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文价值历史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人文精神是历史教学的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需求。特别是随着历史课程的改革,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文章就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人文价值;教学反思;改革
俗话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了了解当前现实社会发展的“大道”,就必须要对蕴含着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进行深入解读。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时候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升华自身的人文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对于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授课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在新课标下,学生是一切课堂授课等教学活动的主体,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均需要围绕学生来进行。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要切实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人文素质培育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历史教师依旧采用那些已经过时的传统“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等授课方式来开展授课,以至于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自身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拓展,实际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授课观念,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同时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以促使学生积极分析和理解他们身边所存在的各种人文现象,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隋炀帝”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时候,部分历史教师按照教材中有关的内容,重点为学生讲解隋炀帝统一国家经济以及开凿大运河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生在学完后也大都非常赞同隋炀帝,甚至会有学生片面崇拜隋炀帝。此时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隋炀帝的生平,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隋炀帝的种种功绩,也需要将隋炀帝的各种暴行告诉学生,如开凿大运河的起因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他到江南享乐等。如此一来,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隋炀帝等历史人物,并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挖掘教材内容,凸显人文内涵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其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始终是各个学派或者思想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想要全力去凸显的历史内容。在当前的历史授课过程中,教师大都是按照教育部所颁布的历史教材来进行授课。为了充分凸显人文内涵,教师必须要深挖历史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中国近代史”这部分历史知识重点讲解了中国在面临众多列强瓜分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一系列反抗斗争以及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重大战争的胜利。这些历史内容均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坚强以及矢志不渝的民族精神。面对列强的入侵,为了救亡图存而奋起抵抗,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通过这些历史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强烈的爱国之情,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创新授课方式,弘扬人文精神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授课所用的方式是提升授课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其合理性和适用性直接关乎授课的质量。所以,为了进一步弘扬历史人文精神,历史教师必须要创新授课方式,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无论何种授课方式,历史教师都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丰富的授课材料,并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境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凸显人文精神,就必须要做好师生关系的协调工作。比如,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并要重点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以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研讨法”“鼓励法”“调查法”和“参观法”等方法均是一些新型的授课方式,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针对“参观法”而言,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我国各地的历史名胜古迹去实地考察和参观,如孔子的故居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和理解人文精神,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人文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灌输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历史教师将人文教育观念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且要创新授课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和强化自身对于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于艳 单位:江苏省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志坚.试析中学历史反思性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赵霞.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