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析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时期党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回首过去,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的失衡,农村地区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领域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公平

党的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觉得,这里面有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公平、质量、优先、人民满意”。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此处的质量不仅指升学率和毕业率,更应该用人民的满意程度来衡量。

一、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学龄前教育的缺失

学龄前教育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首先,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幼儿园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幼师年龄偏大,对最新的幼教理论和方法了解较少,大多数幼师学历较低,很少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老师对学龄前儿童的关注点大多在身体照顾上,较少关注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其次,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大班额现象尤为突出,师生比例失调,且学习内容功利化,很多幼儿在学前班学的内容是即将要在小学一年级学的内容,如此“超前教学”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寄宿制学校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如今在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寄宿制学校数量增多的同时,其整体质量并没有同时跟进。条件落后使寄宿制学校难以留住优秀的教师,师资匮乏导致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总的来说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寄宿需求,依然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卫生不达标、学生业余生活单调、学生营养状况普遍欠佳等一系列问题。

(三)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机会不足

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重灾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初中毕业后终止学业或半路在高中阶段辍学。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不得不很早就在家从事劳作或是分担繁重的家务,这减少了他们投入学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高中阶段教育并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体制范围内,农村家庭难以负担起高额的学费,致使留守儿童较多倾向于放弃在高中的求学机会或选择中等职业学校。

二、农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建构

(一)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学龄前教育

首先要提高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的资助力度,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和规模,增加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建立统一的幼师资格评定标准,保证幼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幼儿园教学设施同步跟进。同时,考虑到留守儿童身份的特殊性,可以尝试在农村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中心建立起来以后,可以将该地区的留守儿童吸纳进来,使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在托管中心接受全天候的托管。

(二)构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科学运行机制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本着方便当地学生上学的原则,二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可以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合理配备学校教职工人员,以便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有序开展。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承担了学生生活与业余活动安排,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把学生学习与业余生活结合起来,以保障学生寄宿生活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同时,加强舍监的责任意识,舍监的职责是“教师”和“家长”兼而有之,以保证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

在新时期,应继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农村地区高中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优化高中办学设施和条件。三是要弱势补偿,建立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资助就学制度,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种政府补贴的专项资金,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平等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曲正伟.城乡一体化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定位[J].东北师大学报,2009(4):77-78.

[2]王林,董晶,仁义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J].新农村建设,2014(6):102-103.

作者:马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