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2013年全国妇联在《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全国有21.88%的儿童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四川、广西、贵州等。其中贵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达314.28万,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5.15%。

一、毕节市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健全家庭留守儿童的“幸”

健全家庭的留守儿童相对还好。其中一部分留守儿童自出生不久便营养不良。相当数量的农村父母为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双双外出务工,将处于哺乳期的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致使婴儿得不到足够的母乳喂养,从小营养不良,进而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另有一部分儿童相对“幸运”,母亲会将孩子照顾到两三岁再交给老人照看。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便能茁壮成长,并不会注重饮食搭配,只吃当季蔬菜,肉类成了孩子的奢侈品。此外,在农村家里都有繁重的农活,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分担照顾家禽、收割庄稼、搬运粮食等家务。留守儿童摄入的食物营养不足,加之承担了繁重的农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育。

(二)非健全家庭留守儿童的“不幸”

造成非健全家庭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多是经济条件差、父母离异等。许多年轻人进城务工,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恋爱观浅薄,致使有些女孩未婚先孕。生完孩子送回老家,前期还勉强过活,日子久了越发难以忍受,便会悄悄离去。此类孩子是极其不幸的,从小便彻底失去了母爱,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孩子成长成才。

二、毕节市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

(一)家庭教育不足

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有的父母即使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因“城乡二次元”制度,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还有相当多的家庭仍坚持“读书无用论”,对教育持消极态度,女孩更是如此。送入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父母一方在家的,因家务、农活不断,也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学校教育缺失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一块,存在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农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教授,极易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他们认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此时更需要老师通过严格的教育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但这更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胆怯、畏惧等心理。留守儿童回到家中本就没有父母引导教育,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比如害怕老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与同学交流等,进而导致厌学。因此,应注重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不仅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

(三)心理问题严重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关爱的地方才是家。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一年见一次的父母是十分陌生的,“父母”二字,也只是一个代名词。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松散,感情寄托缺失,极易造成心理、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都要尽到监管责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第一,针对留守儿童数量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摒除重男轻女思想,做到少生优生,提高生育质量。第二,针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足问题,有关部门应落实学校营养餐计划,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按质按量享用营养餐;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扶贫工作,确保留守儿童不会缺衣少粮。第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在建制村增设阅览室,以供留守儿童学习。

四、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某个家庭、地区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同时,各界社会力量也应该对他们予以关怀,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王娅娟 陈跃玲 黄柳 王丽莉 吴宇 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