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业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双创”理念的普及,我国的创新创业实践也被逐渐应用于高校教育中,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存在学生美术作品创新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部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该文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融合性研究,探究“双创”背景下美术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学发展路径,从而实现美术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美术教育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逐渐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业的全面保障,特别是建设大量的众创空间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在全社会实现了全面创新观念的普及。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引领青年人实现人生价值、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如今的美术教育中,美术专业倡导的创意发展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具有很多契合点。在此背景下,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融合,能够推进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1.增强美术专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的一项发展新路径,主要是为了培养新时代具备创业能力的开放型、创新型人才,其教育理念不仅面向高校毕业生,而且对于其他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能够明确美术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特别是对于美术专业的家居设计、空间设计、造型设计等不同方向的教学内容,教师都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要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凭借自身的艺术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美术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能够充分传播创造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精神与理念,从而在培育高校美术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将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教学渗透于高校的美术教育。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艺术设计创新中实现技术水平与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能够将艺术理念充分应用于实践活动,从而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日后从事艺术创意类工作打好基础。3.优化美术专业教育模式,为学生创业打好基础目前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美术史论、美术评论与编辑、绘画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学习,其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专业理论以及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对于美术理念在实际产品中的运用则涉及较少,而且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艺术创作较少,与传媒公司、广告企业的合作也较少,社会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这使学生对于美术创新创业工作缺乏合理的认知。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美术教学,能够优化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模式,改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创新创业工作打好基础[2]。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现产品的创新,从而为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推进各行各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乃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美术专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生需要在美术训练中具备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在相关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能力。从教育目标看,两种教育的目标都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我国整体的教育目标便是培育创新型专业人才。

2.教育内容的交叉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高校学生和准备创业、已经创业的社会群体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分阶层、分层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基于国家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3]。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基于艺术领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理论课程较多,但是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教育内容上的交叉之处,以创意教学为教育切入点,通过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增强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可以实现美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上的交叉互补,从而提高美术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合与渗透。

3.教育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其基础教育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人对于色彩、线条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美术专业的素描与色彩的教育中,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线条的运用、光影明暗的处理、颜色的搭配以及造型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其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就业创业问题开展的一系列创业理论与实操能力的培养,其培养模式也侧重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者的教育价值取向都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基于教育思想开展的不同方向的教育内容,从而在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充分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推进我国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美术专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不足。美术是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学生需要经历长期的基础训练,才能逐渐认知和理解美术专业。在美术基础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功能,全面认知线条与形体、明暗与空间、色彩与情感、材质与机理等美术造型语言,形成设计、造型、创作等方面的美术基础能力[4]。然而,在目前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在画室中完成基础教学,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基本局限于画室的衬布、石膏体、瓦罐等物体,对于现实生活中细节的理解相对不足。另外,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写生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的缺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在创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阻碍。在社会网络化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创意设计作品容易产生同质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

2.美术设计作品的实用性较弱。在目前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部分高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注重美术设计、时尚造型等方面的教学,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主要基于他们对艺术与文化观念的理解,难以将个人的思想观念渗透于美术创意作品。如今的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与服装设计等都需要学生充分体现美术的文化内涵。如,学生在舞台设计中制作的布景、道具等多为一次性产品,其被使用之后价值便逐渐降低,实用性较弱[5]。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往往是自身艺术观念的延伸与发展,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作品相对较少。特别是在美术装饰与造型设计中,部分学生的作品偏重于艺术性,实用功能不足。一些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只适用于舞台表现、造型展示、人文思想反映,学生对于美术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挖掘略显不足。

3.学生美术作品缺乏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培养是美术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与其他专业相比,美术专业尤其强调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基于发散性思维开展相关的创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当发散性思维以一种外部行为呈现出来时,个人的创造力便由此产生。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作品主要以期中作业、期末作业呈现出来,主要是学生在课程中期、末期针对课程主要内容完成相应的美术作品。但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创意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通过网络资源借鉴他人的美术成品,甚至直接照搬他人的作品。美术专业学生对于艺术文化相对敏感,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社会化与网络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向。部分学生缺少独创性思维,对创作的敏锐程度和变通能力有所欠缺,作品的创意性不足。

4.美术专业教师的创造能力不足。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教师的创造能力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6]。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目前的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部分教师主要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遵循教学大纲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并在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予以部分指导。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经验与理论的教学,而忽视进一步提升与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美术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和校园社会实践工作,缺少时间参加专业培训、开展艺术创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1.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教师需要将创新创业理念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以创新创业为教学目标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从而完善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在美术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保证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训练的课时,增加美术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开发的课程,如服装创意设计、家居设计等选修课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开发,从而全面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设计能力,在完善的美术课堂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立足实践教学,增强美术教育的针对性。在美术专业教学中,高校需要充分开展美术实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设立全面的工作室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美术设计工作室学习,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加强美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其次,学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促成广告传媒等相关美术专业的合作项目。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可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美术创意项目。如“奇奇怪怪”美术创意产品系列、“明德中华”美术动画作品等,都能在高校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强美术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充分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校企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的能力[7]。

3.建设创新校园文化,营造艺术专业创新氛围。美术专业教学要营造美术文化氛围,通过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在美术专业实训室中,高校可以将学生、教师的设计作品布置于教室之中,通过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深化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在校园活动方面,高校可以举办美术专业的绘画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览、服装设计表演等文化活动,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艺术文化氛围。高校美术专业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校园艺术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对于美术观念的认知与理解,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开发美术文化产品[8]。

4.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创新美术教育团队。美术专业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素描、色彩等基础内容,而且包括艺术管理、博物馆理论、新闻出版等相关理论内容,以及绘画写生、摄影与暗房操作、历代美术遗迹考察以及博物馆专业实习等实践内容,教学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泛。对此,高校需要充分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美术专业教育。在美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上,高校应吸纳优质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以及从事传媒设计的设计师等,培育一支多样化的美术教育团队,壮大美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在“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形成“以老带新”的学徒制美术教育新模式,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完善美术的实用性功能,建设功能性美术教育。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将美术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充分结合,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充分开发美术创意设计的实用教学功能,将美术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如,在家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实用性,在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符合大众的生活需求,并保证其美观的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构思、绘制草图、试样、绘制生产图等一系列的创意开发行为,都需要发挥美术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实现美术教育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全面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将美术的实用性功能充分体现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五、结语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融合,全方位地完善美术专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从而加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充分应用于创业、就业,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人才竞争力。

作者:刘伟 单位:长春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