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利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将影视资源引入教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生态度,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影视资源;探讨
近年来,关于历史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在荧幕上,给人们指明了方向。历史影视作品中渗透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假如在历史教学当中引入历史影视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影视资源在视觉与听觉方面,使学生在画面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
一、影视资源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投入,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培养兴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影视资源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2.促进学生的成就动机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著名人物的影视作品。比如,《百年恩来》等,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在精神上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不是对历史的单一再现,其渗透了作者对历史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及总结等环节来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思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深刻认识历史、历史文学、历史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最关键的部分,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为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因此,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出历史知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如《人民日报》中关于水稻一亩产万斤的新闻,学生在看报道时一定会有所疑问,肯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这种现象中能获得哪些教训,世界又对此作何看法?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重点,对于学生易懂的地方应当少讲,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应当详细讲解。
3.利用其他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只依赖教材,还可以结合身边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开展小规模的拓展教学,比如,展开小型的历史讲解,邀请校友来学校讲他们成长的历史,或者在学期结束时,以家乡的历史或旅游见闻为材料布置历史作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
现阶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弘扬爱国精神。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可以引入《甲午风云》的电影,让学生学无畏的英雄气概,使学生从电影中看到爱国主义情怀并不是空谈,要从实际做起,使学生自主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国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总而言之,历史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影视作品具有丰富的资源,能使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对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切入点,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利用其他社会资源丰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使教学不断趋于完善,以此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康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蒙古族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高洪.浅谈云南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23-124.
[2]沈荣先.让课堂活跃起来:论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6):13,15.
[3]欧阳光.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20.
[4]游锦寿.挖掘图片资源,强化视觉功能:浅谈高中政治新教材图片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61-62.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探讨
阅读能力是指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是一种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表达的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石,对学生思维习惯、书写能力的养成,包括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以下将讨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资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重难点、核心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一是读每个单元前的知识概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知识概述。授课前,教师要求全班学生齐声诵读,初步从整体上了解单元知识构成;授课完毕后,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齐声阅读,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二是读教材中的重点段落。主要借鉴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逐字逐句地解读,对历史史实进行剖析。在读这些重要段落的时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读历史概念、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或运动的基本方法。如在讲“分封制”这一历史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给每位学生一张“资料卡片”,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资料卡片上需要填充的内容(目的、内容、对象、作用等),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资料卡片,对分封制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交流、研讨彼此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点拨,同时补充一些资料,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并进行应用。最后,为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程度,教师还可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分封制”,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当然,历史教材需要阅读的内容还有很多,如阅读“历史纵横”可以拓展、丰富知识内涵;阅读“本课要旨”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核心、主干知识;阅读“学思之窗”不仅可以延展、关联学科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读史料一是历史资料。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模式:提供史料—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勾画包含有效信息的字句—结合所学,对勾画的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析、概括,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但是学生参与面不够宽,仅是个别学生积极参与。还有另外一种读史料的模式,这种做法可以覆盖全体学生,但选择的史料不宜过难,要让学生诵读一两遍之后就可以理解并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如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教师提供了七则史料,要求全体学生出声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史料中蕴含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谁最先读出来谁表达。史料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前六则分别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影响,第七则材料是综合的、包含多角度的影响,是对前六则材料的总结。这些材料蕴含的影响,有的是教材中提到的结论,有的则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这种阅读史料的方式能够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文学史料。教育改革强调建立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那么教师的课程资源理念就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与学生生命成长有关的校内外资源都可以被视为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必须擅长“穿越”教材边界、学科边界、学校边界、学区(区域)边界、社会(生活)边界来拓展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消化更多的广义课程资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资源,会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文学资料作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获取历史信息,实现“文史结合”。
二、以历史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为主要途径
课外阅读有关历史的读物,是学生学习历史、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读物有很多,如各种专门性的和通俗性的历史读物、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有关的历史文献等。为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知识宽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安排历史阅读任务,还可以围绕学习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使阅读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另外,学校也可将历史阅读活动开发为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认知情况,选择适合的历史读物,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多种形式输出阅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开展历史阅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展历史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是传承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学要确保阅读的有效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资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
补充文史资料或者课外阅读历史读物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资料或书目。选择的资料或读物过难、过长,则不易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提高历史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就是选好资料或者读物。
2.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输出或评价教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指导学生阅读,都需要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阅读所得。如结合阅读内容,设置有效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从材料或书目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指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并在小组或班级内展示、交流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阅读环境,采用“读”“写”“说”“思”等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获得和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历史阅读活动的实效性。
3.教师要起到引导和陪伴的作用
教师在历史阅读的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要适时指导、点拨,充分发挥导师和陪伴者的作用。如在选择资料和历史著作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成果输出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艺、体会成功创造条件。
作者:牛广芬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方式
摘要:
针对目前多数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历史的研究从中获得知识、信心与快乐,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方面:学习兴趣、求知欲等都有引导与促进作用。针对高中学校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多是死板的历史知识传输,这种填鸭式教育不仅使学生渐渐对历史失去了研究兴趣,历史老师也会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厌烦。教育方式亟待改革,教育部也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在2001年,教育部将其列入课程重要内容,并贯彻在各个学科,从而历史学科也在不断进行试验,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将从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分享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教学中,并发挥其作用。
一、引导学生确立切实可行、从实际出发的历史研究性专题
在确立专题时,历史老师应依据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首先不能脱离历史的真实性,历史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在确定题目时不能违背历史科学性。然后老师在引导学生确立专题时要考虑专题的可行性,从专题研究的使用工具、研究角度、范围、难度等多方面考虑,使专题研究既不超出学生的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使学生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另外,历史性专题的研究基于已有的科学研究之上要有所创新,才能够凸显专题的研究意义,也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与研究学习能力。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研究性专题,敢于挑战难题,敢于创新。
二、历史研究性专题的研究中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1.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表扬其提出质疑的勇气
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都应首先对其勇气予以肯定,然后对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评判问题的价值,这是一种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初步研究中,学生势必会有很多疑问、不确定等待老师的引导和肯定,此时老师就要发挥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适当的引导会解除学生的一些疑惑,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有一定技巧的,教师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反省自己的研究方式是否过于局限,研究内容是否过于简单,所以教师提出的矛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继续更深入、更广泛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权威性材料,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更好地把握专题的研究方向,避免跑题。
三、专题的确定要充分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从历史老师口中获得历史知识、历史课外知识,从教材中得到历史知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专题研究性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1.教师可以尽管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学生翻阅课外书籍,学习记录历史知识,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这些都是他们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老师不应插手太多,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是学生真正提高的部分。
2.教师在指导方面要有一定的技巧
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指导,给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研究角度,而不要过多地提醒。另外,教师应该监督学生的研究过程,监督他们自主思考,而不要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最后,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去研究好专题,享受研究学习的过程,努力提高自己。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时,学生的兴趣确实比平常高涨了许多,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地在班内探讨问题,并且学生基本都认真地去准备,研究学习,最后倾听学生的感受,收获颇多。虽然这一次学生专题的选择可能不富有创新性,但是鉴于这还是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相信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教学中时,学生能够从课堂历史知识学习或者课外阅读中得到启发,提出富有创新性的研究专题,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传统教学方式下在教育改革中迈出的新的一步,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要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真正作用,就要正确地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应尽快地正式应用到教学中,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一种进步。
作者:李凌 单位: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
我国是一个流淌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中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教师有能力更有责任将历史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利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传递教授给高中生,并且也应当规避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利思想,让高中生免受其侵袭,最终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作为教师,理应积极向高中生宣扬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但是它也具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腐蚀学生的思想,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警惕不良的传统文化玷污学生的心灵。以下笔者将结合传统文化的概述和内容,浅谈如何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传统文化,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传统文化的概述及内容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一种能够反映我国民族特色,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特性和风貌,其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涉及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诸多方面,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作为炎黄子孙,高中生理应溯本逐源,知晓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并且在精研的基础上很好地发扬光大。但是,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对此我们应当本着一颗批判继承的心,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教材有效地传递给高中生。而对于一些不良的或过时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习俗应当积极抵制。如此,可以保证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做到恰当合理,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立足历史教材,挖掘有价值的史料
高中历史教材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根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当紧紧围绕历史教材进行,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一样。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和发掘历史教材中一些具有传承价值的史料信息,将这些信息在详细讲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承接和弘扬。例如,儒家的一些经典文化是我国早期乃至现在依旧适用的,如仁、义、礼、智、信等。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但是教师也应当知道,这都已成为历史,也就是说,已经成为不可再现的事物。那么想要有效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真相,就必须借助史料,结合历史教材,尽最大可能帮助高中生还原历史的真相,让高中生了解当初最真实的传统文化。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课,向学生很好地传递儒家经典文化。儒家的孔孟之道在我国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身为高中生,如果将来具有从政的理想,很有必要知晓孔子提出的“德治,仁者爱人”和孟子的“民贵君轻”,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落到实处,让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进行下去。
2.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有效传递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结合教材的情况下还应当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历史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大量的历史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因此,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机械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下去。例如,在教学第三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时,这一课涉及长城、秦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本节课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高中生在课前预习,并且搜集更多的有关我国历史遗留古迹的文献或者图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或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影像资料,以此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打造高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面貌。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开展历史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在以前、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发扬下去,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以上对策,立足历史教材,挖掘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以及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高中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蒋小红 单位:四川省华蓥中学
参考文献:
[1]郑琳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的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钟华.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与感情教育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应该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再者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揣摩,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将情境教育与感情教育结合在一起,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通过对高中历史知识传授的特点以及对历史教育中隐含的感情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感情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从而总结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
历史教育;情境教育;感情教育
一、感情教育与情境教学的主要内容
情境教育就是教育者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计划,并开展具有感情因素的教育活动,充分地利用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所谓情境教育,就是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取得进步。因此,窃以为,情感教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中历史教学将情境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主动探索式学习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课堂形式上的热闹,而是为打造高效课堂,推出了主动探索式学习方式,即是将同学们的“我不想学习,有厌学情绪,被家长和老师逼迫,不得不进行学习”的观念转变成“我要学习,有一个问题我还没有想通”,当学生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还怕其学习效率不提高吗?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于历史文化的探索交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尽量多地去查阅一些关于所学内容的资料,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二)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半时间都是通过问题来对学生展开教学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证明,在一节课中,能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就算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内容较浅,学生也可以掌握很多的知识。孔子曾经说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教职人员,如何在传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积极性,才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当今的教学模式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举个例子,在讲解虎门销烟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利弊,你是否同意这样做。这样,便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全面地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三)通过引入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情感教育,首先是以生活展现情境,通过从生活中选取的典型场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其次是用实物来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设置背景,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借此来演示某个特定的情境,加深记忆;最后是用音乐来渲染情绪,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能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加直接、更丰富的心灵感受,便于学生理解。
(四)利用教材中的信息来创设情境,实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降,恰恰相反,这更能够突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相关信息来创设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以及兴趣,并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体验、感悟,进而将现实生活与趣味性进行连接,将课堂中所讲授的历史知识合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两者相互融合并不断地完善补充,这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以及教师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手法是保证学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和深刻理解知识的重要教育方式,因此两者的结合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提升学生对情感的领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而这些对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利华强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全南中学
参考文献
[1]索南措.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路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143.
[2]曹亮.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进行结合[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59.
[3]刘凤云.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情境教学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1(20):178-179.
[4]吴宏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要点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6(2):6.
[5]陈峰.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4(1):67.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的运用
历史是一门文科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需要记忆大量的史论、历史时间,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历史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历史事件都是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中,从而让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高中生对于故事有着浓厚兴趣,利用这种故事法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获取快乐的同时掌握知识,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此,笔者就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引入有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故事前,一定要深入地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将故事引入课堂中,切忌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故事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对日本发动侵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大致列出了日军侵华的过程:我给学生列出了1931年到1945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帮助学生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在讲解这部分内容前,我还搜集了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暴以及革命先烈的伟大。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力十分集中,同时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也不忘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如在讲解“七七事变”时,我既讲了一些革命英雄为了抵抗日军侵略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又将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等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在故事中收获知识。接下来,我对日本在华所犯的罪行进行了分析,如讲述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实验残杀中国人的故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这段史实,我还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历史资料照片,以便让学生根据这些照片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日军的残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入了有效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我将故事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一种听故事而不是听课的感受,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自身素养,有效组织教学语言
教师在引入故事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高中历史理论性是较强的,故不可让学生只是将历史当成故事,而使他们忽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利用有效的教学语言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导语,然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灵活地将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又能掌握历史知识。当然,教师不仅要保证语言精练,而且还要反复推敲用词是否得当,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最后,在讲解完故事后,学生的知识是较为零散的,所以教师还要进行总结,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我说道:“如今我们享受着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可是这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那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这段历史。”首先,利用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在讲解这段历史时,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问题,像“三大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及“三大改造存在着什么问题”等,这样便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最后,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列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利用历史故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授课前都会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存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在利用历史故事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切不可将故事单纯地作为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在讲解故事时,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引入课堂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短片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利用相关的短片剪辑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这段历史。在播放短片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思维是处于游离状态的,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扮演了一个念旁白的角色,用语言叙述这些资料短片,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有效地发挥了故事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短片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大脑也没有停止运转。这时,将故事引入教学中就不单单只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是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总之,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教师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将故事有效地引入教学中,发挥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结合合理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作者:夏伟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摘要: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多种手段的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问题;兴趣;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课改。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新课改,以新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不论是哪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必须做到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笔者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低下。造成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都应该认清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新时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能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新时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谈谈应该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历史学习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历史学习存在着偏见。他们认为,历史学习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不大,在高中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必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历史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在课下更是不能够抽出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学生的不重视是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历史学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记住之后时间不长就又会忘记,学习效率不高。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方面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懂得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考试内容的灌输,要求学生们对考试内容进行熟练的记忆,以提高考试的准确率,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疲惫。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们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更是增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不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停滞不前,甚至越来越差。
二、新课改下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科的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更是要认识到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为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其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自己的努力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历史学习充满期待。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注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新课改下,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同等的位置之上,教师要做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更加贴心,因此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更有好感,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更感兴趣。
(二)转变教学方法,激活历史课堂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纯知识的讲授不仅让教师感到筋疲力尽,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也昏昏欲睡。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1.分层教学法
由于学生们在智力因素、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学习上他们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全体学生都采取统一的标准,采取相同的方法授课,这种教学形式必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也是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和关键。只有把学生归入到合理层次之后,才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合理分层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层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今时代的一种先进教学技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讲解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外,还运用了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的形式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们的表现更加积极,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些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越性,通过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使历史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轻松,让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收获更多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作者:林鸿英 单位:广西藤县中学
参考文献:
[1]廖明书.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2]王淑艳.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美育渗透研究
摘要: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历史学科内容发现历史人文价值之美,引导学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验美、认同美、热爱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下面,本文就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美育渗透
从本质上来说,美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人实现自由健康地发展,并实现完美的人性。完美的人性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能使人超越有限,达到无限的自由。美育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而且,美育也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涵养道德、提高审美鉴赏为价值导向。历史学科以其丰富、博大、精神的知识,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了解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从中学习和内化正向的知识与精神,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这与历史学科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渗透美育,将能增强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将历史知识学习引向审美层面,赋予历史研究更丰富的解释视角,以及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体验,可谓是当下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教学的审美旨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知识,来记忆历史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以应对考试与升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机械地了解历史知识,甚至因为时空差异,而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结果等,导致学习比较低效,历史与现实严重脱节[1]。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是人们了解过去的窗口,也是进行创新发展的基础,只有以史为镜,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减少探索发展道路中的曲折与坎坷。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内涵比较丰富,既包含了能力要求,也包含了价值追求,体现了历史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历史能给人智慧启迪和灵魂洗礼,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志趣与社会理想,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历史教学的审美旨趣所在。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真、善、美的人理念。从审美的视角来研究历史,可以看出,历史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过程和反思,都深深地镌刻着美育的印迹。选入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素材,都是最能反映社会文明进步和具有积极教育价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而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时代的精英,其价值观与行为,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引发深刻的思考。无论是生产力的进步,还是朝代的更迭,抑或是文化的繁荣发展,无一部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历史教学的审美旨趣,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融汇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和努力。只有以美的视角来审视历史,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发展进步的动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历史审美意识
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历史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历史的同时,自觉上升到高尚的审美境界。例如,对于青铜器的认识,如果从美育唯独进行考量,重点就不是研究其构造、比例、品质等,而是要以审美的想象来认识它,通过青铜器来认知其背后的文化状况、经济与社会状况,以及青铜器自身所蕴含的美的价值。再如,书法、绘画、文物等都属于历史文化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也要从审美的角度都对其进行分析,了解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2]。古陶器、青铜器的纹饰,折射了当时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于精神与艺术的追求。在研究历史文化的同时,学生也能从中体悟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内心深处升华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很多历史事件中,都有历史人物的身影,这些历史人物以其高尚的情操与理想信念,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标杆和精神指引。而在对历史人物的辩证评价中,学生也能自觉地做到辩证学习,发现历史人物的局限,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素质。这也是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
(二)强化学生的历史审美能力
历史内容包括万象,但因所有的事物都具有正负两面性,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汲取积极的、有益的历史知识,接受正向的、健康的历史教育,从而提高历史的美育价值。教师要运用哲学理论,引导学生以辩证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美的价值,在跨越时空的学习对语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塑造起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怀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历史的车轮一直滚滚向前。人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具有璀璨的文化,每一个时期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基础动力和前行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映射了卓越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圆融关系。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要以辩证的手法,对中西文化进行剖析,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根源、人性的善恶、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无一不受到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影响。但美是共通的、超越国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不同,但文化中闪耀的人文之美,却都能给人带来正向的激励。因此,要以审美的视角来解读历史,发现人性的美,弘扬人性的善。历史教学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最好是挖掘本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更深刻地获得审美感受,培养审美情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为更好地诠释和阐述儒家思想的发展,高中历史教材以“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专题,来进行详细的呈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而要在理解儒家思想蕴含的审美价值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实现真、善、美的内化和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渗透美育教育也是践行素质教育、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历史学科教育价值顺利实现。
作者:管春娇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天山一中
参考文献:
[1]韩虹.论高中历史教学与感恩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
[2]徐凤利.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4,(30):67-68.
第九篇: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运用
摘要:
因为高中历史课程的独特性,在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选取一些与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有关联的历史史料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教育界一般称这种历史教学方法为“史料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全面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挑选的准则,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方法,以供其它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原则;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活动的推进,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也确立了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基本教学目标。历史史料作为我国各种历史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只有正确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历史史料,科学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优质的历史教学成果,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挑选准则
(一)以多样性为挑选准则
历史史料的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并不是单单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历史学著作,历朝历代诗歌、古典典籍等都被包涵在历史史料的范畴。而且,除了历史著作、诗歌、古典典籍等文字性历史史料外,一些文物古迹、历史照片、书法绘画、文人墨客篆碑等也都属于历史史料。不同种类的历史史料,其自身特点与自身优势也不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应依据授课内容与实际教学条件,挑取出适当类型的历史史料,有时为了更好满足教学需求,完成教学目标,也可能同时运用到几种不同的历史史料。比如在讲解到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第24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高中历史教师既可以挑选一些历史上我国经济封闭,闭关锁国的图片和经济全球化后我国沿海经济飞速发展的图片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让学生把我国以前的经济发展和20世纪末至今的经济发展作对比,从而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话题;也可以引用其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字性史料,这样把文字与图片结合,加深高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二)以典型性为挑选准则
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还是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一般是四五十分钟,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获取优质的课堂教学成果,历史教师必须注意在挑选历史史料时必须以典型性为挑选准则,从本节历史课基本的授课内容出发,挑取那些与教学内容有较强关联性的典型历史史料,切不可挑选长篇大论的历史文章,免得历史史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引起学生的反感,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单元中的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时,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适当给学生播放一些古罗马文化留存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刺激,再用中国流行的“条条在路通罗马”谚语,切入罗马法的讲解,这种史料教学法要比长篇大论的引用罗马文化材料好得多,毕竟图片能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这是文字比拟不了的[1]。
(三)以趣味性为挑选准则
很多高中生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单调枯燥的学科,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只能是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对于高中生这种对历史学习的不正确认识,历史教师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对其想法进行纠正。并在自己的历史教学中挑选一些趣味性浓厚、生活气息丰富的历史史料,来辅助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消除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单调感和枯燥感,并激发出高中生浓厚的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有位历史教师在教授高中历史必修2中的第一个单元第3节《中国古代商业》的内容时,曾把许多高中生所熟悉的《水浒传》著作中的片断作为史料进行内容讲解,著作中武大郎开了一家炊饼店,上边住人,下边蒸炊饼,武大郎家的正对面是王婆子家的茶馆,一楼是营业室,二楼住人。每天做完炊饼后,无论时间早晚,武大郎都会挑着担子去街上喊卖。许多高中生都对作品描述的这种场景有自己的理解。此时就可以让学生依据该史料对宋朝市的特点进行自由探讨,比如坊和市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早市和夜市昼夜不停经营等,这样既丰富本节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
(四)以科学性为挑选准则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挑选的历史史料数量巨大,范围宽广。但是在选取历史史料时,必须坚持一定的科学性原则,尽量挑选那些来自正史的相对可靠的历史史料。对于各种影视综艺和穿越类小学中介绍的历史资料,最好再专门的考察探索一番,确保它们无误后才能正常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高中教学历史中料的可靠性与可信性,还可以防止学生误读历史,造成高中生基本历史认识的错乱。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方法
(一)利用适当的历史史料,营造浓重的历史氛围
利用适当的历史史料,营造浓重的历史氛围,对于高中生借境入景,自然进入历史学习,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对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的《祖国统一大业》内容进行授课时,有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展示了一枚《祖国江山一片红》的邮票图片,此邮票图片是1968年在北京发行,以众多红旗组成的红色海洋为背景,工农群众在兴高采烈地欢呼,在邮票的最上面绘有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外全部被染成红色。该教师以这枚邮票为历史史料,立刻把学生带进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都进行了统一,唯独台湾仍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历史情境中,为教师讲解《祖国统一大业,成功营造了浓重的历史氛围[2]。
(二)依据历史史料,科学提出历史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调动起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高中生自主地进行思索与探讨。但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以历史史料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尽量提出一些与历史史料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求知欲。比如讲到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第一册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把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写作的《红与黑》作为历史史料,本文学名著主要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教师可以依据本书提出“这部作品反映了法国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在这个时期法国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法国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最后就会逐渐探讨到欧洲资本政治制度的扩张上[3]。
(三)以历史史料为论据,证明历史观点的正确性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和典型的时序性特点,这是其它的高中学科所不具备的。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历史教学的全部内容都是木已成舟,无可更改的事实。高中生学习历史只能对这些既已发生的历史事实全盘接受,而不能进行丝毫的更改,更不能亲自去见证和体验相关的历史场景。基于历史教学的这种特殊情况,学生对某些历史知识难免会一知半解,不能完全吃透。一知半解,没完全吃透就容易淡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保证优质的历史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教好,还要保证高中生能够完全理解,牢牢谨记。这时,历史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历史史料就应该是比较典型、权威、可信的资料,史料所反映的内容也必须是曾经刻观存在过的。然后教师利用这些曾经刻观存在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为学生证明某一历史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领悟能力。比如在讲到近代中曾开展的反侵略斗争活动时,可以把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中的部分不平等条款引入,用这些具体的不平等的条款内容作论据,来证明“外国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这一历史观点的正确性。再比如在讲解辛刻革命战争时,要论证“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观点是否正确时,历史教师可以用许多高中生熟悉的鲁讯小说《阿Q正传》里面描述的农村实际情况作史料去证明辛刻革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辛刻革命的革命成果应该得到积极肯定,但是在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许多的平民并没有真正了解清楚辛刻革命的性质,辛刻革命对他们来说几本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说民主共和的观念在当时深入人心,是有点片面。
(四)用历史史料作辅助,攻克历史教学难点
高中历史教材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准则,所以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史料法教学,也要注重参照高中历史教材。高中教师要从历史课的授课内容出发,以历史教材为基本教学依据,把历史史料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整体布局,科学优化,把高中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高中生对历史信息的提炼技巧与学习才能。
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方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史料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丰富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作者:杜常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文娟.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4,(2):69.
[2]占素娇.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问题--以《先师孔子》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4,(1):128,129.
[3]朱知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8):318,319.
[4]蔡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徐小红,顾元忠.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8):103-104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时代性应用
摘要:
从传统的教学理论而言,不管是近代史、古代史,还是世界史,主要指对人类社会已经发生的行为、事件以及对这些行为事件进行系统的记载、分析和诠释。这是一种比较陈旧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历史属于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坚持时代与历史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全新的学习视角,全方位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潮流,达到“以史鉴今”的愿景。
关键词:
时代因素;理论依据;历史教学;教学观念;高中历史
从传统的教学理论而言,不管是近代史、古代史,还是世界史,主要指对人类社会已经发生的行为、事件以及对这些行为事件进行系统的记载、分析和诠释。这是一种比较陈旧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历史属于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坚持时代与历史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全新的学习视角,全方位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潮流,达到“以史鉴今”的愿景。
一、高中历史课本中的时代因素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不管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知识,都隐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并由此折射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时代性。
1.在中国历史中,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以科学技术为例,当学生学习我国航天方面取得伟大成就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诸如通过科学家们的辛勤奋斗,“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顺利地携手遨游太空等事例。
2.在世界历史中,无论是欧洲、亚洲,还是非洲、拉丁美洲,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和平发展是主流,但战争风险依然存在,教师可以结合我国钓鱼岛、黄岩岛以及叙利亚等局势进行分析、探讨。
二、高中历史教学适度性的理论依据
1.高中历史教学时代性的本质就是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用凸显时代的精神重审历史,对历史做出时代性的新诠释。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可见,在研究历史时务必以现实问题为立脚点,否则研究史学就没有任何意义。
2.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高中课程内容应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合理精选体现当代社会的突飞猛进,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调整、更新体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时代性
体现高中历史教学时代性的元素不胜枚举,但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学主体学习三方面。
1.教学手段运用时代性。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些教师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讲授历史的时候远离当今的现实,如果我们想办法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氛围之中,切身体验“真实化”的行动与事件,那就一定能让他们产生“流连忘返、身临其境”的愉悦情绪。诸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视频画面、悦耳的音乐、鲜艳的历史图片,使历史内容立体化地映入学生的眼帘,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心理刺激和感官刺激,逐步感悟发生于过去时代的“血雨腥风”或“阳光明媚”,从而顺利掌握新知识,激活创新思维活力,陶冶高雅情趣,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可乐。譬如,我在执教《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的“接受二十一条”时,就用课件播放了一只丑恶的白毛猪和一只黑色的哈巴狗,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上了配音,让学生感同身受,学习兴趣倍增。
2.教学观念的时代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紧紧把握两个“务必”:第一,务必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既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诸如通过对老人的采访,了解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情况,也可以从报纸、电视新闻中来分析一些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认清当年的真实历史。第二,务必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高中历史内容繁杂,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搜集,不断丰富历史知识。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英雄人物,并把这些人物的解读和当今的小悦悦事件和药家鑫事件结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教学主体学习时代性。综合历史的呈现形式,我在执教《“”的十年》一课时,组织了采访活动,制定采访内容、带领学生到社会上采访“见证人”,做好采访记录,从而成功化解教材空洞抽象的矛盾,除了了解“”期间国民经济萧条、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等情况外,还让学生深入社区(村)居委会仔细聆听历史见证人对“十年浩劫”的评价,许多学生走进了当年的历史岁月,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感悟,而且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蹉跎岁月,滚滚向前,学习历史,日积月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愉快的“拥抱现实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历史,用实践活动感悟历史,让学生愉快自己走进历史,让历史活在学生心中。
作者:顾培培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