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历史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幸福教育,能够借助于历史教学的丰富资源,发掘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提升幸福指数。广大历史教师要重视幸福教育的渗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引导。
关键词:
初中历史;幸福教育;意义;渗透探索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历史阶段、历史时期、历史事件中受到深刻教育。将幸福教育和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既是历史教学工作的一次突破,也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尝试,本文主要结合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历史教学中开展幸福教育的意义
幸福教育,顾名思义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提高内心的积极情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历史教教中有着许多丰富的资源,对幸福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开展幸福教育有着三个方面的显著作用:一是可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思想错综复杂的状况,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幸福教育,让学生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二是可以培养学生感恩心理。青少年一代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幸福教育,能够让学生感恩自己的幸福,感恩为自己付出的父母、师长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恩心理。三是可以化解学生消极情感。通过幸福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多地看到积极阳光的一面,更多时候感受到生活的积极,对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紧扣教材与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幸福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抓住教材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将幸福教育有效地融入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
一是在改革开放成果感悟中感受幸福。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蜜罐中,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整个社会创造的条件,都远比他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好得多。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普惠性福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改革开放教学,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幸福。教师可以通过现在的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无论是大的方面如经济发展数据、社会建设整体面貌,还是小的方面如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等,这些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对比之中感悟生活的幸福,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二是在民族团结、友爱发展中感受幸福。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的团结和谐稳定是全中国人民之幸福。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幸福。在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给予的关心厚爱,无论是精准扶贫工作还是从产业带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扶持等方面,感受到国家在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学生在这样的信息补充中也充分感受到了民族之间的团结。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民族之间开展友好交流、互帮互助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民族之间都是团结友爱的,正是因为民族的大团结才形成了中国社会的大稳定、发展的大提速和环境的大和谐。
三是在国防力量迅速壮大中感受幸福。幸福的内涵很多,幸福的表现方式更多,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幸福的一个共同方面就是我们国防力量的强大。回首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充满侵略的被欺侮、被凌辱的历史,从八国联军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与灾难,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国防力量的薄弱。因此,当中华儿女亲眼目睹中国的军队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必定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在“钢铁长城”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播放了大量的视频短片,既有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新型武器,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进行演习时的震撼场景,如雷达快速锁定“敌机”目标,导弹腾空而起直接命中目标,辽宁号航母披荆斩棘进行训练,新型战机腾空而起翱翔长空,等等。这些震撼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自豪感、幸福感,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国防力量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
四是在国际政治地位提升中感受幸福。从过去的“东亚病夫”到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再到如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力量,我国的外交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笔者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信息的补充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维护世界和平等各个方面,中国的外交工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我们的国家才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学生在这样的信息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了国家崛起为每一位民众带来的强烈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金晓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藕渠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杰.让课堂幸福感回归——对幸福课堂的思考与探索[J].人民教育,2009,(12).
[2]孙晓英.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初中历史课堂[J].文学教育(中旬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