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学解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创新意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导向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优势,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创新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激励性评价和以观察开拓视野等方式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能够延续的根本保证,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具有智慧的表现形式。新课标也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满足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老师的时代使命,作为美术老师来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一、以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由好奇产生的兴趣会使孩子自觉、主动的去对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其中的奥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自己去思考,以思考诱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的兴趣导向,以团队游戏和活动去调动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思维,避免学生陷入思想孤立和网络游戏的网瘾中去。兴趣点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就不会去思考如何去创造性的将事情做好,在美术教学中就不会创造性的去构思和产生新的创意[1]。
二、以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成为发现者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心理,小学生是最强烈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种渴望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创新的机会。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可以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创意活动,让学生多发散思维,去构思自己的想法,实践自己的创意。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室的布置中去,让学生以自己的画笔去描绘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和故事,将这些故事展示到墙面上作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并无拘无束的参与到其中,将自己最新奇的一面展示出来。再如,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要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去体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但又有章可循,体现审美。让学生自己创造千奇百怪的美人鱼形象,将自己的脑中美人鱼呈现给大家。这种活动的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参与进教学,还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大胆创新的宝贵机会[2]。
三、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一种回归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思考,以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学生为主导,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讲,课堂的主导权应该掌握在教师手中,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进度,把握课堂节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有方向,不会满天乱飞。这就要教师在上课时放下好为人师的形象包袱,让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友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一面。在画画之前尝试让学生描述自己将要进行的画画思路和想法,将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发散,更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表达和作品的创作。在画画的时候不去要求学生必须与教师画的一模一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更好的发挥其创新意识[3]。
四、以激励性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动作、语言等各种方式,向学生表达出对他的肯定态度,让学生通过感受这种肯定和激励态度产生积极的行动意向和愿望。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价值取向,受到表扬也是一种趋利行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来自老师的认可是一个学生产生积极行动的重要一环。在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创作,应该主要从学生的优点进行评价和挖掘,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在自己的优点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将优点变成优势,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例如,在画美人鱼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新,在学生现有作品的基础上以其创新点进行发散,鼓励学生进行绘画的升级再创作。在细节方面,看到学生的作品有闪光点,就在班上大肆表扬,并让大家给他鼓掌鼓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思想真实的表达出来,创造更多的作品,养成创新性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五、以观察开阔创新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积累来源于观察,而观察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不同,脑子里形成的印象也不同。正如盲人摸象一般,七个盲人能摸出七种大象,那么不同的学生生活家庭、经历、知识结构不同,在没有经过系统培养前,小学阶段的发散思维尤其发达,天马行空的想法是学生的常态。作为美术教师来讲,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的发散植根于大自然的魅力与奥妙。美术老师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技巧传授和有限时间的观察指导,而是要将课堂拓展出去,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自觉观察自然,在观察中扩展视野和知识,以创新思维去进行佳作创作。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人才观念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逐渐转变,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级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已经展开多种实践,但是不应该忽视美术教学的作用。美术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卓有成效的,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美术作品,养成创新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云阁.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290.
[2]赵洪军.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06.
[3]吴迪.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意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5.
作者:刘青 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
第二篇: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生活是一个艺术大舞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因为脱离生活的美术教学就像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教育。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美术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视觉体验的空间,还要求教师能牢牢抓住生活创作素材,让学生从自然事物中启迪艺术灵感。
一、抓住灵感,丰富创作素材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高效地推动着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寻创作灵感,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深深的体验到生活之美,并在美术创作中,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根据生活场景,及时创作。比如,在举行完拔河比赛、春游活动后,教师可以借此良机,让学生在拔河比赛和春游活动中,将所看到的景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现活动场景。在学生进行与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的绘画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闭目静思的方法,回忆当时难忘的景象,并在头脑中勾勒出画面。然后,将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自由地与同伴交流互动,讲述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绘画的热情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说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鲜活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绘画注入源头活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受到鼓舞,体验到绘画的乐趣。让美术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事物,并从中发现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在观察和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让一幅幅绘画作品呈现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想法和个性,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的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引入生活场景,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本是一幅无需修饰的画,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容纳了千姿百态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使得学生明白“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我设计的服装》这一节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为课堂注入生活气息,首先,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学生看到这些剪纸图案后,会感到非常地好奇,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询问:“大家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大家喜欢老师的服装设计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课堂初期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其他同学的服装设计,找出独特之处。在学生找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服饰,并请学生猜出这些服装图片中所对应的民族名称,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代服装的样式,并请学生从功能上将这些服装进行分类。最后,教师还可以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推销自己的服装,讲述自己服装的特点与功能。由于服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件,而教学活动开展形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课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感受服装之美。将生活场景引入美术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从中收获学习的快乐,提高观察能力,也使得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培养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将课堂带进自然,发现自然之美
自然界是一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引人入胜,姹紫嫣红,让人浮想联翩。开展美术教学,将课堂引入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为学生带来视觉冲突,也使得课堂摆脱了枯燥乏味的美术知识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自然,在自然的熏陶中主动掌握知识,发现自然之美,激发美术创作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对称美,秩序美》这一节课时,首先,我请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从大自然中找寻具有对称美和秩序美的自然景象,这能使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对称美和秩序美产生初步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我为学生展示出具有对称性质的景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特点,并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图上用画一条线,将图中的东西分成相同的两半。最后,在带领学生学习秩序美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引申到生活中的秩序,如,上公交车时你争我抢,上车,排队,有序的上车,让学生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清楚地认识的有序也是一种美,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行为中发现秩序之美。将美术课堂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自主掌握知识,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将表现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生活资源,让美术课堂更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之中,生活中包含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持久的兴趣,也使得美术课堂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盈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个性培养分析
摘要:基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带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不断开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身个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教学;个性培养
基于我国新课改作业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单位逐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表达,并希望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进步,实现其潜能的进一步挖掘,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推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希望由此保障孩子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培养学生个性作用
相关的教学实践显示: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以及培养。关于小学美术对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笔者总结如下。
(一)培养专注力与审美情趣
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一般会依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征以及能力,设置绘画、雕刻、手工课。事实上,上述课程在推行时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为此,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1]。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而这又有助于学生专注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在对自身作品的完善以及修改作业时,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水平与能力,为其后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的好坏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新武钢发达。基于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可以得知:小学是人培养自身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间,而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开展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品的创作,从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想象力往往能够释放孩子的天性,并且引导孩子依据自己的个性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以及进步[2]。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往往依托身边的人、事进行作业。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作品更加精致有内涵,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心的观察,实现作品打动人心。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得知: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而其在美术课程学习时会受到色彩的吸引。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可以借助色彩这一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观察,从而借助自己的好奇心发现生活,并将生活中的美进行展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作品中往往能够展现自身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有助于学生展示出对生活的感恩之情[3]。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
为了确保我国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往往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关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科学实验证明:紧张、压力的环境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需要积极的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一般而言,教师需要主动关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的营造温馨愉悦的交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促进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而言,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并采取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为学生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其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实现自身观点的传达,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展示[4]。
(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由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导入的关注,从而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还需要借助“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积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用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孩子,实现孩子自身素养的提升。一般而言,当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度以及好感度都增强时,其往往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并由此喜爱上老师的课堂,并将其对于老师的情感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投人到愉快的学习中去,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实现自身个性的培养以及形成。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培养,确保其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小学在开展美术课程时需要积极构建相关的教学环境。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了小学美术培养学生个性作用:培养专注力与审美情趣、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必将获得长足发展,并由此实现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邓颖晶.小学美术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4,(15):79.
[2]王世军.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33.
[3]顾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0):26.
[4]陈溪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3):161.
作者:裴立娜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烧锅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