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审美教育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提高审美对象的艺术感受效果
正所谓,画家的思想境界高于自己的画笔,美术教学中在对中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艺术感受力。美术教学本身涵盖的伦理、思想、审美价值同样重要,而且缺一不可。美术教学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实践紧密联系,是中学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所以培养中学生崇尚真诚、善良、美好品质的任务是融于艺术感受过程中的,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美术教学最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纯技术性指导,把美术教学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认真观察,建构合理艺术思维模式,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代赋予美术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传统美术课堂主要以绘画教学为主,教师把技法训练作为最终接受考试检验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对中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美术课堂上总是千篇一律地对着课本反复临摹,这种照葫芦画瓢式的教学模式只能教出毫无创新意识的匠人,而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严重制约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把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艺术技法和审美想象力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人才培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态势形成桎梏。严重阻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目标不一致。传统意义上的“以绘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对当代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审美对象及本质特征的艺术价值分析,不能从审美角度对美术概念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阐述。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与美育实践结合起来的审美想象力尤为重要,这是当前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对美术教学实践的期望,培养艺术人才要从激发审美想象力开始,诚然,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下更大工夫,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融于美术知识传授与技法实践中。审美想象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只有在深刻认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未来做出合理想象和科学预见,这样的审美想象才有价值,才具有时代意义和艺术生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成对美好事物的强烈感受力和极其敏锐的直觉意识,把审美教育与美术基础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激发与引导,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美术实践人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同学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有效启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通过实践强化艺术审美想象力。
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动因
情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情感是美术创作的精神力量和动因,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美术作品都融入艺术家的心血。对于美术教学,情感融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美好情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理性分析,进而通过心灵感悟,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观察、感受美的教学过程,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因,因为一切艺术创作都需要激情。教师安排欣赏课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艺术性语言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作品,对各种流派、各种造型的名作进行欣赏,让他们理解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在美好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深入理解,在充满情感的融会贯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美术创作技巧。中学美术教学从美学角度欣赏作品形式、风格、技法,在欣赏过程中倾注感情,认真领会大师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对作品形成心灵感悟。使他们亲身感知作品的思维得以珍惜。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实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相结合的课程。
四、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的影响,中学美术教学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审美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结合起来,以新时期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术基本知识贯穿审美教育全过程,紧密结合生活中的美学情趣,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生活增添新的光彩。中学美术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教材涵盖的美学内容,拓宽教学领域,广泛联系社会实践,在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冯彩梅 单位:临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