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家庭系统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家庭系统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摘要】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家庭要素残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面临生活照顾缺失、情感心理失衡和品德失教等诸多风险,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构建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社会化的社会支持系统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系统;社会支持

家庭是个人生活、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凭借婚姻关系或者血缘关系形成稳定联系、建立依恋关系。父母外出务工打破了留守儿童平衡的家庭结构,或由祖父母隔代教养,或由亲友寄养,个别的独居生活。本文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做分析,构建以家庭为本的留守儿童关爱社会支持系统。

一、家庭要素残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

家庭结构如同一个三角,父亲、母亲、孩子三方形成亲子互动。[1]这样的三角形家庭结构必须是父亲、母亲、孩子同时存在才会稳定,缺少任何一个角都会使稳固的三角形结构松动甚至倒塌。宝应县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归为三类:第一、单亲监护留守儿童,这类留守儿童多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随父母一方生活的留守儿童。第二,隔代监护留守儿童,这类留守儿童多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随(外)祖父母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第三,寄养留守儿童,这类留守儿童多因父母离异或父母双方外出务工,随亲友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

(一)单亲监护及其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风险

由父亲或者母亲单方教养孩子,这样不完整的亲子关系引致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同时得到父母双亲的关爱。父母某一方长期不参与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会紧张,孩子和父母某一方的情感也会淡薄,甚至出现自卑心理。父母一方管教孩子难免会力不从心,管教不住孩子。此时,如果管教不得当,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愿意妥协、故意或持续地测试极限,这些都是行为问题中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表现。

(二)隔代监护及其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风险

在主干家庭中,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或者祖母照料留守儿童。祖父母大多文化程度偏低,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课业。[2]祖父母年纪较大,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没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祖父母长时间和社会脱离,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不足,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不充分监督,未能惩罚其过失行为。

(三)寄养及其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风险

寄养能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起居,但留守儿童在寄人篱下的生活方式下很容易没有安全感、胆小,不敢与外界沟通,不利于他们的人格发展。父母不在身边,很难掌握孩子的行为动机,无法及时有效地监督孩子。寄养生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他们的行为无法受到父母共同的关注和期望,很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要素残缺,家庭功能也随之弱化,致使他们的成长面临风险,助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我们应该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

(一)家庭情感的需求

家庭成员之间在频繁的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获得情感支持。儿童正是思想形成的起始阶段,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渴望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取得进步时,儿童期盼父母的鼓励赞扬;遇到困难时,儿童会很恐惧,此时需要父母的安慰。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难以顾及孩子的情绪变化,也无法及时给予孩子情感慰藉。[3]家庭的关怀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会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没有心理负担,自在的生活,因此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家庭情感支持的功能。

(二)行为监管的需求

受家庭结构的影响,留守儿童置身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的骤变让留守儿童难以适应和接受。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智还不成熟,没有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父母的监督和管教会出现偏差行为。父母承担了养育和教导子女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需要父母的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三、构建以家庭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失、不可替代的部分,构建以家庭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至关重要。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处在困境中的个体受到其所处社会关系内社会成员的支持。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由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社会支持的主体即社会支持的提供者,主要是政府、社区、社会组织机构、朋辈群体、家庭等。社会支持的客体即社会支持的接受者,本文所讨论的社会支持的客体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社会支持的方式主要包括客观实际的行为支持、提供意见指导的认知支持、沟通交流的情感支持。

(二)以家庭为本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路径

1.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情感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儿童阶段是情感培养的基础阶段。父母即便不在孩子身边,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培养感情。在工作之余,父母要勤与家里通电话,和孩子分享自己一天的工作,关心孩子一天的生活。这样的亲子沟通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彼此了解,父母也能及时知道孩子的动态和情绪变化,促进情感的交流。[5]除了借助通讯工具培养感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定期回家探望孩子,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享受亲子时光,面对面的互动更能培养感情。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监督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社区可以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帮扶措施,社区帮扶者要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情况,提醒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孩子联系,确保父母要持之以恒的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地关爱孩子。

2.强化家庭社会化功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家庭是培养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在身边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种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4]也许父母自身文化素养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此时,需要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父母强化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社工机构帮扶留守儿童家庭,社工要引导父母谩骂是不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要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列举身边朋辈群体的事迹,告诫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发挥家庭支持功能形成家校合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助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不比在家的时间少,学校也担负着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和留守儿童谈心,观察他们的动向。老师也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从专业角度介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理应向留守儿童的父母灌输教育孩子是家庭之本的理念,家长只有形成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才会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5]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形成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展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家校沟通、子女情绪管理等技能培训,没法到现场参加培训的家长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接受培训。

4.构建支持家庭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政府在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政府可以利用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等社会资源取得最大化效益。政府要切实提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全职投入助力留守儿童成长的工作。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服务留守儿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或者创业。

四、结语

城市化的背景下,父母外出务工,原本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松动。家庭结构的引发很多问题,家庭情感的弱化、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家庭环境的变化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家庭以外的学校、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都担负着责任,以家庭为本,整合社会资源来协助家庭行使功能,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6]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家庭环境,家长从自身调整。学校起辅助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最后,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要营造儿童友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若兰.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特征、走势[J].民政论坛,2001.[2]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东奥伦.社会工作视角下父母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8(22).

[4]郭方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J].教育评论,2017(10).

[5]孙文中.家庭为本: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J].开发研究,2016.

[6]高飞.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

作者:王好 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