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创新与创造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创新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目标需要与时俱进。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初中生的美术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入手,研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旨在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促进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美术;思维导图;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也被人们称为“心智图”。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组织进行层级分类的前提下,以主题为核心,通过主题与分支之间的联系构建而形成的具备放射性思维特点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更加侧重于图文并茂的方式,以主题为中线,将各级主题关系通过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加深记忆深度。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用在学生的大脑信息加工、知识处理以及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联系性,避免碎片化知识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易学易懂、实用性强、自然有趣,有一定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的人均可以使用。其二,思维导图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多样化的显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三,制作方法简单灵活,满足个体的思维导图制作需求即可,在开放性的思维导图构建中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美术教学优化中的有效应用
1.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突然迸发灵感但难以及时运用于教学设计,导致教学设计思维零散,缺乏具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停滞不前。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与层级关联性特点,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碎片化的设计灵感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全景图,这种教学设计紧密度高、关联性强,让人一目了然。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意义、特点、构成要素、类型以及不同的表达形式等。如,我们在购物时可以通过图标辨认品牌,在看电视时可以根据图标辨认电视频道,等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图标就是标志,是专门为某一产品设计的,具有特殊性。在学生了解常用标志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以体育类标志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从体育类标志中分别发散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种奥运会会徽分别表现了哪些运动。以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其通过图文组合的抽象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奥运会举办的地点,又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会徽中的红色代表了热情、希望、喜庆。通过对“京”字演变过程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步骤,具体为收集设计信息—设计元素综合—设计图形确立—信息准确传达—信息整合应用。在学生掌握标志设计步骤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尝试。如,根据班级特点、班级文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班徽,要求表意准确、构图凝练、色彩醒目。
2.在课堂结构重建中的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而教学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沉闷的教学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讲授为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授学生美术绘画技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与教学经验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心理需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因此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学生即使有疑惑也不敢提问,课堂缺乏交流。由于教师没有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学生课后由于各种原因将在课堂中产生的疑惑抛在脑后,并越积越多,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图像或者符号等,遵循简单易懂的原则,构建符合初中生美术学习特点、易于接受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理出系统化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思维导图创作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创作的全过程。教师要发挥组织、引领与启发的作用,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导图构建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思维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构建思维导图。如,在人教版《漂亮的手工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工具材料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漂亮的灯饰、它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怎样将它们简单地画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建立构图意识、形成造型语言。接下来,教师展示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灯饰,如长信宫灯,让学生了解长信宫灯的历史背景与制作过程,掌握灯饰中包含的主题、意境、美术语言、材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示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出一张具有代表性、经济适用、安全环保、外形美观的灯饰设计图,掌握立体构成的方式与方法。思维导图在课堂结构重建中的运用,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不是教师说一步、学生走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意识。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进行更好地表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工具。
3.在学生美术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1)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要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美术艺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美术思维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美术作品,摆脱定式思维,提高解决美术学习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轻松、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平台,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随便选取一个物品,如铅笔,引导学生以绘画用的铅笔为中心向外发散思维,从铅笔的形状、功能或者颜色的角度发挥想象力。一名学生以铅笔为中心,通过铅笔的外形联想到人,以拟人化的绘制手法,为铅笔赋予了人的动作、表情、四肢特征,创造了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从铅笔的功能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五彩笔、刷子、油漆,并且联想到油漆在刷子上似乎流泪的场景,表现出铅笔越用越少、疼痛的作品,赋予绘画作品以艺术情感,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逆向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开始向外拓展;逆向思维是从发散思维的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主要体现在思维导图具有不受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同时运用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从多种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如果通过发散思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学生可以尝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在画荷花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习惯采用顺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在观察与思考后通过思维导图形成绘画步骤,先勾画荷花的外形轮廓,然后再对荷花的茎、叶、花填色。这种方法绘制的作品往往比较拘谨、缺乏创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然后创作美术作品,如先画出颜色,然后按照颜色的类型与分布勾勒荷花的形状。以这种思维方式绘制的荷花的状态更加放松、自然、洒脱,不拘泥于某一种形态,增强了美术绘画作品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展。
(3)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主要元素,不仅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创新活动、美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美术创作中的灵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基于人的逻辑和以往经验而产生的。通过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透过事物外在表现发现内在本质,促进初中生美术学习中的抽象思维生成。思维导图所呈现出来的思维图形框架,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思维特点,具有逻辑关系分明的特点。在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将课堂上教师展示的绘画作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明确了美术学习的目标。以季节为例,学生对于四季虽然并不陌生,但不知道如何运用四季的特点改造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思维活跃性,在梳理、丰富四季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从思维导图中找出最佳的绘画方案,以此提升美术创造能力与绘画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高。在作为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利用思维导图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满足新课改对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结合当前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内容,总结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方法,实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优化,这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通.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学生思维模式训练方法的研究.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郭喜静.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嵇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宋元元.在初中美术课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探讨.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林书扬.为什么要给思维导图“转基因”——浅谈“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8)
作者:陈小凤 单位:江苏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