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学习历史兴趣就增加了,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本文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活动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初中历史;活动课;丰富课堂
初中历史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地开展活动课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能与其他同学互动,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本文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活动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设计严密教学方案,明确活动课目标
新课标改革后,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和实际化了,开展活动课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的热点话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严密的教学方案,使活动课目标明确化,让课堂变得规范而富有节奏感。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就是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抓住历史的特征,对学生的活动安排做一些规范性的整理和计划,方便老师实施教学。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好课本,根据课本目录的章节顺序来制定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让学生能依照课堂的步骤来轻松学习,而且,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编写的,教师按照历史顺序给学生讲解历史的话,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方便记忆。有了一定顺序的设计方案之后,教师应当把随堂笔记记录下来,方便下次课堂的教学,还能陆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方法,让课堂不枯燥乏味,学生也会觉得有新意从而愿意听讲。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一本专门记录课堂内容的笔记本,既能记录设计教学方案,也能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教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时,要给学生讲解古猿人的发展历程,这个时候就要做好笔记,比如学生更感兴趣的是什么历史内容,在听授课本知识时是喜欢自由阅读还是教师带读等。在活动课上,教师要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和历史有关的人物典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对每节课讲的知识点也要有明确的规划,第一节课讲远古居民,第二节课讲农耕生活,让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的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扩展多彩教学模式,丰富活动课内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课上,教师应当扩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仅仅凭借书本历史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会觉得课堂反反复复的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就容易产生“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上课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扩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和历史学习中,才能巩固书本里的知识,学生也能乐此不疲。历史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扩展活动课,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想学历史,学好历史。例如:在讲“吴越之战”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历史典故“卧薪尝胆”,作为活动课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历史人物角色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人物角色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引入许多跟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越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为了拯救国家而献出自己,上演了一出“美人计”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多接触历史事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三、合理应用教学课堂,完善活动课策略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历史活动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依照课本发展”的模式,增加了许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了课堂。学习历史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记住一个历史人物,记住一个事件发展的时间或者地点就足够的,这样的循规蹈矩只会给学生加重学习的负担。学习历史需要学者合理地进行思考、探究,讨论这一段历史事件带给国家,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从而找到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运用“活动课堂”教学法,就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段,加深他们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养成不懂就要问,好奇就要学的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另一方面,“活动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历史素材,教师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要合理地运用好课本里的知识素材,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堂活动中,发挥“活动教学”的最大优势。例如:在上“灿烂的宋元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当时的文化背景给学生们做介绍,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物文献资料,如“清明上河图”等,都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接触及了解,并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一起分享资料,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力度,把文献资料合理利用到“活动课堂”中,是教学历史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历史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料,能加深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达到完善“活动课堂”的目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方案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扩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模式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从而学好历史。
作者:陈超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郁,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该种环境中不断增加,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阻碍,因此,需要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化以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互动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吸收更为全面,初中历史教学进程进一步推动化以及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地提升,并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历史知识的拓展,对于完整化以及全面化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以及了解历史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史,只要了解历史才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以及国家责任感,对于国家的进一步凝聚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学生以为国家贡献为主要努力方向的局面形成,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以及快速提升有正面和直接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系统性的历史知识,全面的历史知识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以及掌握历史知识的主要阶段,下面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以及方式进行详细地探究分析。
1、历史知识故事化
初中生还处于定性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阶段,对于新鲜的事物以及对于有趣的事物较为敏感,根据这一特性,所采取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是历史知识故事化,历史是国家演化的一个进程,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过程中逐步开展,循序推进。条理化,即从原始时代讲起,至现代化社会,在每个时期讲解、每个重要朝代、重要帝王讲解过程中,采取故事的方式开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吸收故事中所蕴含的信息,而后让学生根据所讲述的故事搜寻信息,阐述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发展状态以及这一时期的人文面貌等,让学生逐步自我了解以及自我掌握、自我分析该时期的所有历史知识,进而将历史教学简单化,历史教学效率化以及历史教学趣味化,如在讲述西周末年周幽王时期的政治局面、人文面貌,所采取的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对故事进行简要的概括,小组式的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该时期的所有信息,积极调动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能够相应地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集中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相应的作用,学生在该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以及历史的有趣性,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的得到发展以及提升。
2、历史知识拓展化
历史知识拓展化,具体操作就是教师逐步让课堂的主体转化为学生,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选定特定的历史知识,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查询资料以及向学生教师询问,保证所选取的历史知识不存在重复情况,了解关于该历史知识较为全面的相关知识、课外知识,而后进行相应的整体相关的故事以及相关的重点知识以及存在的历史争议的部分进行展示,采取口头讲述、或者采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学生进行前期的准备,每节课随机挑选4名学生进行展示,进行阐述以及进行讲解,这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任务以及对于作业的认真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该历史知识地了解更为深入、更为细致,甚至于能够掌握教师所忽视的知识内容,让知识的框架更为充实饱满,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口词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逻辑得当,以及内容丰富,内容贴合,这能够实际地锻炼学生的整理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都得到相应地提升,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每次表现最佳的学生,教师给予最佳者一定的奖励。该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在教师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自我能力、知识方面的不足,有实际的改进方向以及努力方向。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自信心得到相应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稳步提升以及对于历史的探索欲望增加。
二、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历史教学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被认可,摸索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迫在眉睫,通过实际的探究,能够确定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能够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成宇 单位:赣榆区汇文双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71.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5,86.
[3]刘德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9):170-170.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摘要】
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入,我们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历史的教学要适应时代,不能再沿用过时的方法。我们要先找出原先教学方案的弊端,巧妙地避过之后,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历史教学的改进,还要懂得掌握技巧和方法,来达到改革后的历史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希望在教学当中贯彻全面教育,不止教书还要育人。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所学的东西不能与实际挂上联系,反而考验我们的想象思维,这就给历史的学习添加了难度。通过新课程的改革,可以唤醒我们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并提高人文素质,所以老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改变老套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下面我们以初中为例,谈谈对改革后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
1.教学观念的改变。初中时,虽不分什么文理科,但是历史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们统统将数理化的重视度提高,忽略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初中老师教课不会因材施教,怎么能够提高分数怎么来,弄不懂的就死记硬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来只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厌恶性。而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加强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历史的时间、空间跨度十分大,同学们常常因此而摸不着头脑,会因为过于抽象而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进行画面的想象,这就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先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巧妙地运用方法将抽象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具体化,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历史背景扩展或比较同一种性质不同结果的历史事件来加深印象。
二、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技巧
1.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的最大与众不同点就是其真实性,它是过去真真实实存在的事情,而学生们恰恰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旧事常谈,比起在挫折中获取经验,他们更愿意冒险尝试未来的可能性,发生的就让它过去并没有含义。而且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相信背历史年代表是每个学生痛苦的过往,这个不像数学对数字有很强的敏感性,就是无规律地死背,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历史都可以反应现实的,两者有惊人的联系,结合实际找到联系所在,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就会增加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书是个痛苦而又乏味的过程,历史的学习需要理解记忆,这样记忆的持久性也长一些。学生经常发现有些东西老是背不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懂删减,掌握不到精华所在,一字一句地背下来,每句话都没有明显的关联处,这样背书当然寸步难行。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从一件事的发生联想到它带来的影响,那么这种理解记忆则对学生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3.增强合作意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有句古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既可以从旁人身上借鉴到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可以了解各个同学对待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扩宽自己的视角。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增强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交流。老师经常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白纸黑字我们已经产生视觉疲劳,板书口舌也无法形象地还原事物的模样。而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书方式,被我们广大学生所喜爱。它既可以讲,又可以展示图片资料,学起来十分轻松。
三、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案例
1.课前提问法。凯洛夫教学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其中有一环节就是课前提问。课前提问相当于一种连接,在新知识的灌输前对旧知识的巩固,能促使同学自主复习。我们如果在一开始就要被迫接受新知识,不连贯的学习使我们很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材的设计就是后一章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前一章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扩展,所以我们教学也要配合教材才能发挥作用。
2.新课导语法。什么是新课导语法?就是在讲课前,设计好情景让学生早早进入接受新知识的状态。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历史课本中“开元盛世”一节,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导语呢?可以先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们经济繁荣昌盛是哪个朝代,同学们回答:唐朝。这时老师就应当指出唐朝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那什么大家知道盛世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农业、手工业、商业是“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二个例子是历史课本中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节,导语可以是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的逝世促进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革命统一战线被破坏,而帝国主义因为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发展受到威胁,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人,继续中国的统治。接下来我们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一章中了解更详细的内容。
3.人物配话法。历史的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们教材上有大量的真实图片记载着他们的长相。人物配话法指的就是将插图和人物事迹或形态特征等结合起来,配合几句话穿插到教学中,让同学们更具体化地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变,加强了对历史的重视,创新了历史教学的方法,讲究先提高学生兴趣,再提升考试分数。先尝试着改进,再勘察改进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巧妙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脱离原来的旧式教学结构,开辟新的历史教学道路。
作者:何莉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学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5,86.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即努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初中历史教学重心由传授学生固有的知识转变为对学生人格及能力的培养,初中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与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就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重视创造性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堂导入的价值在于它能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语言艺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导入环节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想要探究的求知欲,进而在兴趣的引导下获取新知识并更好地融入课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新课导入的重视,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和疑问中走入新课,实现学习动机的激发。如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中《近代工业的兴起》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音乐等元素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实现激情导入。即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这样说道:“大家有没有谁看过《大染坊》啊?这部剧曾在央视上热极一时。故事的主人公陈寿亭为了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印染工厂,可以说用尽了心意和心血。其一生的浮浮沉沉恰好能映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那么,现在教师就先给你们放一个与之相关的视频,让你们从视频中初步感受一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当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地说道:“从视频中,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工业发展的艰难?”学生热烈地回答道:“可以。”“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开端,以及中国民族工业为何发展艰辛,教师今天就将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像这样,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创设教学情趣,在学生“知其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仅可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在导入环节中融入课堂,进而实现历史素养的提升。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好奇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逐渐渗透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连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高效历史教学的实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科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前提下,加入对多媒体、电子白板的使用,充分借助音乐、图片、视频、文字等来调动学生的五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唤起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将书中静态的历史画面动态化,同时能将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没有经历过“历史”的学生而言,作用是巨大的。如学习《西安事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合理而科学地选择适合本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的视频,并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将相关教学问题投放于教学白板上,让学生进行探究、回答,问题包括张、杨二人为什么会发动西安事变等?像这样,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的历史教学活动,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需要学生的“学”。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喜爱及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友爱、互助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成长。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平等的教学关系。对教师这项职业而言,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爱无疆”。在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师道尊严”使得教师变得过于重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学生的尊严,为此,教师就要从根本做起,充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并在沟通中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让人为之敬仰的高尚品格。当教师充分具备了亲切、正直、宽容等品质的时候,学生才会更喜爱这个教师,才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实现改变和成长。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以此让学生在魅力的感染下爱上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从各个角度着手,通过不断挖掘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走出学习历史的困境,让学生在感受到历史自身趣味性的同时,爱上历史。
作者:张旭东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枫.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章平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
第五篇: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一直以来的传统填鸭式教育,始终存在着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新课标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后,教师应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在新环境中不断调高自身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教授素质教育标准下的历史文化知识。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规范与深入落实,教学任务对初中基础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初中历史课程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新环境下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本文权作抛砖引玉,对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将授课方式与新功能多媒体设备相结合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智能手机等高新数码产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再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的迅速进步,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使用智能设备和网络工具接触到瀚如烟海的驳杂知识。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成长环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不再单纯是新课标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这一点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环境中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必将为环境所淘汰。历史教师不能够仅满足于教授历史课程,还需要起到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应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事件以图片、视频、图表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营造课堂历史氛围,直观生动地使学生自发代入历史,学习历史。例如在讲授“唐朝经济文化发展”这一课题时,本人结合唐三彩图片、唐诗纪录片视频以及“文起八代之衰”的典故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盛唐经济文化风貌。同时,教师对学生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课后任务,指导学生利用智能设备和网络工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课下时间投入到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上。
二、将历史事件与生动故事相结合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他们性格上活泼好动,生理上注意力较难集中,更易被课堂以外的突发事件,以及人与物所吸引,心理上处于一个懵懂天真的状态,尚不能够理解历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对他们而言,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学业中的考试和生活中的故事。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只为满足考试要求而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仅仅是使自己谋得一时轻松,却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但影响了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连带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负面作用,甚至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最宝贵的初中,却把时间用在其他不务正业的事情上,断送大好年华。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课本内容与民俗传说,野史传奇等内容结合,以各个有趣形象且生动的故事来讲述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达到掌握历史知识的教学目的。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与知识面,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例如本人在教学“北宋冗官之害”这一章节内容时,结合岳飞词作《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一句和通俗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替天行道之事,从外辱和内乱两个方面讲述冗官对国家与人民的危害,把晦涩艰深的历史知识转变为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能够接触、了解到的通俗文化,不但让平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努力学习,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国家热爱感,将自己有效代入主人翁的意识里,明白初中学生肩负祖国未来的道理。
三、将指导教学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新课标对学生培养方案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盖因国家的发展进步取决于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则决定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教育从娃娃抓起,而我国每一个公民的研究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从初中学生开始培养。细分到历史学科,则对每一个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思路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多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由固定课堂的被动获取知识转向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文化,培养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建立多个学习小组,以互相交流,组间合作,班间讨论,年级竞赛的模式进行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出相关个性化问题,通过层次渐进的引导性问题来指明学生学习方向,探索方向,及时将学生带出学习误区,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同时也需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设计问题,既具有一定的学习挑战性,又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标准,避免陷入问题过精、过难或是问题过易的困境中。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课标要求了广大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深入研究课本内容和教学计划,并针对相关教学模式积累一定的宝贵经验和调研经历,通过不断的总结教训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最高效,最适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教育策略,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深入落实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杨迎春 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2]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55-56.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摘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实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历史教学;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培养愈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1加强知识联系,提高分析能力
任何的历史事件和现象都不是相互割裂而单独存在的,在这其中一般都存在着各种联系或因果。这也是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时,需要将相类似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件进行相互比较、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和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并分析两场战争为何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并且这个结局为中国日后的社会发展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历史事件的相互比较,不仅可以起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这需要教师通过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教师需要依靠过程和方式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观点的揭示和看法的争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思维,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综合能力。比如,在《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的课程导入时,笔者询问学生:“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可是同学们知道吗?雄伟的万里长城在建设时,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这种历史意义,反而带来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出来,便纷纷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或讨论去解释这个问题。很快,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课本找到答案:长城是为了预防匈奴进攻而征发大批人力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学习历史时,也培养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掌握交往技巧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得到大力推行,并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获得思维和学习方法的交换,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有着推动作用。比如,在《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分组探讨唐朝的哪个方面最能够体现当时中国的繁荣和兴盛。当时,每个小组都在交流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在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笔者发现不同的小组分别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甚至服装、诗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知识的提升。通过思想和观点的沟通,学生也积累到了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经验,同时这种学习方法也对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关注时事热点,实现能力迁移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当前热点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新闻资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分析时事热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下大事,了解社会与世界,还可以通过这些热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能力获得综合培养。
5探究学习模式,引发学生思考
利用探究式学习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定或自主提出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分析和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也可以在和他人相互的讨论与分析中判断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劣,从而找出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给定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是什么原因导致林则徐进行销烟?”学生通过独立翻阅课本或资料,以及相互探讨与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了解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提高包括探究能力的各项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等各项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娟 单位: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2]许小琴.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创新研究[J].海峡科学,2013(10).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作品探讨
摘要:
初中历史作为一种人文性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特别是历史影视作品也逐渐被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其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显著作用。本文就对历史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作用;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变得更为现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影视作品的播放,并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讲解,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影视作品含义
影视作品主要是以电视电影或纪录片等形式为主,采用复原式的方式来对某一段历史进行拍摄,属于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历史叙述,涵盖了对事件虚构成分以及艺术想象加工。初中历史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历史影视资源,既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其中潜在价值主要是针对没有明显教学目的性的作品而言的,但是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和巧妙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而直接价值则是指专门为教学而创作的作品。需要有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历史影视作品都适宜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工作。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影视作品的应用意义分析
历史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由于初中历史的许多知识相对抽象,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吸收和消化相关的历史知识,则会影响历史成绩的提高;而应用历史影视作品于教学之中,能让学生融入历史剧情之中,促进其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如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其涉及徐州战役、淞沪战役、辽海战役,学生在实际学习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具体地点和发生时间等,通过播放《三大战役》的电影资源,能让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突破重难点。目前部分教师在对重点或难点知识加以讲解时,往往是反复强调其重要性,通过课后练习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记忆,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真正理解,也因此无法取得最佳效果。而应用历史影视作品,能生动的展示历史事件、鲜活的刻画历史人物。这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益处。以盟军的“诺曼底登陆”为例,教师要先针对性的进行设问“为什么苏联要求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盟国推迟发动战争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诺曼底登陆》等电影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影片中寻求答案,这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十分明显的帮助。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影视作品的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影视作品,不能遵行拿来主义,而需要对影视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挑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历史影视作品的挑选工作。将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活跃气氛,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对书本知识的强化,因此对历史影视作品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区分,而非随便拿一步出来进行播放。二是在影视作品的使用上,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起到反效果。在影视作品的应用上,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场合,确保其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过度的使用历史影视资源,往往容易让学生只关注影视作品本身,而忽略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点应该是教师需要注意避免的。
四、历史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作品直观滥用。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以书本知识点为基础进行教学,影视作品智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要避免其取代历史教学过程。因此,要以课堂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决定课堂上是否应用影视作品、采用怎样的方式、何时应用作品等。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过于追求影视作品的直观性,将会浪费课堂时间,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还会阻碍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2]。二是重视直观与讲解的结合。历史影视作品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直观性,能让学生对更加直观的注视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对其历史知识的理解是有益的。当然在实际应用时,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以观看,将直观与讲解相结合,在课堂内容中有效融入影视作品,从而节约课堂时间,解答学生观看时存在的困惑,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应用历史影视作品对初中历史教师也提出了要求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在历史影视作品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身[3]。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只有对正史、野史、历史小说做出合理的区分,并对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不会在的教学中出现将《三国演义》的影视资料当做完全的史实来讲的尴尬。也能对很多历史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各种谬误加以纠正,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认识。二是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与历史影视作品中的相通之处。通过挖掘历史影视作品中的有趣之处,通过这些内容进行巧妙的提问,以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促进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教师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部分历史影视作品与史诗的进行合理区分,以便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
六、结束语
历史影视作品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不过,教师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要防止影视作品的滥用、注重影视作品与课程讲解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璐璐 单位:莆田哲理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26:98.
[2]石振宇.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1(21):198.
[3]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7):81.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合作效能研究
摘要:
合作学习是融入教育心理学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强化人际交往在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功能。合作学习可以称为新时期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策略。作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探索。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历史;合作效能
新课标背景下产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排排坐”的方式,将学生从某种“顺序”的条框中解放出来,可以按照兴趣、个性、性别甚至家庭背景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组成学习所需的异质小组。在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创设的某种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任务的教学情境之中,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实践证明,让学生融入合作小组进行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和谐的互动环境,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乐趣之余,对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效果更显著。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探索。
一、合作的模式
1.问题引导下的小组合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合作的模式有很多,问题引导式小组合作可适用于任何场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众多合作学习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式合作方式、频率和效果尤其突出,其组织方式为:通过座位安排组建学习小组,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以“三国鼎立”一课教学为例。对于本课的三个重点知识:三国鼎立的背景、三国形成的要素、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笔者采用了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模式进行了呈现。首先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中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的片段,继而提出问题:是什么促成了三国鼎立?学生合作解答:①黄巾起义;②诸侯割据;③战火不断。播放《三国》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片段,再次提出问题:三国形成的要素是什么?学生合作解答:①官渡之战的胜利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崛起,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再次提问: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合作解答:①三国竞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三国鼎立改变了古代王朝的统治模式,从诸侯国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综上可见,问题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因,把握好课题的知识点,将其转化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有助于学生合力解决问题而提高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下的研究合作
任务驱动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这种引导模式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多元化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与问题引导式合作学习不同,任务驱动引导下的合作学习应当是在充满竞争氛围下开展的,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任务中,让各学习小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其他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能。以“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教学为例。针对这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让学生合作解决。探究任务1:全面内战爆发的前提。针对这项任务,在划分合作小组后,笔者让学生课前结合上一课的学习,通过合作查阅、整理关于内战爆发的资料,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动向,总结全面内战爆发的前提和产生因素,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探究任务2:全面国共内战的过程。在这项任务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通过课前探究的成果,采用划分内战阶段、梳理其中的战役、提取内战中的典型人物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探究任务3:全面国共内战对中国的影响。在课堂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课前、课中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地梳理,评价国共全面内战的结果,预测内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如此,通过任务驱动,不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促进学生的通力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竞争的氛围下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合作的效能
1.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记录传播知识,教师采用“概念———定义———知识点”,即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型教法,教学效果较差。而合作学习则在书、纸记录和传播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能够产生知识的所有资源的互动。它强调的不是特定的学习方法,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目标是以合作为媒介,让学生全面吸收知识,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2.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就是将多元合作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合作学习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合作意识和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学生学习的所有过程,让学生通过集体力量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城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施小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13):35-39.
[2]李开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7):118-118.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初中历史教学逐渐普及以新课改为教学标准的教学方式。历史是一门极具趣味性,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历史知识、实现历史素养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与训练,采用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在调动学习性的同时,展开实践操作,进而获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内容,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主体地位;教学策略
历史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书写了古往今来的发展与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历史的学习,就是对时代经验的借鉴与感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直接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气氛是师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集体互动而构建出的一种倾向于心理性的环境,它能切实促进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研究表明,消极、乏味的课堂容易给学生带来压抑的心情,使学生在满足不了学习需求的同时,产生对历史教学的不满意的消极体验。相反的,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态度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开拓型与创造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应用应当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依据,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口、眼,为学生创造能够积极展现自我的良好舞台。如在学习“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即“如果你是文成公主的一个陪嫁者,你会帮助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来促进吐蕃的发展和进步呢?”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能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或独立思考中得出答案、获取知识。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学校教学资源,也是帮助教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如在讲到“近代工业的兴起”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大染坊》,进行良好的新课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创建学生思维空间
初中生普遍处在身心转型的阶段,求知欲强且活泼好动,极易掌握一些直观形象的问题,但是对于需要全面分析的问题却不然,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要创设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探究的意识。首先,借问题唤起学习主动性。如在讲“《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条款”的时候,教师就要换一个教学角度,将传统的只是让学生记住“五口”名字和位置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提问,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英国殖民者要强迫清政府开放这五个通商口岸?“五口”所靠的地域资源是如何的?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活跃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对“五口”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其次,借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精心设疑,问题激趣。如在学习“一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设疑:“结合之前所学的内容,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其所包含的性质是什么?一战中主要包含了哪几条战线?结果又是如何的?”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探究的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的,在这一基础上,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强化。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钻研教材、探究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设计出极具影响力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教授历史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真正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学习历史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及规律的教学,如在学习“黄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实际、特点、历史影响力等角度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又如在讲“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教师就要先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规律,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时间、形成原因、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着手,把握其中的重难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学体会,并借助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总结,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素养的提高,促进课堂的快速发展。这样,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和自己总结的学习规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这门学科的价值,并让学生在逐渐熟练掌握和运用自主学习技巧的同时,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进而真正达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成为课堂主人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节奏,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并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提高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完成光荣的教学职责。
作者:张旭东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颜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霍艳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3]王久义.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微故事运用
摘要:
历史微故事是教学中的一种情景表现,课堂要创设富有一定学生敢兴趣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兴趣中而产生求知欲,在救知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微故事也为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行打下基础。
关键词:
历史微故事;素质教育;情景教学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课程教学改革又经过几年了。当我们回过头来,在过去的教学中看看我们历史教学改革足迹。回味课程改革的艰辛与喜悦、困惑与收获时。我也不感慨万分。改革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也历经艰辛。但是在寻求学生素质中改进方法使历史课教学这片沃土更有吸引力。教学中都有用自己的经验与实践培育出丰硕的果实。现在我校在历史教学采用了历史中的微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微故事本来就是历史往事的堆积,也反应历史时代思想。学生最爱的是听故事,用历史之中的微故事也为学生学习历史打了一针兴奋剂。让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发展自己一同走进新课程,一同成长。
一、微故事反应了历史
历史指的过会的一切。过去事物的发展变法就是历史中的一门科学。而故事就是一种文学载体。他的情节来自于历史。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微故事表现的生动,就要结合历史来表现。历史微故事从字面上讲,就是历史故事。他的思想内容,就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于历史的思想的概括。故事呈现的历史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故事情节的了解,这一项工作就带动出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更好明确的开展历史事件、人物。让学生更好深刻的感受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真正的从微故事中来引发出学生学习历史学习新的课改。在历史微故事教学中。教师教学要有生动性。要吸引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改革中,不但要老师去讲故事。还可以学生去了解故事的本源。学生可以合作去学习。从历史绝度上来学习历史。我记得在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课中让学生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讨论中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通过历史故事也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故事意义。教学时,我先通过间接《日本和服图》和《唐代女俑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画面,在展开讨论,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片的异同点?在讨论中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在结构中注重学生个性特点,自然而然使新课再从分析中来讲故事,接着老师用《鉴真》的画片。简介故事情节。教师分析故事唐代开放与交流的的外交关系。来了解唐朝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的原因,是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才会出现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从而唐朝历史的发展也就威名四方,因而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二个高潮。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从实践中说明历史中的微故事就是对历史的一一印证。教师要用各种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历史故事的发生,感知积累出知识。就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了。
二、微故事引领历史
近年来,很多中学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场合,凡被中学历史教师问及“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才好”时,几乎异口同声用“把真相告诉学生就行了”一句话来回答。言下之意,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史实性知识就可以了。这是历史学家对中学历史教育较为普遍的倾向性看法。这一观点用在历史教育上是颇有疑问的,至少对于历史教育来说,它是不完备的。因为它缺乏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目的要素,那就是价值引领。价值反应是历史故事的思想。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呢?我想,抓住核心关联词历史中的发展规律要点。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追求性。为什么在历史教育中,我要强调故事人物的表情、内心、等一切事实都说明了历史事物的思想性也就是价值观很重要,它与史实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呢?综而观之,历史教育与历史学,必因服务“人生”的一致宗旨,故事筑起的是历史成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时而从这些微故事中来进入学习。
三、微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
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爱学习的动机和学习中的浓厚兴趣,都是在求知欲中滋养出来的,有了兴趣课堂自然效率就高。作为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告诉学生怎样思考历史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在引导中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一种手段,我们利用教材中的微故事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锲机。比如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学生多数有一个好奇心追根到底,借学生的好奇心来让学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自然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从故事中学生人格、个性和学习潜力的健康发展。如在《北美独立战争》这一课,首先要大家谈谈对美国的印象。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于在幽默的教学中,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也更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气氛更加有吸引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调动。教学效果不是看你教了多少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高效课堂应采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时学生讲的内容有缺漏,老师要适时地给予提醒,最后对本堂课的知识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教学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而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和充分的展示机会。
四、微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学历史要学以致用,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力,开展故事评奖、故事会来让学生对历史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并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也给学生一个好的课堂开拓。只就是好课便课堂成功了一半。新颖独特的导入也会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总样导入,从故事开始瞬时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聚焦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精心准备新颖、创意、高效的课堂导入。历史微故事。例如,在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呈现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喷气式飞机、精密的车床,以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渴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教会的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自行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指引学生积极探究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教师在问题设计之前,一定要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回答,哪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化解问题降低难度。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历史故事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掌握知识,方法多样。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微故事是反应历史时代的标本,也可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微故事是一份很好的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展开教学。
作者:吴晓春 单位:辽宁省东港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