形的临摹、绘画,对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讲解甚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幅图画,老师可能讲解更多的是怎么画出来会比较好看、美观,但对于图画缺少足够的解读,起码的图画的构成,图画的意义,图画的由来,相似图画的介绍,等等,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在当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这些内容却罕有老师提及。
1.4单凭图画的好坏判断学生绘画能力的优良:
图画是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严格的优良差之分,如果老师仅凭自己的理解给一幅作品打分,很可能会打击一个孩子对于绘画的热情。我们讲的美术,是一个人对于美的理解,这种理解,没有高下之分,没有优良差之分。我们应该从每一幅作品中欣赏到作者的思想,作者对于事物的理解,对于美的理解,对于美的一种别样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孩子真的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无论绘画技巧如何,都值得肯定。
2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2.1小学美术教育设置的初衷:
小学时代,是培养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期,故而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培养未来祖国的花朵。除了应有的语言文字、数字计算等等之外,美术这一课程的设置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美术是一门艺术,从广义上来说,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热爱。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设立的目的就是“让美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拥有美术”,其实更是“让生活拥有艺术”。
2.2小学美术应该如何走出误区
(1)建立美术老师上岗考核体系:
美术老师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考核,取得教师上岗证书才可以到学校任教。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校对美术教学加强重视。第一,防止有部分学校为节约开支,不聘用专业美术教师,美术交由其他老师代上的不良风气继续蔓延;第二,位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在美术教学上也一样,要想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水平,对美术有更好的理解,这一举措是很有必要的。
(2)贯彻美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文已经提到,我们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思维去改变孩子们的想法,相反,我们要大力鼓励孩子们勇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散思维,纵向思维。美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艺术体验,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发掘对美术的理解,以一门课程的思考,推动孩子们动脑筋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遇事勤动脑,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尽量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在课堂上加大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解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给孩子们对于绘画的好坏的评判,倒不如让孩子们知道作品的线条、色彩、浓淡、明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从美术的基础元素教起,努力构建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并将此放到大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对孩子们作品只要有想法,都是满分。
我们要培养的美术人才,是对于美术有自己独特理解,加入自己创造的元素,能通过新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的人才。这里面,自己的想法、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自己创造作品的人才而不是能够高度临摹他人作品的人才。比起培养绘画人才,我们更希望培养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想法的人。
3小结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故而,这个时期的教育会显得尤为重要,全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着幼儿教育,所以让孩子们全方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下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对孩子们的各方面的发展都要好处。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完善而在未来多出一大批美术家,但是,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给了孩子们应该享受的,他们的思维在这个时期得以活跃,他们的人格可以健全,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借此提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看到的,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本文结合个人查阅多方资料,就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思考展开了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四点,分别是: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美术教学的理念过于陈旧,美术教学缺少美术知识的解读,单凭图画的好坏判断学生绘画能力的优良,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分别是解放教学的思想,转换教学观念;建立美术老师上岗考核体系;贯彻美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加大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解读;鼓励孩子们在美术中有自己的理解。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作者:徐阳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曙光小学
第六篇:小学低段美术教学注意四个细节浅议
一、找准关键词句,领悟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初期就应研读本课的所有文字和图片,找出关键的词句,有效感悟理解编者意图,把每课的关键词写在课题边,通过这些关键词句更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染色游戏》,通过读文字和读图,可把这课的关键词确定为:扎染、折法、染法。扎染:介绍什么是扎染,欣赏扎染作品,了解扎染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法: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井”“米”“田”“十”四种折法,研究尝试其他的折叠方法;染法:教师示范如何染出漂亮的染纸作品。首先在彩色水笔墨水中选取2-4种颜色,直接在折好的餐巾纸上挤出颜色,然后按压,保证折叠的几层纸都能均匀染上颜色,色彩与色彩之间留些空白,以免色彩全部混在一起,并注意色彩的深浅搭配,染色完成后小心地打开纸张,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一幅漂亮的染纸作品,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孩子们的自觉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三个关键词的确定避免了教学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师生只要在这三个知识点上下功夫,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以下是《染纸游戏》的课堂作业:
二、做好课前准备,培养良好习惯
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准备能够使你赢得一切!为了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我们要时刻准备着!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中提到“在上课之前,我必须花一些时间规划这一个小时该怎么利用,因为这是值得的。”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要求,有针对性去查找、发现、思考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这里我们着重说的是重要也容易被忽视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经验的准备,我们把它称为预习。“预习”一词在人们的惯性思维里会将它界定为“语数英”等学科专属的学习准备行为,默认将美术学科排除在外,而事实上,预习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掌握听取新课、吸纳新知识的主动权,因此学习才会倍感轻松,并最终让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和乐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3课《回家的路》这一课趣味性较强,但知识点与操作细节较多,从课堂实效与学生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考虑,在一课时内完成知识的教授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都是家长接送的二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对回家的路线缺乏观察和记忆,因此不是太熟悉。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实效,我们紧紧抓“预习”,课前准备一张学校附近的地图,布置预习作业:留心观察自己回家的路线,熟悉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建筑物,在地图上用箭头标注出行进路线,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标注出标志性建筑或景物。这样,本课的重点“回家的线路”问题在预习环节中得到解决。学生在预习阶段学习了如何使用地图,有意识地观察回家的路途,记住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及路边特色店铺等,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通过课前的预习作业还很好地解决了绘制地图的构图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同时又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课件,发展感受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需要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来辅助认知行为。我们的美术教学课件也是一种教学语言,它可以快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帮助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美术教学课件要突出美术学科特色,注重构图排版,一个课件中不要超过三种字体、三种色系、三种动画,多图少字,写出关键词句即可,切勿用长篇的文字描述,切忌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科学性错误。课件的制作过程其实就是设计和创作二次备课的过程,而能否匠心独运、独辟蹊径就成了决定最终成品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如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若用单纯的语言来表述,会显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课件中下功夫,力求用生动实用的画面来进行教学。环节一“汉字的起源”,动画片《字之初,本为画》生动地表现了文字的形成,用象形文字组成有趣的画面等等,孩子专心致志,看得目不转睛,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并为后续的作业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环节二“象形文字怎么造?”课件中出现了一辆古代的车,学生通过观察笔画形成的过程明白象形文字的特点是概括,简单、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造字”其实不难,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讲究展评技巧,体验学习乐趣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人在未受到情感激励的情况下,能力发挥程度只能到达20%-30%,而受到充分的情感激励,能力发挥程度可高达80%-90%,甚至更多。所谓美术作业的展示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我们常常看到不少美术课堂教学前15~20分钟很精彩,但到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却因为时间不够而匆匆结束,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业随意点评一下,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如何选择合适的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我们要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做法是:展示———尽量避开“一版贴”,选择贴近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展示方法,如生活情景、互动游戏等,让学生乐于展现,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欣赏作品、评价作品。评价———不能简单的“展示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学生在评价时也只是笼统地说“很漂亮”“很好看”。评什么?怎么评?要有一个“评价量规”,在布置作业时就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既可以根据“评价量规”明确努力的方向,随后又可以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既让学生逐渐学会“评价”,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一年级上册第8课《鱼儿游游》。评价量规:(1)画一条造型特别的大鱼。(合格)(2)用点、线、面设计漂亮的花纹。(良)(3)色彩鲜艳,强烈,涂色均匀。(优)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展示评价方法:方法一,把画好的鱼沿外轮廓剪下,贴在头箍上做成鱼的头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听着欢快的《找朋友》的歌曲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来游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最美的鱼做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对他人的作品做出了评价,他们选择了或造型独特,或花纹美丽,或色彩鲜艳的鱼做朋友,在展示评价环节中既展示了实用的鱼儿头饰,又对他人的作业进行了评价,并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方法二,课前先用废旧盒子做成灯笼,学生4人小组合作各自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在灯笼的四周,做成鱼灯笼,进行花灯展示,根据评价量规评出最美花灯,最漂亮的鱼。方法三,利用黑板布置一个海底世界。学生们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里,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幅《鱼儿游游》。这种展示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大家同心协力完成的大画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了构图知识。
五、总结
作为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一步探究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如美术课堂常规的规范,学生听课时学具不用取出,以避免分心做小动作等;每节课绘画材料的选用;两个课时的内容如何安排教学和作业等等。教师只有不断思考和钻研,才能找到更多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官斌 单位:厦门市滨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