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思考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也由此迎来了变革。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行,社会各界愈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启迪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同时还能为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提供助力,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带来帮助。近些年,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为此,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重视高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通过赏析作品体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进而正确地认识世界。针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适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进而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术欣赏教学素材局限于教材
现在很多教师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仅仅选用单一的教材,对教材存在较大的依赖性。比如,在课程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编排的美术作品,这样很难满足新时代下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从实际情况分析发现,即便在新课改视域下,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相对丰富,但倘若仅仅依赖教材,则难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这不利于美术授课质量的提升[1]。
(二)美术欣赏活动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依然有一些教师在沿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无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很难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美术作为一门副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流程,而是按部就班地对理论内容做出分析,倘若长时间如此,学生会缺失对小学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在课堂上更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开展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育领域对美术课程的关注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接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对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以及深入了解创作者的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名家名画供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国内外优秀作品散发的魅力,了解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和不同文化,汲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不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知识更加丰富,深刻体会蕴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美术欣赏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其涵盖了认知、教育、审美三种方式的特殊精神表现,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感染力激发效能,在人们欣赏和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对美的认知,促进鉴赏作品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师,一定要精准把握美术欣赏课的特征,适时更新授课方法、课程内容,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美术素养[2]。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活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创作氛围的渲染能够直接决定学生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思路。但在以前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忽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重点也以课本内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美术技能的基础上模仿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活化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导致学生很难掌握美术作品中真正的内涵价值,更无法体会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最终自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水平,教师可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结合学习内容带领学生参加生活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再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很容易就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对美术创作产生一定的兴趣[3]。例如,向学生讲授“春天的色彩”这一课时,可在上课时带领学生到外面看看春天的校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真正感受春天的特点,接着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谈一谈对春天的认识,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分析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春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创作,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效提升美术学习能力。
(二)利用经典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系统化地学习美术知识以后,能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因为审美能力关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极度强调全方位发展的时代,审美能力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时,可以引用经典的美术作品和图片,从多角度展开探索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内涵,学生通过细致学习,体悟美术作品的真正创作意图[4]。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这一课时,在讲解到服装的发展史时,由于朝代不同所以对美的欣赏也呈现出不同的观点,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服装文化,依据时代美的特征,对服装图案、服装样式等展开欣赏,使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服装艺术的历史渊源,这样一来便可慢慢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服装文化,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构建线上美术欣赏教学平台,拓宽美术欣赏课教学渠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互联网技术一直处在更新迭代的进程中,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例如,在这里所提到的构建线上美术欣赏课教学平台,即通过不同地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线上的美术课程教学平台。这个线上美术教学平台,可以让一些美术欣赏课程的专业教师进行直播,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观看直播课程,参与到专业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方式可以打破学校的条件限制,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专业和优质的美术欣赏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这种线上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对学校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以达到提升美术教师艺术欣赏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利用分组学习法,强化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进程中,分组学习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手段应运而生,经实践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对于小学美术课程而言,在授课中倘若教师适时运用分组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组内互动机会,从而活化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致、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中选用分组学习法一定要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让学生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共同实现美术学习目标,唯有如此才可以将美术欣赏课的实施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活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求,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适时更新与灵活运用,选择合适的作品,使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活泼与丰富,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参与兴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颢洋 单位:通渭县义岗川镇寨子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