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活化创意美术教学与活动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通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生活素材、生活化教具、生活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评价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美术课程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领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评价美,从而实现美术技能的迁移与拓展。
一、合理运用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功,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用心寻找和发现现实生活中与教材相关的美术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发现和感受生活之美,并对生活之美产生主动认识。如,在开展雕塑欣赏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本市中的雕塑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影像,对这些雕塑展开思考:这些雕塑在城市具体的哪个地方?它们想表现的是怎样的内容?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踊跃回答他们在平时发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雕塑,并且能从这些雕塑中体会怎样的思想和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雕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雕塑的特点。又如,在学习透视原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透视现象,观察学校的跑道、跑道旁的树木、教学楼、走廊等的透视变化与消失点,体会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自觉参与美术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
二、巧用生活化的教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生活之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美术恰恰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门学科。美术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能够主动创造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发现与利用生活化的教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受到教学设备、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美术教材的部分内容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就是良好的美术资源。有效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创作、美化,不仅能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材料不足、工具缺乏等问题,而且能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用心寻找、发现身边可循环利用的美术资源。教师可以将废旧材料做成工艺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可以单独运用废旧材料,也可以将废旧材料与绘画相结合。以《化腐朽为神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的课程,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一次性筷子、鸡蛋托等,巧妙利用、加工废旧材料,将其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同时,鼓励学生在收集和加工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可利用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将废旧材料变成能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点、线、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绘画工具与生活材料制作艺术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毛线、包装绳、贝壳等,让学生以海边生活为主题完成练习。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将毛线做成网状,网里有小鱼;将包装绳做成晾晒鱼的绳子,上面画着各种小鱼;还能将绳编成篮子,里面装着各种海洋生物……在《图形、联想、创意》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造型特别的饮料罐,通过包装外形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利用丙烯颜料和油性笔的性能,将想象的画面在瓶身上画出来。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创造精神。除了废旧材料,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其他常见的物品开展教学。如较为常见的纸巾,教师可以利用纸巾柔软、有韧性、吸水性强的特点,在色彩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如何印染纸巾、如何辨识色彩,用纸巾演示印染的效果,然后把纸巾折叠或揉皱,吸取调好的颜料,在多种颜色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让学生感受颜色间的晕染变化。折叠、揉皱的纸巾吸取颜色后会产生纹理或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纸面上添加线条,也可以等纸巾晾干后进行二次晕染。通过这种练习,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即使是生活中一个微小的物件,只要善加利用就会是优秀的创作素材。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常见物品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后进行再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其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巧设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展现生活之美
在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对学习美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产生了疑惑。实际上,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展现生活之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
四、结合校园生活巧设美术活动,展现校园活力之美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实践和延伸的平台。在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开展美术活动。如,在校运会期间,教师可以开展班旗、班徵的设计比赛,将获奖的班旗、班徽图案绘制在T恤衫(球服)、班服上,通过班旗、班徽展示学生的风采,增强获奖学生的自信心。又如,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服装制作活动,并将其作为一项表演在艺术节上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旧报纸、环保袋等材料,将时装设计制作流程简化,师生共同完成环保服装的制作。这种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通过适当变化把学生较为陌生的服装设计转变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设计的趣味性,感受日常生活与美术创作的密切联系。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校园活动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用性。
五、结合传统节日巧设美术活动,展现传统艺术之美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传统节日中的很多活动都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如:清明节期间,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制作祭奠先人用的纸花、花圈,在学校组织的清明节先烈扫墓活动中,把做好的纸花作为向先烈祭奠的礼物,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尊敬;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与端午节相关的美术课程,告诉学生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端午节要门前插艾草、组织赛龙舟比赛、用草药煮水洗澡等习俗,教会学生用卡纸绘制粽子,让学生用卡纸剪出大竹叶的形状,在卡纸上画上竹叶的纹理,用其模拟包出的“粽子”,并用绳子把几个“粽子”串起来作为装饰,让学生体验“包粽子”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在中秋节期间教授学生画月饼、在元旦教学生做新年窗花剪纸、在元宵节教学生做灯笼;等等。这些将传统节日与民间传统艺术结合的美术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魅力,而且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结合情感节日巧设美术活动,展现家庭亲情之美
在一些情感节日里,学生常常会给家长、教师、朋友赠送礼物。礼物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这也是组织美术活动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师节期间,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制作心意贺卡,运用各种颜色的彩色卡纸,结合绘画工具和综合材料,将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和形象在贺卡上表现出来。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邀请各学科教师参加,让学生将心意贺卡送给他们。在全校开展的教师节主题大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优秀的心意贺卡送给学校里年长的教师,表达对教师的尊敬。又如,在母亲节前,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花束、花盒送给家长,在制作材料上选择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折叠、剪贴等方法,在外包装上利用各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盒,加上彩纸、彩带等,做出各种有趣的装饰。这样制作出的礼物别出心裁,送给亲朋好友或师长,可以表达学生对他们的美好祝愿,传递真情。
七、结语
生活化的活动可以把课本知识向生活情景迁移,让美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用美术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是有用的、有趣的,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是有实用价值的,进而使学生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养成学美术、用美术的良好习惯。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美术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美术现象,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美术教学只有真正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与目的。
作者:叶桂嫦 单位:广东湛江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