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创新是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意识是帮助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让问题意识走进学校、走到课堂之上,已经被提上了历史教学的改革日程。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的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或者处理的实际问题或是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促进人的思考和探究,从而逐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也能够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让老师能够很好地运用差异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学习。

一、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学会发现问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发现是创造的根源所在。例如在教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运用一定的历史材料来创设有关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如对其中“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立体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在观看中,让学生思考:“中国当时的局势和国情是怎样的?”“之后我们党走的是哪一条道路?”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一定的加强。

二、认真指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问题的提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的,面对同一事物,学生都会思考出不同层面的东西出来,只是很多学生不愿意或是害怕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学习上的障碍,需要老师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才能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以自己掌握和学习的内容为基础的,这样,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去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耐心倾听,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肤浅或是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我们作为老师都要耐心倾听,并且在思维方式上或是思维的角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有勇气、有动力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之中,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挖苦学生提出的那些不合常规的问题。[2]老师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提问题的心理状态,所以,老师需要耐心地倾听,认真解答,消除学生不敢、不愿提出自己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高涨起来,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来完成学习的任务。例如,在教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这三节课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三个运动的时代背景、领导人物,以及运动的主要目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这些方面来思考问题。当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在这些问题上思考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之后,老师通过相关的引导来教学并给予解答。这样一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而且让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知识点打下了基础,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必须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能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激发。对学生思维技能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将平日里一些粗浅的认识、不明确的联系进行强化,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水平了。当然,老师也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能够不受传统的知识和思维的局限,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来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的藩篱,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查找资料,主动地向他人请教,让他们在知识储备方面有更多的积累,也能够活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培养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作者:朱亮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参考文献:

[1]米玛措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8):184.

[2]胡文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44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图式教学法运用

【内容摘要】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即以年代为纵向线索,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为横向线索,如同一张纵横交错的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但也存在着知识点分散的弊端,学生难以进行综合性学习。引入图式教学法后,教师将不同范畴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图式教学法具有极强的形象性,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熟悉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背景,弥补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图式教学法;形象性

图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所谓图式教学法,实质是教学内容的图像化、形象化,将以文字为载体的历史学科内容通过各种图形符号进行呈现,揭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历史发展脉络和知识结构,化抽象为形象。图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初中历史图式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示教学法将初中历史学科中包含的知识点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使得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成历史学习的整体印象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分布呈现模块化的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运用图式教学法可以将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整合到同一张图表中,明确地展示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整体印象。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历史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众多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善于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某些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影响。图式教学法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化,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知识记忆效率和质量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由于缺乏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记忆毫无规律,无疑大大降低了记忆效率。引入图式教学法后,学生可根据知识图表迅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记忆过程中将自觉按照某种规律进行背诵,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

二、图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策略

1.运用数轴图展示历史发展脉络

数轴图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数轴图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历史发展脉络,了解每个时间节点及其发生的重要事件。

2.运用结构图展示历史知识的内在关联性

结构图在众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具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初中历史教学运用结构图能够更好地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理解。以“明朝加强皇权的一系列措施”为例:明王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至顶峰,皇权进一步加强,明朝政府采取一系列强化皇权的创新之举。运用结构图,以“强化皇权”为主线,以废除丞相制,设立内阁、锦衣卫、东厂等为具体内容,并简要说明上述举措对强化皇权的主要影响,由此形成主题明确、内容细致的结构图示。

3.运用坐标图展示历史地名的变迁

我国的疆土面积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变化,古今地名的差异性十分显著,而中学生们对每个地名所指代的具体位置也不甚了解,教师应结合目前的中国地图标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地名,形成古今对比的地理坐标图。例如在讲解秦王朝统一六国的行军路线时,教师可结合地图,将各个位置串联起来,使学生深入了解秦军的战略智慧。

4.运用顺承图展示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

众多历史事件从发生到结束,都遵循着基本线索,沿着这条线索出发,探究其中的前因后果,了解事件发展的大致内容,最终揭示其中蕴含的某种规律。例如在学习“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通过图式法将郑和的行船路线大致标示出来,并通过对每一个目的地的分析,并将其连接起来观察,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5.运用类比图展示相似历史事件的异同

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很多相似的历史事件,教师在讲解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时通常会辅助讲解类似的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这一事件的了解。运用类比图,将抽象的讲解变成具体的图示,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异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式教学法充分结合了历史学科的特征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了最适合历史学习的教学法,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历史学习体验。图式教学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继续发挥其形象性,增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历史图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以图促学”的水平,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印象。

作者:王锦秋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林荣.浅谈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上),2014(1):125.

[2]陈莉.浅谈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3(9):142-143.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情感意识培养对策

摘要: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历史的教授,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领会和传承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精神等非物质的文化。因此,本文将结合例子的分析,讲述如何让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意识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教育。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意识;对策

1引言

现今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领会和传承历史长河中的顽强不屈、勇敢智慧等至尚的精神。作为教师,授人以渔更加重要。所以,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2历史教学中培养情感意识的问题

情感意识不是能力,而是一种精神的感受状态。价值观、科学精神、道德精神、人生哲学均被包含其中。而历史学科往往蕴含着这些精神,因此这门学科被认为有着丰富的情感意识培养的内容,适合初中生汲取其中的精华。但是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一个落差,教师普遍地存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他们尽其所能把大量的繁杂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其中隐藏的精神和情感意识。为了拉高升学率,普遍地老师的眼睛只是紧紧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现在的情况便是越紧张学生的成绩往往忽略了成绩意外的东西,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学生过度崇拜影星歌星,对于历史上的真正的英雄却连名字也记不上。例如:网络上还存在网民恶搞历史人物的现象;游客对旅游景区的物质遗产进行乱涂乱画。上述现象突显的是人们情感意识的缺失。正是因为缺乏情感意识,对于历史上遗留的文化表现出不尊重。

3培养情感意识的重要性

现今社会中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同样也是一个生活节奏快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却漠视了情感意识的存在。学生在三年的历史课中学会的仅仅是课本上的历年所发生的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却没有学到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负责等等的情感意识问题,更谈不上体会其中的人性味道。历史,作为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竟然感受不到其中的人性味道,意识不到其中的情感,这种现状无疑表现出学生心灵的枯燥,这也是学生一味地顾着学习而导致的。例如:初二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面对日军残害中国百姓的画面,个别学生表现得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甚至与周围的同学玩闹谈笑。这些残暴的画面本应是引起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情义,但是由此看来,学生的情感意识问题和历史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值得思考。尽管表现如此的学生属于少部分,但是这个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现象。

4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4.1情景法

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学生无法参与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个史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历史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历史活动。情景创立的方法有:观看影像、赏歌曲、听故事和话剧扮演等等。这些方法可使学生力了解历史事件以及当时背景。比如: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根据这段材料,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8岁的时候,你在做些什么?14岁的时候,你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需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4.2讲述法

历史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包含几千年的所发生的事情,涵括中外。为了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来授课,增强感染力和课堂的活力。例如:讲述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事件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是简述林则徐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主要事迹。再向学生提问“从这位英雄任务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而新颖的讲述可以先利用一张照片:长期陈列在英国伦敦蜡像馆陈列的林则徐蜡像,并说明经过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的多次投票依然当选。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林则徐可以名声远扬到英国?为什么英国会崇拜他们的敌人?英国人崇拜林则徐的什么品质?”这样子来讲述会使学生信服,并感受到中国历史人物的魅力所在和民族气节可以流传中外留传至今的光彩。心灵收到震撼,内心就会得到深刻的教育。

4.3联想法

历史课本收到课时和页面的控制,因此有些情节略显抽象,而且文字叙述也显得深奥。但是往往这些浓缩的语言的可拓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沿着其中的情感线索引发联想。比如:朗诵《木兰辞》,体会其中的爱家、尊敬长辈的情感,展开想象力,想象当时乱战,国家的危机,由衷感受其中的爱国的情怀和希望世界和平的真情感。

4.4结束语

综上,历史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撇开单纯讲授历史事件时间意义和单纯的政治教育局面,注重情感意识的培养,把历史教育与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情感素质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学习者而不是考试机器。所以必须把情感教育重视起来,好好学习历史英雄给现代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有素质有情感意识的学生。

作者:黄天军 单位:横县校椅镇第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树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中学),2014,(5).

[2]吴剑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才智,2012,(21).

[3]黄广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4).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简约模式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用自己的创新方法和智慧不断改变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历史课的讲课效率。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偏离教学的本质、使课堂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教学程序复杂繁琐、教学主线的丧失等因素使得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构建简约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学习。

关键词:

历史教学;简约模式;应用;实战效果

在初中历史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课堂的运用并没有积极的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课堂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看上去丰富多彩,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但是整节历史课停下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抓不住听课的重点。因此,构建全新的简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当下课堂浮华现象和错位之风起到改进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回归,创造合理的教学轨迹,真正促进真实有效、课堂教学合理的教学品质。

1简约模式的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设计在教学程序和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简明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简洁教学的学习过程。使教学从繁杂的学习条目中脱颖出来,从简约理念教学、教学设计、结构和实践四个角度创造出内容精炼的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强化巩固拓展教学的策略。

2简约模式理念的教学应用

2.1教学目标的简约化: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他们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学习时,要尽量的挖掘学生兴趣点的所在。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在教学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目标过于细化,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理解不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简约模式的教学目标能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准确结合,明确学生在教学目标下系统的进行学习[1]。

2.2教学思路的简约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现行的教科书在历史的编纂中章节目录有很大的跳跃性,内在联系较为隐性,学生在对书中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简约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简约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繁杂的内容更加条例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利于教师方便教学。如果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层次过多,教授的内容过于细碎,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时蜻蜓点水、浅藏辄止。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清楚的表达课程标题和副标题、副标题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充分的展现了历史教学的层次之美。比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会有三个副标题之间的联系为隐性,按照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很难清楚的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整理出一套简约的教学理念,抓住主要重点进行讲解,一步步的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初中历史中有关战争的科目比较多,它们发生的时间、背景、地点、具有的意义都不相同。书中列出的条目繁多,教师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学生进行讲解,从战争的背景到事件的经过,再到结果和其历史意义。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简约又清晰透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2.3教学语言的简约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要构建简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必须简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教师要根据所教课程的需要,努力做到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化、语句标准、具有引导性能使学生思考和产生新的问题。教学语言的简约主要表现在快速指出内容主线,言简意赅、合情合理。教师的语言从内容上符合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条例清晰、结构严谨[2]。例如,在讲到初中历史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适当的引入当时发生的战役和社会面临的状况,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那个年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

2.4教学内容的简约化:

随着教学科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越来越大,初中历史教材上知识量大、历史概念繁多、课时紧张等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只有大胆创新勇于舍取才能使教学内容精炼适当。在教学上应该抓住重点的教学内容,对课本的难点、疑点进行归纳整理,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教学内容上无关的枝节进行剔除,多增加一些必要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用心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哪些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哪些是学生没必要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做点“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能自学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理解的不讲;而是把重点难点主要内容讲透彻、讲明白、讲牢固。

3简约模式理念的实战效果

简约模式理念应用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合理的开展教学任务,抓住学生对于学习上的不足,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应该充分运用简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以教材体系为主线,按照教材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规划,勾勒清晰明了的教学主线,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度契合,展示课堂精彩:让学生从学会学习到乐于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营造乐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喜悦。在课堂上简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进入学习中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简约模式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理性和教学质量的回归,它使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条理化、简约化,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简约模式是历史教学课堂的返璞归真,能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洁、有趣、生动。追求简约的历史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理念,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成艳秋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37.

[2]刘金玲.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9):18.

[3]陆树霞.情境再现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91-92.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问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独具趣味性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历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初中历史教育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师生要共同努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具体整改措施增强初中历史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初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课程,从现代社会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从中可以学到各王朝的兴衰变化、人类的工业革命,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讲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义务教育中,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积累历史文化的重要学科,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初中历史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扩充新的历史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易掌握和学习。

一、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教学目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严重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剖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从而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通过多年来研究和调查发现,初中历史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历史课堂上以老师教学为中心,学生围绕老师学习,大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只注重重点知识学习和积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

2.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绝大部分老师认为把课本上的考试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记忆为主,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发展,部分老师的教学停留在使用插图的落后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应用和加强,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致使我们很难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3.不重视课堂外的学习和积累。

初中历史作业一般较少,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由于历史学科不是主要学科,因此课下同学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兴趣不足。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日常学习和积累,课堂上的学习掌握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课外思考和学习,势必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果[1]。

二、解决初中历史现状的实施措施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筑建和谐教学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将时事政治、历史大事、社会新闻引入课堂上,逐渐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新闻、热爱历史的兴趣。

2.学会看书,从书中找出答案。

初中历史课本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课本上的内容从古至今涉及广泛,学生应该学会看书,从宏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把握,这样做事半功倍,有利于历史学习。首先,看标题,目的是了解每一章节讲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其次,看标题注释,了解每章内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看文章最后的问题,通读课本时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边阅读边做标记,将文中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2]。

3.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课堂上。历史老师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擅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通过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播放影音资料的形式,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3]。

4.扩展历史教学空间。

历史来源于生活,历史是在人类长期生活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如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与我国都将举行大型阅兵活动,通过阅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牢记光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辱观。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学科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整改措施有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江越盛 单位:建瓯市房道中学

参考文献:

[1]戴羽明.挖掘历史教育的内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7).

[2]黄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开展[J].中学历史教学,2008(07).

[3]张宏杰.普通初中推进历史新课程的现状与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7).

第六篇:初中历史综合实践课教学

摘要:

在初中生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历史实践课,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种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要想提高历史实践教学质量,一定要在上课之前进行仔细认真的备课工作,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来,并且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文章主要讨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提出提高实践课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初中历史;实践课程;教学措施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给学校和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高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兴趣。教师在开展实践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通过实践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1.开展实践课程的意义

由于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且学生都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背诵书本上面的知识,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历史知识的积累,增强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另外,初中历史课多开展一些综合性质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历史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开展历史实践课程活动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抽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初中历史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2.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由于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引入历史综合实践课是必然结果。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希望能够有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课上开展的综合实践性活动就能够将学生引领到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开展综合性质的实践活动时需要选定一个主题,教师对于主题正确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有学习的目标和中心。并且,综合性的实践课程非常容易操作,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准确并且适合学生特点,将课本上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

2.2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需要按照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与秦始皇有关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与秦始皇相关的资料,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该部分知识有所了解。为了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都按照小组的形式整理、收集和编写资料。教师选定了主体之后,需要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够按照目标进行相关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和查阅相关历史知识。

2.3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小组里面,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明确分工,降低教师布置任务的难度系数,保证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不会产生各种为难情绪。这样每一个小组之间都是独立个体,但是会互相配合工作,体现合作的精神。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道具材料。例如,历史书里讲到的丝绸和黄金,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些普通的东西代替,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找一些玉米或者是大豆之类的东西。但是里面的绘画和冶金都必须用实际的物体展现出来。在实践课堂上的一些准备工作,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周末时间准备好,可以在家里面用电脑查阅相关资料,有些同学家里没有电脑可以去小组其他同学家里查阅。对于学生而言,在实践过程中亲身参与,并且以小组合作方式获取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利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4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综合性质的实践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课余时间对此进行仔细的探究,同时在上课时将自己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这样,上课时学生感到很期待并且具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学生在探究时会通过自己演绎的形式,将书本上面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东西,培养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目前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综合性质的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实际的东西,既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够让学生对于书本上面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一些学生还能够通过合作、访问和查询的方式,或者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渠道收集各种历史相关知识,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5优化综合实践课教学环境

综合实践课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氛围中开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将讨论法、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等结合使用,让学生合理利用教材知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与探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优化考核方式,历史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要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现实中用历史的思维正确认识并反思现实,应用具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践活动是整个教育改革重要的突破点,并且实现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目标,有效推广实践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提高实践课程质量,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发现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卢立虎 单位:固原市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仕凤.初中历史综合实践课教学浅探[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5):89-90.

[2]王静.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4.

[3]孔书绵.初中历史课堂上的综合实践课程探析[J].学周刊B版,2014(1):135.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运用

历史教学属于初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爱国意识的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度。大部分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和性格形成的时期,课堂学习态度比较差,尤其是那些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量实践表明,如果能够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1.历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故事属于人类发展历程中比较常见的传承记忆方法,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使人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其和历史记录具有相同效果。但与历史相比,历史故事则更多地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讲述,而且在趣味性上和生动性上更胜于历史。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且对故事具有较强记忆力,所以将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初中生对于选择讲故事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认可,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历史故事能够将复杂变为清晰,抽象变为具体。

由于故事的发展一般是对时间的发展过程进行叙述的,因此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给予了详细描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故事讲解可以将那些比较难记的时间、地点等引入故事的某个细节,同时将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教师在讲故事时,学生还能够体会到历史事件重现的场景,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符合初中历史教材的需要。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材不仅包括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囊括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点,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如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教学,则可以丰富课堂氛围,并使课堂内容通俗易懂。

4.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是人生观和学生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历史老师能够讲解一些比较正义的、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而且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历史故事的对策

1.搜集相关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就是做好历史故事的搜索工作,这要求教师广泛搜集材料,尽可能掌握历史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选择那些有凭有据、真实可靠的历史故事,弄明白历史故事的出处和来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故事素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历史故事一般是相对真实的,虽然有些历史故事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当时的基本历史面貌进行准确反映,例如史籍《山海经》中所提及的黄帝擒蚩尤、精卫填海等故事,虽然是通过艺术化的创作、加工而成的故事,但是其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对于一些完全是编造和杜撰的历史故事,例如穿越类、野史乱史类故事,最好不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因此,在选择历史故事过程中,教师最好对其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进行分析,能够从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有所获。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发口述性史料,例如对《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过程进行适当讲述,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让长辈讲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对这段历史故事有全面认识。

2.在教学中根据需求恰当地引入历史故事。

与正常课文相比,虽然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但是不可能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历史故事讲解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控。但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时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解东汉历史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解与神医华佗有关的故事。而在讲解楚汉之争时,可以将著名的鸿门宴讲解给学生听。在讲解西汉时期相关的人物和历史时,可以为学生讲述《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写的历史巨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而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内容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3.在课堂结束后穿插历史故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历史内容时,对于一些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例如商鞅变法,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商鞅变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最终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替商鞅惋惜。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可以将秦王派兵追杀商鞅的片段讲给学生听,讲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栈的过程中,客栈人员借助商鞅的法令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即使商鞅被杀,但是商鞅变法仍在继续实施这一事实。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求适当引入历史故事讲解,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故事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周祖青 单位:响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教材插图运用

【内容摘要】

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历史教材的创新编写。相对于过去的教材,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知识、趣味、生动等特点。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来注重对插图数量、内容、种类的选用。插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推动历史教学的着手点,同时有助于渗透情感教育等等,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教材中的插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

【关键词】

教材插图;初中历史;运用

插图是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插图本身作为视觉艺术形态之一,对学生的感官系统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大量的插图,其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材中的插图以其独特的方式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足迹和文明成果。同时,在多元化教育背景的今天,插图更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更深入的探究历史知识,进而结合插图内容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辨析历史等等。插图的出现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其价值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教材插图导入新课

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作用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一般来说华丽的语言只能以听觉的方式来吸引关注,而对于学生的注意力来说,其视觉的刺激更具有关注力。同时,心理学家也表明:插图对学生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启发性和刺激性的作用。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教材插图来导入新课,以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中的“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教材中的抗日战争插图来吸引学生,即:首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说明插图的内容是什么?其次,结合当前相关的时事热点:日本安培对待日本过去侵华的态度“、9月3日”纪念日阅兵等新闻拿出来,与插图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试着说说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相关知识。

二、运用插图凸显内容重点

初中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般刺激性、变化性、个性的内容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内容距离学生无论是世间上还是空间都有着差距性,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学生很难真正的去了解和认知,从而使得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成为教学难点。插图作为辅助阅读文本的形象状态,有着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来说,其插图是对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结合教材内容融合了大量的图片。合理有效的运用插图,能够更直接、具体的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质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教学内容时,对其重点内容:共产党发挥的是“人民战争路线”,较多的学生将其了解为:群众给八路军送粮食、维护八路军形象、支持八路等等,而对于这些内容的来源也都是观看抗日战争电视剧、电影等,处于表面上的了解。对此,笔者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地道战剖面示意图》、《民兵布雷图》,首先向学生介绍地道战的构成:家家户户、村与村之间通过地下群众挖的地道进行联系,并运用地道里的缝隙进行打击敌人;在此基础之上,介绍《民兵布雷图》,民兵的主要构成是个村的村民,他们在村里布满地雷来碰击敌人。这样人民群众齐上阵打击日本侵略者,学生自然的也就了解到了“人民战争路线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教学重点的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三、运用插图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轨迹进行编写的,有着明显的体系性,便于学生认知和了解我国历史文化足迹和社会发展变化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历史记忆并不深刻,甚至连最基本的重要事件、年代、人物都能够弄混淆。历史是我国的宝贵文化,是需要每个人都了解的内容,而单一的文字阐述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有着“死记硬背”的嫌疑,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历史。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形象的插图为穿引线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图形变换”思想,即:让学生结合图片阐述相关的历史内容。相对于问题来说,形象的插图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接受。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内容时,对于长征路线中涉及到的一些事件: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学生很容易记混淆。笔者则通过《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路线,进而通过示意图中的长征路线自然的记住相关的军事事件,同时在记忆事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等。此外,对于插图的“图形变换”法还可以延伸了进行运用,即:以插图为基准来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结构,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教材中的插图是对课本重点内容的一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示,是起辅助作用的。合理的运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对于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插图,并运用插图,借以来最大限度的推动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长生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初中历史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军.初中历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九篇: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地位提高

摘要:

历史是一门对今天之前的人类活动进行研究的有关学科,当今的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延续,而社会的进步方向与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不可分割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对于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与历史传统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重点关注。初中历史的有关教学作为学生认识历史并接受历史的起始点,因此,其教学地位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有利因素

初中历史教学是所有学生最初在课堂上认识并了解历史的机会,其理应受到重点关注,可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有关体制之下,有很多地区并未将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有关科目之中,因此导致了很多初中学校忽视历史教学,甚至有一些学校没有开设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历史的整个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伴随着目前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有关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一、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内容在性质上改变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之下的相关课程标准具体规定的内容,相较于过去来说,其头绪更加清晰,缩减了许多难以理解的有关内容以及过于繁杂的地名或者是人名,在最大限度上促使课本的内容简单易学;增加并完善了许多必修的在基础方面的知识;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观点,切实消除有关“左”的影响,能够实事求是的进行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的评价;强化爱国主义以及名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历史书上面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地图与插画,从而方便教师可以更加直观、更加高效的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章节也做出了调整,将少部分科学性的错误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研究课程改革对提升历史教学地位的关键、有利因素

(一)德与育的首要地位因素。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所有的学科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具体的课程教育之中能够重视有关德育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并继承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我国文化传统之中的高尚品德。这切实说明了目前新课程改革意识到了当今的实际情况,只有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达到统一才是高素质人才发展的最佳途径。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切实完成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能够使学生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优势,所以,对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关培养工作,历史学科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二)班主任管理的有利因素。

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是整个班级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于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及变革,构建一个有关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同学稳定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班级制度制定的有关过程之中,这也是一个将外在要求合理的转变成内在需求的相关过程,它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行为上的自觉性以及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依照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对于自身的一些合理需求;要求学生自觉的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需求对自身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反省,并且根据实际的行为结果准确的把握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对于行动方向进行不断调整。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扩大,其自主进行学习的空间以及时间得到提高,并且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以及接触自然的机会和时间也更多,作为教师来说,无法再实现“全天候照料”。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积极自觉的承担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升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的编写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环境之下,有关历史教科书具体的编写体制方面得到了完善的以及全面的变革,对于初中历史相关教科书的编写不但要切实符合有关政策,同时还要确保教科书实际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市场,对于新教材的编写大力鼓励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积极参与,并结合大众的意见观念,促使教材所具有的竞争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表现。其教科书具体的编写不论是印刷质量、编写体量或者是实际的内容形式都非常的精满,使得整个教科书具有充足的活力,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历史课程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初中历史所具有的教学地位。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因素。

新课改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课程的相关评价内容以及方法多元化。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之中着重强调了有关历史课程教学方面的评价一定要凭借科学有效的方法,从教学影响的有关因素、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相关评价方式,并且还要明确教学评价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之中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

(五)倡导教学方法的因素。

新课程改革实际倡导的有关教学方法切实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当中的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的情况,使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有关局面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也积极鼓励着学生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勤于思考、主动参与以及积极探究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说明改革之后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主要起到一种穿针引线的有关作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方面的兴趣以及成果,进而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所具有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和其他所有的学科一样,都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以及了解历史传统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识与关注。新课程改革能够极大的提高历史教学实际的地位,对于提升历史学科具体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蒲惠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

参考文献:

[1]陈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7.

[2]张静.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修改[J].历史教学,2013(06);122.

[3]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13.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应用

摘要: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历史知识,进而在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帮助学生历史素养全面提升,终身学习意识形成。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创新的前提,是探究的动力,也是学生历史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将最多知识点灌输到课堂活动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照本宣读模式,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根本看不到学习历史的兴趣,严重不利于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问题思考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形成。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应用问题情境进行论述,确保课程目标顺利实现。

1.探究问题的创设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新时期历史教师要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确保高效历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如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我选择“探究问题”的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的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哪些内容?③谁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探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确保历史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习惯。

2.材料问题的应用

材料问题的应用指让学生在分析相关材料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进而在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试题解答能力,对提高历史考试分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以促使学生在高效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例如: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更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下面几则材料:材料一: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思考: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方向?材料二:为了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交,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条外交方针。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政策?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材料问题思考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及解题能力提高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掌握知识,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视频问题的创设

历史一直以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生机的,再加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越来越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新课程改革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一来将抽象的历史课堂形象化,二来借助视频给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为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如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选择了视频问题创设法,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片段,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频展示中了解当时背景,同时在视频结束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给我们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对该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体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历史责任感,同时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的课堂,教师多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历史课程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金美花 单位: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黄丹云.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创设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3).