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综述(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综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图式教学法

【摘要】

初中历史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学生觉得历史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对这些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学生觉得历史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难以找到历史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历史缺乏系统的掌握。图式教学法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被越来越多教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巧用图式教学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这一中心论点,先浅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式教学法的意义,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图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图式教学法;初中历史;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图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教学知识以图表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脉络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水平。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科目不知所措,对历史时间、事件、关系等混淆不清,难以掌握历史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式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板书、提纲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图式教学法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堂讲授的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梳理清楚,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构建知识体系。初中历史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觉得很凌乱,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又多又乱,当时学习时勉强能记住,学过之后再回头全看一脸茫然,学习效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教学中运用图式教学法,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表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式教学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关系归纳成理成条理清晰、生动形象的结构图表,可以让学生理清头绪,专注精力分析思考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图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数轴图。初中历史要求学生掌握年代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很多学生难以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容易把年代和事件的时间顺序记混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数轴图的图式教学法,将历史事件和发展走向归类排序,以清晰的数轴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明确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发生的重要事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轴图示的方法,梳理公元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教师可以以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为时间远点,概述列出这个时间点之前的原始社会和尧禹时期奴隶社会的时间进度。然后沿着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列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等朝代的时间段,并在时间段中标注发生的重要事件,将公元前朝代的起止时间、重要事件、社会性质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2.坐标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到地理方位的知识,比如国家的相对位置、城市的分布、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往来等,历史朝代和事件太多,学生容易混淆事件发生的朝代,或者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或国家之间的事件往来等。采用方位坐标的图式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唐太宗时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方位坐标的方法,画出唐朝和几个少数民族的分布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将唐太宗时所处的位置画在中间,吐蕃画在西南方向,回纥画在西北方向,??族画在东北方向等,然后分别标记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如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这类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3.思维导图。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分析能力,把历史学习弄成一堆乱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章节之间的关系网络,准确把握初中历史的框架要领和逻辑关系。例如,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史从章节上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哪几部分?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近代化的起步又有什么重要事件呢?学生会在近代化的起步后面列举出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等。按照这种树状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边想边画,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轴图、坐标图、思维导图等图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者:李燕 单位:淮安市文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锦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图式教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76.

[2]郑玉雪.初中历史教学中图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6,01:77.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所以对人才的培养也更加看重,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因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的历史教学也在改革过程之中面临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因为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以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因为形式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篇文章对于情景教学的方式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历史的教学方式增添新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手段便是情景教学了,如果它能被正确应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便会更加容易,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在课堂中还能提高历史学习的实际效用。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孩子的历史启蒙阶段都是从初中开始的,都从初中开始接触历史,一开始接触历史,孩子们会觉得历史概念晦涩难懂,对于历史知识掌握也就不是很牢固,所以就很难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于是便有了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因为历史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进行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事件进行情境模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教学,它把课堂中书本上的知识用情境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从中得到感性的理解,并且能够加深理性的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此还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还能完成预期的历史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不仅要注重历史,再现历史环境,还应该把特定的历史情感氛围烘托出来,学生不仅仅要对历史人物所在的位置,背景,时间,地点,身份等有所了解,还应该对于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从中寻求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运用

1.利用好教学资源,以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因为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在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特别丰富。比如历史书籍,资料,文献,影视作品等我们都能够运用。为了促进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以多元化的手段来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2.完善学生历史情境自我创设的环节,增强课堂参与度。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读,初中的历史教学应该在课堂中以课本就基础进行广泛教学,在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增添一些课堂表演的环节或者其他多项课堂任务,使孩子们参与到历史情景模拟中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影响,还能使孩子更多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如果孩子们自己参与到情景模拟当中去,当他模拟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为了达到模拟的效果,他就会从扮演历史人物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当时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很快进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去,并且为了演出效果,就会结合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进行诠释,就更能体会到方式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此的参与型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对于社会矛盾的发展和历史规律的发展进行深刻体会,在冲突和各种矛盾之中就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丰富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对于不同问题。学生会进行不同的思考,所以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丰富问题的情境创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多样性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历史情境,学生也能进行多样性的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比较课本中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将三个国家的革命进行对比学习,比较三个国家革命的异同,通过还学生比较的方式,学生们会进行更多的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考,也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想,这样多样化问题的提出,就会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独立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

4.拓宽情境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历史的严谨性。我们在不断拓宽情境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注重历史问题的严谨性。这是我们必须要注重的一点,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求我们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去进行历史教学,对于历史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不能为了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去篡改和扭曲历史。有的历史剧,为了增添历史剧的可观看性,对历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所以在运用丰富教学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进行情境设计。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教学的方式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的了解,也能在整体上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历史情节多样化,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而且要特别注重历史教学的严谨性,把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作者:孟海波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在新课改深入贯彻实施中,初中历史作为基础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也肩负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作为知识的导航者、传授者,历史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历史课程性质,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提高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面对更具时代特征与时间追溯的历史教学而言,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认真面对知识薄弱点,认真总结分析新课标历史上的问题,认真去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使历史成绩得到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也不再遥远。初中历史课程在内容上更强调学生个人观点和意识,因此在组织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关键。学生如果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有益于自身潜力更好发挥,有助于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体现出主体地位,有利于初中历史学习质量实质性提高。自主学习与历史教学特性紧密结合,要有效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齐抓并进。

一、创设历史情境,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将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将是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对真理进行探知,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思想。自主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的首要内容,老师将花更多时间精力用于帮助学生培养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树立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用意识、思想来驱动自主学习,实现历史教学进步。面对意识树立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借用历史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来对构建创造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树立道路。例如,在每节历史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框架范围内,结合自己丰富的从教经验与历史事件,来建设历史情境,再在课堂上辅以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互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原因结论产生兴趣,并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索求知欲望,在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基础上,能在课后积极通过书籍、网络、报纸等方式拓深对该历史知识的熟悉掌握,让学生在寻找历史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自学的乐趣与找到答案的满足感、获得感有着直观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乐趣的吸引下,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对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开端。

二、创建自由课堂,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在学生有着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后,教师在接下来的历史教学中要“趁热打铁”、乘胜追击,通过创建优良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满足其自主学习愿望提供保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围绕自由课堂建设,建设具有自主学习氛围的历史教学空间,达到教学目标完成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该通常做法,教师先腾出15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自由学习本历史课内容,学生在这个时间段时,可以对事先收集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可以与同学一起探讨该堂历史课堂内容,通过前面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着更为充分的认识,形成自己对历史内容乃至自主学习的独特理解,起到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看法可以充分表达的多重效果,既肯定了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又起到教学的目的。

三、创造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效果的增加多依赖学生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与学生质疑能力分不开。有效的质疑可以显著帮助学生扩大自主学习能力,更加得心应手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到教学工作当中勇气更强、表现能力更佳。教师要创造质疑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思维去寻求解惑,鼓励学生勇于怀疑,对于疑惑敢于提出,通过自己努力去寻找答案。例如在“原始人类”历史知识讲解时,有学生提出早期人类编制衣服用的是鱼刺,那么缝制用的线是什么材料?老师在学生提出这个质疑的时候就应进行相应引导,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发挥想象力,大胆推测,再带领查找相关资料,寻找满意答案。通过类似系列的举措,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加踊跃、活泼,对知识的探求更富有勇力,不再被动接受,有着自己的方法,搭建出良好的思维和框架,使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多数讲解仍旧较为落后传统,主体仍然没有转变为学生,仍然偏向在历史课堂上已自己成人的理解来讲述历史人物、事件,学生接受知识还是被动、从者地位,用背诵方式学习历史知识,没有自我思考。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要持续创新提高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思路,勇于改善、改变课堂教学环境,运行先进的教学设备,扩大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将研究性学习、自学等方式贯彻历史教学始终,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张骞通西域”历史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古典文明时期几大文明中心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往来,再联系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历史性事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着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有效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要多从正面积极评价学生课堂活动情况,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感、收获喜悦感。

结束语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初中生历史学习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发展趋势,教师要进一步开拓教学思想,拓宽教学手段,以有效激发学习历史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形成勤奋探索态度,为整个初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闫水英 单位:江苏省沛县安国镇安国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翠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31):84-84.

[2]杜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1):102-102.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影视作品运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教学呈现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在使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应该遵守大胆、巧妙、谨慎三个原则。

[关键词]

初中历史;影视作品;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教学呈现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重要的初中历史课程资源。优秀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还原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且能够带给学生逼真的现场感和多样的反思。但如何在众多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挑选出优质的影视作品并加以恰当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挑选并恰当运用影视作品要遵守大胆、巧妙、谨慎三个原则。

一、大胆,敢于使用影视作品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影视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可能。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有如下优势: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现场;最大限度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帮助学生拉近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相比较上课而言,影视作品可以带给学生较强的视觉感受,让原本觉得知识枯燥的学生也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得知识可以被更好地吸收。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和历史有联系,而学生都比较喜爱看电视剧,虽然有些电视剧情节、内容会给学生带来误导,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剧中的历史情节为学生了解历史带来了乐趣,对拓展学生知识面也有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大胆地使用影视作品,当然也要注重方法,最好是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学习历史的大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历史的奇妙所在。

二、巧妙,选择合适时机使用影视作品

时机的选择一直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开讲的时候就巧妙地使用影视作品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为高效率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比如在上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场景和日本侵略中国的恶劣行径,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教师在播放这部电影时,应该抓住时机巧妙地指点学生,让学生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这样一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由于多种原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有一些难点无法直接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此外,课堂小结时,也可以运用一些影视作品来达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目的。

三、谨慎,明确影视作品的辅助地位

影视作品固然有许多的优点和益处,但是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始终处于教学的辅助地位,传播更多的知识是教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在挑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真实性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因为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没有比真实更重要。但是,如今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都对历史真相进行大幅度修改,甚至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内容,教师要加以辨别。既然影视作品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就应该把握好使用时间的长短,切记不能让影视作品播放喧宾夺主。在观看之前,教师应该简要介绍影视作品发生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后,影视作品还应该能够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得到加强。新课改后,历史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方式必将多样化,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水平和质量。

作者:姚启伟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学

[参考文献]

[1]冯一下,韩海林.试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新动向———基于对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的观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7).

[2]杨艳红.初中历史乡土史材料的挖掘和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戴甲群.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文史博览(理论),2007(3).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自学指导法探讨

[摘要]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学的一种学习方法。初中历史教师立足于“先学后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分以下三个步骤:明确方法,教师教读培养学生自学力;善疑巧问,教师引读树立思维独立性;勇于探究,学生自读培养思考自觉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自学指导法;能力培养;步骤

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递历史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和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地注重历史内容的呈现与讲解,在问题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但是在学生学习技能的传授与核心素养的养成方面却不甚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笔者基于“先学后问”,就如何以自学指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明确方法,教师教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指导法强调将学生自学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引入自学指导法进行学习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地把历史背景、发展规律、事件的影响与意义这些知识全部告诉学生,而是先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并适当指明思考的“点”在哪儿,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历史。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放在问题的探究与拓展上。这样做或许开始比较难,耗时较多,但是我们应有着“不怕麻烦”的心,将能力的培养放在比赶教学进度更重要的位置上。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以河姆渡为开端介绍了原始农耕,包括原始农耕工具、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家禽、住房等。这些文本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学加以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原始的农耕生活,你们想不想试试自己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生:想。师:很好,自学课文你们会吗?怎样做到高效阅读,我们先一起来探讨高效阅读方法吧?生:要控制阅读的时间。师:对,控制时间可以提高学习的专注度。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看看课本的思考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能很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师:是的,阅读过程中要抓住学习重点。生:还可以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在课文中做标注。师:能够想出这么多自学的好方法,你们很棒!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三位同学给我们提供的阅读方法,控制时间、学做标注、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阅读。在同学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也会随堂观察,看一看谁能很好地完成自学任务。在学生自学前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纠正,经过一次次这样的锻炼之后,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更能掌握自学的正确方法,拥有自学的能力。

二、善疑巧问,教师引读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获取历史知识。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课本的知识产生一些疑问,也有可能有错误的理解。教师对此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态度,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对学生思考的一种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培养思维独立性。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介绍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四大文明发源地。笔者在介绍埃及的时候着重介绍了埃及规模巨大、令人叹为观止的金字塔,并借助央视记录频道创设探究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我们知道,最大的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00千克,这些石头中间没有任何的黏合剂。如此神奇的现象令学生产生了很大的疑问:这么伟大的工程在今天都很难做到,几千年前的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是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的学习态度,并且引导他们通过查阅其他历史资料寻找答案,培养其思维独立性。

三、勇于探究,学生自读培养思考自觉性

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史为鉴,就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自学指导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善于思考,并将自己思考的成果与同学、老师分享,通过共同探究提升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我们要给学生更多探究的机会,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探究尝试解决历史问题。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促成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并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对“一国两制”这个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师: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我和大家一样感兴趣,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国两制”对香港和澳门有什么好处。生:可以以大陆作为其发展经济的有力支撑。生:不用改变当下制度,尊重民众生活习惯。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自学阅读中看到的,那对中国大陆又有什么好处呢?生:这表明大陆重视香港和澳门的持续发展。生:能够更快地收复我国国土。生: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香港、澳门有自己的政治特点,“一国两制”是一个过渡政策。师:同学们能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这是很好的习惯,课后还可以阅读一些相关学习资料,深入探究这个问题。

总之,先学后问强调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给学生自学方法的引导,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大胆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引导并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并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作者:何玉梅 单位:广西钟山县两安民族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人类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的灵魂与动力。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知识而不是教方法,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的是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单一的能力。本文将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新型范例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记忆上所花的时间非常多。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不去探究知识点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只是靠死记硬背去记历史知识点。显然,死记硬背是无法形成长久记忆的,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复述书中的知识点。作为历史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典型案例,得出这一类型问题解决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样在下次碰到同一类问题时,学生就可以不靠死记硬背而从容答题。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同一类问题可以进行拓展,比如笔者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会寻找到同一类型的主题,将几个主题放在一起一同进行分析,最后笔者还会将《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内容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另外,笔者还会请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最后笔者再做一个整理。

二、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上课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书本内容的阅读,这样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启真正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好奇,从而发自内心地进行学习。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这对学生的思维会有启发作用。当然,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比如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对他们的认识进行总结和纠正,这样既与学生建立了友谊,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幽默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效果。这对下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竞赛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知识的巩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只能做到短时间的记忆而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因此,在平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人对于自己思考所得的知识记忆会比较深刻,而对于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会遗忘得比较快。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提问,如笔者在教学秦汉历史内容的时候会让学生对这两个朝代的历史进行总结和整理,比如比较文字、律法、政策等的异同,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自己整理一份试卷,而后将题目交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题多者获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竞赛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巩固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思维。

四、通过作业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现在许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将学习作为考试的工具,作为考取重点高中的工具。但其实不然,学习应该是提升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重点在于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因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而要想实现有效的积累,就需要课堂和课后作业的结合。这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为了布置而布置,而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课后的作业是学生加深知识印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时间、事件、事件意义的体系尤为重要,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牢记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这对学生以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后作业是教师课堂的延伸,因此教师万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慎重对待,如此方能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

五、结语

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也不能永远陪伴在学生身边教授知识,所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当学生在基础的历史知识上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时,那么他们历史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若是教师能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成绩的提高将指日可待,真正的学习也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王正涛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五中

参考文献

[1]包时兴.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有效性作业布置与评价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2]张永青.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研究

摘要

初中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时期,而历史教学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应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深化课程实践,做好人文创新与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人文精神;民族精神

历史是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学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必须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概述

(一)历史教学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对维护、关切人类价值、尊严和命运有重大关系,尊重精神价值和人体价值都是人文精神的要求,它不仅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展现,同时也是人类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历史是一门贯穿过去、现实和未来领域的学科,能将理性价值集中地反映给大众,作为人类的整体性记忆,历史能给予综合的理性经验,同时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从该层面出发可以发现:塑造人文精神与学生个性时,历史可以作为主要学科,在进行有效历史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心灵进行呵护,然后再搭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发展。另外,历史学科还能让社会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树立起公平对待与尊重文明的态度。

(二)基于人文精神塑造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虽然将塑造人文精神贯彻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事实上其优势并没有真正得以展现,甚至对部分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构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丰富的教学方式遭到抛弃,枯燥记忆、僵化理解与呆板说教等被应用到课堂中。经过这种历史教育,学生逐渐失去了张扬的个性,思维模式越来越僵化呆板,这也是近年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越来越淡的根本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研究人员表示:初中历史教学在向死胡同递进,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的人文教育最差。人文素养作为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在人文素养不断下降的今天,国民素养与和各种优良品质也在不断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切实贯彻大政方针,积极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这样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人文精神塑造

(一)塑造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

从初中历史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老师必须做好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工作,这也是人文素养塑造的重要方面。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中,老师可以先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带领学生回顾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视频观看结束后,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意识。

(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个性与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态度,从而形成健全、良好的个性。之所以开展素质教育,是因为要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教学实践中,各项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做好学生个性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塑造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个性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历史在人文精神的塑造上更多地体现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很多英杰的素材资料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展现了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责任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把吉鸿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都是促进中国长远发展的精神财富。通过这类实例教育,不仅能将宝贵的精神传达给学生,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发展观,促使他们以优秀的人物为榜样,成为对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价值的人才。

(三)塑造科学态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局限于理论知识,还应该使其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有效反思,这样他们才能从中吸收经验与教训,得到真正的感悟与教育,最终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如老师在进行近代文化教学中,如果仅仅是一一阐述牛顿、达尔文、哥白尼等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成就,没有从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引导,学生很难得到启迪。从知识探究过程来看,大部分科学家都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老师必须挖掘这种科学精神,然后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如在《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可以将布鲁诺捍卫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相关资料展现给学生;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中,可以为学生讲述对世界发展有杰出贡献的诺贝尔,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结语

为了将人文素养贯彻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带领学生学会生存、发展与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杨海霞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钱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分析[J].新课程(中),2014(10):44-45.

[2]刘泽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分析[J].读天下,2016(09):65.

[3]陈春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安勇.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改进[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思维导图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脚步不断走进,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更好的方法激发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然而用来验证教学质量是否随之提升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学生是否在此变革中有所进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将在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具有新的意义。思维导图的模式最早起源于欧美,人们将这种思维模式广泛地运用到日常学习或是工作中。思维导图存在的意义就是将复杂且宽泛的知识用代表符号、图片或简单文字叙述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个关系紧密相连且充满秩序的整体。再将之以连接线的方式标志出每个符号存在的联系。最终使整个框架做到简单明了,且中心明确,可以特定的符号重点突出重要的环节,形成思维导图,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们完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一、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托尼•巴赞”。通俗来讲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做笔记的方式,让一个事件更加有安排性的表现出来。它同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人们思考的工具,让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更加简单而明确的表达出来。它可以让复杂的逻辑结构通过做箭头,做图像或是做关键词的方式美妙的表达出来。这种美丽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人类大脑本能将产生的概念产生的,人类的大脑本能地会对事情进行分析,人的左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性、顺序性,以及文字性和数字性,而右脑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右脑具有更加抽象的想象性、颜色感、空间感以及整体性,思维导图就是更大程度的开发人们大脑的潜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语言及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合理地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1、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到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

打开历史课本目录可以发现,课程的设置与编写是从单元到课程再到框目,显而易见这就是一种思维导图的模式,由此可以证明编者也正确地运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历史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控历史体系,历史这一学科有严密的关联性,学生们要学会统筹知识。思维导图法恰巧迎合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做到宏观把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1)将“思维导图”实践于课堂之上,让学生们能够对课本有整体的认识。当下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一上来就从第一章第一课授课的教学方式,依次灌输授课,导致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不能对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而想要思维导图法教学模式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而达到的。从个人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们先了解封面以及每单元的前节,然后是看目录,最后由前之后多翻阅几遍全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要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以放松的状态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上共同和学生将教材划分成为各个板块,再由线索串联起来,形成思维导图构架。(2)将“思维导图”法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为例,其中谈到清朝政府在这一政策中是如何对待当时的少数民族,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化,首先从方法出发,其次再将具体事件填补到里边。这样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更有立体感,通过框架将知识串联起来,加强印象。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以首先从思维导图开始,从整体出发,同时向各个知识点渗入。通过将各个板块的思维导图串联到一起形成单元的思维导图,逐步完善。(3)通过训练让学生们能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方式预习功课。首先,浏览课本用带颜色的笔标注出段落的重点部分,然后,在预习完整节功课后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深层次提炼。最后,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在书上或是笔记本上总结规划出来整个框架。多次实践下来,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使授课效率更高。

2.“思维导图”法达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1)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能够从整体上串联起整个课本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们记忆。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知识,记忆则是重要的表现方式。深刻的记忆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所学内容琐碎且知识点比较多,不利于记忆。这就说明学生们的学习没有条理性,即便花大量时间记忆也是事倍功半。而通过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首先能够宏观把控所学知识,让各个章节有序串联起来,再渗入到细节中去。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对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事半功倍的,清晰的,有效率的。(2)反复复习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答题能力。一般学生们在拿到试卷后都急于解答试题,导致答题答不到重点上,即我们所说的题答偏了。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拿到试题以后,首先能够从宏观上认识到题目的章节及类型,从课本上还原试题,找到解题思路,总结出答题的归属感。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口才能够有效率的进行解答,提高正确率。最终,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学习效果。

结合以上所述,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效率,彻底打破了古板的教学思维,让学生们不再对历史课感到枯燥厌烦。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有利于学生们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框架,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历史教学工作将是更大的进步,我们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这样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马玉林 单位:秦州区牡丹中学

第九篇:学生主体地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摘要:

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历史教学设计,是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结合教学实践,简要剖析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关注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习方式,突显学生主体;调整学教比例,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学习活动,强化学习体验等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学习视角;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要求“以生为本”,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教”的重点向“学”的重点改变,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正践行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它注重突出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剥夺,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习缺乏主动性。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设计,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施教。学生对历史故事普遍都感兴趣,想从中学习历史智慧、探索历史谜团、了解历史人物。因此,在教授《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时,可收集墨子的“止楚攻宋”“扁鹊见齐桓侯”“马陵之战”等历史故事加以补充,不仅能让这些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本质内涵。

2.活动性原则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本地“桥”的资料,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有关“桥”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对话、沟通体验、发现和发展中学习内容,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探索

(一)关注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需求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主动性的动力之源,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加强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历史学习特点与历史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历史学习作为自觉的学习需求。

1.创设情境促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的自我提升离不开外在情境的刺激。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如《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出土的中国早期人类化石,以及根据化石还原的中国早期人类的图像,再将中国人类图谱按照时间前后组织起来,形成了系统的中国人类图谱。学生的学习愿望被激发出来,学习需求强烈,有效提升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营造氛围促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与历史课堂学习氛围存在很大关系。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将历史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宜过多地对课堂进行预设,而要使历史课堂走出程式化教学模式,多关注课堂的自然生成,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要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等,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

(二)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影响着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教师优化历史知识呈现方式的过程,无疑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思维转变的过程。如在教《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我截取了《三国演义》的部分影视视频,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三国演义》内容进行比对。学生很快发现,《三国演义》的很多内容与历史并不相符,并从教材与相关史料中找出依据,认识到了名著与历史并不是对等关系。此后,学生在接触影视作品时,能自觉地形成历史考证的意识,并养成运用史料考证历史的科学方法,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主体意识强烈。

2.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

开放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初中历史教师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拓展历史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如借助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微媒体学习平台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时,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教材,了解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或者手机,进一步补充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有关科技与文化方面的内容,制成资料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意识,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了。

(三)调整学教比例,优化课堂结构

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重点是重构历史课堂结构,将“教”与“学”的比例进行重新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开发设计教学活动。

1.转变学教关系

在学习视角下,学教关系该如何定位?学是中心,教服务于学。教师设计教学时,要以学习活动设计为中心,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实施“教”的行为,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的存在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有序、有效推进。

2.推动按需施教

在明确学教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好学教的“度”成为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观察,把握好教师“教”的时机。这个时机节点就是学生学习需要帮助的“节点”,在学生学习活动受到阻碍、思维陷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如在教《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成为学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大多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比较极端,不能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时教师要及时施以援助,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时代、辩证地评价人物,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节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也不会压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历史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习活动,强化学习体验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也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注重学习活动设计,通过开展丰富的历史课堂活动与历史实践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1.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型教学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课堂学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历史课堂活动方式。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专题辩论、历史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例如,在教《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农民起义原因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教材,并借助网络查找秦末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农民自述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述,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真切体验,从而深刻地了解到秦末时期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强化了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知识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基于学生视角的历史教学设计要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促进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例如,在教《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课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我设计了一个社会实践环节: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这些历史沉睡在历史书籍中,存活于人们头脑中,遍布于乡间故事中,让我们成为家乡历史的掘金者,通过查找书籍、寻访老人、收集故事等途径去发掘家乡的历史吧,但要加强历史考证。这一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历史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视角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优化学教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天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作者:庄静文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健.意义学习视角下高中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策略谈片[J].文理导航(上旬),2013(10).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任务导向法应用

摘要:

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的成长。所以,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探讨任务导向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任务导向;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历史课程的学习具有时间跨度长、涵盖知识广等特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知识的时候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记忆,不但效果不明显,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效果不好还容易使得自信心受到打击。任务导向法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迅速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学生也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对任务导向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够创新,教学效率低下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单向式”地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1]。在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洗礼”,在有限时间内只能纯粹靠记忆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下,与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下降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一个是学生自身,另一个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感受,沿用自己一直以来使用的教学方法,只顾着自己的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很多学生都会存在这样一个思想观念:历史课程是副课,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上课其实听不听也没多大影响,大不了课后认真复习一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行动进行指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都将心思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对历史教学不敢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任务导向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于黑箱教学理论的分析

黑箱教学理论指的是在不知道事物复杂的内部结构情况下,借助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考察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优化方法[2]。黑箱教学理论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同样适用于黑箱教学理论。历史课程毕竟时间跨度广,内容信息量非常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课程之外的其他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经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比如,教师在讲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时候,可能还会牵扯到日本或者当今韩国的一些文化知识,这就加重了学生理解的负担。将黑箱理论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历史内容从里到外分为多个层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黑箱代表历史深层次的理论系统,学生可以先简单了解相关历史知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了解的更多,再回过头来对之前不明白的地方加以理解,这样再追终溯源就简单多了。

(二)任务教学方在导向教学中的应用

在结束每一节的历史教学之后,教师应当给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来巩固刚刚所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知识面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大致了解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布置任务给学生去完成。例入,在讲解完“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给学生布置任务巩固学习成果,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偏后的学生尽量布置较简单的任务,而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稍微增加任务的难度。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一定要保持耐心,心平气和地接受,从中总结,获取经验,转变教学思维方法,不断探索出更好地解决差异性的方法。

(三)任务导向教学中的任务的归纳和总结

有些时候,教师在给全班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是将一个大任务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当小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都应当教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能够在表象到深层,深层到表象之间相互切换。比如,讲解“马关条约”相关内容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小任务,让学生概括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虽然问题看似很简单,学生完成起来难度也不大,但是每堂课能够保持这样的归纳和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是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效率仍然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一定要利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来改变这个现状,提升历史教学效率,提高学会的历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乌日根巴图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健.任务导向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6,(03).

[2]旷文雅.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

[3]黄建平.浅谈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