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这一社会现象吸引了学界的关注和社会的目光,但留守儿童的数量依然在大幅增加。超龄入学、管理无力、性格缺失、成年后的阴影等问题仍然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由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引起的,因而解决这一社会现象时需要各界协力采取积极的措施。为了使农村留守的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通过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措施从源头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论尚存分歧,本文采用全国妇联课题组对此的定义为准:农村留守儿童即为父母中至少一方因务工,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其他地区,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被留在家的0-17岁儿童。家庭教育则是以父母为教育主体、以父母的素质为依托,对其子女进行身心的培养,使子女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村劳动人口流向城市,参与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存在也在所难免。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饰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现象,并以不同形式呈现。
(一)超龄入学,监护不当
由于父母进城务工,家中仅留下“6199部队”,即儿童和老人,而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这就对留守儿童造成了以下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开始务农,承担起了家庭的担子。为了更多的减轻家庭负担,一不小心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错过合适的入学的年纪,错过最容易接受知识的阶段。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会因为陪伴的缺失,心生愧疚,尽己之力给予物质补偿,而消费观尚未形成的孩子很容易因此形成不恰当的价值观。
(二)教育缺失,管理无力
学前教育阶段,父母外出打工缺少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疏于管教和引导,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也或多或少会有所缺失。而陪伴留守儿童长大的祖辈们,由于思想固化和文化素养的限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对儿童的习惯养成和文化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而,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家长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忙于家务学习时间也较为有限,这就导致在学校他们往往容易被顶上“差生”的名号。
(三)父母缺位,性格缺失
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阵地,父母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父母和家庭在儿童的人格养成中发挥着深远持久的影响。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缺位,缺乏关怀和沟通,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进而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尚处于成长期的情感世界极易产生负面的状态,例如表现出沉默寡言,内心自卑,孤僻独行,亦或是通过嚣张跋扈的表象来保护自己,实则将自己封闭在内心的小世界里,这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成长的烙印,难以抹去
即便城镇化的程度越来越彻底,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仍是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曾经的“留守儿童”,现如今已经成年。大部分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沉默、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童年的留守就像是一颗隐形炸弹,埋进了他们一生,映射在他们的生活中。由于缺乏和父母的相处,在幼儿时期没有建立起安全感,长大后依然心灵脆弱、缺乏归属感。更有甚者,由于扭曲的成长轨迹,长大后游走于犯罪的边缘。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维度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且流动性较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从短期来看,似乎是由于城镇化不彻底所引起的,但从长远来考虑,则是社会缺陷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然而留守儿童在跟随父母迁移至城市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居住环境,或者是相应的管理服务措施,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经济层面的原因
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并且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单一,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制约。加之农村地区的人民普遍受到“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影响,生育率较高,需要负担更多的支出,进而难免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就会大幅压缩,每个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质量更是会显著下降。比这更可怕的是农民因为低收入而选择低教育投资,无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师资,进而在人才养成过程中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成年后难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子子孙孙,如此的恶性循环让人无法想象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三)家庭层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最基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家庭。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教育投资的意识不足,例如“花那么多钱念书,将来还不是没用”等等,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使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视野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多数父母认为在外漂泊很辛苦,让孩子留在农村,是心疼孩子,是出于对于孩子的保护,可以让他们少吃苦;此外,从家庭生活方面来看,俗语就说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家庭生活的负担,留守儿童在尚为年幼之时,就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或者襁褓中的弟弟妹妹,从而忽视了孩子应该正常学习和受教育的需要。
四、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深,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为城市建设不断的提供新鲜的血液,但发展的同时,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将仍然潜在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农村劳动力除了农民工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即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还需要国家、社会协同家庭一道解决。
(一)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第一,统筹城乡教育公平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应当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平衡发展是公平教育的起点,公平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受到平等的教育,可以出台相关条例,打破城乡教育壁垒,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机制,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大力支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第二,落实与教育相关的户籍制度。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跟随父母迁至城市,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爸爸妈妈的关怀和陪伴,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愿望,但是美好愿望的实现被现实障碍所羁绊,即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对此,我国完善了户籍制度,使随迁进入城市的留守儿童不会因为户籍的原因而无法与城镇户籍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我们需要将教育资源进一步进行整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新的学校,专为跟随父母来城市生活学习的农村户籍儿童提供入学机会。第三,落实新市民公租房政策,为新市民携子女落户提供便利。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部分,着力于为存在一定住房问题的困难家庭在城市生活中解决安居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还在政策方面提出公租房要优先满足携子女进城务工的人员。在城镇化进程中解决进城务工新市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尽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顺利将子女带在身边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实惠的居住条件,使儿童可以受到较为完整的家庭教育,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第四,落实精准之策。在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相关问题中,精准帮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看待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该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据,我们应努力做到一人一档案,对每个孩子留守的原因加以深层探究,提高帮扶留守儿童的效率。此外,我们还应当依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进行把握,精准定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症结,以便有高效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二)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援助,为学校教育及时补位提供便利条件。我国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提供寄宿的条件。由于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缘故,很有可能使已经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社会各界力量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基础设施伸出援手,改善留守儿童基本的学习环境。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及时补位,让农村留守儿童也有机会可以在教育中成长,尽可能的弥补家庭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二,促进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家庭相较而言,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单一,收入较低,倘若再面对教育成本的增加,很多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让适龄儿童有机会接受本应该享有的教育。另外,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使农村父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给予应有的陪伴和心灵上的关怀。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父母也许会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教育费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也难免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就这一方面而言,农村地区应该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源头解决问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摆脱贫困,尽可能的在当地为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为他们家庭教育的实现增添一份物质保障。第三,关注第二代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但这更是关系未来的问题。第二代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用苍白的童年换来了“中国奇迹”,但由于生活所迫,父辈成长中的遭遇或许会再次演绎在下一代身上。因而,我们必须吸取曾经的“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减少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心理缺陷,避免孩子们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这需要我们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仍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对此,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检查中,将留守儿童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在2016年国务院也颁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这些措施从法治层面为这一社会现象的有效解决提供了重要保障。即便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病毒席卷全国之时,地方政府和志愿者也在努力确保精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多角度采取措施,多方位施以援手,以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尽快得以解决,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敏,黄亚凝.让爱留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雷万鹏,向蓉.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6).
[3]索利巧.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J].学理论,2016(11).
[4]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11月.197-200.
[5]卢鑫鑫.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6]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
[7]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1).
[8]袁宋云,陈锋菊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6(2).
作者:康馨月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