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探讨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民生问题,也是制约教育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的社会问题。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学校协同、社会帮扶”的关爱模式,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加强领导,建立留守儿童长效管理机制

(一)开展“妈妈”活动

从妥善解决百姓民生问题的实际出发,我们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形成了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制定下发了《教育系统百名“妈妈”亲情活动方案》,发动党员教师带头担任百名“妈妈”志愿者,与农村606名留守儿童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多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推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

(二)建立社区儿童少年教育监护联动机制

实行部门主要领导对留守儿童管护责任制,由学生所在学校、妇联、关工委、社区共同构建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协同工作,群策群力,发挥社会教育合力,努力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加强家校沟通,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共同解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中小学校、教师的年终考核之中,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在学校评估和学校自评工作中的权重,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每学期县里对学生所在乡镇、学校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专项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记入年度工作总评之中。

二、强化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一)建立流动人口档案和联系卡

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逐一走访调查,全面掌握了606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情况,针对每一名学生实际,分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跟踪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和教科书费政策,设立校园爱心自助小银行,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同时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列为特殊人群,争取社会爱心机构的友情帮扶,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实施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的真情,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精心谋划,广泛开展关爱活动

(一)实行“三个优先”

一是在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上留守儿童进行均衡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名学习小帮手,同学间随时开展帮扶提高活动;二是在生活上优先照顾。提倡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我们给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安排了相应的教师家长,用浓浓的师爱为留守儿童带去倾心关怀和悉心照料;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使他们生活在和睦的气氛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二)开展“生日聚会”“亲情书信”等活动

“生日聚会”活动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亲情书信”活动能够增加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三)开通留守儿童专用热线电话和网络交流平台

各学校为留守儿童开通了热线电话,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问题解答、困难扶助。通过信息技术,及时把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传送到网络平台上,让父母通过网络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全力加以解决,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共同成长。

作者:汪泳 单位:农安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