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实施(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对历史课更有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从学习中体会到历史课的趣味性,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对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改变教师自身角色,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在学生的传统认知当中,历史课是枯燥无味的,大多数学生难以对其提起兴趣,使得学生们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身角色,不仅仅对知识进行传播,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了,才能使他们的创新力得以展现,使得教学效率大幅提高,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概述,让学生们课下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到下节课的时候让同学们自主发言,说出自己的相关见解,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询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为了维护民族利益所作出的壮举和他们的伟大,让同学们自己讨论19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形势,引导他们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同时引导学生组建关于《鸦片战争》这一章节的知识框架,让他们对课文从整体上有一个把握,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更轻松的学习知识点。
二、带动学生积极性,设置相符情景
为了使枯燥的历史课变得更加有趣、更有吸引力,教师可以设置相关场景,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传授他们知识后,让他们自己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且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习的想象力,而且还能让他们对当时所发生的历史场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他们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让学习效果更佳。在设置课堂情景时,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一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对历史场景进行形象的想象,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在学习《内战烽火》这一章节时,学生很难对当时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些历史情形进行具体形象的想象,可能只是单纯的对这段历史进行生硬的记忆,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的枯燥,这是不利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这时,教师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当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电影,让学生们观看之后,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等人留在陕北有什么积极意义”等问题,让他们通过发表见解,了解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以“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为例,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场景,让学生们通过话剧的形式将这段历史演出来,帮助学生对这段史实更加深刻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对于牵制国民党军队,缓解解放区军事压力,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的重要意义,同时利用下载下来的图文,引出对挺近大别山相关知识的考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
三、丰富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知识面
作用一名历史教师,不能把传授学生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等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肩负起培养社会新型人才的任务。教师不断地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多去一些古城进行游览,增加阅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走出课堂,不被书本所束缚,让他们真正做到知学、乐学。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下卢沟桥,让学生在这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上,想象当时的情景,帮助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可以在现场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问“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当时抗击日军的有哪些爱国将领”、“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对官兵下达了怎样的命令”等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到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还可以采用歌谣的方法增加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如“1937年七月七日,宛平城里鏖战激。鲜血染红卢沟桥,中日矛盾更加剧。全国抗战从此起,统一战线终建立。”这首歌谣可以作为一条“线”帮助学生贯穿全文,达到对文章总体进行理解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求,对于培养全面型人才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角色,消除学生对于历史课的传统认知,让他们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通过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全方面得到提高,达到历史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王芳 单位:江苏建湖县汇文实验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趣味化历史教学思考
【摘要】
历史这门课程是我们对过去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了解历史从而推断未来,而在初中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历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枯燥的历史内容也许并不能提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提高历史趣味化教学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了,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研究,然后提出几点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建议;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实际教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需要全面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多角度的教学,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教育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思想、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趣教学才是关键,教学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一、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现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寻找新方法。
(1)教师的认识偏差,很多老师授课只是在不断讲述课本知识,把历史课本当作是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授课完全按照教育大纲来,从课前预习到划重点,再到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言,这样也造成了学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1]。
(2)老师教学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在目前我国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是以老师为主体,一节课都是以老师的思维贯穿,从开始到结束,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在划重点,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会造成限制学生们的思维,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充分的自我思考与探索。
(3)老师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很多老师上课就是利用多媒体不断地给学生利放一些图片,历史资料,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而老师也一味地去寻找资料却忽略了对历史知识的教学与把握。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趣味化策略
(1)情景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对古代的历史小故事,往往很感兴趣,因此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点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小故事通过多媒体结合,让历史小故事情景再现展示给学生,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情景设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不是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初中是学习历史的起步也是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充分认识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生们要想演好就必须去自己探索自己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一步的了解这部分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同学们充分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3)扩大老师的知识面,从而做到串联历史内容,老师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中通过一些历史小故事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小故事也可以做到有效的串联历史,拓宽学生们对历史的了解。因此老师要积极准备,针对教学内容寻找一些具有趣味性、生动、形象的故事题材,将这样的小故事穿插在知识点的讲解中,既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4)组织课堂辩论,课堂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维能了,以及创新能力。根据实践教学老师教学的模式也要大胆的创新,老师可以改变原本死板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组织课堂辩论,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可以提出质疑,让思想发生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与思结合。比如老师在讲“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时,当老师讲述完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充分的组织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成功吗?他对当时宋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辩论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也可以做到相互的交流,拓宽学生们的知识层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
(5)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知识,与一些历史小故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导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在欢乐的笑声中提高学生的们精神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趣味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至关重要。提高课堂趣味性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及整个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需要广大的教育者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要把握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断地思考,从而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热依汗古·依马木 单位:新疆克州一中
参考文献:
[1]胡维云.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116.
[2]庞建华.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4(19):132.
[3]黄飞.初中历史的趣味化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14(27):131~132.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策略初探
摘要:
创新教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而在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关键。创新思维的产生不可能由教师讲述产生,学生必须进行历史探究。教师在授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通过史料观察、思考,引导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体验、辨析、感悟,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初中历史;情感;认知;行为意向;创新思维
从心理学分析,创新思维是由情感、认知、行为意向三部分构成的。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体验;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笔者希望通过对初中历史创新思维培养途径的探索实践,从“情、知、行”三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置问题情境,点燃创新思维情感
1.情境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知识点转移及时间的推移而削弱,这就需要激发新的兴趣,把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情境要蕴涵矛盾和疑惑,使学生产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如讲述《明朝君权加强》时,丞相自秦朝设置,古往今来那么多名臣辅佐皇帝取得盖世之功,怎么要废除呢?提供史料“内官传旨,必须复奏,复得旨而后行”,也就是说圣旨要先经过丞相把关,要是封驳,再次下圣旨还得经过丞相同意才能实行。启发学生在原有认知上的思维碰撞,顺理成章地引导其研究相权和君权的矛盾。情境的设计与呈现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让历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问题要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善于在常规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探索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如讲授《三国鼎立》时,设疑: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引起学生争鸣,然后提问:“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如何建功立业?”在学生充分发言以后,提供史料:“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唯才是举”“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许昌附近屯田”。分析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其后回到统一的大主题,引导学生对曹操客观评价。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原型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认知
“原型启发”是利用储备在学习者认知机构中的类似事物,促进学习者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认知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经验通过史料观察、类比、迁移,得出新的认知,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航标。回归现实思考,寻求内在规律。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当历史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灵感。例如,讲到“经济危机”时,以超市物价变动为生活背景,欧债危机为原型,引出危机爆发原因的思考,主要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继续启发,如今新兴市场出现的经济危机原因何在,同样表现为这样的矛盾,未来我国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规律。延伸史观教学,开拓发散思维。史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因时代、立场、方法、社会经验的差异而呈现异彩纷呈的现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多种史学观点,以此为思维的模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如讲授《鸦片战争》时,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形成三个观点:给中国带来了危害,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开启近代化;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进步,早来比晚来好。前一个是革命史观,中间一个是发展史观、全球史观,后一个必须用唯物史观加以纠正,不能为侵略唱赞歌。不是唯一性的解读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科学史观的指导下,学生探索历史知识,进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指向发展,逐渐形成创新思维的认知。
三、搭建对话平台,构筑创新行为意向
历史教学是各个主体或各种教学因素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合理的和共同的作用,在学生体验探究以后,就有可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逻辑或者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创新思维行为意向。
1.设计有效探究。
针对初中生逐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转变特点,以及活泼好动、勇于尝试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现规律,提高能力。实践中笔者设计五分钟历史讲演活动,分小组合作完成,推荐优秀作品展演。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被调动起来,讲演内容和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如相声秦始皇—我想再活五百年;历史剧高冷皇帝乾隆爷拒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利用陶艺课自制历史教具战国钱币;唐朝筒车等;利用美术课制作中国史前人类漫画,二战欧洲战场地图等。学生的历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发展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发展评价。
创新思维往往带有个人独特的印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有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想法,让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撰写历史论文,设计历史思维导图,参观博物馆的游记等个性化的发展,展现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成果,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根据问题创设动态的析出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创造潜能、陶冶创造素质,如此,中学历史教学一定会焕发出夺目光彩。
作者:王东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国忠.教师的“假性成长”与问题意识的丢失[J].中国教师,2006,(1).
[2]李其斌.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
[3]许中华.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琐谈[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品质培养
一、总结理解理性历史概念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品质,让初中生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历史概念是一种对事物比较抽象的描述,很大程度的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程度,对历史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也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让初中生能够准确地回顾浩瀚和辉煌的历史。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将比较分散的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再将这些概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深层次的扩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再将历史知识全面性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将这些历史概念编制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知识理论。例如在学习两汉经济发展课程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对两汉时的商业繁荣的历史概念进行教学,还应该对历史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能够理解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和汉代炒钢的定义,从而让学生对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全面性、系统性的认识。
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原因
如今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缘由进行全面的解析,所以不容易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原因。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层次地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才能培养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时候,首先应该将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霸王和战国七雄的名称进行讲解,再让学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情况,就能够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而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这种全面性的历史事件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形成全面思考的学习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透过历史现象揭示本质
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认识到内在的本质,能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能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地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课程的时候,历史教师就应该在讲授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时候,将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深层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对这些问题的谈论,让学生们能够培养起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讨论完成之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们对历史事件的本质原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在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让人智慧,所以通过这样的本质探究方法还能够让学生的历史感悟更加深刻,也让其思想品德得到提升。
四、通过史实解释内在规律
历史这门学科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国家的历史能够充分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的史实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很多史实都存在着深刻的规律和联系。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将这些史实之间的深刻联系进行解析。例如在进行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其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进行联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唐玄宗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并且通过政治上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也让开元盛世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些史实的教学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讲解比较枯燥的史实,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历史的环境,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来进行固定情节的表演。通过自身对于历史事件的演绎,认识到历史史实与史实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养成联系的思维,运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这种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未来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
五、充分挖掘历史德育功能
历史虽然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和事实,但是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让初中生们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想要完成让初中生能够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他们承载的历史重担,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积极的思想理念,通过历史知识的讲授,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例如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地讲述我国著名的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比如在近代中想要用思想拯救中国的鲁迅先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积极抗战的张学良等等人物,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历史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从而致力于我国未来的建设当中,成为国家的栋梁。
总之,初中的历史教学还处于一种基础教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形成一种联系的思维,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意志品质。
作者:卫武锁 单位:灵台县中庆九年制学校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青春期心理教育探究
摘要: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心理教育加大关注,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的途径。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初中学习期间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学生的学习中外历史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具体渗透。
关键词:
心理教育;青春期;初中历史教学
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实现对青春期心理教育要素的引导,同时有机地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历史教学需求,根据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的认知历史、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1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表现特征
在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其他家庭成员的陪伴较少,缺乏沟通渠道。在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开始增长社会阅历,使其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而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逐渐显露出竞争心理、较大的压力,使得青春期心理问题在其人际沟通、自我行为意识等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敏感的人际关系、不平和的心理、易焦躁、偏激的思想等。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急需加大对其心理教育的重视[1]。
1.2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意义
广大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历史学科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使得历史学科教育的教育功能逐渐突出,而在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未来进行展望,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洗涤学生心理的学习,历史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人格、智慧,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
2初中历史教学中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具体渗透策略
2.1渗透创新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依靠互联网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快捷的获取,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学习需求,而在知识全球化发展下,整个民族的发展开始受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影响,于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其个性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不行”这三个字不要轻易说出口,有时教师对学生提出善意的忠告时,很可能会引起学生产生不安、恐惧的心理,导致学生们对冒险、尝试出现害怕的心理,对自我的发展进行限制,使得生活缺乏进步。根据学生出现的这种心理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历史中的成功人物在开始构想时,很少有人会对其给予肯定,如在开始发明蒸汽机船时,很多人对富尔顿进行数落,说他:“先生,你搞错了么?将一团火在甲板下生起,船能够航行么?”但是富尔顿在不断的创新下,将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在发明原子弹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时无稽之谈;在开始发明飞机时,很多人认为人不可能在天上飞;哥伦布认为地圆学说是正确的,想要从西方国家走到东方国家,于是为了获得旅途的资助,开始向各国游说,最后在游说十几年之后才获得足够的资助。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事件,逐步的渗透出这些伟人的创新精神,以此来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3]。
2.2渗透价值观教育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就是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而且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之后,还会产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历史教学中讲述的优秀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积极人生观,将对人们起到强烈的启发作用,而其其精神、言行都将传递奋斗的勇气、前进的力量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努力。如谭嗣同的报国之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的学生会认为他牺牲自己,想要实现对民族觉醒的唤醒,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佩的精神。而有的学生会觉得他本可以不牺牲,却没有逃走,这种死是不值得的。学生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其行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告诉学生谭嗣同的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他唤醒了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清政府的真实面目,其精神是可贵的。这样,学生在正确的认识谭嗣同的行为之后,就会重新的思考历史事件,对事件的关注也会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4]。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从中可以了解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有对其心理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价值观念的树立也将朝向正确的方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利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心理教育进行渗透将发挥极大的效用。
作者:吴伟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顾耀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3,07:22+24.
[2]刘野,许丽芬.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方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5-137.
[3]程传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史志,2015,05:340.
[4]王春红.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21.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要求。而今,教育的主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坚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因此,在当今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培养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扩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单单是指某一学科,而是指全面的,综合的创新教育,本文将联系初中历史教学从四个方面来探究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范例创新,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是一门强化记忆的学科,教师教给学生的大多是现成的结论,并不要求学生知道所学结论是如何分析而得到的。本文所倡导的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突出教学思维和灵活性,使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不是仅仅知道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比起教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成果,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其他科目教学中所用的的范例创新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所谓范例创新,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典型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这一类知识的普遍性和共性内容,并掌握其最规律最本质的知识。掌握典型事件后,学习同一类型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会在对典型认知的基础之上,得出这一类知识的知识结构,使学习内容变的典型化、系列化。由此一来,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史。前者的学习应着重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对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结果及其影响要做到全面了解,这也是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而后者的学习,着重点应在于中国各个阶级在与西方列强抗争中的抗战形式。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的和辛亥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新中国成立。把整个中国近代史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不仅容易理解还方便记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能力在此基础上也会有一定发展。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很关键。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让学生爱学习、想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抓住青少年爱冒险、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在教课过程中积极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从而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和问题应该立足于中学生的基础,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历史教学规律,尽可能地使历史教学结构合理化。设计问题应该在依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之上具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理解、解答问题。提问要有一定的分量,应该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过难或过易都起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必要时可以互相讨论,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谈论后畅所欲言,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并加以纠正和总结。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将课本内容分成几部分,学完一部分后组织一次历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设问、踊跃回答。知识竞赛的内容可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初中历史知识就可以分为三次科技革命、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抗战中重要战役和关键会议等等。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的内容,课下搜集资料、组织6材料设计与模块相关的问题。小组准备好问题后,教师给以指导修整,选定一节课开展活动,各个小组按照顺序提问,最后答对问题最多的小组胜出,教师给以一定的鼓励。设置的问题可以是课本中的知识点,比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也可以是由所学内容延伸出来的知识点,例如:播放一段战争视频,让同学观察属于哪一次战役;在多媒体上播放不同时代的服饰,提问同学这些服侍分别属于哪个时代等等。无论是课下学生组织材料,还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竞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锻炼思维的机会。
4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学生的整合历史知识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培养一种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课堂上的学习很重要,课下作业的布置对能力的养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下作业不宜过多,重在提高布置作业的质量,例如每学完一课,可以让学生写写本节课的历史知识框架;学完一个朝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写出这个朝代的历史进程,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等。课后习题是为是为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注重质量,切不可应付了事。
总而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变得条理化、系统化,变得灵活多变。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创新能力意识和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者:何苗 单位: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芹.中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
[2]陆彦秀.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8.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互动模式
摘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互动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和学生的互动上,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这些都需要投入足够的注意力。互动教学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如何使用互动教学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互动教学;教学方式
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让学生成为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主人,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尽量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变得更融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进教学内容。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历史学习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并且很主动地进行深入探究,互动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重视实际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主动地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中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其他历史课堂中看看,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并且观看一些和互动教学相关的视频,取长补短,将它应用到日常历史教学中,这样才能一步步地提升互动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更高效的环境下学习,这是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但是在日常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会给学生讲述大量知识点,错误地将自己进行了定位,会将自己当做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忽视学生能否跟上历史教学的速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都是有限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会慢慢地失去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秦朝的统一》这个章节教学的时候,我会在网上先截取一些关于秦始皇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点评,在这样的一堂课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到什么,但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大多数会很茫然,这时候我再提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改革是什么,并且秦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因为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很迷茫,这时候学习时非常认真和努力,并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互动性得到提高。在他们问题回答的环节,我会增加和他们的互动,弥补他们的不足,这样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作用。互动教学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相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活跃教学气氛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先前的事件,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觉得无聊和枯燥,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重视调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互动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课堂是一个给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舞台,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是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培养出相应的团队精神。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的深入探究,要理性地对待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例如我在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章节的教学时,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述相应的重要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接着让学生讲述对于这个历史事件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也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这样教学不仅很好地展示互动的特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提问
初中学生还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阶段,对于学习的概念还没有完成形成,因此,教师在这样的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初中课堂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教师讲的知识点就是准确的,很少会对教师进行质疑,实际上教师也不是没有差错的,很多时候因为知识点过于繁琐,也会在讲课过程中出现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发现,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发现教师讲错知识点时,及时提出来,学会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质疑的习惯,而且学习时减少错误,这时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利,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使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谊会因为互动教学变得更融洽。互动教学的使用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王海安 单位: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参考文献:
[1]袁小荣.试论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J].教师,2011.
[2]吴丽云.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1.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摘要
身处在信息爆炸、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学会自主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要点,攻克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背道而驰的自主性学习,将老师的“地主”权利悄然转移,学生群众成为主体,开始自行去学习,这有效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让欣喜的师生满怀憧憬地迈上全新的学途,上下求索。
一、何为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即自行主动,就是说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下,自发想到自己该干某事,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以及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自行制定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并投入到学习当中,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从老师的完全“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告别了传统历史教学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自行“觅食”,不饿不撑,易于消化,从而科学有效地吸收知识营养,达到了“养生”求学的奇妙功效。
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是“泉眼”,“水”入腹中有点甜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乐在其中者,欲罢不能。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和花样百出的授课形式,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搞笑与新意引发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每一个人,生来都喜欢听故事,然而历史课程从来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从山川人物到军事科技,道不尽,讲不完。教师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讲上一段简短而精美的历史故事,学生总会想听想了解,想要刨其根源,于是乎学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全身心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便有了对此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开始了自行探索学习,以便能够找到历史故事的来源,及其明白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卖的“关子”。一旦学生有了想懂、想学的内在动力,那么就开启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二)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
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上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自己闲下来“冷眼旁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相对自由的时间里自行去安排学习,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即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师准备讲解新的课程、新的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自行去发现该堂课所要讲的相关知识点。当然,教师还可在预习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出几道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自行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消除了盲目性,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这样长期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清除学生自主学习所存在的误区,教师适时合理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些许偏差,甚至进入思考的误区,因而教师的适时指导必不可少。些许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小问题的纠缠而钻“牛角尖”,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进而因小失大。那么,这个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应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指引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教师让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很重要,但教师让学生自己会学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是保障,会学才是根本。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的能力
历史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习重点的获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记忆内容的应用的相应过程。因此,“会学”就必须从这些方面抓起。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如何快速地获取知识的重点、如何构建重点记忆内容之间的相应联系、如何去快速记忆以及如何对记忆内容的应用的相应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掌握获取重点内容的一般规律,掌握重点内容的构建联系,掌握记忆内容的浓缩巧记,掌握知识再现及应用,这是从根本上去锻炼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的能力。
(五)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有益和谐的竞争中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综合分析,科学建立学习小组,让各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能够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并不时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比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中能够自主地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借此开展课内外活动,以制造出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抽取一到两名同学参加“学生讲课比赛”,让学生自行去准备历史课堂老师会讲的相关资料,自行去罗列老师会串讲的知识点,自行去整理课堂需要讲的重点内容,进而达到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其中自主学习的目的。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还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情况,必须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整体性考虑。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太过勉强,空有其表,那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辉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倩.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10).
[2]宋增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好家长,2015(25).
[3]田延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文教资料,2015(29).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性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进,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少不了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反思性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策略
一、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讲或者记录,这种单方面的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发散,因而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教学存在的一些失误也就很难得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关注,故难以达到一个协同上的共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做好课堂的反思。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少引入课外知识,这样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无法建立起知识网络,一旦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什么讲解上的偏差,学生由于知识量的限制也很难注意到,也就无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最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只是对一些重点知识加以板书,而没有一些新颖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缺乏对初中历史课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学不好历史科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反思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改善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往往都和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有关,由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不够成熟,加之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很大的抑制,从而在课堂上表现为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穿插有趣的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一些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反思性教学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讲到《伐无道,诛暴秦》和《大一统的汉朝》的时候,我便会就汉高祖刘邦进行课外的延伸讲解,具体讲述他是如何从一个市井之徒变成一代君王的。通过我所讲的刘邦的一些趣事,特别是他还是小混混时的一些传闻,学生便会充满兴趣,对这样一个人特别好奇,等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我再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学生便会听得津津有味。再如,教学《明朝君权的加强》时,我会以朱元璋少时被人所救爱上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切入,让学生的思绪紧紧围绕课堂,在其兴趣被激发出的时候再来对加强明朝君权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上课效率,还能做好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课本和备课笔记来向学生口头讲述大概的知识概要或者板书一些关键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清晰简便,但很容易使学生听了新讲的知识又忘了刚刚提的知识要点,更来不及做好记录,再加上教师有些时候的口头表述会有一些不清楚或者逻辑上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以打造一个错误率相对较低的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板书方式,通过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来节省上课的时间,一个好的课件能让教师上课的层次变得明朗,在讲不重要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浏览PPT上的内容而一带而过,在讲重要知识时可以依据PPT来展开重点讲解,这样学生上课时便能理清思路,跟上教师的进度听讲下去。同时,教师在必要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视频来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二战的电影片段,如《兵临城下》、《辛德勒的名单》等,这些电影片段的播放会让学生对二战有更多的认识,能使学生体悟到其中人性的残暴与美的对比,有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课堂上的一些学术性的错误,做好反思性教学。
(三)改正教学偏差,做好课堂总结
当然,对于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及时改正,做到防微杜渐,方能有效避免陷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困境。鉴于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以改正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偏差。在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教师一是可以在正常上课时注意在讲一些难点的时候,学生们是否能很好地消化理解,如果发现学生有理解上的困难时就需多加解释,总结的时候也要拿出来继续让学生们巩固学习,这样反复地讲解下来,学生们的错误理解才会修正过来,以起到反思性教学的作用;二是可以让学生自行提问,通过搜集学生们听课时听不明白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总结修正,这样才能不漏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知识上的盲区,让反思性教学进行得更加彻底。
三、结语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反思性教学,以争取把这些问题尽早解决掉,这样学生们才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做到知识理解上的不偏不倚。
作者:陈品娟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杭华.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2015(16).
[2]颜彩莲.论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J].速读•下旬,2015(01).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阶段,对于问题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直非常关注到底怎么才能够科学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本文首先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介绍,并提出在历史课堂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使用技巧和对策,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
问题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历史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气氛不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思考中自己去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自己去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很多教师提升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对于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阐述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时候,以一个一个问题的形式依次出现,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自己亲自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问题教学法,讲究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知识变成一个一个的问题穿起来,也就是以问题为线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可以说,问题教学法不仅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和学生的讨论与合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多数都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断抛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干脆教师把整堂课都设置成很多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材料寻找答案,个人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在讨论与合作中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单独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手,让学生当主角。而且,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进行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合理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是学生取得教学进步的关键。问题设计得好,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合理,那么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问题的答案设置。问题的答案必须是学生经过查阅材料、认真思考才能得到的,而不是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也会使学生产生傲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过于隐蔽,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引起注意。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之一,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乐此不彼。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产生兴趣的话,很可能让学生不能理解知识点,难以掌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让课堂不再单调乏味,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之后,往往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怀着更大的兴趣进行新的知识探索,甚至有时候,学生会达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痴迷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出疑问作铺垫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想尽办法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置科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教学。此时,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走进课堂,与文本对话,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本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好问题,创设好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就是不管学生懂不懂,会不会,就是没有提出问题的意思,不愿提问,不想提问。如果在初中阶段,学生就这样封闭的话,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得到进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放下面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敢于提问,不能担心问题简单,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那些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不管所提问题多么简单或者幼稚,只要敢于提问,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表扬。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这种怀疑的意识,不怕问,不怕错,敢问敢答,才能提高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注重从问题出发,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应该合理地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张静辉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体育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