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分析

摘要

随着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正以20%的比例在增长。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生活上得以照料、行为上得以管教、学习上得以辅导、心灵上得以抚慰。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照料;管教;辅导;抚慰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什么时候回来看我?”这是写给远方父母的第一句话;“终于盼回了妈妈!”这是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他们渴望亲情,他们被孤独包围,他们立在山头用那有些干涩的双眼守望着远方的云彩。而打开浏览器,两千多万的留守儿童潮水般地充斥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古怪与孤僻,他们的冷漠与遭遇,他们的希望与无助……叫我心底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班也有12个留守儿童,他们在想什么呢?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照料他们的生活

留守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高峰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段。忽略或者误导了这个阶段,那将使留守儿童受害一生。老师要观察他们、亲近他们,要经常地问寒问暖,要不耐其烦地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关心他们的生活要从身体开始从习惯入手。量量体温、摸摸手心额头、看看衣服的厚薄,观察一下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和临时的监护人联系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和监护人一起共同寻找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儿童,生理上一些现象的出现,更需要家长们细心的帮助。留守儿童在这方面也不能有半点闪失。作为老师,要在这时以爱生如子的情怀去尽可能地弥补他们父母之爱的缺失。让他们像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着。当然,照料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以后更好地独立。让他们在别人的照料中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甚至自己保护自己。

二、管教他们的行为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这样的主观意识引导下的行为就会有失偏颇甚至怪异。因此,老师就得代替家长来管教,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规范他们的行为。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对他们要多一个心眼,要尽早地发现他们行为上的不良之处,并做到及时教育引导,在纠正中更新他们的行为。过程中可以借助《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条例对他们进行展开深入地教育引导与规范。同时,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在监护人处获得留守儿童行为方面的反馈信息的同时,与监护人一道齐心协力同谋划共努力。

三、辅导他们的学习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监护不力,往往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因此,加强他们学习上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增强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的信心,也就成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在辅导的时间与地点上也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由老师个别辅导,也可以采取同学互助的形式。首先要尊重他们不要触及他们的敏感区域,然后真诚地去给以帮助。让他们由乐于接受并向勇于接受转变。并且辅导不可间断,必须长期不懈地进行。通过辅导,要让他们尝到进步的喜悦看到希望的光芒。

四、抚慰他们的心灵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缺乏抚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无疑,抚慰他们的心灵是关爱留守儿童重中之重的环节。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尝试:1.针对留守儿童进行访问和问卷式调查。通过家访和问卷式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情况。同时,让监护人了解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告诉他们目前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2.开展亲情感恩教育。让他们通过书信或电话主动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告诉父母近来学习情况,与父母交流,说说心里话。同时,也要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能够对父母说一声:“您辛苦了!”。3.为留守儿童成立“知心家园”小组。让所有留守儿童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时地在一起说说自己的不平事、伤心事、快乐事,俨然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这样渐渐地消除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孤独感。4.在班内开展“爱心活动”。每当他们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号召同学们为他们举行一次名为“快乐小天使”的生日聚会。为他们献上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之情,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安心地读书。5.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有利于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作者:杨卫国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