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境况与关爱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长期与自己的子女分离,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老人居住的情况。这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境况的基础上,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
(一)家庭生活境况
农村父母由于进城务工等原因而不能和孩子长期在一起生活,导致农村孩子大多数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抚养。爷爷奶奶由于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对于儿童生活照顾的方式与父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于儿童健康饮食以及营养搭配方面,产生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摄入的营养不均衡,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问题。同时,爷爷奶奶在照料孩子过程中,不注重孩子时间观念、卫生习惯的培养,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一些生活陋习,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二)教育方面境况
目前,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推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保障,但是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长期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对于孩子的学习互动、家校互动缺失,造成家庭对于孩子教育和学习的正向引导不足,影响孩子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儿童正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黄金阶段,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老人在监护和照料孩子过程中,往往对孩子学习和闲暇时间安排缺乏引导,导致易于染上网瘾等恶习,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三)安全方面境况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以放养式的模式进行管理的,平日里家长均忙于农活,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农村儿童安全事故,比较常见的有触电、溺水、火灾等。留守儿童因为意外事故受伤的概率高达46.8%,比非留守儿童高出了14个百分点。因此,安全隐患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心理健康境况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再加上隔代监护人教育方式的不当,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缺乏沟通交流、不善于表达自我、生活孤独、心理缺乏安全感等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内向、心理闭塞、抑郁等心理疾病,这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倾向培养。同时,老人监护孩子,缺乏对孩子在对待物质、金钱态度的引导,以及处理矛盾方式的引导,影响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
农村地区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了解留守儿童
要想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首先要全方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对儿童的生活、教育和心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关爱留守儿童。对此教师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境况进行建档,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并且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定期的沟通交流,以家校联动的形式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关爱留守儿童。
(二)加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源自于内心的自卑,觉得自己没有父母的关爱。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定期家长与孩子进行联系,教师引导作用,一方面要与家长进行联系来鼓励孩子,让孩子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孩子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或者电话交流,让孩子能够充分的与父母进行沟通。
(三)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关爱,其内心大都比较自卑,再加上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监督引导,其大多数存在一些坏习惯,甚至会出现打架、旷课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并且及时表扬,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进而逐步的融入到学校环境中。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
调查中发现,我国未成年人受侵害以及自身犯罪的案件中,有75%左右的案件都是发生在农村地区,并且农村地区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有85%左右的儿童都是留守儿童。所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对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校园教育中向孩子传输法治观念,多介绍刑事案件,让孩子能够树立法治观念,避免误入歧途。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此教师要多关心爱护留守儿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且教师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并加以引导,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总体来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全方位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呵护,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全面健康的成长。同时,完善老师、家长、社会和孩子的沟通机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沟通,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的协作。
作者:张飞飞 单位: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武沟乡椿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