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土美术教学资源的教育功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素材丰富、实践性强的乡土美术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将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乡土美术融入现代美术教学,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该文在探究乡土美术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乡土美术所涵盖的资源和审美体系,并进一步探究了乡土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发展现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乡土美术;美术教育;教学资源
一、乡土美术的概述
1.乡土美术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乡土一般是指人们出生、年少成长的地方,人们在长期居住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该地区独有的、特殊的、难忘的深厚感情。美术是指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乡土美术是指本地区具有民族色彩的美术,这种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意义,其核心意义主要突出在它能给人们带来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的美感。乡土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色彩和美术内容。乡土美术既包括自然景观的美术形式,也包括由当地普通群众所创造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美术资源。
2.乡土美术的审美体系
乡土美术和其他美术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体系。首先,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的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乡土美术更注重情感化的表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其流光溢彩的民族服饰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情感,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信仰。在乡土绘画作品中体现出的侗族、瑶族、苗族服饰等多种多样的绘画元素,包含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许多乡土美术创作者以自己对土地的情感为出发点创作乡土美术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其次,夸张、拟人的艺术手段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乡土美术在艺术色彩的运用上多体现出朴实、大方、浓烈的绘画色彩,如作品《画花样》中,石榴花纹象征人们生活红红火火,桃子象征健康长寿,梅枝上的喜鹊则暗含喜上眉梢的寓意。
1.乡土美术悠久的历史为美术教学增加了传承性
历史孕育了乡土美术,乡土美术又见证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地方都孕育出不同的乡土文化,如婚嫁习俗、节日习俗、名胜古迹等都能在乡土美术中完美体现出来。目前,虽然有些艺术形式已经消亡,但如米塑、笋壳雕、根雕、剪纸、竹编、木偶戏等,还保留着大量的乡土艺术气息。在美术教学中,把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内容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韵味,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乡土美术的创作中体会到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理念与聪明才智,启发学生珍惜家乡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提高对乡土美术的认同感。
2.乡土美术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提高了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美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仅限于书本教学,其效果难以体现。充分开发并利用乡土美术教学,把具有特色的雕刻、古建筑、剪纸、竹编等具有浓郁气息的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资源相结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讲,学生能够在直观感受乡土美术艺术气息的同时,有效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讲,教师让学生在体验到家乡美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有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美术材料无法得到保障,导致美术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些都不利于美术教育的普及。由于乡土美术十分“接地气”,其表现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石子、木皮、麦秸秆、蔬果、布头、豆麦、毛线头等均可以作为乡土美术创作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天然材料与美术教学相互结合,创作出如面(泥)塑、木刻、剪纸、蔬果雕、麦秆编等具有典型农村气息的作品。
3.乡土美术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乡土美术能丰富美术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它为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体验。通过把乡土美术和美术教学有效结合的授课方式,美术教学可以表现得更加灵活与多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必备的美术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乡土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蔬果雕、花瓣贴、麦豆粘贴、粘沙、麦秆草叶编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对美术课程的创造与实施、地方美术课程的构建、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乡土美术拓宽了现代美术教学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绘画仅仅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提供借鉴,如音乐、陶瓷、摄影等,在融合中可以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在绘画形态上往往会突破形体的约束,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乡土美术强调色彩的对比,喜欢用纯色与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以多重视角进行刻画,实现多时空的融合,追求自然的情感表达。乡土美术创作时不受约束的自由形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其创作灵感。
三、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中有关乡土美术的教学与研究较少
在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些地区将乡土美术的内容补充到教材中,但实施的效果不容乐观。如,传统的民居建筑构成了乡土美术中关于建筑绘画的独特风格,如五凤楼、走马楼、吊脚楼、穿堂屋等都具有民族特色。但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把上述内容作为自学或选学内容,学生认为这些是可有可无的内容。部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乡土美术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更多的是西方美术的知识,对本乡本土的美术知识了解较少。在有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有限,乡土美术并没有被编入美术教材,该部分的教学处于空白状态,学生无从了解乡土美术的内涵和价值。到目前为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于乡土美术的教学与研究仍然偏少。
2.乡土美术的创作来源日益减少
首先,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日益减少,虽然与春节、元宵、端午等相关的乡土美术被保留下来,但是与冬至、祭灶等节日相关的乡土美术逐渐淡化了,如,现在抛绣球的习俗及其相关的绘画创作越来越少。其次,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使用短信、微信等方式在过年或祝寿时表达祝福,而传统的以年画、祝寿画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绘画进行祝福的表达大幅度减少。
3.学生对于乡土美术了解不足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学生接触的是现代都市文明,如电子游戏、智力开发玩具等,而对于他们祖辈、父辈童年的皮影、泥人等感到陌生。现代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乡村,使乡土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乡土美术的内容和意义并不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实操与把握的乡土美术形式,而那些取材不易、较难操作的如刺绣、扎染等,就更难有机会学习。
4.教师的乡村美术教学理论知识有待加强
当前,大部分教师对乡土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给予肯定,也具备了乡土美术教学的专业素养,但其教学方法有待丰富,教学手段需要创新。一些教师仅教给学生几种绘画技法、让学生认识几件绘画作品,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还存在不足,有待加强。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理解乡土美术的深层内涵。学生在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
四、乡土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的建议
1.编写合适的教材体系
教育相关部门可将乡土美术纳入美术教学大纲,并规定其教学课时比例。教师要重视乡土美术资源的收集与使用,如家乡的画家、名胜古迹、土特产等与学校的美术教学相结合,以民间美术创作的形式美为主线,从历史、考古、人文、社会等方面形成科学的综合体系,编写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乡土美术校本教材。
2.寻找整合校内外有用的美术课程资源
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将自然、文化、社会、摄影、音乐、雕塑以及传统文化互相结合。教师要设置既具有互动与对话的特点,还可以不断拓展的、开放的美术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美术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三大类。校内课程资源以图书馆资料资源和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为主;校外的美术课程资源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还包括当地宗教建筑、园林、古宅等文化遗产,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如公共雕塑也在此类,艺术家工作室和作坊也是校外资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美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先进设备,方便学生及时获得最新的美术课程信息。
3.开启有效的乡土美术素质教育模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保留和发扬各地特色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美术、传承乡土美术的精神。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精华,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智慧,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建立“创美模式”,即“知美—立美—创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进而使其形成审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龙湘平.论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作者:李建华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