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以山西省JL镇为例,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的方法,对该镇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镇留守儿童存在监护不力、家庭教育缺失、亲子关系疏远、教育资源有限、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对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层面采用个案、小组及社区专业的方法进行介入,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整合农村资源,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
1研究背景
近年来,社会转型、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工作,随之出现了留守问题,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段秀荣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留守儿童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全国18岁以下留守儿童6973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6103万人。2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保护。山西省属于中部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本次研究就是以山西省JL镇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访谈、实地调查以及相关的实务介入,了解该乡镇的留守儿童数量规模、生活状况、学习及受教育情况,心理及行为问题和安全状况等,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生活、心理、行为等,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途径和方法,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建议。
2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主要争议在儿童的父母是否是双方都外出、外出务工的持续时间、留守儿童的年龄这三个方面。范先佐: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属于留守儿童;段成荣和杨炯则以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务工来界定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则指其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周福林与段成荣关于留守儿童的综述中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不同研究有不同的标准,有一年、连续四个月或六个月;政府文件中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综上,对儿童的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务工的持续时间、留守儿童的年龄作出的界定,故此本文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中至少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六周岁的、其户籍所在地为农村地区的儿童。
3JL镇基本情况
3.1JL镇概况
JL镇座落于山西省吕梁市,是革命老区贫困区的集合体,有1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分布在东西两山、南川河流域,总面积70km2,孝柳铁路、209国道、340省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全镇总人口20639人,总户数5667户,耕地面积1128.47hm2,总劳力7016人。山西人恋家,常说“好出门不如歹在家”,该镇也一样,而且在当地还有本地的煤炭产业,总体而言外出务工的人不多,但是近些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陆续有人选择外出务工。该镇有9所小学及1所初中,留守儿童数量近百余名。JL镇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是以民政部“三区”项目为依托,于2013年成立,推崇“社工引领,志愿者辅助”的服务模式,开展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人员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其中留守儿童是工作站一类重要的服务人群。因JL镇的留守儿童人数不多,所以在进行服务时并未做严格的划分,驻站社工对该镇的留守儿童做了摸底调查、建档工作,对有特殊需求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截至目前,社会工作站服务的留守儿童79名。
3.2JL镇留守儿童概况
本次研究通过走访及问卷的方式对该镇9所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共有小学生1463人。首先,由表4可知JL镇的小学生中有留守儿童约79人,其男女比接近1:1,只有全部人数的5.4%,可见该地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少,留守儿童也较少。其次,由表2可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仅父亲外出约占75.95%,仅母亲外出约占10.13%,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13.92%,但这其中也约有22.78%单亲的留守儿童,因此没有父母陪伴的占36.71%。有父母一方陪伴的留守儿童约占63.29%。根据其监护人是否在其身边可以把农村留守儿童分成四个类型,即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由表3可知79个留守儿童中,63.29%是单亲监护,32.91%人是隔代监护,3.80%人是亲朋监护,没有同辈监护的情况存在。
4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分析
留守儿童“留守”不等于“问题”,不应把他们“标签化”,他们只是相对缺少亲情和关注,在成长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高,其生存现状也表明这一群体需要更大的关注力度和关爱保护。
4.1监护不力,影响营养健康
儿童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崔篙等人曾在文章中指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的负面效应大于家庭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在JL镇亦如此。首先,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缺乏科学的喂养经验,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辈,受祖辈饮食结构和勤俭节约生活习惯影响,往往忽视孩子的营养状况,忽视孩子的营养是否均衡、是否跟得上,以致孩子的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其次,监护不力,对儿童疏于管理。在机构服务的79名留守儿童中,有66%的留守儿童有充足的零用钱,并且自己管理;有22%的留守儿童有少量的零用钱;有5%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基本没有零用钱。留守儿童一般都有足够的零花钱,但因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并且缺乏甚至没有营养搭配的意识,以及临时监护人疏于管理,他们常常将自己的零花钱用于买垃圾食品,用于玩乐方面,无法顾及到自己的健康营养。最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处于劣势,卫生习惯方面尤为明显。与班主任的交谈中,大部分班主任说“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衣着不能保持整洁,长时间不能更换,做不到勤换衣物、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及时理发等”,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留守儿童中大约60%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容易生病,营养健康得不到保证。
4.2家庭教育缺失,忽视道德行为塑造培养
儿童时期是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其中道德行为有探索性、模仿性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应当以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等良好道德品质。部分留守儿童因自律性差,临时监护人的忽视、放纵或溺爱,家庭教育及父母言传身教的缺失,道德行为的塑造处于劣势。留守儿童出现道德行为问题,常常会被临时监护人忽视,即使意识到了,也因无力管教,使情况恶化,出现个别极端行为。另外,家庭教育缺失,临时监护人的疏于监管,使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不良信息的干扰诱惑,出现旷课逃课、抽烟喝酒、出入游戏厅网吧,沉迷于网络,甚至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抢劫、偷盗、赌博等现象。
4.3亲子关系疏远,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基于生理的生长发育,其心理也呈现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等特点。心理问题是内在和外在各方面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留守必然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但张帆曾在文章中说明,大部分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也有少数研究提示,两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性别、年龄、父母外出时间、监护人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次、家庭子女数、是否住校、人格特征、亲子关系等,但毫无疑问的是亲子关系的疏远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造成影响。在JL镇的实地调研期间发现,只有个别的留守儿童有些许不良的心理表现,例如:冷漠、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封闭、脾气暴躁、逆反心理等。JL小学的L老师证实留守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过生日。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将蛋糕和小零食拿到学校,或是邀请儿童一起过生日,而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过生日不会去跟班里的儿童分享,有的甚至不过生日,出现被嘲笑、自卑等现象,这有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创伤。类似事情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变得脆弱。
4.4教育资源有限,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2001年开始,农村地区对中小学布局规划进行调整,撤点并校,近一半的中小学被撤并。JL镇受撤点并校的影响,只有1所中学、9所个小学,JL小学的规模最大,资源相对更多,另外8所小学教育资源相对更加匮乏。79名留守儿童,超一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个别辍学现象,但也并非所有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差,大约10名成绩处于中上游,也不乏特别优秀的。虽然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它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的存在。留守儿童相对非留守儿童有以下几方面处于劣势: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外,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临时监护人只注重学习,缺少其他受教育的机会;其次,父母因外出务工,觉得亏欠孩子,会留给孩子较为充足的零用钱,孩子天玩,加之临时监护人疏于监管,往往沉迷于游戏或网络,影响学习;再次,在JL32.91%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都是孩子的祖父母,年龄普遍较高,大部分都是文盲,没有学业辅导能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后,监护人对家庭教育忽视,加之农村地区学校办各方面资源有限,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不力,这都会对留守儿童的成绩产生影响,通过与一线的教师交流发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来开家长会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即使来开家长会也只是走过场,不能解决问题。
4.5隐患较多,安全受到威胁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通常是祖父母辈,他们往往年龄偏大,能力和精力有限,无法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和监管,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溺水、触电等事故时有发生,也容易遭受不法分子侵害,例如人身伤害、猥亵、拐卖等。据安徽医科大学的相关调查,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达46.8%,比非留守儿童高出13个百分点。在JL镇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在该镇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排在第一位的是交通安全隐患,这与该镇的特点有关,该镇主要产业是煤炭产业,在国道、省道以及平常的路段中有大量的拖挂式的卡车,交通事故频发,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威胁。另外个别留守儿童在家中有时用电磁炉或电锅做饭,有触电的危险。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学校及全社会的责任,我们能做的是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同时为其创造安全友好的环境。
5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需要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关注,其问题的复杂性也要求社会工作介入手段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作为以助人自助为理念,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专业方法,在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及主体性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缓解困难。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无论从留守儿童自身、家庭还是社会层面,无论是从儿童个人心理调适,家庭支持还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层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5.1JL镇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JL镇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主要是依托JL镇社会工作站在JL镇开展的工作,主要针对该镇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对其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5.1.1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介入。留守儿童个人层面包括了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环境,个人的学习、生活习惯、态度转变、行为方式,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个人价值观取向等,针对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介入,可以采用个案或小组的专业工作方法。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坚持案主自决,个别化原则,为不同的案主设置不同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链接资源包括经济的、物资的或精神的,也可以帮其重建或丰富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可以帮助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寻求社会救助等;在社区中招募高年级学生志愿者,帮助学业困难的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小组工作,可以建立手工小组、心理治疗小组、成长小组、学习互助小组、抗逆力提升小组等,利用小组工作方法,从朋辈群体中获得慰藉和支持,彼此分享喜悦、分担烦恼、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5.1.2留守儿童家庭层面的介入。家庭层面的介入,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要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包括父母工作情况、替代监护人情况、监护状况、与父母的沟通状况等,对其中的一些负面境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利用个案、小组或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对家庭进行介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存在监护不当、疏于监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讲座培训等方式向临时监护人和父母传授有关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知识,以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就亲子关系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父母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并强调沟通的方式,建议采取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时进行沟通,最好定期进行视频聊天,从而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以及正常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计划在父母返家期间,组织他们学习亲子教育、亲子沟通相关的知识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亲子关系。在留守现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多一些关爱,临时监护人更加尽责与父母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5.1.3留守儿童学校层面介入。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社会环境,学龄期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部门,学习之外的一些工作可有学校社会工作者来承担,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和关心。针对学校整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维权意识薄弱,安全、法律知识匮乏等现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讲座、小海报等宣传方式来增加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可以通过“安全周”、“法律小讲堂”等小型活动去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维权意识,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学校中留守儿童工作相对开展较为顺利,以班主任为主,以班级为单位,可准确把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并建档。班主任要全面掌握自己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情况,对于需要帮助的,应及时转介给社工,寻求专业的帮助。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临时监护人共同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使他们的生活多一点关爱,学习多一点辅导,情感多一点交流。
5.1.4留守儿童社区层面的介入。儿童正处于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差,易受到周围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保证留守儿童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为其创造和谐友善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而社区是其生活的首要外部社会环境。现阶段对于留守儿童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在社区内设立“六点课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娱乐匮乏的问题,可以在周末组织课外读物分享活动或组织观看电影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5.2JL镇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务反思
JL镇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无论是从儿童的自身成长,家庭关系改善还是从儿童的社会适应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JL镇师生、家长、村民及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但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首先,当地方言很难听懂,交流有障碍,与老人的交流尤为明显;其次,当地群众没有意识到留守对孩子的影响,不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低,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工作开展难度加大,社会工作队伍较少,工作量大等;最后,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方面父母的责任是最主要的,父母即使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6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建议
6.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出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让子女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卫东也曾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推动流动人口子女随迁。例如: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引导激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倡父母进城务工时,带子女一起进城学习、生活,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帮扶,创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明确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JL镇社会工作站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其他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在许多地区还正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工作者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社会大众会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混淆。因此应设立专门社会工作部门,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明确社会工作的职责义务。
6.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整合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社区生活
通过当地政府支持或是其他捐赠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农村社区建立社区图书馆、体育馆、休闲娱乐馆等,并安排专人管理,让留守儿童在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学习休闲娱乐,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方便孩子在这里看书,学习知识,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地区的软件设施建设,在社区里面组织各种各样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社区内设立“六点课堂”,周末课外读物分享活动或组织观看电影等。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中动员居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善社区文化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6.3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方便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
宣传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加大农村社会工作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大型活动等媒介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全面宣传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内容等,从而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都了解、接受和关注社会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并在工作上给以支持和配合。做好实务工作,塑造良好的社会工作者形象,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在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社会工作者的形象,脚踏实地,要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价值理念植入实务工作中。
6.4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近8亿农民,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建设的重点,以JL镇为例,JL镇属于中部贫困农村地区,其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开展社会工作,即使开展的地方还面临社会工作者数量少、专业服务能力低、难以胜任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农村社会工作现状有其客观的原因,例如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总体偏低等。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除专业社会工作者外,也可以让部分基础农村社区工作人员、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学习社会工作的知识,壮大社会工作的队伍。
作者:牛群 苏果云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3):37-49.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段成荣,杨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4]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0-6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DB].
[6]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55-59.
[7]崔篙,周振,孔祥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5(2):103-108.
[8]张帆,刘琴,赵勇,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849-857.
[9]李艳艳,范元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程、反思与走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31-33.
[10]叶妮,翁思洁,朱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J].今传媒,2014(6):168-169.
[11]段成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止住源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