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线条生命力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中线条生命力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学中线条生命力探索

【内容摘要】线条是美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手段。美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欣赏环节中,合理讲授和实践线条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打破学生固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美术与数学科学的差别,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性的美术作品,增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线美和虚实美,初步实现美术教育中对线条生命力的认知与表现,实现学生对自我感受的表达。

【关键词】线条;生命力;曲线美;虚实美

中国传统绘画非常重视线条,在山水画中有荷叶皴、折带皴、长短披麻皴的线条;工笔画中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的线条;在传统人物画中还有被称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线条。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书法,则被誉为“线条的艺术”。尤其是五体中的草书,取“万树枯藤”“屋漏痕”之意象,可以形成张旭草书中的长袖飘飘、在空中环绕般的线条,亦可以形成怀素光滑洁净、如蝉丝清秀般的线条。而在设计作品中,在被称为设计三要素的点、线、面中,线条更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就西方艺术而言,只要翻阅那些大师的作品,就会明白他们都是运用线条的高手,如被誉为线条大师的安格尔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线条在美术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给学生讲授其中的奥妙呢?又怎样才能让学生表现出真正美的线条呢?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标准的几何形体和数学工具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并不一定在所有的美术作品中都是美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是多样的,在不同的绘画种类中有不同的标准。艺术不等于科学,对与错不是美术的标准,美与不美才是美术的判断法则。美育作为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其贯穿整个教育的过程,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线条生命力的认知和表现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1]。线条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曲线美和虚实关系中,以及对线条的判断标准这三个方面。要让学生建立对线条生命力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尝试建立线条的曲线美与虚实美的意识和表现方法。

一、线条的曲线美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类观察万物,感叹自然的伟大,祈求获得“神”的力量,并开始无意识地模仿自然。例如,在我国半坡遗址中陶罐陶盆上的鱼纹,以及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就体现了线条的存在,而且除了契刻的方式外,那时线条的基本形态为曲线,因为曲线是符合人类生理机能的形态表达。线条在视觉艺术中是普遍存在的,当然,也是听觉艺术和文学艺术中抽象的“存在”。当人们听音乐时,从第一个音符开始的那一刻,旋律感就在人们的心中“波动”。音乐的这种节奏感是“线条”,可以激情澎湃,亦可以静波不兴,因此,音乐中的线条是一种曲线美。文学作品以文字记述的方式给读者讲述故事,如果说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开始与发展过程是一根线索、一条线的话,那么,不同角色的交织关系、重要程度都会织出一张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也是一种抽象的线条,而且也是曲线的美。在美术作品中,抒情是其基本功能,也是一种更高级的特性,创作者通过美术语言传达自我情感,让美术作品成为作者的“心电图”,这个情感的线条是跳跃的、变化的、波动的曲线美。技术语言中的“阴阳”,如提按、快慢、长短、曲直都是变化的情绪,既是对自然万物的抽象提炼,也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阐释宇宙万物之道的“曲线美”。所以,在美术实践和美育培养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每一根线条的形状、位置、方向都不相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抛开尺子、圆规等数学工具,鼓励他们徒手画出曲线,感受人类生理机能在美术中的本来状态和真我面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学生建立曲线美的意识。只有学生在思维中打破了已有的束缚,认识到曲线的美,才能大胆地画,才能让表达的线条具有生命力。首先,教师需要专门设计一些课程,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作品中的曲线,让学生感受曲线在描绘物象的时候可以带来的美感。要让学生认识到曲线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是大量存在的,只要运用得合理,就会创作出直线不能表达出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直线与曲线作品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与感受,体验不同表现方法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这样教学的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曲线在作品中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即只有标准的几何形和直线才是美的,避免那种机械的、被束缚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学习一些作品,再进行尝试性创作,让学生的认识意识走在实践的前面。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物象用曲线大胆尝试,体验曲线在美术创作中的艺术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二、线条的虚实美

虚实关系,在绘画中可以表现在线条的各种“阴阳”关系上,如断连、开合、粗细等,甚至也表现在颜色的变化与意境的营造中。线条的虚实是两种元素之间的调和,这两种元素之间的维度是不确定的,是由创造主体选择的,在多重关系之间会形成某种倾向性,就会形成某种艺术风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和曲线是相似的,都需要经历先感知,再初步创作,然后在日常的绘画中不断强化与提高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之初,接触的就是线条,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是“骨架”,只有先建立了“骨架”,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涂色和点缀;否则,再好的颜色与点缀都会失去主次,显得混乱。所以,线条是绘画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建立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是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对直线的合理认识

美感不等于美,但美感是美产生的基础。美的种类有很多,包括艺术美、科技美、生活美等,美感的形成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环境会对人们的审美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都市生活所营造的建筑美给人们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取向,高楼林立、电线纵横,都是以直线美为主;再加上数学和科学科目的干扰,学生很容易树立起直线为美的判断标准,觉得画画就需要画出直线,对自我生理表达出来的曲线美不容易接受,或者说没有树立起判断的标准。尤其是在现代电子工业对人的再塑造,机械外在结构的基本特性就是线形的组合,热爱机械科技、电子产品而疏远淡化自然美的学生,更容易对直线产生青睐。关于直线的态度,教师需要给孩子树立学科的标准,区分艺术与数学科学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合理地调动自己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让二者各显光芒。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指出:“绘画的任务,是表现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与他们内在的东西。”绘画是人们表达“我之为我”的一种手段,是人的内在世界的展现方式,线条是其中的一种表达要素,也是很重要的要素。美术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实践的能力,美育是每一位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也是影响其一生生活和工作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取舍标准的因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审美的品位和思维的高度[2]。所有抽象的存在物都在尽力“寻找”一种形象的“外衣”,它可以让看不见的东西视觉化,成为信息交流和碰撞的一种方式,多样性也一直是其中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线条是这个多样性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话,那么在线条这个子系统内还有各种类型,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线条都会是不同的存在形态。曲线只是线条系统内的一种呈现类型而已,它产生于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温度,它的变化是由整个作品的图式需要和意境营造来决定的。可以说,线条本身就是一种“道”的体现,其符合“道”的内在本质和存在状态,即变化、无定形、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状态[3]。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美术教育的根本要求,核心素养是一系列可移植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体获得个人成就和自我发展、融入社会、胜任工作的必备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并成为终生教育的基础。它是全面发展者的必备素养,是包括美术教育在内所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4]。当然,不同学科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具体到教学的实施阶段,它需要被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所探究的线条的生命力,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它改变的是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更是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表达能力。总之,线条的生命力是通向艺术本质、连接主体精神的一种方式,它是可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使自我天性获得解放,进而寻求艺术的真谛。其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需要教师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张铭凯,郑鑫.核心素养及其培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代鹏 周桢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