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分析研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分析研究(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效果研究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而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历史的一些常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等,以拓宽知识面。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述的历史故事,一定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样学生才会了解得更加深入,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

历史教学;历史故事;教学效果

在选择历史故事的时候,要求历史故事接近或者符合历史真相,因此,教师要对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对比,然后查阅相关资料,选择的故事一定要真实可靠,除此之外,选择的故事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讲述的历史故事最好和现在有某种联系,然后以史喻今,清楚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下面就做深入的研究。

一、分析历史故事的现实作用

1.历史故事生动具体

一般故事都是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因此时间、人物、地点都有,而且有一个发展高潮和结局,在细节方面会更加具体深入,引人入胜。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晦涩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讲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背景,而且对人物的一些品格也会有所了解,这样就会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

2.历史故事的讲述包含很多教学方法

讲故事也是人们传授经验的一种方法和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然后合理地选择故事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方法,将历史教学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历史故事中,不仅有对事件起因、发展、结局的描述,还有对其中问题的分析,对人物的整体评价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需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1.分析以人物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时,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故事进行精细讲解。汉武帝刘彻在16岁的时候就登基做了皇帝,在期间其经常带领自己的随从,到处游玩。有一次他们到一家人家要水喝,主人怀疑这些人都是坏人,然后就将附近的人都叫过来,将这些人都抓了起来。主人的妻子看到领头的青年,也就是主人公刘彻,气宇轩昂,知道其不是普普通通的小混混,因此她将主人灌醉,之后将之前的人都遣散回家,好好地款待了这些年轻的客人。这段故事,很好地再现了汉武帝的性格和禀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其刚强勇武,甚至是好大喜功的性格,这些素材的体现,为以后其治理国家、击溃匈奴打下了基础。

2.分析以事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采用事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要对故事进行细节描写,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从而了解到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会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

3.分析文学史实等故事的应用

对于史实故事而言,可以在史书中找到,因此,在讲故事的时候,具体的历史人物、相关的事件等,都可以在资料中进行查证。例如荆轲刺秦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时要注意历史背景的准确性,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讲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故事。还有些故事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故事一般都是以那个时代的历史作为背景,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但是在具体的细节上,却有不符合历史事实,或者夸张的情况,这都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因此在引用历史故事的时候,尤其是在对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被其误导,例如,在评价曹操的时候,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评价。通过以上对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应用方式的分析,发现历史故事教学有很积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对历史课程的兴趣,而且故事生动形象,可以截取一个小段落进行讲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同历史课程中,选择不同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者:徐敏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

参考文献:

[1]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2012(9):98-99.

[2]王秀玲.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8):190.

[3]范程锦.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45.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一直以来,考试都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而历史作为文科类科目并且分值也相对较低,所以历史这门科目长久以来不被重视,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历史成绩较差。针对现有情况,初中历史教师不断的进行反思、讨论,最后提出了一个课题: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俄国教育家鸟申斯基曾经说道:“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相对于国外,中国在兴趣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观点,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位教育家同时提到了兴趣问题,毫无疑问,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即为若是对一件事情的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若不是,则反之,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

在新型的教育方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不再主动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去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已经逐渐成熟,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容易情绪化,且疑心重,他们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就认为老师喜欢或不喜欢自己,当他们认为老师喜欢自己时,就会努力学习,考取好成绩,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当他们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时,会认为既然老师不喜欢我,那就没有必要好好听他的课了。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意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适度的表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应在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首肯,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鼓励,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历史这门学科本就是比较抽象的,它不像语文大多是背记式的,也不像数学那样大多是理解式的,它没有固定的公式与古代的古文,历史需要将背记与理解相结合,才能使这门学科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想要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导游,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演员,用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学生欣赏历史的魅力。教学艺术也是体现教学素质的一种方式,高素质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好,更容易亲近,会收获学生的尊重,富有教学特色的课堂,是非常有魅力的。

二、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

初中生刚步入青春期,对一切的事物都还比较新奇,好奇心极强,如果充分的利用初中生这一特点,教师将受益匪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是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主要有三种方法:问题法创设情境、图片法、音乐法、语言法、故事法。1.问题法创设情境。初中历史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是“鸦片战争”,可以采用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明白重点,可以提问“鸦片战争的时间、地点、原因是什么?帝国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使中国打开大门的?鸦片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等问题。利用此方式,引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从资料中寻找答案。2.图片法。图片法主要是由老师播放相关章节PPT,通过图片使历史内容更加情景化,《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主要描述画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使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通过图片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当时的壮烈场面。3.音乐法。音乐法是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同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曲风较为激扬,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有画面感。4.语言法。语言法是指老师利用古语或名人名言引出所要讲的内容,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的作者是谁等,自然的引出人物。5.故事法。故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利用故事引出主题,如:“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古代故事,还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教会学生一些道理。

三、历史知识的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步骤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就是中学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内心情感比较丰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强,年轻化的他们也更愿意去接受新事物。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循规蹈矩,要打破常规,运用特殊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最基本的便是学习人类的起源,“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的祖先是谁?”,当你越来越了解中国,你会发现你的思维越来越清晰,会从那些历史事件中得到教训,自己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不断的刷新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者:孟海波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多维运用

摘要:

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历史影响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和趋势,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合理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的目的和项目,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比较方法;多维运用

“万事万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发现。通过比较见优劣真伪、是非美丑,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就是比较法的生命力和优点所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必要。比较法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师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科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学科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中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历史事件的元素和关系开展比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1.事件对比。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为例,在把两次世界大战作对比时,可以把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性质、规模、背景、主要战役、交战国列表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促进理解。事件对比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很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德意志的统一与意大利的统一等等。

2.时空对比。时空对比也称纵横对比。时间的对比,如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间的先后对国家发展影响的比较。空间的对比,如纬度大致相同的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比较,通过三者比较发现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人物对比。正面人物同反面人物的对比,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与牛鉴的对比等。同一历史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对比,如三国鼎立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比等、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事件(阶段)中的对比,如岳飞抗金与镇压农民起义的对比等都属于人物对比

4.影响(意义或作用)对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对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影响的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的对比等等。

二、历史事件的比较方法

1.正反对比。正比,如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和英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对比。中国和英美的综合国力不同,在同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的特点就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反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扩大就业、刺激消费、恢复银行信誉、投资公共设施建设等经济途径来克服危机,而日本则通过扩军备战等军事途径来克服危机。在美日克服危机的不同措施中,我们分析得出美日等国将有不同的后果。通过克服经济危机采取不同方式的美国和日本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两国,一个真正克服了经济危机,一个却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2.横纵对比。横比主要就空间而言,纵比主要就时间而言。参见上面的时空对比。

3.排比。如,英国、美国、俄国、日本、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的一连串的对比就是排比。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一连串的对比,也属于排比。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认识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怎样逐步加深的。排比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复杂的现象在理解上变得简单,在记忆上减负。不论是正反对比、纵横对比,还是排比,都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和再现的水平,这就是比较方法的作用所在。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的反复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历史比较方法常用的形式

图表法的优点是比较项目清楚简捷,印象深刻。文字说明法,主要是用语言叙述历史事件,是历史比较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上面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进行比较的方法、国共两党对待抗日的态度的对比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教学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础,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反复地使用比较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比较法扎根在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

作者:石英武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图片意义与办法

[摘要]

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传递历史信息。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对此并没有进行重点研究和挖掘,导致图片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片的意义展开研究,并就其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挖掘,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图片;重难点;历史思维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是沟通知觉与思维的桥梁,是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也是当前众多教材改革的重点。将图片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将这一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便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引入图片展开探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图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历史图片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够再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从而使课堂更为丰富,更为直观。第二,历史图片能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感染力。第三,历史图片能够很好地传递历史信息,与文字材料形成互补。有效利用历史图片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信息量,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第四,历史图片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的方法

既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图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便应该具体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运用图片进行历史教学。教师应该运用图片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1.运用图片来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总是有很多的重难点,如果处理不得当,容易造成知识漏洞。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重难点时恰当引入图片,利用图片的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于战争是没有概念的。比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个内容的时候,虽然教材呈现了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但是学生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感觉。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图片,在网上为学生下载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将日本侵略罪证以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这才能让30万等数字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日本人的暴行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2.利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控制并制约着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历史图片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历史教学中涉及“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图片,首先展示孔子周游列国推销政治主张和讲学的图片、文献,然后再展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学生回归孔子故里的图片,并让大家畅谈孔子的伟大思想,从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最后教师将话锋转到“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干将们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当年当作糟粕的东西今天却又被视为精华?引起这种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此展开了思考,不断地发散思维,增强了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

3.利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是对祖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过去史实的详细、真实的记载。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了解历史,强化学生历史思维,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于图片的视觉冲击力较大,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图片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教学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兵马俑的照片。这些照片气势恢宏,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不朽,领略到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这是语言难以收到的效果,是图片自身存在的优势,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图片的优势,便可以使历史教学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历史图片是体现历史知识的载体,是学生直观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渠道。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清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究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图片,并教会学生读图、用图、思图的方法。

作者:胡志锋 单位:江西横峰县司铺中学

[参考文献]

[1]桂正容,程开文.运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覃善璞.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

[3]陆梅桂.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第五篇:音乐元素中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音乐元素可以很大程度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应用。灵活将一些音乐素材和具体历史事件与教学相结合,不仅是创设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的一种有效方法,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具备敏锐的搜寻和挖掘各类音乐作品和音乐元素的能力,要能够灵活将各种相关的音乐片段和具体的教学主题的展开相结合,要灵活有效地设计教学展开的过程。这样,音乐元素的辅助效果才能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体验与感受也会更加丰富立体。

一、给课程教学提供铺垫作用

将音乐元素融入历史课堂,这首先能够起到给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整体氛围的效果,这会塑造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在讲到很多具体的内容时,教师往往需要进行一个教学导入或者铺陈,以这样的形式来逐渐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吸收相关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考虑采取音乐作为导入,音乐元素可以很大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起到铺垫的作用。历史课本中不少选材都是一些极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对于那些最为典型的历史人物的介绍内容。这样的教学主题往往有着大量的音乐元素可以作为支撑,很多和这类历史事件相关的音乐素材或者曲目都可以灵活引入课堂。教师可以从这个出发点来尝试进行音乐和知识教学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对于历史课堂产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章节的教学中,当讲述到“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时,笔者运用影视设备,播放了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一幅幅充满战争硝烟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为什么播放这首歌曲?”学生纷纷产生了疑问。“这首不是国歌吗?”学生们窃窃私语。这时我对大家说道:“《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们的国歌。但是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吗?”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我的问话集中了起来,大家纷纷表示好奇,学习的欲望也十分浓厚。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元素不仅迅速引出了课本教学的主题,学生也在教师的设问下产生了对于课本内容研究的兴趣,并且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这才是教学导入应当起到的积极教学功效。

二、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

利用音乐元素还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及民族情怀,这一点是很多历史背景教学的重要依托。课本在讲到我国的近现代史时,有很多让我们反思与缅怀的内容,也有我们的民族经历过的很多苦难。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感氛围中来感受这些素材,要让学生能够体会我们民族经过的苦难,感受到那些同胞有过的抗争,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怀。音乐元素能够在这方面起到良好效果,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感染力更加强烈与直接,合适的音乐素材往往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内心的那股情感,能够让学生对于学到的内容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曲导人新课。“中华民族的儿女呀,谁愿意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寓意深刻的歌词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牵动起来。“同学们,《黄河大合唱》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充满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不朽之作呢?”我向大家提问,随着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我继续设问:“大家听听《保卫黄河》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情况呢?”学生的思维跟随我的提问而运转,歌曲带给学生的感染力也非常直接。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曲目中所传递出的我们民族在那段艰难时期的咆哮与挣扎,能够看到当时的人民那股不屈的斗志,这些都带给学生极大的感染与触动,这也是音乐力量的一种体现。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在将音乐元素融入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这样音乐的辅助效果才能更充分体现出来。首先,播放音乐时一般需要用到多媒体软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选定具体的曲目,或者是节选相应的曲目片段,合理安排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欣赏这些歌曲时教师还可以给大家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曲目所传递出的内容,体会到真实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强烈的触动,音乐教学才能够真正变得生动立体,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也会迅速提升。在将音乐元素融入历史课堂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如:有时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导入新课;有时在教学过程中,用录音机配合投影仪,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放映资料图片;有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制作影视音乐片段,配合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以及不同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效,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历史情景,加强历史的生动性,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以情引趣、以趣激学的整体效果。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尤其是随着各种教学软件和信息化工具的不断产生,教师一定要让自己具备更好利用这些工具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堂,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程知识探究的趣味。

作者:唐承兰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比较完善。如今的问题教学不单单只是对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运用这种方法更加注重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广大历史教师也不断地在这条教学道路上探索,试图让这种问题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我在开展问题教学时,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了如下的几种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开展问题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教学的辩证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但却不是教学的主体。广大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开展问题教学,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设计的问题要恰当,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恰当,就算出发点是多么好,自己感觉问题有多么精彩,那也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开展问题教学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有效地体现了教学的“人文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烽烟》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的,首先我先进行基础知识层次的问题设计,比如我会提问鸦片战争中出现的人物、时间等这些比较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史实,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接下来就是对历史知识的运用的层次。当学生学习完这部分内容时,我会让他们概括总结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物的特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我还会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历史,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辩证思维。主导中的“导”是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合适的问题去进行合适的教学;主体中的“主”也说明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要有效地开展问题教学,必须要实现这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后,教师还要提高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创设问题情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历史中的一些事件都是学生们未曾经历过的,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脱离实际的历史问题,他们会越发感到枯燥,同时很多学生又不具备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给学生们创设一个情景,以此来“激趣”。正所谓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都来自于这个“趣”,当学生们在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将会变得更加的活跃。在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提前截取了《七七事变》《百团大战》《西安事变》等影视资料中的一些关键的片段,让学生们先从这些影视资料里初步地感受抗日战争。在授课前,播放这些影视资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我授课阶段,他们也都十分认真地听讲。讲完后,我让学生们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让他们知道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并且学生们通过观看《百团大战》的资料片断,在结合我的讲解,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敌后战场抗战的作用。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兴趣,这要比学生单纯地面对课本中的插图和文字感受更加的强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给学生创设了教学相关的情景,并对他们进行了重点问题的提问,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教师们在创设情景时,还有许多形式,比如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小品等教学活动来给学生们创设情景。但是,教师要发挥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却失去了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情景和问题是相伴的,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统一,提高历史的趣味性,同时还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设计问题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比如,教师们可以利用多个问题指向一个中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贯穿,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比如在讲解“香港回归”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分析《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香港的问题的条文,并结合所学的新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对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等事件来进一步分析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系统性。贯穿知识,用多个问题去聚焦到一个点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有效地启发,让学生学会追本溯源地去分析问题,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总之,历史问题教学法是完成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培养的良好方法。教师们在开展历史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不断反思教学经验,提高问题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作者:王文娟 单位:江苏常州新北区实验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策略

摘要:

历史对于学生有巨大的益处,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我国我国不断发展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不断发展推进的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初中的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积极发展。但是,随着一步步改革的推进,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暴露无遗。本文针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以期改善。

关键词:

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教学方法与水平迈出了一大步。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以史为鉴”,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所以,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就此开展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学生来讲,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与学科基础相异,因此教师就不能采用同一套方式套用于所有学生,而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目前状况来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目标就是应付考试。而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教学内容。学生的任务便是为了掌握教材知识高强度记忆,使学生丧失了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进行强制灌输式教学方式无可厚非,然而,在此基础上,替换一些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

2、观念存在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分值所占比例很少,一些教师就认为初中历史是所谓的“副科”,不予重视,只将教学任务完成便作罢。如果只把“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完成,只要求学生记忆历史事件时间和名称,而忽略了过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则会大大削减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会减少历史课堂趣味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调动课堂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教学任务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的授课。这种消极的反馈对于教师今后的备课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3、教学主体问题

对于每一个学科来讲,教学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主体存在很大的漏洞。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我国部分中学优秀历史教师缺少,教师自身水平不足,教学能力差,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学校对于历史教师的进修培养问题的不重视,造成了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变窄的局面,因此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为了应对来自家庭和升学的压力,学生不得不采用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知道教材内容,而不去探索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与故事,造成历史学科的索然无味的局面,自然提不起学生积极性,也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消极的影响。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摒弃上课“填鸭式”教学方法,最起码应该增加提问环节,而不是一味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其次,随着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迅速在中学普及。作为教师,应该利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可以用多媒体等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本节课所讲历史内容的视频,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小组模式,有利于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人得到最大化的学习成果。最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情景模式教学,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心理变化,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有益于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印象加深,同时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2、改变观念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因为历史在中考中的分数少就认为是“副科”,必须提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由于有了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新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完成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发展好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们应重视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摆脱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观念。

3、加强师生交流

在学习之余,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加强双方的交流,获得及时的反馈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得历史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师生之间应坦诚相待,教师尊重学生实际情况,将历史知识整合,做到双方的互相交流,要有实质性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摘出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知识整合。做到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师选拔环节,要提高选拔的标准,要选专业知识过硬,知识扎实,有头脑,思维敏捷的教师。其次,学校应当开设教师进修培养项目,拓宽教师进修途径,增加灵活的教学模式,使进修的方式与内容不断丰富。因为新颖多样的进修内容能带给教师启发,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最后,应当为教师设置一套为衡量进修效果的实用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学习认真,学有所得。

三、总结

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校应给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观念,加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全面素质。

作者:王月寒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之锡.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0):156-156,157.

[2]张仁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39-239.

[3]马仲文.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126-126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微故事研究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微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论述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如何让微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大放异彩,为课堂教学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微故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微故事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结合历史教学内容选择微故事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难度较小的,充分突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巧妙融入微故事,合理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历史微故事,能够有效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融入历史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远古的传说》时,可以将炎黄大战蚩尤的微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很久很久以前,我国著名的长江和黄河流域中生活着很多部落,而这个流域中最大的部落首领就是黄帝和炎帝。但是,同在这个领域中,还存在一个更加强大的部落,其首领叫做蚩尤。传说中,蚩尤所在的部落非常喜欢制作各类精美的兵器,这与这个部落的成员天性喜欢打仗密切相关。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炎帝的部落与蚩尤的部落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冲突,炎帝被蚩尤的部落打败了,被迫将自己所居住的“九隅”转给了蚩尤的部落。炎帝非常不服气,便来求黄帝的部落,这时黄帝的部落便顺势与炎帝的部落联合在了一起,在名叫涿鹿的地方将蚩尤的部队打败。从此以后,黄帝与炎帝的部落便长时间地结为了联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产生了现在的华夏民族。这样,当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微故事之后,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如,我们现在为什么被称之为炎黄子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恰当时机,巧妙地讲解历史微故事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综合设置教学目标。将微故事融入课堂时,老师应该准确把握好微故事的讲解时机,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故事的教育教学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巧妙地讲解历史微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恰当融入历史微故事,以此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时,老师可以选择在导入环节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解“小兵张嘎”的历史微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借助微故事,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师如果仅仅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历史理解水平。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借助微故事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内容。例如,在教学《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大部分学生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知识点理解较少,老师则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醒世恒言》的微故事,即施复夫妇发家,从而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巧妙突破历史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现象,让整个初中历史课堂大放异彩。

四、注重微故事表达技巧,充分发挥微故事价值

老师在讲解历史微故事时,语言运用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表达故事的能力。首先,应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历史教学内容,有效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便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其次,老师所使用的语言应该尽量简练,避免因为出现错误而导致学生产生误解;最后,老师应该恰当地融入自身的情感,注意语言使用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故事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微故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历史故事。因此,历史老师在每堂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地融入微故事,促使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作者:胡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西宋集镇汤集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马亚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3(2):80.

[2]朱亚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中学),2014(10):93.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某一独立的个体,在不受外界支配的作用下,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快更好地达到原本教学目标,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当今时代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对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我们常说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并不是指学生脱离学校后就无需学习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初中生处于思维意识发展最为快速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篇文章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多方面就如何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虽说初中生认知思维已初步成熟,但仍然只是对世界有一个初步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造认知矛盾,通过学习颠覆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知,深入发掘历史学习中蕴含的人文内涵,调动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进而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也可以运用趣味教学等方式,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幽默诙谐的语言等途径,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总之,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发挥好自身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2.重视实践

实践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历史学习中的实践不是指要求学生参与某个大的历史事件,而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通过参考历史遗迹、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去调查、主动摸索,最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讲到“夏朝的兴亡”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夏朝时期的故事,看哪组的学生汇集到得资料最多、最好,最好的组教师给予一些小奖品。这样做一来即开拓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了夏朝时期的历史,又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掌握指导学习知识的方法

3.1、指导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能读懂本文、读懂对某一知识内容的描述,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前提下将历史学好、才能实现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长足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史料、观看相关影视资料、预习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可以对教科书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大脑中查找本课内容和学习过知识的关联,寻找需要的知识点,添加新的知识点,还要把本课自己觉得的比较难的圈起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

3.2、引导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上要习惯性的启迪学生多动手去实践、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才使学生保持着一种主动摸索知识状态。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言权,与学生一起互相交流学习感受,人与人之间分享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在钻研中摸索学习方法。因为,要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动脑”,始终都是便于思考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行动还不如心动。教师在学生的协作和互相交流中应恰当的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小组内的探讨下,集中各组员的意见和智慧,把问题解决了,学生会感到很开心,学习兴趣更强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表明自己的判断足够正确,一定要进行对比,有对比就要采取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共同学习,一起提高自己的认知领域和思维方式。

3.3、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技巧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学习技巧,提供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如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以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或时间关系为桥梁,来总结历史知识体系,制作思维导图,以理解代替背诵、以记忆关键词代替记忆完整历史事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推而广之,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历史学习或其它学习学习中的优秀经验,再整理迁移,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体系,从而系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考察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的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不再以单一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转而用一套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及学习成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能力,并且试着去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局势作出正确的预测与影响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另外,根据历史经验与正确的价值观来分析自己,客观的剖析自我在人生路途上的成功和失败,且进行探究和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些方式能够使学生不间断的进行总结与反思,因而改善学习法,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足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任娜 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研究

【摘要】

历史课程教学是初中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历史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历史故事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历史故事的合理运用,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于初中历史课堂中借助历史故事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学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故事等,其中历史故事尤为重要,是该课程教学中的血肉;但在该学科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片面注重历史史实教学,却忽略了由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组成的历史动态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不利于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效果不乐观。故此种情况下,笔者收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历史故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现论述如下。

一、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本质上来讲,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新课导入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意义重大。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充分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新课导入,以便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安史之乱”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向班级学生讲一讲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之间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此种真实历史故事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唐玄宗的风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动力,为其之后的课堂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将所听到的历史故事与本节课中的教材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强其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借助历史故事介绍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其教材知识之间联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且不同的历史章节中均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故事。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适当借助历史故事介绍背景知识,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关于“盛唐气象”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要求班级中的部分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鼓励其在讲台上讲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唐朝”背景知识或历史故事,如“武则天”的出生、人生经历与登基帝位等。由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其具有较强的传奇色彩,教师通过讲述该历史故事介绍本节课的背景知识,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去,且利用此种历史故事讲解教学法,还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借助历史故事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形势下,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单纯通过借助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或介绍背景知识,只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实施效果不理想。故现阶段,教师要想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需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故事进行全面引导以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关于“鸦片战争”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林则徐”的历史故事,以加强其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教师也可充分借助一些当年有名的历史典故进行辅助教学,如中英开战2年之后,道光帝曾提出“愚蠢”的问题:①英吉利至回疆可有旱路?②英吉利是否与俄罗斯接壤?等,通过这些真实历史故事的讲解与分享,使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状态下的昏庸与腐败。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与相关的历史故事,分析“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及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增强学生对该章节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自主思考与探索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历史故事辅助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历史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充分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新课导入、介绍背景知识或辅助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苏红鹏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老河土学校

参考文献:

[1]孙龙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30):67.

[2]李健.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09):80-81.

[3]李雪梅.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5,(0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